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斋诗*

2016-04-03 20:00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张 毅

(西安翻译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5)



读心斋诗*

张毅

(西安翻译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105)

[摘要]《心斋诗稿》的作者执著于中国“诗缘情而绮靡”的传统诗道,在诗作中基于对人生价值的强烈关照,抒写出自己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新颖、独到、富有审美价值的感悟,表现了“真与美”的发生学本质。在形式上则遵循于右任先生的主张,回到声韵的本身,舍弃了“目诵的声调”,采用“口诵的声调”,即按照时代变化了的声韵来运用格律,对传统诗词格律运用“今声今韵”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心斋诗稿;诗道传统;真情流露;今声今韵

心斋,是李志慧老师的斋号。据他说,当初太白社出版“六人诗丛”,要求入选者皆以斋号作为书名。他想起《庄子·人间世》有句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这里的“斋”,本指斋戒,因一语双关,他便将诗集称为《心斋诗稿》。此后,同道又将“心斋主人”作为他的微信名号,在朋友圈中也就传播开来。

在终南山下的西安翻译学院,追随心斋主人已有六年多了。

尽管我当初就读的是西南大学,在学习阶段并没有进入过先生的课堂,可是几年下来,不论在办公室里,在朗诵会上,在家里,在车上,在路上,我无数次有幸亲随先生身旁,耳濡目染,成为世界上距先生最近的学生。于是,我的课堂就在这样的时空中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从一开始抄写他的诗,仿写他的字,到后来在学院的大型晚会、小型雅集上尽情朗诵他的诗,再到后来竟和先生唱和起来。每每受教,真如年年坐沐春风一般。特别是多次的朗诵,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我享有了一个细细揣摩他的诗作的过程。字斟句酌,既是品味亦是内化,只有内化了才能更真切、本真地传递出诗作的神韵。

因此,有了一番对先生诗歌创作的感受和见解出来。

我感到,先生在无意中取号曰“心斋”,却真切地反映出他在多年青灯黄卷的文士生涯中,养成的书生心境。

心斋的诗,单从这雅号上便知诗人是一位苦苦持守诗道传统的人。心斋诗的讲究,是从内而外的。他执著于内在的诗道传统,“诗言志”、“诗缘情”,吐露的是典范的书生意气和壮志情怀。先生曾有句曰:“借得终南山上水,浇开块垒展冰心”(《初夏终南纪游》组诗其一)。终南山是自古的隐士神仙居所,先生书生意气,以借得此处之水,暗喻期望能超然于“世事风尘”,获得神仙般的洒脱,浇开那冰心块垒以希释然。自古文人多有“不遇”、“难期”的往事,这是中国文人对自我人生价值的强烈关照和珍惜,是文人传统的生命意识的自然流露,犹如每个个体生命对存在和价值兑现的隐忧。所以一种主流的忧愤之情,一直成为中国古典诗道的基调,它呼应了整个积极向上的追求人生价值的文人集团,使得他们共鸣于这同一种关怀人生的千古绝响。

因此,心斋的“苦守”正是这种绝响的再唱,唱得那样苍凉空旷,荡气回肠。在夏日,他“终南仰望入云端,俯视苍茫指顾间。笑尔诸峰休自大,樊川十里助高寒”(《初夏终南纪游》组诗其三)。同组诗里还写到蝶舞蜂喧、绿荫嫣红、飞泉鸟声,却意外地落笔于“高寒”。在鲜明的寒热反差中,读出的是诗人的别样心境:有着笑尔诸峰休自大的忧愤,有着俯视苍茫的空旷寂寞,也有着登临上界的神仙气概。

这就是典范的中国文人持守的诗道与诗艺的绝响!他的每一个用字,每一个句构,都是心灵歌哭的精选。

持守诗道的诗人是真诗人,因“言志”故、因“缘情’故,诗道自有情趣在。诗人所以关照生命,关照心灵,是因为喜怒哀乐皆发于此。诗是诗道中人对人生情趣的感怀和不再抑制的涌流,因此诗是“兴”的。

心斋的诗就是这种可以“兴”的典范。也就是《心斋诗稿》中所谈到的,诗首先就是寻找诗人心中的这种感悟。这种感悟且不论美不美、新不新、别致不别致,但一定是真情、真趣的涌流。如此才能触发人性与天地自然、社会历史之间敏锐的审美效应。这是好诗拥有其“真与美”的发生学本质。所以,心斋诗的本质源自真情流露。

