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布病防控,有效控制布病上升趋势

2016-04-05 06:07闫春轩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畜间病防治布病

闫春轩/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创新布病防控,有效控制布病上升趋势

闫春轩/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将布病、结核病、包虫病、血吸虫病、狂犬病等主要人畜共患病列入优先防治动物病种。要求按照“因地制宜、分区防控、部门协调、统筹推进”的原则,针对不同疫病在畜间和人间的发生与流行程度,采取“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防控策略,逐步实现控制、净化和扑灭主要人畜共患病的防治目标。近年来,山西省各级政府和部门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不断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布病防控,有效控制山西省布病上升趋势。

一、创新布病防控思路,做到五结合四覆盖。

近年来,山西省按照畜牧业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规律、布病流行规律和布病防治规律,从全省区域防控的全局,从协调防控的要求,从布病防控的实际出发创新布病防控思路,坚持养殖源头防控与人员防护相结合,布病免疫与综合防控相结合,属地管理与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宣传教育与落实养殖场主体防控责任相结合,人感染病例诊治与布病流调核查处置相结合。在全省全面、协调、科学开展布病防控,有力推动了布病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布病免疫,实现羊布病免疫全覆盖。多年来,山西省每年对全省除种羊以外的羊全部进行布病免疫,共免疫羊8 000多万只,达到羊布病免疫全覆盖,不仅为预防控制羊布病构筑了有效免疫屏障,也为间接保护易感人群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宣传教育,实现宣传教育培训全覆盖。经过多年的合作宣传教育培训,全省兽医等布病防疫人员、基层医务人员布病防治能力进一步提高,畜主等高危人群的布病防护意识进一步增强,在工作中感染布病的机率进一步降低。

三是加强人员防护,实现人员防护全覆盖。一是对动物养殖场户、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工作人员以及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通过宣传布病危害和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二是山西省各级为养殖场户提供防护服、口罩和手套等防护用品100多万套,基本实现人员防护全覆盖,为阻断布病从畜间向人传播和人感染布病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加强人感染病例诊治,实现人感染病例诊治全覆盖。在人感染布病的诊治上,山西省积极贯彻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开展人感染布病的诊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做到人感染病例诊治全覆盖。

二、创新布病防控技术,推动布病防控科技进步。

山西省在总结近年来布病防治技术的基础上集成创新了“四防一免三查一处置”的畜间布病防控技术,“四分离一防护六注意”的人员防护技术,使布病防控技术更加系统化、集成化、全面化、实用化。经在全省推广应用,收到明显的效果。

“四防”:就是在省、市、县、乡行政区域内建立防控布病的四道防线,防止布病的传入和传播,防止布病由畜间向人传播。

防传入。就是通过规范活畜及产品调运,严格检疫监管,互通调运及疫情信息,强化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布病跨区域传入;防止布病从辖区内布病多发区传入;防止从周边养殖村、养殖场传入本地养殖村和养殖场。

防传畜。就是通过封闭管理等一整套措施,把易感动物关进动物防疫“保险箱”,使饲养的动物免受周围布病侵袭。

防传播。就是防止布病传染源从一个地区传播到另一个地区,一个村传播到另一个村,一个场传播到另一个养殖场。

防传人。人的布病防控贯彻少接触,重防护,讲卫生,守制度,早诊治的原则,做到四分离、一防护、六注意,防止畜间布病向人传播,防止人感染布病。

“一免”:就是在布病疫情呈地方性流行的区域,对所有易感动物个体通过注射疫苗,消除动物对布鲁氏菌的易感性。

“三查”:就是对辖区内养殖业和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和疫情监测。

查点灭源。及早处置患病动物,彻底消灭传染源。

查“阳”净场。对监测阳性的患病奶牛等家畜按有关规定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开展布病净化工作。

查人治病。就是对布病呈地方性流行区密切接触人员进行定期走访调查和布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早康复。

“一处置 ”:就是要做好突发布病疫情的应急处置准备工作,一旦发生疫情,就能早快严小、果断处置。

四分离:就是人畜居住环境分离,人畜接触分离,减畜用水分离,生熟畜产品存放和烹饪用具分离。

一防护:就是对密切接触人员提供预防布病感染的“盾牌”,阻断布病从畜间向人传播和人感染布病的途径。

六项注意:

