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解读俄格冲突中的作战特点(下)

2016-03-31 16:22军鹰
兵器知识 2016年4期
关键词:俄空军格鲁吉亚防空

军鹰

空中作战·双方力量

在俄格战争中,俄空军一直没有能够压制格鲁吉亚防空武器的威胁,这应该是整个战事期间俄军最大的心病。根据官方公开的数字,俄空军共计被击落4架苏-25攻击机和1架图-22战略轰炸机。但从不同消息渠道的分析可以获知,俄军被击落的苏-25可能超过8架或者更多(有一部分可能是俄军地面部队误伤)。如果按整个战争期间俄罗斯空军总共200架次左右的出动次数来看,这种战损比显然高得离谱。

在战事爆发时,俄军拥有14倍于格鲁吉亚方面的战斗机,应该说拥有压倒性的优势(此即俄军今后的作战特点)。俄军的空中优势在战事中的重要性并不亚于地面打击的成果,但同时也是问题最多的环节,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俄国空军很少进行空地支援,可能需要归咎于其技术装备条件局限。另一方面,在整个战役期间未能压制格军的防空系统。

格军防空部队装备的苏联时期防空系统,只经过少量现代化改进。在整个100多小时的战事中一直保持作战能力并对俄空军战机构成相当的威胁,而俄军战机无法压制和摧毁之,直到最后俄军地面部队攻占或击溃了这些防空阵地,才使它们退出战斗。

盘点格鲁吉亚空军,只有两个飞行团的苏-25强击机和一个团的苏-24轰炸机,配合高炮部队和单兵防空导弹承担国土防空任务。这些俄式“萨姆”导弹数量不多,却击落俄军苏-25、图-22各一架,迫使俄罗斯战机不得不在对地攻击时连续投放红外干扰弹自保。

由于弱小的格鲁吉亚空军没有一架中型运输机,战争爆发后格鲁吉亚只能求助于美军C-17协助将它部署在伊拉克的600名步兵运回。格鲁吉亚军队的几十架武装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也配属空军,陆军没有自己的航空兵。

空中作战·防空能力

在5天的作战中俄空军有2个白天中断出动,原因是开战当天就被击落3架苏-25战斗机。“在8月8日和9日整整两天,空中没有一架俄军战机,地面部队被迫在无掩护的情况下开进和作战。”因此,俄国官方曾动用喉舌对乌克兰进行谴责,将责任归咎于乌方战前对格鲁吉亚防空系统进行了改造。这些乌克兰改进的老式苏制防空导弹(主要为SA-11和SA-8机动式防空系统)发挥很大作用的原因之一,是俄军确实缺少反辐射导弹,而俄罗斯军工企业本身是有能力生产此类导弹的。那么俄国空军为何没能装备一枚这样的导弹呢?有消息称,俄军已经很长时间没有采办反辐射导弹,因为其采购价格相当昂贵。换句话说俄军更多是靠库存的老弹药和一些新采购的廉价常规弹药来作战,而不是依靠“灵巧弹药”取胜。俄军的电子战能力的弱点在俄格冲突中暴露无遗,格军防空系统满血打全场就是最好的注脚。

需要明确一点,即便有大量的电子战飞机支援,足够的反辐射导弹等硬杀伤手段以及有经验的空勤人员队伍,对敌防空系统的压制仍然是一场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硬仗。在更早一些的科索沃战争中,同样使用俄式防空系统的塞族军队用各种干扰欺骗手段与北约空军周旋了100天,甚至还击落了一架F-117隐身战机。北约联军超过35%的出动架次用于对塞族防空系统的打击。在俄格战争中,角色戏剧性地发生了互换,防守方变成格鲁吉亚防空部队,而俄空军的压制手段则远不如北约有效。和塞族防空部队一样,格军防空系统采用不定期开机/关机,以及频繁转移阵地的方法与俄军战机进行猫鼠游戏,非常难于监测和摧毁。

尤里·尼卡切夫是原俄军外高加索部队的副司令,他指出俄空军不仅缺乏对地压制的弹药,飞行员的训练也完全不靠谱。“每个飞行员的年飞行时数才40小时,距离要求的200小时相差甚远”。此外,俄空军参加俄格战争的主力战机苏-25攻击机也多为老旧机型,航电系统落后,在恶劣气象条件下开展飞行严重受限,夜间作战能力也几乎等于零。而采用西方航电和夜视器材的格鲁吉亚空军战机却可以昼夜出击,直到停战当天还在轰炸俄军地面部队。

在苏-25攻击机之外,还有一个难以解释的情况,那就是俄军图-22战略轰炸机的使用。按照俄方的宣传,这架被击落的图-22轰炸机正在执行高空侦察任务时,被乌克兰提供给格鲁吉亚的S-200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击落。但乌克兰方面则否认曾经出售S-200(“萨姆”-5)防空系统给格鲁吉亚,同时还指出如果图-22轰炸机在高空侦察而不是轰炸任务,它的飞行高度应该远远在“萨姆”-8和“萨姆”-11防空导弹的射高之外。因此,俄国一些专家认为,这架“图波列夫”轰炸机实际上承担的是中低空轰炸格鲁吉亚城市和机场的任务,因为其载弹量是俄军战斗轰炸机的20倍,用它来轰炸机场目标完全说的通。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图-22轰炸机的前提是已经完全压制了格鲁吉亚防空系统,俄空军指挥人员显然过于乐观了。

