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的策略

2016-03-29 15:27周立新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人文体育教师教学模式

周立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的策略

周立新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北京 100042)

人文体育观强调的是将人文精神融入到体育认识中,其核心内容就是积极挖掘体育对人类生存中的积极意义。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客观需要。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缺失人文体育观的表现,然后提出了在高中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的实施策略。

高校;体育教学;构建;人文体育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体系的改革,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背景下。将人文体育观融入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更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理念,重视人文体育观的重要性,并发掘出人文体育观的内在价值,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有趣、平等和谐的体育教学课堂。

1 高校体育教学中缺失人文体育观的表现

1.1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体育教师仍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新课改曾指出,高校体育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传统的体育教学不仅忽视了学生心理健康的成长,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重视人文体育观的构建,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1.2教学方式落后

在很多高校中,体育教师只是在课堂上给学生发放一些体育器材,让学生进行自由活动。很明显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锻炼意识。另外,有的教师会采用讲授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讲解一些体育技巧。这种教学模式也,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很不利于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可见,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会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还会抑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实现构建人文体育观的教学目标。

1.3教师的教学内容偏重于竞技性

长期以来,我国体育教材的编写都是以竞技体育的规则和要求为主要指导方向,这就使得很多高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以运动项目的规则和技术为教学重点,从而使体育课堂失去原有的活力,况且这样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影响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所以,在素质教育推行的背景下,高校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实现人文体育观的构建。

2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的策略

2.1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正是人文体育观的缺失,使得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体育课堂变得单一、呆板。这不仅不利于学生锻炼意识的培养,还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应该以构建人文体育观为核心内容。高校教师应该将人文体育观融入教学内容之中,这样才能恢复高校体育教学原有的趣味性、运动性,从而实现淡化技能教学,培养学生锻炼意识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可以充分发掘高校体育教材中包含锻炼性质的教学内容,淡化竞技。然后再结合学生实际,从学生兴趣点出发,创建有趣、生动的体育教学课堂,从而实现人文体育观的构建。例如,长城旅游学院在课堂上将中华民族体育、军事体育、竞技体育、体育舞蹈、拓展训练、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等内容贯穿于体育课教学,而且还增加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个人创造能力的众多项目,如攀岩、求生墙等项目。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实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其次,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终身性教学内容。例如,北京大学已经将课外拓展训练加入到高校体育课之中,通过盲人岛、哑巴岛等体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还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应变能力。很多学生表示,在经过拓展训练之后,虽然没有过多的进行体力锻炼,但是却经受了心灵上的一场洗礼,感受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也明白了应该怎样应对紧急事件,而这些无形的锻炼正是体育课应该展现给学生的。此外,教师也可以选择一些能够让学生主动学习的体育教学内容。譬如,临海市坚持教育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积极开发了《象棋》《民间棋文化》等一系列实用性较高的校本教材。增加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性,创新活动形式,恢复具有一定运动技能的项目(如体操等)。这样不仅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见,高效体育教师应该淡化体育竞技教学,重视包含体育精神的教学内容,这样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还能实现人文体育观的构建。

2.2创新教学模式

人文体育馆强调的是以人文本,但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并没有体现这一理念。所以,高校体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以往单一、呆板的体育教学课堂,为学生创建一个锻炼氛围浓厚的教学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况且,近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不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就无法使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

教师在创新教学模式时,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授课方法,这样能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测评,在了解学生的足球基础后,再按照测评结果进行分班教学。这样就能够实现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如对基础比较弱的学生开展足球知识普及、提高体能的训练。又如,上海对外贸易学院构建的“三元一体”大学体育分层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各个项目的不同水平,选择在体育课程、体育社团以及体育俱乐部这三者之间自由流动。在某些体育项目上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直接加入体育社团,水平更高的则能进入俱乐部。进入社团与俱乐部的学生,可不用参与传统的体育课程学习,学期末同样会获得体育学分。这样不仅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力,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全程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该创新教学模式,激活体育课堂,实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的目标。

此外,教师还应该完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临海市在对同学的体育考核中,除跑跳投3项素质外,还突出2项体育技能考核,将学校统考与调考相结合,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等级作为评选三好学生的重要依据。又如,在北京大学,体育社团数量和参与人数居各学科之首,以山鹰社、自行车协会为代表的50余个体育社团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外体育生活。为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北京大学实行了《课外体育锻炼考勤制度》,要求学生除体育课外,每周保持至少一次早操、两次课外锻炼、开展阳光体育长跑活动,并通过建立“思博优体质健康管理平台”,研发体育健康与阳光长跑管理系统,实行科学化、系统化管理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从而实现人文体育观的构建。

2.3提高体育教师的人文素质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教师的人格魅力还会影响学生个人素质的养成,并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自身人文素质观的提高,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教师应该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师是一个无私奉献的职业,因而教师应该坚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责任心,抵制不良思想,并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

其次,高校及教师还应该具有现代教育观和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从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转变为发展学生基本素质水平为标准,从重尖子、轻全体,重灌输、轻启发,转变为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生动、主动的教学。而高校更应该积极探索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开展“自助式”体育教学模式,由学生自选锻炼项目、自选锻炼时间、自选授课老师,以自助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教学模式。自助体育课程有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散打、网球、形意拳、太极拳、健美操、啦啦操、武术操、瑜伽、游泳、定向越野、田径及保健体育等。可见,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实现人文体育观的构建。

最后,教师还应该具有广博的理论知识和教育知识。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实际的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且教师更应该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尽量做到不挫伤学生自信心。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体育学习的乐趣,进而培养出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例如,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3 000m以上长跑也已取消,替代品则是“400m障碍赛”“龙卷风”“编长辫”等趣味项目。又如,哈商大将“三走”活动融入了最新的健康时尚元素,分别以学院系列活动、趣味运动会和荧光夜跑3个主题增加体育学生锻炼的自觉性,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的同时。而哈尔滨师范大学也在松北校区举行了大型的校园足球联赛,并推广了“武术新三字经”,还将计划开展“微马拉松”、阳光跑、健美操大赛等大学生户外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锻炼兴趣,还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此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对一些表现不太好的学生,采用积极的语言来鼓励学生,或者是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重视自己的言谈举止,从而给学生展示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人文素质。

3 结 语

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并遵循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教学理念,从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开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构建人文体育观。尤其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行的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体育意识,淡化竞技教学,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

[ 1 ] 胡科伟. 人文体育观融入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J ].当代体育科技,2014(29):125-126.

[ 2 ] 马丽. 刍议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 J ].梧州学院学报,2014(6):95-98.

[ 3 ] 伍华荣,伍方荣. 人文体育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构建途径探讨[ J ].当代体育科技,2016(4):6-7.

G807.4

A

1674-151X(2016)07-07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39

投稿日期:2016-06-04

周立新(1966—),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猜你喜欢
人文体育教师教学模式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创新型体育教师的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