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9亚型禽流感的危害与防控

2016-04-05 06:07蔡扩军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成进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兽医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养禽产蛋致病性

蔡扩军/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成进/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H9亚型禽流感的危害与防控

蔡扩军/新疆乌鲁木齐市动物疾病控制与诊断中心
成进/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 AI)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指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家禽、野鸟和部分哺乳动物发病的人兽共患传染病。根据禽流感病毒致病性和毒力不同,可将禽流感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和低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感不仅会给养禽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对公共健康也构成了严重威胁,已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虽然,H9亚型禽流感引发家禽的致死率不如高致病性禽流感,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不亚于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时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学意义。鉴于此,本文从几方面阐述了H9亚型禽流感的危害和防控,以提高广大同行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的认识,以期控制其蔓延和流行。

一、病原学

A型禽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中的负链分节段的RNA病毒。A型流感病毒有8个不同的基因片段,编码10种不同的蛋白。不同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有不同的抗原性,已知有16种特异性HA(H1-H16)和9种特异性NA(N1-N9),不同的HA和NA之间可以形成多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由于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的易变性,是禽流感病毒在抗原性、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上存在不同的差异。

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均敏感。常用消毒药容易将其杀灭,福尔马林、β-丙内酯可灭活病毒,但不损害其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活性。病毒对热比较敏感,65℃~70℃加热数分钟即丧失活性。病毒对低温抵抗力较强,在有甘油保护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一年以上。在粪便、污水等有机物保护下,病毒对消毒剂的抵抗力加强。

二、流行特点

禽流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春季和气温骤冷骤热的季节多发。病毒在禽类的呼吸道和肠道内繁殖,可从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量大。迁徙性水禽是流感病毒的主要贮存者和传播者。被感染禽群的粪便、饲料、水、设备、笼具、衣物、运输车辆和哺乳动物、昆虫等,都可传播疾病。目前临床上很难观察到禽群H9亚型禽流感单纯感染,在临床见到更多的是与其它病原体的混合或继发感染,如与大肠杆菌、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混合感染,从而造成较高的死亡率,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三、亚型禽流感流行现状

自1992年首次从广东临床病鸡体内分离到H9亚型禽流感病毒以来,目前绝大部分省市都有H9亚型禽流感的流行,且检出阳性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且存在高抗体下带毒现象。近年来,H9N2亚型禽流感的流行在我国较为普遍,肉鸡呈现感染日龄较早、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传播速度较快、有些免疫禽群也发病,个别毒株对哺乳动物的致病性增强等特点。H9主要是对产蛋率、料肉比和死亡淘汰率等生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而且混合感染比较普遍和严重。

四、临床症状

多数肉鸡群病初有轻微呼吸道症状,表现呼噜、咳嗽,或有怪叫声,病禽外观羽毛松乱,流泪、身体卷曲、部分出现肠道症状。产蛋鸡多发生在产蛋初期或产蛋高峰期,病鸡只限呼吸道啰音、打喷嚏和呼吸困难,3 d后鸡群症状逐渐加重,群体鸡发热,精神萎靡,鸡闭目、呆立或趴卧笼内头颈埋于翅膀内。采食和饮水量下降,鸡群还会表现轻重不同的腹泻,粪便水样或落地后不成型,粪便颜色多样,绿色、黄色、白色、浅红色等。随后产蛋量开始下降,同时蛋壳褪色,蛋皮变薄,畸形蛋增多,鸡群产蛋下降通常不超20%,病鸡无继发感染,死亡率比较低。

如果与大肠杆菌、鸡毒支原体、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的混合感染,鸡群中会出现少量鸡肿脸,一般单侧脸肿大,致使眼睛睁不开。

如果与鸡新城疫混和感染,发病后鸡群中有一部分鸡出现神经症状:有的扭颈“望天状”,有的“醉汉样”踉踉跄跄盲目运动,有的头如“钟摆样”左右摆动。产蛋期的产蛋量减少更为严重,下降10%~70%,同时死亡率增加,可达2%~10%。

五、剖检变化

病鸡主要限于呼吸道和肠道,鼻窦、喉头、气管、肺、气囊有粘液脓性和干酪样炎症,气囊增厚浑浊,有纤维素性干酪样渗出物,浆膜水肿,输卵管黏膜充血、水肿,产蛋鸡卵泡充血、出血、变形,腹腔内有破裂的卵黄,输卵管内有白色粘稠或黄色干酪样的分泌物,有严重的卵黄性腹膜炎。十二指肠出血或有溃疡,肠道淋巴集结出现樱桃样出血肿胀,盲肠扁桃体出血,肿脸的鸡局部皮下见黄色胶冻样液体或见皮下组织增厚。

