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几点思考

2016-03-29 18:15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常州21300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有效提升的几点思考

熊焱生

(常州工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于推动实践育人、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存在着规范性不够、操作性不强、广泛性不足、主动性不高、保障性不力等问题。有效推进和提升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要做到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社会化。

关键词: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政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以下简称《意见》)及其实施方案下发以来,各高校积极探索和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实践教学,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思政课实践教学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教学质量如何有效提升,仍然是一个值得探索的现实课题。

一、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实践教学是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环节

实践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开展实践教学,是思政课践行“实践育人”理念的重要环节。相对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是一种过程性、体验性、开放性教学。思政课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悉心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基础上,组织大学生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指导大学生有意识地把系统学习和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能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思维方法,促进学生知行合一,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以走近社会、运用理论、掌握方法、锻炼能力、提高素质为目的,发挥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作用,把实践育人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符合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

(二)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思政课是标志着我国高校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培养大学生良好道德修养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学目标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为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打好扎实的思想基础。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是永恒不变的目标追求。《意见》强调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可见,开展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既是中央对思政课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

(三)实践教学是推进改革创新的重要平台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政课教学的必然要求。但是,在思政课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讲得多、实践做得少,正面灌输多、启发引导少,学生被动听得多、主动参与少的现象。作为一种参与体验式教育教学方式,思政课实践教学更加注重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和运用的主动性、参与性,引导大学生从直接经验中学习,从亲身实践中感知,从所见所闻中感悟,更易为“90后”大学生所接受。通过开展实践教学,进一步拓展思政课教学内容,进一步丰富思政课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理论学习热情,不断推进思政课的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建设,使思政课教学更加贴近生活、更加充满活力、更加生动给力,是进一步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载体。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困难和困境,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规范性不够

实践教学作为思政课的教学环节,同样应该具备基本教学规范。但实际情况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尚未形成比较规范、完整、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上,或者没有纳入教学计划,或者即使纳入了计划,也多是停留在纸上,没有付诸实施;在经费上,没有相应计划安排,或者是对照教育部有关要求,投入不到位;在实施上,没有明确统一要求和制定具体可行方案;在质量监控与考核评估上,流于形式,甚至是处于空白阶段。实践教学管理的缺位和失范,规范性不够,导致实践教学随意化,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

(二)操作性不强

作为课程意义上的实践教学,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具有更强的目的性、计划性、序列性和可操作性。从实际情况来看,把实践教学等同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假期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活动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导致实践教学被泛化。一方面,学生工作部、团委、学生社团等组织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虽带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教育性,但与实践教学的总体要求相比,还有一定距离。这类社会实践活动,比较侧重于以点带面,操作性相对较强,但是实际参与面有限,缺乏系统性、完整性、持续性和深刻性,因此不能替代实践教学。另一方面,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具体组织形式上,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雷同度较高、相似性较大,可操作性欠佳,直接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广泛性不足

思政课实践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犹存,停留在“纸上谈兵”“蜻蜓点水”层面的居多,认识上的不到位,直接导致实践教学被“虚化”。个别高校甚至以实践教学为由削减思政课教学课时数,导致教师实施积极性不高,实施过程不规范,实施效果打折扣。招生规模快速增扩和师资力量储备不足,导致高校思政课“合班上大课”成为普遍现象。一些教师认为实践教学既然上面不重视,就没有必要去“劳师动众”“劳民伤财”“劳神费力”,不重视实践教学。即使部分教师组织开展了实践教学,大多也只是象征性地组织部分学生参加。从开展实践教学主体对象的要求来看,覆盖面不广,广泛参与度不足。

(四)主动性不高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发挥教师和大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90后”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走出校门,开展校外参观、考察、调研活动。由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前尚缺乏比较系统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各门课程之间的实践教学缺乏有效衔接,各门课程的实践形式容易出现简单重复,实践教学的优势和特色亦不明显,直接导致实践教学被看作“形式化”,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此外,一些教师觉得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无足轻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倾向,习惯“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卷面考试的单一考核方式;一些教师出于组织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存在着学生安全的压力、组织协调难度大等因素考虑,对于大规模组织学生外出实践的积极性并不高。一些写入教学计划的实践教学活动,也只是流于形式,难以落实。

(五)保障性不力

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和实践基地支撑。2011年,江苏省组织了高校思政课建设情况专项评估,明确了思政课专项经费的标准和要求。但实际情况是,一些地方高校并未认真执行,专项经费没有到位。一些高校虽然设立了专项经费,投入“不达标”现象比比皆是。同时,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相对于各专业课程实践基地建设而言,明显处于比较滞后状态,实践基地数量明显偏少,社会支持力度较小。有限的经费投入和有限的实践教学基地,直接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广泛开展,显得保障不力。

