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苗族医学研究综述

2016-04-03 23:12
关键词:中医

周 妮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 200082)



中国苗族医学研究综述

周妮

(复旦大学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上海200082)

摘要:苗族医学起源甚早,但是受其所生活的环境影响,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专门文献很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民族医药事业。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使传统医药获得了相应的历史地位。

关键词:苗族医学;苗族医学文化;中医

苗族医学起源甚早,但是受其所生活的环境影响,历史时期留存下来的专门文献很少。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重视民族医药事业。198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使传统医药获得了相应的历史地位。并于1984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民族医药工作会议,拉开了发掘、整理民族医药的序幕。医药是一个民族医学的核心部分,因而对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推动着整个民族医学研究的发展。苗族医学研究作为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综览学术界有关苗族医学的研究,时间上而言,研究成果多集中在近二十年内。从研究方向与角度而言,主要集中在苗族药物研究、苗族临床医学研究、苗族医学史研究、苗族医学文化与理论研究及苗族医学发展等方面。

一、对苗族药物的研究

苗族药物产生时间悠久,至今仍占据传统医学的重要位置,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时期苗族人民利用苗族药物治疗疾病有其自身的特点,对药物特性等也有其自身的认识。正如清康熙年间阿林所著《红苗归流图·采药治病》记载:“苗人疾病,间有能以药治疗者,然皆非本草方书所载,乃土人口授之方,药即本山所产,草本或根皮,或用枝叶,不加炮制,统谓之草药。”而目前学术界有关苗族药物的研究主要包括苗族药物的综合性研究、特色苗药研究、区域性苗药研究三大方面。

一为综合性研究。邱德文、杜江主编的《中华本草苗药卷》[1]与《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2],前者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后者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两者所记载药物内容一致。前者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概述苗族医药学发展简史与苗药学基础理论简介,下篇详述药物;后者开篇即叙述药物,以彩色图谱呈现苗药,更加生动形象,便于识别。两者共收载苗药近400种,从名称、来源、栽培、采集加工、药材鉴别、药理药化、特殊炮制、功能主治、用法、附方等方面对所载苗族药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书中对苗族药物所作的基本的介绍都从现代医学理论出发,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苗族药物的特点与成分等,所参考的文献绝大部分为现代医药文献。与此同类的著作还有同由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汪毅主编的《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记载了苗族常用药物368味。

胡成刚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苗医药系列教材《苗药资源学》[3]从苗药资源的特性、苗药化学资源、苗药资源的影响因素、苗药资源的分布概况、苗药资源的调查研究、苗药资源的评价、苗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苗药资源的保护与更新、苗药各论及当前调查中应用的现代技术手段等方面对苗药资源进行了分析与概述。该著作作为一本教材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理论性,但作为研究专著而言,叙述不够详尽,且对历史时期苗药叙述少,对现代苗药涉及多。

二为特色苗药研究。邱德文、杜江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贵州十大苗药研究》[4]从本草学、基础研究、开发应用三方面对米槁、余柑子、金铁锁、黑骨藤、吴茱萸、吉样草、飞龙掌血、双肾草、艾纳香、天麻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著作中还包含了有关十大苗药研究的相关学术论文100多篇及相应研究人才的培养状况。该书对于“十大苗药”的研究从科学观出发,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十大苗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祝均辉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风湿类苗药本草荟萃》[5]记载了苗族人民治疗风湿病的常用方剂378首,常用药物193种。该书对其中每种治疗风湿病的药物按药名、别名、来源、形态特征、生长环境、采集加工、性味、功能主治、民间验方介绍等顺序进行叙述,并在每药后面附黑线图。

三为区域性苗药研究。陆科闵等整理出版的《苗族药物集》[6]是苗族医药史上第一部苗药专著,该书收集了黔东南地区主要的苗医常用药物与验方,记载苗药163味。本书侧重对苗药的药名、来源、分布、特征、药用、属经、效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对苗医与苗药的基本知识的介绍极为简单,对苗医与苗药的历史介绍也非常少。