联合与协调·俄方

欧洲军事评论人士曾经臆想俄军如何开展联合作战,但实际上俄格战争中俄军的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队之间更多的还是各自为战,甚至存在误击情况。虽然俄军各级经常将“联合”二字挂在嘴上,但在俄军整个组织架构中并未有人像欧美那样将联合作战作为基本共识。例如,地面部队缺乏空中支援,不仅仅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条令、训练和技术手段,更多的还有来自军内各方对联合作战的抵触。

在俄军空地作战之外,容易被人忽视的还有俄海军在格鲁吉亚和阿布哈兹近海的作战,以及针对格鲁吉亚政府网站的网络破坏行动,虽然它们对整个战局的影响不大。俄黑海舰队派出11艘舰艇的特混编队参战,在阿布哈兹投送了海军陆战队,并击沉了一艘格鲁吉亚导弹艇。俄海军的主要目的是对格鲁吉亚进行海上封锁,但由于战事持续时间较短,实际效果并未能体现。类似的网络战所发挥的作用也相当有限。

联合与协调·格海军

虽然格鲁吉亚位于黑海之滨,历史上就是中亚地区的商业、交通要枢,但这一地区自20世纪初形成现代国家以来,却从未拥有过真正的海军。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时期(1918~ 1921年),短暂独立的格鲁吉亚首次建立海军,包括一艘旗舰、几艘帆船和几艘拖船(俄罗斯内战时征募的),1921年加入苏联。此后格鲁吉亚领海一直由苏联黑海舰队第184海岸警卫旅(总部波季)负责巡逻。苏联解体后,1991年,格鲁吉亚海军成立。

格鲁吉亚主要海军基地包括波季、巴统和阿扎尔(阿扎尔自治共和国首府)。波季是海军司令部所在地,同时也是最大、最主要的海军基地。海军所有作战中队、一支特种反恐分遣队和邮件后勤支援单位都部署在波季。波季和巴统建有舰艇维修厂,目前波季港被俄军封锁。

截至2007年,格海军总兵力892人,其中军官178人,士官405人,士兵119人和文职人员等。2008年俄格战争爆发前夕,格海军拥有各型舰艇19艘,其中主战水面舰艇包括一艘格海军战斗力最强的“季奥斯库里亚”号导弹艇,一艘“第比利斯”号导弹艇,一艘1241型“闪电”级导弹艇(装备P-15M导弹)和两艘1124型“信天翁”小型反潜舰。此外,小型巡逻艇包括一艘“阿克内塔”号巡逻艇(2005年后服役),两艘“蒂罗斯”级巡逻艇,一艘“图尔克”号巡逻艇,一艘“阿艾提”巡逻艇(德制M-1085型“民登”扫雷艇),两艘从保加利亚采购的106K“水獭”登陆艇,三艘1400M“格里夫”巡逻艇和4艘1398B巡逻艇。

“第比利斯”号导弹艇(舷号302)是1999年6月格鲁吉亚从乌克兰采购的,属乌克兰海军206MP“蜂王”级水翼导弹艇,装备1门76毫米AK-176高平两用舰炮,1门6管30毫米口径AK-630M型机关炮,2座“白蚁”导弹发射系统,备P-15M巡航导弹,射程80千米,是格海军当时最先进导弹艇。

“季奥斯库里亚”号导弹艇(舷号303)是2004年采购自希腊的“战斗”Ⅱ级导弹艇,原产地为法国,装备2门“厄利空”35毫米口径双管舰炮,2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4枚MM38“飞鱼”反舰巡航导弹,射程49千米,是目前格海军最先进导弹艇。

格海岸警卫队也是格鲁吉亚国防部武装部队一支重要力量,隶属边防部和内务部,负责格鲁吉亚310千米长海岸线和领海(不含阿布哈兹沿海)防卫任务,确保波季和巴统两港安全,像美国海岸警卫队一样,战时归格海军指挥。海岸警卫队拥有一艘“阿耶提”号(德制琳达/320型艇)、两艘“大胆”级(2005年后服役)、两艘“角”级(2005年后服役)、八艘“朱克”级海岸警卫艇,一艘“斯登卡”号巡逻艇(2005年后服役)。

联合与协调·C3I

俄军最大的缺陷是通信、指挥和控制(C3I),连俄军高层自己也承认存在问题。俄罗斯为此在航天技术方面大力投入,研发俄国的GPS系统(即GLONASS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来应付燃眉之急,但这一系统在2008年尚未投入实用。缺乏卫星支持的前提下,部队只能依靠传统的战术电台和移动网络来进行指挥,精确打击武器的使用也非常受限。