三、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路径

思想指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只要认识不滑坡,办法总比问题多。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需要规范化的管理、科学化的设计、制度化的保障、社会化的支持。

(一)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规范

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规范,以规范化推动实践教学常态化。要坚持统揽全局,科学制定思政课实践教学规划。实践教学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范式。必须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真正贯彻落实《意见》精神,结合“90后”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青年发展特点,制订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与大学生思想道德实践能力培养相协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相结合、与课程教学目标实现相符合的实践教学规划,全面指导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和计划,避免重复性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要坚持严格管理,出台有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对开展实践教学所涉及的经费来源、人员安排、部门协调、工作量核算、成果鉴定、基地建设等等作出专门规定,真正落实实践教学基本要求,以规范化管理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常态化。

(二)科学构建实践教学完整体系

构建完整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以科学化推动实践教学全程化。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实践教学内容,不能脱离理论教学,而应突出理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树立实践教学的课程意识,根据四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和“90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重点和实施方案,做到实践教学“不断线”“不重复”和“不脱节”,使不同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与不同年级学生所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相吻合,构建适应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符合各门课程教学要求、体现本科高校教学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侧重于组织大学生参与道德法律方面的体验性实践,帮助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切实增强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侧重于组织大学生围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这条主线开展历史考察方面的认知性实践,进一步加深对世情、国情、党情、社情、校情以及地方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和理解,深刻领会和全面把握“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论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实践教学,侧重于组织大学生开展世界观与方法论方面的验证性实践,进一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侧重于组织大学生开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感悟性实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可以采取包括案例讨论、角色模拟、影视体验等教学方式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大学文化建设、学生社团活动、校园志愿服务等参与方式的校园实践教学模式,如参观考察、社会志愿服务、假期社会调查等组织方式的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科学构建比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推动实践教学有序化开展,以科学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贯穿于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

(三)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运行机制

建立健全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运行机制,以制度化推动实践教学长效化。一是要完善领导机制,解决好实践教学“由谁来负责领导、由谁来进行管理以及如何加强领导和有效管理”的问题。实践教学要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由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牵头,教务、宣传、科研、财务、学生工作、思政部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加强指导和监督;成立以思政部为骨干,教务、宣传、财务以及学生工作等部门密切配合的实践教学工作小组,制定和落实实践教学计划,确保实践教学有计划、有组织、有管理,实现有序化运行。二是要强化保障机制。加强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实践教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经常性地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学习参观、学术考察,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为实践教学提供优质的师资保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明确要求,高校要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经费”。因此,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确保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形成正常投入机制,逐步扩大实践教学的社会覆盖面,推动实践教学的机制化、长效化。三是建立评估机制。要科学制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为实践教学质量监控和考核评估提供依据。安克杰提出的实践教学评价要坚持“五个辩证统一”原则,可资借鉴。实践教学质量监控,要网络化、全程化、体系化。实践教学考核评估,要量化、简化、科学化。通过考核评估,总结经验,促进工作,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总之,通过完善各种机制,以制度化推动实践教学的长效运行。

(四)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

实践教学是一种开放性的教育范式。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创造实践教学模式,以多样化推动实践教学特色化,以社会化支持实践教学基地化。一是要充分利用地方人文资源和红色资源,采取合作共建范式,建立一批长期性的实践教学基地;二是要充分利用专业课程实习实践教学基地,采取资源共享方式,建立一批有特色的融专业教育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三是要充分利用校园实践教学平台。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团活动、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校园公益活动、和谐校园建设、廉洁文化建设等方面,都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提供了校内平台。用好校园实践教学平台,唱响主题歌,弘扬主旋律,让大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接受教育、有所感触、感悟提高,不断深化课堂理论学习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胡祥.创新实践教学方式强化实践育人环节:浅谈我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实践教学的经验[J].理论界,2009(8):180-181.

[2]张晓洪,熊晓燕.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100-103.

[3]安克杰.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困境及创新路径[J].科技信息,2010(32):1-2

[4]陈其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立论基础、现实困境、路径选择[J].思想教育研究,2012(2):66-69.

[5]潘荣华,周新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0-72.

[6]孙晓芙.应用型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0):3-4.

责任编辑:庄亚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6)01-0117-04

基金项目:2012年常州工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120334)

作者简介:熊焱生(1969—),男,副教授。

收稿日期:2014-05-07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6.01.027

猜你喜欢
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三线”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启示——以四川工商学院教改为例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