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七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6-04-05 15:36毛海军李东海
陕西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软胶囊血小板神经功能

毛海军 李东海 刘 圣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响水224600)



丹七软胶囊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毛海军李东海刘圣△

江苏省响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响水224600)

摘要目的:探讨丹七软胶囊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过程中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丹七软胶囊,通过随访比较两组间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丹七软胶囊在治疗脑梗死合并高血压上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

主题词脑梗塞/中西医结合疗法高血压@丹七软胶囊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现今社会危及人民身体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在逐渐升高,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以及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加重了患者家庭负担。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一般在老年人较为多见[1]。由于脑梗死的发病年龄较大,这就造成大多数患者往往伴有高血压。脑梗死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血栓阻塞血管,可以发生在脑动脉的任何分支血管处,引起血管的狭窄,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积极治疗血管栓塞对于治疗此类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很大的意义。丹七软胶囊具有活血化瘀,通脉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治血管栓塞的形成,从而达到治疗脑梗死的作用[2-3]。本次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的凝血指标和神经恢复情况,以探讨丹七软胶囊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治疗的疗效。

临床资料筛选2014年8月~2015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治疗组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34 ~70岁,平均年龄51.5±1.5岁。对照组48例,男性31例,女性17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 51.0±3.5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神经损害程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项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已经被告知实验的目的及实验过程,所有患者表示理解并自愿配合此项研究的进行,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脑梗死诊断标准按照卫生部最新制定的脑血管疾病标准确诊,高血压病诊断标准以收缩压≥140mmHg或/和舒张压≥90mmHg为主要标准。患者对本次实验研究知情,并自愿配合相关检查;患者无其他慢性疾病如肾脏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均通过影像学检查MRI确诊为脑梗死合并高血压患者;近半年内无新发脑血管意外,无脑出血史。

排除标准患有严重系统性疾病的患者如呼吸衰竭;妊娠或者怀孕的患者;患有可能造成高血压的疾病;因精神因素无法配合试验的患者;因严重脑梗死而造成意识不清的患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随访期间严格遵医嘱,均要求戒烟禁酒,并按照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全部病例均给予合理的降压治疗,使患者血压达标,并常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等规范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安慰剂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丹七软胶囊(国药准字Z20050031)0.6 g/ 粒,4 粒/ 次,1d3 次,2周为1个疗程。每两周对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统计,并随时对两组进行必要的用药指导,两组的随访时间均为2个月。

疗效标准[2]包括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显效率间的比较。凝血指标:主要指凝血四项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显效率的比较。显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85%~100%;好转:评分减少20% ~84%;无效:评分减少≤19%;恶化:评分增加。总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IBM SPSS 19.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治疗后的总体有效率比较通过随访可知治疗组的有效人数是45例,其总体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的有效人数是40例,其总体有效率为83.33%,由此可知,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的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前为11.78±3.24分,治疗后为5.43±1.35分,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治疗前为14.37±2.83分治疗后为6.38±2.39分。将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做比较,由以上数据可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比较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凝血四项[3]如: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通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如: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血小板聚集率水平,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由以上数据可知,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指标以及血流变学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上所有结果都具有统计学意义,这和很多国内外文献报道的一致。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前后及随访期间进行肝肾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讨论脑梗死,又名缺血性脑卒中,是脑动脉在各种因素刺激下,大中型动脉发生痉挛性狭窄或者硬化等改变,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最终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一系列脑神经功能缺失表现。其中长期高血压的刺激是一个重要因素[4]。其机理为:高血压导致患者脑动脉发生血管性硬化,进而影响了患者局部脑组织的血液供应,长此以往,该处脑组织发生缺血坏死,表现出偏瘫、偏盲、深浅感觉障碍等相应临床表现。由高血压诱发的脑梗死患者常常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合并脑梗死疾病的患者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是患者致残以及致死的主要疾病,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众所周知,目前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在临床上的用药是比较复杂而多样的,通常用药包括抗高血压药(例如ACEI、ARB、CCB等)、调制稳斑药(例如他汀类药物)、抗血小板聚集药(例如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西药。而单用西药治疗的疗效往往不令人满意。因而临床上针对此类疾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以期寻求合理有效的中西医联合治疗方法。据研究:丹七软胶囊为一配伍药品, 君药是丹参, 化瘀却不伤精血;臣药是三七, 止血却不留瘀, 我们在丹参的基础上加用三七制成丹七软胶囊,二者协同作用,相辅相成, 使活血化瘀、通筋化骨、调脂稳斑的功效提高数倍[5]。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总体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丹七软胶囊中丹参活性成分包括丹参素和丹参酮等。其中丹参素可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显著减少血小板血栓的形成, 丹参酮还可以改善脑细胞的抗氧化应激,提高心肌细胞的射血分数,显著改善心室重构。同时丹参酮还是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拮抗剂,通过竞争性的抑制血管紧张素Ⅱ,从而使脑血管舒张,在降低患者血压水平的同时延缓脑梗死的进展,研究发现:丹参酮还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血脂水平,使LDL、VDLD、CM、胆固醇等水平下降,从而间接提高脑细胞的缺氧耐受力。丹七软胶囊中三七有效成分包括黄酮类、三七多糖、三七总皂苷以及微量元素等。 其中三七皂苷有强大的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降压的能力,可有效地改善心肌细胞以及脑细胞的氧代谢功能, 在提高冠脉血流量、保护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等方面具有明显功效。

综上所述,丹七软胶囊可能通过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压,增强脑细胞的缺氧耐受力, 减少脑组织的抗氧化应激,降低胆固醇和血液黏滞度,从而对脑梗死合并高血压疾病患者发挥有效的治疗作用,延缓该病的进展,降低其死亡率以及致残率,为家庭、社会以及国家减轻负担。

参考文献

[1]吕建庄,郝春媛,刘红娟,等 .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24例危险因素分析 [J] .陕西医学杂志,2015,44(10):1432-1433.

[2]薛应斌.丹七软胶囊治疗脑血管后遗症68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11(17):143-144.

[3]张琦.丹七软胶囊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失代偿期患者53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2(21):223-224.

[4]晏跃辉.丹七软胶囊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45(31):267-268.

[5]贾琴.丹七软胶囊治疗3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194-195 .

(收稿2016-01-08;修回2016-02-25)

【中图分类号】R27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06.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000653)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南京 210029)

猜你喜欢
软胶囊血小板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微波消解-ICP-MS法同时测定软胶囊中10种痕量元素
中风活心软胶囊的薄层鉴别研究
山蜡梅软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