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分析

2016-03-29 15:27马雪明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马雪明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061)

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分析

马雪明

(山东大学,山东 济南 250061)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促进高校体育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为大背景,分析当前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情况;以优化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成效为出发点,并以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为例,深入探讨教师教学的未来发展走向,以期为促进我国高校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及提高课堂效率提供参考和依据。

高校体育教师;大学生;体育锻炼

21世纪,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我国高校体育发展的趋势,教师应怎样更好地扮演岗位角色,怎样用自己的言谈举止亲近、感染、塑造学生,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掌握合理的锻炼技巧,这是每位体育教师都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针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关系,为今后高校体育与学生接触过程中落实榜样力量、培养定向人才、充分调动学生锻炼积极性作铺垫。

1 现状分析

1.1关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

韩志霞在《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一文研究中发现,针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从锻炼项目、锻炼持续时间锻炼频度等方面进行了解,主要锻炼项目为篮、排、足等三大球和体操。大部分学生锻炼持续时间为60min左右,锻炼时间段在下午15:00—17:00期间。锻炼频度一般为每周1~2次。这些调查仅是有关锻炼的基本情况,并没有涉及到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与是否有专人指导有关系。

李柏忠在《山东省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因素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2方面。其中,内部因素主要介绍了兴趣、体质等方面,而外部因素主要针对氛围、专人指导、学习、就业压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虽然在外部因素中涉及到了专人指导,但研究不够深入。

1.2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研究

郭太玮、潘绍伟等在《新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中指出:“当前有许多体育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产生了偏差。”这种偏差会直接导致体育教师的上课形式、课堂内容及课堂效果等不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易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的情况。

李建等在《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中认为:“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主要分为体育教师的教授行为、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体育课堂教学评价等3方面。”课堂组织管理行为主要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规则、体育教学组织管理等。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与教学对象的沟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信息的传输及教学过程的实施等。

1.3关于高校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关性的研究

甘健辉、容贤冰等在《论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中指出,大学生已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会选择性地接受体育教师的影响,一旦接受了体育教师的影响有可能将会伴随他们一生,所以体育教师的影响力就显得及其重要,与此同时也就对体育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

李瑛在《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中认为,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过程中,首先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将其真实想法与教师交流,教师才能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其次,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终身体育”的深刻内涵,了解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了解终身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使学生从根本上接受终身体育。

1.4小 结

目前对于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研究都是集中在兴趣、氛围、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等方面,基本是以课内锻炼形式为主要调查对象,而本文所研究的“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是结合学生课内与课外锻炼2部分,充分体现出体育教师对学生影响的广泛性与延伸性,并从学生和教师2方面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教师对学生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2.1.1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学生的兴趣与锻炼目的是在课堂中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动机。体育锻炼的兴趣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捷径,是学生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条件。作为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培养、激发和巩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使他们能够掌握运动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体育教师也应不断培养高校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和终身自我锻炼的意识。然而,课堂上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与体育教师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进行有效地引导,鼓励并带动学生锻炼,可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很好地融入课堂,享受锻炼的过程,从而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但是,如果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有误,有可能影响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所以,体育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应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积极地引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1.2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的学识、教态、师德等因素对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较大。体育教师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在传递专业技能的思想、原理和概念等方面就会出现偏差,且不能使学生充分的理解,所以很难能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教态是教师本人在学生心目中直观性最强,表率性最强的整体形象。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为学生所关注,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影响。师德是每一个教师都应该重视的问题。它就像是一面镜子,时刻在影照着学生的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作为教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对待工作上,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并热爱着自己的工作,能够无私地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在对待学生上,应具有良好的品质和性格,能够对学生一视同仁,宽容、关心、信赖学生。

2.2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2.2.1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

在促使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中,强身健体为最主要的因素,而外在动机中体育教师是最主要的因素。而体育教师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产生影响的主要途径:其一是课堂中对学生课下锻炼任务的布置。有任务并严格要求的教师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较大;其二是课余时间对学生锻炼的指导。课下对有需求的学生进行深入的指导,培养其专业的锻炼技能,是体育教师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最直接的影响方式。

2.2.2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最大。首先,需明确的是体育教师与学生主要的接触时间为课堂上,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课堂影响的延伸,但也正是因为课余体育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更能够反应体育教师的教学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是否有影响。

高校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态度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最大。体育教师课堂上良好的教学态度会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热爱体育锻炼,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其次是体育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若课堂内容使学生产生锻炼兴趣,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参与体育锻炼,更能够使学生在课余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2.3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影响的自我评价

高校体育教师普遍认为,自身的运动技能是对学生影响最大也是最直接的,知识的专业性、动作的标准性、技能的熟练性等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技术的准确程度;其次是教师动作姿态的准确、优美。教师在教授新技能之前都会对此技能加以简单标准的展示,这也是学生接触知识的第一印象,姿势准确、优美可以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印象,对今后的学习做铺垫。

通过对比学生和教师对影响程度的分析发现,学生认为影响程度最大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其次是“教师的教态”;而教师认为“运动技能因素”影响程度更大,其次是“动作姿态的准确优美”。所以,在对高校体育教师因素对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影响程度中,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侧重点有所出入,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高校体育教师应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结合学生的需求,对教学活动的内容及方式方法进行相应的改善,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也可提高体育教学活动的效率。

3 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3.1.1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主要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其中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内在动机为兴趣爱好、强身健体,促使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要外在动机为社会性需要和教师引导。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较大的影响。

3.1.2高校体育教师的学识、教态和师德等因素对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较大;高校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态度和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课余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较大。

3.1.3针对高校体育教师因素对学生课堂参与体育锻炼影响程度中,体育教师和学生的侧重点有所出入,教师比较侧重运动技能、上课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动作姿态的优美,而学生比较侧重扎实的专业知识、对学生的教育能力和上课时的教态从容认真。

3.2建 议

3.2.1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锻炼兴趣的培养,上课期间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技术知识,也应积极地对学生课余体育锻炼行为进行指导,通过长时间锻炼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2.2高校体育教师应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我,随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育知识,顺应时代的改变而改善自身的教风,加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对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产生积极影响。

3.2.3教师应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主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并依据学生的需求对教学作出相应的改变,应提高对教育能力和上课教态的关注度,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到一种契合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1 ] 韩志霞.长春市大学生参与课余体育锻炼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 2 ] 李柏忠.山东省高校非体育专业学生课外体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 3 ] 郭太玮,潘绍伟.肯课程标准实施与体育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J ].体育学刊,2004,11(5):96-98.

[ 4 ] 李健,宋艳,谭刚,等.中学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理论构建[ 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62-964.

[ 5 ] 甘健辉,容贤冰.轮高校体育教师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J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1):124-126.

[ 6 ] 李瑛.高校体育教师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几点思考[ J ].科教论丛,2011,18(7):271.

G807.4

A

1674-151X(2016)07-055-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27

投稿日期:2016-05-11

马雪明(1992—),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课余体育锻炼体育教师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学生课余羽毛球活动开展现状研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课余,并非闲置的空间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