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进行课堂提问

2016-04-07 14:24张海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堂提问

张海丽

内容提要: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善于提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提问对象以及恰当的时机。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堂提问 难度适宜 形式适当 提问对象 时机恰当

课堂提问是学生思维训练的重要手段。恰当的提问不仅可以避免单一的“满堂灌”,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怎样才能使提问得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简单谈几点看法:

一、问题难度要适宜

教师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设计难易适度的问题。问题不能太易,如果所设计出来的问题学生想都不用想就能回答,这样表面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华而不实,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但也不能太难,不能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和理解能力。如果所设计的问题,不管学生怎么思考也无法回答,这样就会影响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会导致他们干脆放弃思考,影响学习效果,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训练。只有难易适度的问题,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难度较低的问题有:知识型问题、理解型问题。如:“黄山有哪些奇石?”“九寨沟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难度较大的问题有:应用型问题、分析型问题、综合型问题等,如: “为什么说小草从土里‘冒’出来,而不说‘长’出来?”“学了《麻雀》一课,你能仿照课文的写法,也来介绍一种动物吗?……

二、提问形式要适当

不同的授课类型要使用不同的提问。上新课,要求学生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能力,应该多提引发性提问、疏导性提问,使学生由已学知识过渡到新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遇到难点,要适当加以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从而获得新知识、新能力。比如学习《月光下的琴声》一课时,学生读通读懂文章后,提问:蜘蛛爸爸为什么没有惊动儿子就悄悄离开了?你觉得蜘蛛爸爸的做法怎样?上复习课、总结课,多用总结性提问、比较性提问、回忆性提问、创造性提问,以便学生忆起旧知识,引导他们深入的巩固记忆旧知、思考。通过总结、对比、创造想象,这样更牢固的掌握已学知识。如上拼音复习课,可以提问“请你想一想,我们学过的拼音宝宝里,谁和谁长得很像?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他们?”“你能帮这些字母宝宝分分家吗?”帮助学生区分声母韵母和音节。

三、提问对象要恰当

不同的问题,应找不同层次的提问对象。创造性难度大的提问,以优等生为主,这样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并带动后进生拓宽思路。一般性问题要多让中层学生回答,这些学生人数偏多,知识层次中等,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部分学生忽略,他们成了优等生和后进生的陪读,没有什么思考任务,严重抑制了他们的思维发展。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能全面提高班级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巩固性问题要以后进生为主,以便考察、巩固他们知识的掌握,调动学习积极性。

四、提问时机要恰当

提问时机恰当,问到关键处,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问最好在以下几种情况下进行:

1. 在学生有一定的想法、有疑问,却不知怎样表达时提问。比如:我在讲《窗前的红气球》一课时,让孩子们体会戈里亚心情的变化,孩子们都知道戈里亚开始感觉很没意思、很孤单,后来变得很高兴了。可为什么戈里亚的心情有这么大的变化,你怎么体会到的戈里亚没意思?学生完整的描述就有些困难了。于是,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哪些语句让你读出了戈里亚的没意思?”这时,学生用文中的语句来说明自己的感受,就容易多了。

2. 在学习到重难点知识或需要追根求源时提问。如:讲《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在学生读完课文时,我相机提问,“小壁虎爬到了哪儿?看见了谁?它在干什么?它是怎么借尾巴的?”让学生关注到动词、语言的用法,为下一步的仿写打下基础。

3.在学生没有头绪时提问,通过提问激发思维。比如:我在教学《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课理解“潋滟”一词时,学生有些茫然。于是,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请同学们把目光集中到潋滟这个词语上,想一想它形容的画面可能与什么有关?为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潋滟”。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善于提问,把握问题的难易程度,把握提问对象以及恰当的时机,才能全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滦南县安各庄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课堂提问
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生数学课堂的提问能力培养之我见
数学课堂提问七要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
用问题打开学生智慧之门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提问有效性的策略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