俄军另外一个缺陷是无人侦察机的使用较少,实际上2008年前后俄军列装的无人机数量不多。在1990年代,俄军无人机的研发被排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一方面由于俄军缺乏经费支持,另外一方面在于俄军装备论证部门对这种新鲜玩具缺乏兴趣。在格鲁吉亚作战中俄军唯一投入的战术无人机是Pchela平台。根据俄格战争期间负责Pchela无人机分队的瓦西里中校介绍,这种无人机传回的图像质量太差,绝大部分无法判读。中校还抱怨说,Pchela无人机的飞行性能也差强人意,发动机缺少静音装置,如同BTR装甲输送车的柴油机一样喧闹,而且巡航高度很低,敌人很早就会注意到它并轻松将其击落。

俄军从俄格战争开始意识到了无人机方面的短板,并向以色列军火公司采购了一批新式的无人机。俄国军方向国外寻求技术支持的原因之一是,无法信任本国的军工集团。空降部队的弗拉基米尔沙曼诺夫将军曾经要求俄国军工企业举行一次研讨会,集中展示国产的无人机平台,结果发现展出的各型无人飞行器没有一款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他说“这绝对是典型的俄国设计,用一堆老货拼凑,还指望有新的功能”。

俄格战争中卫星通信和无人机平台的缺席,使这场战争中俄军相对新锐的智能弹药无法使用。例如俄军炮兵部队装备的“红土地”炮射导弹原本已经配发入侵格鲁吉亚的部队,但这种灵巧弹药的使用需要有特种部队或者步兵分队在前沿用激光束指示目标。而俄军特种部队未曾接受过这种火炮协同训练。相比之下精确制导弹药数量不足的问题反而变得不是那么突出。俄军Moltenskoi将军表示俄军拥有足够的精确制导炮弹,但在南奥塞梯作战中尚无必要投入使用。因为按照俄军作战传统,压倒性的火力才是首要原则。如果无需考虑附带伤亡问题,俄军战术指挥官更喜欢密集的重炮轰击给敌人带来的心理重创,而不是精确制导弹药的命中效果。对此可以印证的是格鲁吉亚军官的描述,在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周围3昼夜的争夺战中,俄军凶猛的炮击“如同地狱一般”。

结论

俄军凭借数量优势和部队的素养赢得了这场局部战争,俄地面部队的表现尤其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俄军在战役方面的主要缺陷来自技术差距和组织。在俄格战争中,俄军没有条件投入更新式的技术装备,主要依靠苏联时期设计定型的相对还不算落后的装备来作战,因为这些装备是目前俄国军工企业有能力生产,并且部队也具备基本的使用技能。在很多情况下,俄军部队甚至还不能发挥手中一些新式装备的性能。实际上新装备的换装绝非仅仅采购交付那么简单,需要对部队的机构进行调整,对训练考核进行大幅度的变革,这在俄军的传统中阻力重重。

俄罗斯官方对这场战争的总结也充满了悖论。一方面好大喜功的政客会无视军事行动中暴露的问题,将宣传的焦点集中在战果方面。但另一方面,军方需要通过揭露技术装备的缺陷来向上级施压,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和装备支持,这一点在俄军中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副总参谋长为此大发雷霆说,俄格战争中几乎所有的俄军装备都是近20年苏联时期的老货。

在战损方面,官方宣布俄军阵亡64人负伤323人(另南奥塞梯仆从军26死69伤),被击落4架苏-25和1架图-22轰炸机,此外有一批装甲车、自行火炮等毁损,总体上俄军的入侵达到了目的。俄军还证明了一支采用苏联模式的组织和训练方式,装备苏式武器的传统军队可以在兵力占优情况下击败一支采用美式编制、美式训练条令和部分美制装备的小规模军队。但俄格战争也暴露出俄军众多的缺陷和短板,说明俄军的军事改革并未完全达到预期的目标。

俄罗斯军方需要投入更多的预算才能将一些积弊完全消除。例如为俄空军购置性能更好的攻击机,如苏-30/苏-34战机,研发新式的反辐射导弹等。以苏霍伊为代表的俄国航空工业早已能够生产一些新型战机和武器系统,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产能还无法满足俄军的要求。而其它一些装备,如无人机平台、卫星通信、指挥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升级换代,则需要更长的采办周期。

此外,还要考虑到俄罗斯在信息化等技术储备方面的不足,如果要进行全面的提升,则不仅仅需要资金的投入,还需要对原有的装备采办、研制和生产体系进行大幅度的调整,新建一些设计局和研究所,对俄军原有装备采办系统中的腐败和低效进行惩治等等。俄军退役将军亚历山大卡辛估计,俄军军费至少有三成被挪用或者贪腐浪费,这个比例以后还会增加。

除了装备的升级,俄军的军兵种编制和条令、军队文化等方面的落后因素也将对联合作战为主导的新军事变革带来障碍。俄国显然对其军事改革寄予了极大的期望,甚至超过苏联解体后历次经济改革,但能否有成效尚有待时日。

猜你喜欢
俄空军格鲁吉亚防空
弈语
英国“脱欧”,格鲁吉亚愿意填补空缺
首部BUK—3M“山毛榉”新型防空系统已交付俄陆军
巴黎航展上的QW-2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