熄风定摇汤加味治疗儿童颈性抽动障碍1例

2016-04-05 14:09吴海娇张喜莲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天津300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38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6年5期
关键词:风动桑白皮颈性

李 林,吴海娇,张喜莲(指导)(.天津中医药大学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天津 300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



熄风定摇汤加味治疗儿童颈性抽动障碍1例

李 林1,吴海娇2,张喜莲(指导)2
(1.天津中医药大学2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

抽动障碍(TD)是起病于儿童期,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1]。临床常见以表情肌﹑颈肌或四肢﹑腹部肌肉迅速﹑反复﹑不规则的运动性抽动﹑发声性抽动起病[2]。动作突发﹑迅速﹑刻板。抽动反复发作,呈多发性﹑慢性﹑波动性,有的还可共患一种或多种心理行为障碍,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强迫症状﹑睡眠障碍﹑品行障碍等,甚者可延续至成人。颈性抽动障碍以颈部抽动为主,临床表现为摇头﹑点头﹑仰颈等。本病属中医“风证”﹑“瘛瘲”﹑“筋惕肉瞤”等范畴,病因与先天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等有关。

张喜莲教授长期从事小儿抽动障碍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继承和总结名中医马融教授的学术经验,从痰﹑瘀﹑热治疗儿童颈性抽动障碍屡获奇效。儿童颈性抽动障碍的病因病机与“痰”﹑“瘀”﹑“热”有关,痰凝则血瘀,血瘀则痰滞,痰瘀互结,故表现复杂多样,病证缠绵难愈。痰瘀互结,郁久化热,热灼阴津,阴虚风动,故而发为抽动。正如《景岳全书·小儿则》曰:“凡惊风之实邪,惟痰火为最而风火次之。”风性清扬,易袭上位,达头面巅顶,且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循行均经头面﹑颈肩,故可出现摇头﹑点头﹑仰颈等症状。治疗当从痰﹑瘀﹑热入手,以《千家妙方》中郑友谅自拟方熄风定摇汤为基础加味,药用柴胡﹑地骨皮﹑玄参﹑车前子﹑桑白皮﹑桃仁﹑半夏﹑天竺黄等,以清热化痰﹑祛瘀息风。

1 验案举隅

王某,男,8岁,2015年8月13日初诊。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挤眼﹑清嗓子,未予诊治。2014年就诊于当地人民医院,诊断为“抽动症”,予口服硫必利﹑外贴可乐定治疗3个月症状未见明显减轻。此后间断出现摇头﹑皱鼻偶伴噘嘴,未予诊治。近10余天,摇头较前加重。刻下症见摇头频繁,无眩晕感,亦可见挤眼﹑皱鼻偶伴噘嘴,未见明显喉中异声及肢体抽动,每于精神紧张或外感时明显加重。注意力可,小动作不多,学习成绩中等。平素脾气可,纳欠佳,食少,寐安,二便调。查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舌质红苔白厚,脉滑。颈部X线检查示(-)。西医诊断为抽动症。中医诊断为抽搐病(颈性)。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运动抽动总分20分,发声抽动总分5分,缺损率10,严重程度总分35分。提示中度异常。药用柴胡10g,地骨皮10g,玄参10g,车前子10g(包煎),桑白皮15g,桃仁10g,天竺黄10g,天麻15g,钩藤10g(后下),竹茹10g,僵蚕10g,葛根30g,石菖蒲10g,全蝎6g,半夏10g,射干10g,菊花10g,青葙子10g,辛夷6g,炒苍耳子10g,炒薏苡仁20g。14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温服。2015年8月27日二诊,症状较前减轻,摇头次数减少﹑幅度降低,挤眼﹑皱鼻次数均较前减少。YGTSS评分运动抽动总分10分,发声抽动总分0分,缺损率10,严重程度总分20分,提示轻度异常。食量增加,纳可,寐安,二便调。查咽不红,扁桃体无肿大,舌淡红苔薄白,脉平。上方减射干10g﹑薏苡仁30g,加制白附子6g(先煎)。14剂,用法用量同前。2015年10月9日三诊,症状明显改善,上方继服1个月,诸症消失,舌红苔薄白,脉平。原方再服14剂巩固治疗,2日1剂,分2~3次服。嘱避风寒,和饮食,调情志。随访未见复发。

2 讨 论

痰凝则血瘀,血瘀则痰滞,痰瘀互结,故表现为肌肉抽动,且病证缠绵易反复,持续时间久;痰瘀互结,郁久化热,热灼阴津,阴虚风动,故发抽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胜则动。”阴虚风动,风为阳邪,其性清扬而易袭阳位,故而可达头项,且风性主动,故表现为头颈项部肌肉抽动,摇头;阴虚风动,上犯头目,故挤眼﹑皱鼻﹑噘嘴等;小儿脾常不足,痰瘀热互结,脾之运化失职,故纳欠佳,舌苔白厚。治疗以化痰祛瘀,滋阴清热息风为主,用息风定摇汤加味。方中桑白皮﹑地骨皮﹑半夏﹑天竺黄清热化痰,桃仁活血祛瘀﹑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车前子清热利湿,柴胡疏肝理气,菊花﹑青葙子清肝泻火,天麻﹑钩藤﹑全蝎﹑僵蚕息风止动,射干﹑辛夷﹑苍耳子清热解毒﹑除湿通窍,石菖蒲﹑竹茹清热化湿,葛根生津液﹑濡养头目,薏苡仁以健脾除湿。诸药合用,共奏化痰祛瘀,滋阴清热息风之功。

本病可因情志失调﹑感受外邪﹑劳倦过度等因素而复发,故应注意日常生活调护,减轻心理负荷,营造轻松的生长学习环境。平素以言语沟通为主,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减少复发。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神经学组.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13,15 (1):72-7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63.

[中图分类号]R24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5-0506-01

[基金项目]“马融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

[收稿日期]2016-02-18

猜你喜欢
风动桑白皮颈性
海润鸥击翔,风动一帆扬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砥砺奋进中
蜜桑白皮的体内降脂作用研究
枯叶蝶(外一首)
“内外兼修”的桑白皮
桑白皮对肾源性水肿大鼠的代谢组学研究
颈性眩晕的保守治疗效果
UPLC法同时测定桑白皮中8种成分
中蒙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的中医治疗近况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