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间包虫病综合防治

2016-04-05 17:49石明伟魏晓军通辽市科尔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兽医导刊 2016年23期
关键词:棘球通辽市包虫病

石明伟 魏晓军/通辽市科尔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畜间包虫病综合防治

石明伟 魏晓军/通辽市科尔沁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感染棘球绦虫的幼虫所致的慢性寄生虫病,该病为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此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在我国被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把包虫病纳入16种优先防控疾病之一;2015年10月,制定颁布了《内蒙古自治区畜间包虫病防治技术方案(试行)》,通辽市科尔沁区作为内蒙古自治区34个重点旗县中的23个国家级重点旗县,对农区的犬进行100%驱虫,现将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一、流行情况

包虫病在内蒙古地区流行分布也较为广泛,据历史资料和多年来各地重点抽查,几乎全区各个盟市、旗县都曾有过家畜(羊、牛、骆驼、猪等)感染的报道。科尔沁区是通辽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公路四通八达,国道111、303、304线贯穿境内,又是全国仅有的6条铁路交汇的大型枢纽站之一,下辖12个苏木乡镇,334个嘎查村,6个国营农牧场,有12个基层畜牧兽医工作站,378名防疫员。总土地面积482万亩,总人口76.3万人,其中农牧业户11万户,农牧业人口48.8万人,2016年羊存栏37.49万只。2011年,通辽市科尔沁区人间网报包虫病1例,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家里养羊、养犬,经手术治疗现已康复,至今没有人间网报包虫病病例。

二、传播过程

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是中间宿主,对包虫易感,只要生活在包虫病流行区尤其是高发流行区内,时刻都有误食棘球绦虫卵而被感染上包虫病的可能。犬等食肉动物是终末宿主,也是本病的传染源,这是由于犬等食肉动物吃了牛羊等食草动物体内含有包虫囊肿的内脏组织后,包虫囊内的原头节在胃蛋白酶和胆汁等的作用下于十二指肠上段内发生外翻,然后用头钩和吸盘牢固地附着在肠壁上,经40~50 d发育为细粒棘球绦虫。宿主体内的成虫可达数百至数千条,每个孕节中含400~500个虫卵。而每个发育良好的棘球蚴囊内含有多达200万个原头蚴,进而排出体外,理所当然的成为传染源,开始传播扩散。如此循环愈演愈烈,导致包虫病的流行越来越严重,给人和牛羊等食草动物所造成的危害也越来越大。

牛羊等食草动物很容易在吃草时食入被虫卵污染的草或在喝水时饮入被虫卵污染的水而被感染患病。人则由于饮用了被虫卵污染的水源和食物,或者通过玩狗、捕杀野生动物等方式污染了虫卵的手而被感染患病。虫卵被误食以后,首先在胃肠消化液的作用下,小幼虫(六钩蚴)由卵内钻出,再进入肠道上的血管里,随血液循环到肝脏、肺脏组织中寄生,经过6~12个月的生长,成为具有感染性的棘球蚴,所以一旦感染是很严重的。

三、包虫病的监测

按照自治区安排部署科尔沁区包虫病监测工作:于4~5月分两次,对犬驱虫后3~5 d,采集犬粪3 389份,首先将犬粪样灭活处理,将犬粪样放置-70℃,低温冷冻至少一周,以灭活病原。避免污染环境,确保操作人员安全,严防操作不慎感染包虫病;对犬粪进行了犬细粒棘球蚴抗原ELISA检测试验,通过检测共检出阳性犬239份,阳性率为7.05%。牛羊屠宰监测,对屠宰厂的1 000只羊的肝肺进行了脏器检查,没有发现包虫病病灶。

四、防治措施

(一)传染源犬的管理

1.登记管理。科区作为包虫病防治重点旗县,2016年已经建立犬的饲养、驱虫台账,对农区的所有犬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户主姓名和犬的性别、年龄、毛色、每次驱虫的日期、驱虫药物等情况。