一是注意环境卫生,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无污染。

二是注意定期消毒,及时消杀环境中存留的布鲁氏菌。

三是注意对圈舍、运动场保持一定湿度,防止带菌尘埃传播布病。

四是注意树立良好卫生习惯,工作期间不吃零食,不抽烟,不喝水,工作后及时进行消毒洗手。

五是不购买未经检疫的羊、牛肉乳等产品,不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乳等食品。

六是注意自身身体健康情况,发现身体不适,及时到医院诊治。

三、创新布病合作机制,增强布病防控合力。

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电影制片厂、山西省动物卫生监督所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加强部门合作,狠抓布病防控源头管理和综合防治,合作开展布病防治,增强布病防控合力,为有效控制我省布病流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合作拍摄布病防治科教片。

为了普及布病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对布病的认知及防治能力,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电影制片厂,立足国情省情,根据广大农民要求,于2014年拍摄了农村科教影片《布病防治》,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批准,在国内外发行。

目前,布病防治科教片已在国内外发行,通过市场、动物疫控和疾控系统推广到10多个省。山西省已在全省115个农业县区开展了宣传培训推广,有力推动了布病防控工作。

二是合作开展布病防治宣传培训。根据农业部百万人才培训计划要求,山西省结合动物防疫实际情况,分批次、分类型、分内容对全省动物防疫管理人员、动物疫病防控技术人员、兽医实验室检测人员、应急预备队人员等分别开展了《山西省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布病防控技术、兽医实验室布病生物安全管理和监测技术和动物布病疫情应急管理培训。在省里开展培训的同时,各市县也对本地防疫技术人员和养殖场户开展了逐级培训,全省共培训人员30万余人次。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本系统逐级培训,共培训基层医务人员2万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推动全省布病防控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同时,山西省各地动物疫控和疾控系统积极开展布病防控知识宣传教育,陆续组织编写制作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挂图、宣传手册、DVD等材料,免费发放给相关从业人员,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技术宣传布病防控知识,进一步提高了农牧民自我防护意识和布病防治能力。

三是加强信息交流和布病防治合作。山西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持养殖源头防控与易感人群防护相结合的原则,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联防联控,在加强畜间布病防控的同时,根据山西实际情况,开展全方位的布病高危人群筛查和病例管理,通过采取宣传教育、专家讲授、发放干预包等措施,提高农牧民布病防护意识,有效防止布病流行。同时,通过加强信息交流,开展人感染病例传染源追溯和隐患排查。对人感染病例发生的县市,立即开展畜间布病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和消灭传染源,进一步消除布病发生的隐患,夯实防疫基础。

四、创新布病防控管理,确保防控效果。

一是全面落实布病防控责任制,实行布病防治属地管理。在全省48个重点县推进布病防治攻坚计划,全面开展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并按照农业部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绩效管理工作和省政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将检查结果进行全省通报,督促基层把防控责任落到实处,推动布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开展。二是加强养殖场户人员防护管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防护意识,通过技术培训言传身教提高布病防控水平,通过发放防护用品降低人感染布病风险。三是加强种畜场、奶牛场生物安全管理,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开展种畜场、奶牛场布病净化场创建和“百县千场”动物疫病净化活动,全面推动布病净化工作开展,推动动物防疫转型升级。

经过多年开展布病合作防控攻坚行动,坚持源头防控与人员防护相结合,全面开展免疫与综合防控相结合,全省布病持续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2015年全省人感染病例比2014年下降18.07%。

十三五期间,我省将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贯彻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在布病防控上创新防控添动力,协调防控促发展,开放防控提能力,绿色防控促转型,共享防控保安全,在实现控制和消灭布病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猜你喜欢
畜间病防治布病
畜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部署
山西运城市农业农村局:开展畜间炭疽防控排查督导工作
笼养蛋鸡软腿病防治对策
禽病防治把握“宜”“忌”
畜间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与综合防控措施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夏季到 奶牛肢蹄病防治要跟上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青海畜间包虫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