欧志安主编,长沙岳麓书社出版的《湘西苗药汇编》[7]记载苗族东部地区苗药478味。祝均辉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湖北苗药》[8]整理记载湖北苗药397种,对其来源、特征、生长环境、属经、功能、验方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收载贵州苗药243味。这些著作对区域内苗药的研究丰富了苗族医学的研究,也加深了对苗族药物的认识。

唐海华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苗族药物学》[9]系统介绍了苗族药物及药物学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用药规律、分类方法、识别知识,并与中草药的异同进行比较,从每一味药物的苗名、学名、近音、异名与俗称、来源与鉴别要点、采集季节、用药部位、生长规律、性味归经、有毒无毒及中毒症状、解救方法、功效(用)、主治疾病、内服外用的用法用量、禁忌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但是该书以黔东北之松桃为重点,着重描述的是苗族东部方言区的苗族药物,因而属于区域性苗族药物研究。

除了以上著作外,还有很多对苗族药物进行专门分析的论文成果,如《贵州苗医常用的蕨类植物》、《蕨类药用植物在苗族医药中的应用》、《蕨类苗药治病用药规律研究》等论文专门探讨了苗族地区常见的蕨类植物在苗族医学中的应用及其特征。纵观以上有关苗族药物的研究成果,这些著作及文章在对苗族药物的研究上主要集中在药物的名称、来源、形态、生长环境及分布、特征、效用、属经、验方等各方面。具体叙述上,从现代科学观出发,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药物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分析,但缺乏对苗族药物在整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变化的梳理。

二、对苗族临床医学的研究

苗族临床医学研究主要是指有关苗族疾病治疗的研究。

综合研究方面。龙在书主编的《苗医秘藏》[10],介绍了苗医诊法、治法,其中苗医诊法40多种、治法20种、预防疾病法6种、疾病194种、方药1024剂。杜江、张景梅主编、中医古籍出版社的《苗医基础》[11]叙述了苗医的基本理论、疾病的诊断方法、疾病的治疗方法、组方特点、传统疾病的分类和诊治等。

杜江、邓永汉、杨惠杰编著的《苗医绝技秘法传真》[12]总结了苗医特色的外治秘技、苗医常用外治秘技、苗家奇技揭秘、苗家秘传心术等,所记载内容以苗族医学中的疾病治疗方法与技术手段为中心。从方法简述、治病原理、操作方法、主治疾病、注意事项、相关介绍等方面对苗族医学中疾病治疗方法与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叙述。缺少苗医对于疾病治疗方法与技术的历史回顾与变化分析,也没有对苗族聚居区内这些治疗方法与技术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在论文成果中,有很多论文与该书中所叙述的治疗方法与技术相关。如对苗医熏蒸疗法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就有《苗医熏蒸疗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苗医熏蒸疗法对骨关节炎大鼠痛行为及氧自由基的影响》、《苗医熏蒸疗法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观察》、《苗医熏蒸验方对兔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预防》、《苗医熏蒸疗法对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血流变化的实验研究》、《苗医熏蒸疗法》等文章。但与书中所研究一致,现代对苗族医学治疗方法与技术的研究更多偏向于科学性的研究,缺乏历史的探索与发现。

陆科闵、王福荣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医学》[13]从概论、苗医病症(206个大病症、408个小症)、苗族药物(常用品种330个)三部分对苗族医学进行了概述。概论部分,作者叙及了苗族医学发展的早期医药阶段、经验医学阶段、理论医学发展阶段及苗医学术思想、学术成就、苗医基础理论与苗族药物基础知识,但都极为简略。苗医病症部分,对苗族地区常见病症及病症表现与方解进行了细致分析。苗族药物部分与苗族药物研究一样对苗药的名称、形状、分布、成分、特征、效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不如前文中专文叙述苗药的信息详细。