六、危害

H9亚型的禽流感虽然不能引起发病禽群的高致死率,但能造成家禽的料肉比下降和死亡淘汰率提高,尤其本病对蛋鸡的慢性亚临床感染,对产蛋鸡生产性能的破坏以及与其他疫病的混合感染,引发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增高,而且易造成对本病的误诊和防疫上的忽视,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究其原因与饲养场的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及环境中野毒污染等因素有关。

禽流感病毒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可以感染多种动物,当流感病毒进入其他物种时,它可以迅速发生变化以适应新的宿主和进行更为有效的复制和传播。由于禽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禽流感病毒可以发生重组。有专家认为,2013年危害我国的H7N9亚型流感病毒的6个内部基因全部来源于近年在我国流行的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有专家预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 和NA基因的变异,使其可能成为毒力较强的毒株,成为下次流感大流行的亚型,对公共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

七、诊断方法

由于禽流感的临诊症状变化较大且无典型性,常易与新城疫、禽霍乱、传染性支气管炎和减蛋综合征等相混淆,所以确诊要依靠病原学或血清学的鉴定。

(一)临床诊断

病禽呈亚临床感染,无特征性症状。病禽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饮食减少和流泪、母鸡产蛋量下降。病禽剖检可见气管有粘性分泌物,子宫内有干酪样分泌物,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比较低。即可做出初步的临床诊断。但须进一步确诊。

(二)病毒分离鉴定

取死亡鸡的肝、脾、脑组织和呼吸道泌物等病料接种SPF鸡胚,将分离的鸡胚尿囊液作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三)血清学试验

主要是用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分离病毒的血清型。该试验条件要求低、成本低、比较敏感,同时能直接反映抗体水平。

(四)RT-PCR技术

RT-PCR技术可以检测禽只的泄殖腔棉拭子样品对养禽场的禽群进行早期诊断、现场诊断和流行病学检测,是最常用的诊断方法。

八、防控

1.养殖场的选址。养禽场应有良好的地理环境,与交通要道、居民区、垃圾处理场、商业区、农贸市场等要符合家禽养殖生物安全的距离要求。严禁“后院模式”养殖。要避免所养家禽与其它畜禽和野生鸟类的接触,尤其应避免与水禽如鸭、鹅、野鸭等的接触,同时应严防野鸟出入。养禽场不可与猪混养或不同种家禽混养。

2.加强饲养管理。

养禽场需配备专门的兽医技术人员,制定并执行严格的饲养管理制度。养禽场的饲养、物品运输、粪便清理、都要有利于疫病的防治。良好的养殖环境可以减少不同疫病的混合感染,大大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禽肉的品质。

3.消毒。定期对禽舍、饲具和笼具进行预防性带禽消毒,药物如各类复合碘制剂等。对于无法更换的疑似污染的饮用水源可用漂白粉处理曝气后饮水。

鸡场要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鸡舍在放进任何新鸡群前移走全部原有鸡群,然后对清群后的鸡舍、饲槽及饮水器等用具进行冲洗和消毒,并在饲养新鸡群前空闲至少2周时间,然后再清扫消毒后放进新鸡群。

养禽场要对于外来人员和车辆,以及新进的饲料采取相应的消毒处理。定期消灭养禽场内的有害昆虫如蚊、蝇等和鼠类。死亡禽类应焚烧或深埋,其粪便和垫料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禁一些养殖户缺乏防疫观念和社会公德,常常将病死鸡乱扔,病死鸡成为传染源,这既污染了环境又破坏了乡村建设。兽医卫生工作者应严加监督并指导广大养殖户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各级动物卫生监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和养殖户共同做好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

4.免疫预防。提高对H9亚型禽流感的认识,重视其危害。对所有家禽要进行全群免疫,免疫确实。免疫程序为:①肉鸡在10~13龄左右免疫H9亚型禽流感油乳剂灭活疫苗即可。②对种鸡和蛋鸡,在育成阶段应有2次免疫,在产蛋前15 d应在进行一次免疫,在产蛋后一个月应开始进行定期的免疫抗体的监测,根据抗体的水平高低,进行及时的补免。③对种鸡和蛋鸡,要注意与新城疫、减蛋综合征、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疫病的联合免疫。

5.抗体监测。根据笔者等的调研发现,现有规模养殖场普遍存在免疫程序过于复杂,盲目免疫,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增加了鸡只的应激反应。本病的预防应建立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科学的疫苗应用的基础上。研究表明,HI抗体效价在7log2以上,可以显著抑制攻毒后的排毒,即体内的抗体可以大部分中和攻毒的病毒,显著降低病毒在机体内的复制和繁殖,降低排毒。

参考文献(略)

猜你喜欢
养禽产蛋致病性
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养禽与禽病研究所介绍
产蛋目标
玫瑰基地里种草养禽
动物产蛋王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如何防止养禽免疫失败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养禽场防止免疫失败的几项措施
哺乳仔猪高、低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治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