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思考

2016-04-05 09:08◇孙
市场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绿色金融思考银行

◇孙 立



银行绿色金融经营思考

◇孙立

摘要:2015年3月,央视前记者柴静发布了关于雾霾的记录片《穹顶之下》。恰逢新《环保法》实施、两会召开以及环保部长更换,此公益视频一经发布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尽管存在一定争议,但该视频引起的社会反响仍然巨大,公众诉求将倒逼改革加速。同时,近来涉及环保的各项实质性政策密集出台,银监会今年1月份也刚发布了《能效信贷指引》。可以预见,节能环保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带来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各银行需密切关注,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绿色金融领先银行,抢占这片蓝海。

关键词:银行;绿色金融;思考

10.13999/j.cnki.scyj.2016.02.025

一、柴静的雾霾记录片“穹顶之下”及启示

(一)公众诉求倒逼改革加速,经济重“量”到重“质”得到强化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此记录片通过大量数据和专家分析深入浅出的讲述了雾霾的成因以及解决办法。雾霾影响的绝不单单是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而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该片给我们以沉重的警示,我们的生存环境已经千疮百孔,对环境问题应重视起来并身体力行的进行保护。在民众诉求愈发强烈的背景下,环保问题成为两会代表们的热议话题,公众诉求倒逼改革加速,坚定了政府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化解结构性矛盾的决心。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付出了环境被破坏的沉重代价,在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之间的短期取舍中,政府会更多考虑增长质量、环境保护和民众的满意度。从重“量”到重“质”是环境倒逼的必然选择。2015年是前期改革政策和重大战略落实的关键一年,预计在两会后,环保体制改革、国企改革总体方案、“一带一路”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等一系列顶层设计方案会陆续出台,能源、交通、环保等领域价格改革脚步也会加快。通过多种宣传途径提高消费者的绿色意识,多手段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

(二)节能环保行业发展空间巨大,政策强力支持

近年来,环境污染治理投资额及占GDP比重逐年上升,未来环保行业增长空间的确定性来自于环境倒逼和PPP模式的推进,节能环保行业或将成为人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5年1.5万亿元的PPP投资也主要集中在环保领域和基建,政府和国民都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未来环保服务业投资回报率将会有所提升。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着重强调了环保问题:要求降低能耗强度3.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降低3.1%以上,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化学排放物都要降低一定百分比,并推广新能源汽车,治理机动车尾气,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2015年,各项环保政策密集出台,政策的支持和国民的响应使过去一年我国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要再接再厉。

二、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实践和监管机构的引导

(一)商业银行绿色金融的实践

发展绿色经济必须金融先行。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商业银行更是责无旁贷。总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部分商业银行而言,发展绿色金融还大多停留在“社会责任”的层面,更多是通过如联合国环境署、国际金融公司等国际机构的能效环保支持中获取收益,绿色金融业务至今尚未形成规模。我国银行业已有近十年绿色金融服务经验,在战略重视、管理政策、人才储备、组织机构建设、产品设计等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积累。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兴业银行2008年公开承诺采纳赤道原则,成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其声誉价值。在具体实践中,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通过几个途径发力:一是为绿色经济服务的投行业务,如为减排项目公司上市提供承销服务;二是绿色信贷,涉及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三大领域;三是能效信贷,向用能单位或节能服务公司提供信贷支持。

(二)金融政策和银行监管机构的引导

近几年,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国金融政策也开始对一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采取了限制性政策,主要通过总量控制、行业限贷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手段,限制污染产业的贷款与投资,支持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比如,央行等部门积极探索绿色债券、市场化碳排放机制等绿色金融政策。央行潘功胜副行长表示,绿色金融有望纳入金融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可以预计,正向激励的绿色金融政策会加快推出。银监会已先后于2007年、2012年和2015年分别发布了《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绿色信贷指引》、《能效信贷指引》等政策。这些指导意见的出台,意在强化战略方向,信号意义明显,彰显金融监督配合国家着力治理污染的决心。银监会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能效信贷业务,引导银行业有效防范相关业务风险,让金融杠杆在节能减排进程中能够发挥持续的作用。

三、对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思考和建议

面对节能环保产业巨大的金融服务需求,商业银行需要密切关注,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造绿色金融领先银行,抢占这片蓝海。

(一)强化节能环保行业研究,细化资产投放视图

节能环保产业空间发展巨大,产业差异较大,国家的支持政策也千变万化。2013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更加明确和细化了对节能环保产业的投融资支持政策,这一意见旨在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同时提出要拓展投融资渠道来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包括加强绿色信贷和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环保企业发行企业债券等债务性融资工具,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和外资进入节能环保领域,以及稳步发展碳汇交易等具体措施。为此,银行要积极应对,强化节能环保行业的研究工作,资产投放也要紧密切合国家节能低碳发展战略,建议重点关注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和交通运输行业节能三大领域。

(二)深入研判国家规划推广目录,形成名单式营销指引

建议深入研判国家规划的重点节能工程和列入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的目录,从中发现商机,精细挑选项目和企业,形成符合商业银行战略方向、具有可操作性的名单式营销指引。比如,2015年5月12日,北京众信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与环保部中国环境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召开了以“拯救绿色,众建蓝天”为主题的发布会,此次合作开启了社会公益的新格局,对推进环保公益事业意义深远。

(三)打造专业团队,积极探索专业化业务模式

在未来,专业金融人才或许比金融本身更有价值,而金融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将成为金融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之一。银行绿色金融服务应加强能效投资能力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具有金融和节能环保专业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专业型人才。复合型金融人才是应用复合型人才理论结合金融业发展要求催生出来的一种新型人才,应根据我国金融人才需求和人才能力构成要求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方法和培养体系等多方面构建复合型金融人才。在专业化业务模式上建议可在贷款额度、审批流程等环节探索绿色通道模式,并实施差异化经济资本分配和内部资金配套措施。

(四)善于利于外部专家,防控能效投资业务风险

虽然目前我国能效信贷的不良率要比一般贷款低很多,但随着产业规模扩大,风险防控挑战会越来越大。鉴于能源领域技术复杂、专业门槛高等因素,在能效项目技术与风险评估等方面,我行可探索聘请外部专家等第三方机构,协助实施技术核准、节能量测算等工作,以弥补专业人才缺乏的劣势,有效防控风险。

参考文献:

[1]任瑞雪.我国商业银行推行绿色信贷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3(30).

[2]陈一洪.对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思考[J].吉林金融研究,2012(02).

(作者单位:焦作中旅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绿色金融思考银行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新常态下发展绿色金融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国际绿色债券的发展趋势及我国应对之策
我国绿色金融在发展中如何面对当前的机遇和挑战
绿色金融在石油石化行业的运用研究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