陆科闵、陆彝中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的《苗药方剂学》[14]与《苗族医学》类似,在著作的开始部分,对苗族及苗医的历史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阶段划分。两书相比较,该书的精华在于,该书对苗医传统用药,按两纲、五经理论,及气、血、水机理、和风、寒、暑、湿、热病因病机进行分类,并将所搜集方剂从用方、用法、属经、功效、方解等各方面对每一方进行解析,共搜集了苗族医学方剂1809个。但此书也存在自身的不足,比如对方剂的使用没有呈现出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其在历史上的应用。

陈德媛、罗廷华、张厚权等主编,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苗族医药学》[15]论述了苗族医药学历史、苗医理论和临床诊治、苗族药物332种及民间单验方243个。

专题研究方面。张东海、田华咏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苗医正骨》[16]详细论述了湘西苗医正骨手法及治疗苗药,同时介绍了贵州省黔东南苗医正骨手法,简单分析两地苗医对正骨手法的不同,这也指明了苗医之间所存在的区域内部差异。

专题研究中,又以论文成果居多。如《苗医治疗月经病的用药特色研究》、《苗医辨证论治不孕不育症》、《苗医治疗痹症的方法概说》、《苗医验方马蹄香汤治疗小儿食滞腹泻》、《苗药内外合用治疗银屑病》、《苗药山白鬼骨蒲黄汤治疗乳腺炎》等百余篇文章都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苗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与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但是,所有这些有关苗族医学的疾病治疗手段及技术大部分只是从现代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生理学等方面出发对其进行分析,缺少对这些疾病治疗方法与技术起源及发展的研究。

三、对苗族医学史的研究

有关苗族医学史方面的研究著作主要有《中国苗医史》[17]与《苗医药发展史》[18]两书。两书均为杜江、田华咏主编,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苗医药发展史》是供苗族医药学类专业使用的苗医药系列教材之一,由于篇幅限制,很多专题没有拓展,因而作者在《苗医药发展史》的基础上进一步编写了《中国苗医史》。因此,两书在内容上是一致的,但是在详略上,后者显然更为精细,且理论性更强,相比较而言就更加完善。

《苗医药发展史》从苗族简况、苗族医药发展概述、原始苗族医药、古代苗族医药、近代苗族医药发展简况、现代苗族医药发展简况、中国苗族医药特点七大方面描述苗族医药发展及其特点。《中国苗医史》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文化多样性对苗族医药文化的影响、著名苗族医药专家学者简介、苗医著作简介、苗医学术论文几大方面内容。

具体而言,原始苗族医药在《中国苗医史》中被演绎为神话传说时代的早期医药,包括神农创医的传说;蚩尤“传神药,医治百病”;祝融传熟食,传按摩强身健体术;苗族上古神医“苗父”;“欢兜尚赤”,消疫除病,苗医预防医学的形成;“药王”传苗医方、神话传说时代的早期苗医药文化特征及苗医药的起源。这部分内容主要叙述传说时代的苗族医药,所参考文献以传说、古歌为主,具有神秘性。在古代(秦灭楚至清末)苗族医药研究方面,对古代苗族药物学、临床治疗学、预防保健和巫医疗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但是在具体记载中存在少数不足,如在苗族药物的记载方面,对苗族地区的明清方志或其他史料中的有关药物的资料记载没有一一详载与分析;在苗家养身保健与预防医学方面,侧重养身保健与预防的习惯及药物研究,缺少对保健与预防疾病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探索,也没有探究环境对苗家养身保健与预防的影响;古代苗医疗法方面,记载不完全,有未涉及的本土治疗方法;巫医疗法方面,所参考文献均为苗族地区地方志,缺少丰富多样的资料佐证。近代苗族医药进一步发展,史料记载也较之前更为丰富,但是所述较为简略。现代苗族医药主要研究苗族医药的继承、提高与发展。对苗族医药学的特点分析具体、客观,也注意到了文化多样性对苗族医药文化的影响。在对苗族医药专家进行介绍时,侧重近现代苗族医药学家,却忽视了历史时期苗族地区地方志或其他史料纪书中记载的本土行医人员或朝廷在苗族地区所设医疗机构。