2.驱虫防治。对农村牧区犬全部登记100%驱虫,采用吡喹酮(规格:0.2 g/片)对所有犬每45 d驱虫1次,吡奎酮 2.5~5 ml/kg体重/次口服,连续进行,防疫人员深入到养犬户中,亲自投药或监督犬主投药,将药物包被在犬能够吞食的食物(火腿肠)中给犬喂食,确认犬吞服后在犬驱虫登记本上记录。截止目前已完成5次驱虫,共完成犬驱虫30.41万只次。

3.驱虫后的犬粪处理。要在投服驱虫药3~5天内对犬进行拴养,并收集犬粪进行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防止棘球绦虫卵污染环境、传染扩散。

4.有条件的地区采取多种措施控制犬的数量,并捕杀无主犬。

(二)切断传播途径

强化屠宰和病畜脏器管理。每年在屠宰场检查牛羊脏器数不少于2 000头份。检查动物肝、肺的表面,触摸脏器实质内有无囊状物或硬结,对发现的囊状物或硬结进行剖检和鉴别,记录棘球蚴囊的数量,计算感染率。对病变脏器实施无害化处理(高温高压、焚烧或深埋),严禁转运出售;严禁在屠宰场内养犬,并防止犬进入屠宰场。家庭和个体屠宰的管理在目前尚不具备定点屠宰条件的地区,应严防用未经处理的病变脏器喂犬。对病变脏器应焚烧或深埋;也可将病变脏器煮沸40 min,高原地区煮沸时间适当延长。

(三)接种免疫预防

为了全面防控包虫病,给家畜羊进行免疫预防接种,使用羊棘球蚴(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Eg95),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免疫保护期一年以上。科学的免疫机理使免疫后新生羔羊的血清中,因含有抑制六钩蚴在体内发育的特异性抗体,从而切断棘球蚴形成的链条,达到科学预防包虫病的目的,目前,已在我区部分乡镇试点推广使用。

五、健康教育

(一)宣传对象和主要内容

1.对各级干部和宗教人士重点宣传包虫病的危害、防治知识和应采取的防控措施。

2.对中小学生重点宣传包虫病基本防治知识,养成饭前洗手、不玩狗的良好卫生习惯。

3.对屠宰人员重点宣传不用病变脏器喂狗和对病变脏器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基本防治知识。

4.对农牧民重点宣传定期给犬喂药驱虫、不用生的病变脏器喂犬、主动接受医务人员的检查和治疗等基本防治知识。

(二)方式和方法

1.宣教语言通俗化。健康教育的内容应通俗易懂,使群众易于接受和记忆。在少数民族地区注意使用民族语言和文字进行宣传。

2.宣教媒介多样化。通过电视、广播、包虫病科普录像、小型展览、宣传画、宣传册、病畜包虫病感染脏器标本等,传播包虫病防治知识。

3.宣传方式多样化。通过教师在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宣讲员在社区举办讲座,动员宗教人士在宗教活动中传播防治知识,组织流动宣传车以及与包虫病病人座谈等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结合开展人群包虫病检查、治疗工作和犬的驱虫管理等防治活动,使包虫病防治知识深入每个家庭和个人,做到家喻户晓,群防群控。

六、小结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包虫病防控工作原则。完善法律法规,坚持依法防治包虫病,继续加强防治队伍建设,提高专业人员技术水平,尽早控制人畜包虫病的流行。要优化防控对策,科学施策。要按照人畜同步、分区防治、分类指导的原则,坚持落实“免、检、驱、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切实落实家畜(羊)免疫、犬的驱虫、消毒灭源和家畜病变脏器的无害化处理等包虫病防控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棘球通辽市包虫病
王舒作品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间充质干细胞与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共培养对细粒棘球绦虫原头节活性的影响
棘球属绦虫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
羊脑包虫病的诊治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勇做包虫病防治工作的
藏区包虫病防治缺长效机制
基于cox1基因对中国青藏高原地区细粒棘球绦虫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Famil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