当然,《心斋诗稿》中除了一部分应酬诗之外,大都是由真情而“美”的佳作妙品。真情有大有小,有幽趣有率意,有低吟浅唱,有浩歌长吟。试看先生的《赏笔》《赏墨》《赏纸》《赏砚》组诗,这书斋情调虽小,却实实在在的真切,看得出把诗文看做一件认真的事来做的雅士性情,读得出先生的欢喜与陶醉其中的心灵小憩;也还有《痛悼郭琦校长》组诗三首,由衷涌流而出的不能止息的哀痛,直到第三首末句依然“一吊遗迹一泫然”,把真挚的难以平息的哀思,写得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令读之者情亦潸然。

先生的大情怀之作也硕果累累,佳作有 《韩城行·龙门》《黄河壶口行·壶口观瀑》、《大夏秦风吟》、《终南吟》等。大情怀的也有短制妙品,比如《咏大雁塔》,那“烽烟一望收”,“唐音播九域”,“摩云写春秋”的气势,绝非虚张声势者可以炮制出来。

先生持守诗道,就是持守诗是真情流露的理念,就是坚持诗是真我感悟的抒发。但绝不是说,先生就是一个古板的遗老、学究。他在诗歌创作形式中,不断地探索着传统格律诗词的“今声今韵”。

先生是学者,专业是先秦两汉文学,又涉及中国文化学、民俗学、书学和诗学等领域,但他却不以学者的身份标榜自己的高古、持重,而是自觉、理性地推动诗歌创作顺应时代。他认识到,近体诗的平水韵是根据当时的语音体系总结出来的音韵格律,而语音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声韵自然也要跟着变化。作为声音的艺术和在时间维度上表现自身的艺术,一定要回到声韵本身来,要按照时代变化了的声韵来运用格律,才是属于诗自身的艺术要求。

对这一点我有切身感受,作为多次朗诵先生诗作的幸运者,我在无数次揣摩中,在反复演习诗词声韵的发音时,就感到于右任先生早就指出的今人写格律诗词“固守‘目诵的声调’,而不顾及‘口诵的声调’”是舍本逐末的。因此,先生在创作中,有时也严守平水韵,但多取今声今韵。从而在社会生活中、天地自然中敏锐、迅捷地做到真情流露,这在形式上才真正符合当代人抒发情感的需要。使那些想作诗而又不敢冒犯古韵的人,彻底放下了思想包袱,解放了他们。

先生这样的立场和亲身试验的风度,才是一份持守诗道之真的理性情怀,才是一份洒脱率真的君子意气。

在《心斋诗稿》的扉页,先生曾写到:

竹雨松风一卷诗,此中甘苦寸心知。

终南一脉钟灵秀,助我清吟过四时。

有幸与先生一同寄寓于终南山下。尤其是近年来,曾一起到关中西府、东府进行文化考察,到黄陵公祭轩辕黄帝,春、秋时节领略“春到终南”、“枫染终南”,聆听“凤鸣岐山”,体味“风追司马”,并组织终南诗社,与同道吟咏唱和。

在终南一脉有幸近听心斋诗,听到这与竹雨、松风结伴的心声,深深感受到心斋主人和他的“青灯黄卷”风雅得可爱、可敬。

祝愿先生在这竹雨松风之中诗兴常生,诗情常在,诗境常新,永远地清吟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志慧.解读终南[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

[2]李志慧.心斋诗稿[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

[3]月人.词学入门(修订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

[4]月人.常用词谱一百调(修订版)[M].西安:太白文艺出版社,2007.

[5]阎安,沈奇.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诗歌卷[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

[6]王力.古代汉语[M].北京:中华书局,1999.

[责任编辑张君宽]

The Thoughts from Reading the Poem of Xin-Zhai Zhuren

Zhang Yi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

Abstract:The Author of Xin-Zhai’spoem, is interested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Poetry theory "Lyric Poetry leading to Gorgeous Form".Based on the strong care about life value in the poems,the author feeling's express to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natural,novel social life ,unique and rich aesthetic value of comprehension,which shows the genetic nature of the "truth and beauty". In form,the author follows Mr Yu Youren claims. The Author goes back to the development of itself, abandons the "eye of tone", uses "mouth recite tone", namely according to the times changes of rhymes to apply rules,the author made the beneficial exploration in the traditional poetry rules applying the sound and rhyme.

Key words:Xin-Zhai Poem; Traditional poetry; True feeling; The sound and rhyme at the present

[中图分类号]I207.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49(2016)01-0078-03

[作者简介]张毅(1983—),山西省翼城县人,西安翻译学院人文艺术学院人文系副主任、讲师,文学硕士。

[收稿日期]2015-11-22 退改:2015-12-15

*《心斋诗稿》,李志慧著,太白文艺出版社,2011年1月第1版。

【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