四、苗族医学文化及理论研究

有关苗族医学文化及理论研究一部分散见于《中国苗医史》、《苗医药发展史》、《苗族医学》、《苗族药物学》、《苗族资源学》等著作之中。其余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主要有如马太江的《川黔滇邻区苗族医药文化探析》[19]从古歌、文献、考古折射中追忆苗族医药源远流长,从现况、机理、立方定格中凸现苗族医药别有境界,从医药、防治、武医多元结合中丰富苗族医药特点。田华咏的《从苗族原始神话探寻远古苗族医药文化》[20]从苗族原始神话、传说中探寻远古苗族医药,从中梳理出有关苗族原始医药文化的脉络。汤建容的《苗族医药档案文献概述》[21]介绍了苗医和苗族人民在长期医疗实践中总结的苗族医药文化档案文献。石志权、吴言发合作发表论文《略论苗族万物生成论对苗族医药文化的影响》[22]对流传于花垣苗族民间的万物生成口传文献资料进行诠释,解析与苗族医药文化的内在联系,证明苗族万物生成学说对苗族医药文化影响的重要性。汤建容的《苗族医药歌诀文化探究》[23]从苗族歌诀中发现与挖掘关于苗族医药源流、苗医诊断与治疗疾病、苗药制作及功效等苗族医药文化相关的内容,丰富苗族医药文化研究。另有汤建容的《苗族医药文化特征刍议》[24]从苗医历史、苗医临床文化、苗医药物文化三大方面对苗族医学文化进行了简单的介绍。这些都为苗族医药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线索与方向,但是在研究上不够详尽,缺乏全面深入的分析研究。

苗族医学理论研究的主要成果有如陆科闵的《苗族医药理论体系概述》[25]从苗族对致病因素、疾病诊断、命名、治疗及预防方面提出了苗族医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论贵州苗族医药》、《论湘西苗族医药》、《贵州苗族医药要略》、《广西苗族医药概述》都对苗族医学理论进行了研究,将几者结合比较,可以简单地分析苗族不同地区之间在医学上的异同。韦波《谈苗族医学预防医学的萌芽》[26]建立苗族医学预防医学理论研究体系,丰富了苗族医学理论研究。麻勇斌《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哲学缺失”与“哲学思想”套用不当》[27]从另一角度探讨了苗族医学理论的影响因素。

总体而言,已有苗族医学相关研究中,有关苗族医学文化及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且没有专门著作对其进行专题研究。

五、苗族医学发展研究

苗族医学发展研究即有关苗族医学研究与开发的未来发展的研究。包骏、冉懋雄主编的《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28]首先对苗族医药的发展与特色、苗族医药的调研回顾与医理诊治进行了研究,然后对贵州与苗族药材的开发进行了再评价,最后对贵州苗族医药的走向市场与前景进行了展望,系统地对苗族医学的发展做了详细地分析。

论文《“苗族医药”传承和研究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苗族医药开发研究运用的问题与对策》、《浅谈保护苗族医药资源》、《论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缺陷》、《苗族医学人类学分析的哲学缺失》、《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现代传承与创新——以苗族传统医药为例》、《苗药产业化发展与资源保护问题浅谈》、《科技文化视野下的苗药产业研究》、《浅议苗医药信息数据库建设的构想》等从整个苗族医学出发分析了苗族医学的发展现状与不足,对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借鉴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设方案。

《贵州苗族医药开发应用研究的主要思路》、《创新与专精:发展中的贵州苗药》、《苗族地方性医药知识在乡土社会中的传承与保护——以黔东南为例》、《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苗药为例》、《苗药文化与贵州省少数民族制药业发展探析》、《贵州苗药产业化中苗药专利保护的现状调查及对策建议》、《贵州苗药资源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及展望》、《贵州省苗药产业化研究:以贵州宏宇药业为例》、《创新与专精:发展中的贵州苗药》、《贵州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概况》、《完善举措,解除困扰贵州苗医药发展的瓶颈》等文章是对贵州苗族医药发展现存问题的研究,这些研究在分析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苗族医学传承与保护发展的意见,对苗族医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另有《苗族医药发展的概况和云南苗医药的现状》、《试论湘西地区苗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现状及对策》是对云南苗族地区与湘西苗族地区苗族医学现状的思考与发展建议。

由以上研究状况可知,苗族医学的研究与传承、保护与发展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已有的研究中,存在的较大问题在于,学术界对苗族医学的开发与研究更多集中于贵州地区,对其他苗族地区的苗族医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容易导致苗族医学研究传承与发展的不平衡性。

六、总结

有关苗族医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苗族药物与苗族临床医学研究两方面,有关著作中,以这两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多。其次是对苗族医学历史的研究与苗族医学发展的研究两方面,以上几方面都有专门著作研究。但是在苗族医学文化及理论方面没有专门的著作研究,其内容散见于其他方面的研究专著之中。苗族医学研究的这几个方面,是有机的整体,不可或缺,都具有同等重要性,因而在以后的研究中应该更加注重苗族医学文化与理论的研究,丰富苗族医学研究内容。具体研究内容上,缺乏对苗族地区苗族医学内部差异及苗族药物分布差异的研究,对史料的使用有时存在单一性。因而,苗族医学的研究还具有很大的空间,值得学者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邱德文,杜江.中华本草·苗药卷[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5.

[2]邱德文,杜江,夏同珩.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

[3]胡成刚.苗药资源学[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4]邱德文,杜江.贵州十大苗药研究[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

[5]祝均辉.风湿病苗药本草荟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5.

[6]陆科闵.苗族药物集[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8.

[7]湘西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湖南凤凰县民族事务委员会.湘西苗药汇编[M].长沙:岳麓书社,1990.

[8]彭再生.湖北苗药[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

[9]唐海华.苗族药物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6.

[10] 龙在书.苗医秘藏[M].1998年手抄本.

[11] 杜江,张景梅.苗医基础[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2] 杜江,邓永汉,杨惠杰.苗医绝技秘法传真[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10.

[13] 陆科闵,王福荣.苗族医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14] 陆科闵,陆彝中.苗药方剂学[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9.

[15] 陈德媛,罗廷华,张厚权,等.苗族医药学[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2.

[16] 张东海.苗医正骨[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7] 田华咏,杜江.中国苗医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

[18] 杜江,田华咏,张景梅.苗医药发展史[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7.

[19] 马太江.川黔滇邻区苗族医药文化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11).

[20] 田华咏.从苗族原始神话探寻远古苗族医药文化[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3).

[21] 汤建容.苗族医药档案文献概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6).

[22] 石志权,吴言发.略论苗族万物生成论对苗族医药文化的影响[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9(6).

[23] 汤建容.苗族医药歌诀文化探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2).

[24] 汤建容.苗族医药文化特征刍议[J].华夏文化,2012(4).

[25] 陆科闵.苗族医药理论体系概述[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0(6).

[26] 韦波.谈苗族医学预防医学的萌芽[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S1).

[27] 麻勇斌.苗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哲学缺失”与“哲学思想”套用不当[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5).

[28] 包骏,冉懋雄.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M].贵阳: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刘自兵]

中图分类号:R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16)02-0090-04

作者简介:周妮,女,苗族,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09-20

猜你喜欢
中医
中医治疗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张之文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总结
干燥综合征阴虚津亏证的中医治疗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糖尿病患者的中医饮食护理相关问题分析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社区中医干预初产妇产后焦虑及抑郁的效果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