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2016-04-07 01:49刘晓虹
护理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护士

胡 菁,刘晓虹



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的影响研究

胡菁,刘晓虹

摘要:[目的]探索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影响,以期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减轻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Maslach 倦怠量表和自行研制的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对274名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及其职业倦怠状况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护士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8.45±17.25)分;职业倦怠中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维度得分高于常模,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量表中情感耗竭、去人格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与个人成就感得分呈正相关;职业获益感可解释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的31.6%、13.1%、9.2%的变异。[结论]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感有助于减轻其职业倦怠程度,维护身心健康。

关键词:护士;职业获益感;职业倦怠;身心健康

Study on influence of occupational benefit on job burnout of nurses

Hu Jing,Liu Xiaohong(Shanda University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1209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nursing occupational benefit on the job burnout,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nursing educators and managers to guide the nurses to occupational benefit,to reduce the job burnout,and to main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Methods: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and self - developed nurses’ occupational benefit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274 nurses’ occupational benefit and their job burnout,and do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The general score in the nurses’ occupational benefit was 138.45±17.25.Burnout score in the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occupational benefit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model.Personal accomplishment dimension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e normal model.Occupational benefit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emotional exhaustion and depersonality dimension scores in burnout inventory,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personal achievement score.Occupational benefit could be explained by the 31.6%,13.1% and 9.2% variation of emotional exhaustion,depersonality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Conclusion: To lead the nurses to feel the occupational benefit was helpful to reduce their job burnout and maintain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Key wordsnurses;occupational benefit;job burnout;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护士职业获益感是指护士在从业过程中感知到职业带给自身的收获和益处,认同从事护士职业能促进自我的全面成长[1]。而职业倦怠则是个体长期处于工作压力状态下出现的一种身心消耗过度、精力衰竭的综合症状[2]。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个体的认知评价因素在其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间具有调节效应,因此已有学者依据“认知评价是社会生活事件导致应激反应的关键中介因素”,将研究视角转换到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内在因素[3-6]。职业获益感作为护士对职业的积极认知评价,或许可有效调节护士对职业的消极情绪,缓解职业倦怠。本研究以此假设为依据,探索护士职业获益感与其职业倦怠间的相关性,以期为护理教育者、管理者引导护士感受职业获益、减轻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提供参考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本地2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范围涵盖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科室。纳入标准:在所调查医院的临床在职注册护士;愿意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在所调查医院工作的非本院护士(进修生、实习生);在所调查医院工作但尚未取得执业资格的护士;调查期间未在院工作的护士(外出进修、病事假、退休);辅助、机关、后勤及供应室护士。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1.2.1.1一般资料问卷研究者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护龄、科室、初始学历、目前学历、婚姻状况、子女状况、职称、职务、编制等。

1.2.1.2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由研究者自行编制,在前期质性研究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最终确定测试问卷包括正向职业感知、良好护患关系、亲友认同、团队归属感和自身的成长5个维度,共3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5分表示很同意,4分表示较同意,3分表示不确定,2分表示不太同意,1分表示很不同意。由被试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等级并打钩。所有条目均为正向计分。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958,分半信度0.938,内容效度S-CVI/Ave为0.97[7]。

1.2.1.3护士职业倦怠量表采用Maslach等[8]研制、李小妹等修订的中文版职业倦怠量表,该量表共22个条目,采用Likert 7级评分,由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分量表构成。其中,情感耗竭分量表9个条目、去人格化分量表5个条目、个人成就感分量表8个条目。前两个分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严重;个人成就感分量表反向计分,得分越高,则倦怠程度越低。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1~0.90,重测信度为0.60~0.82。

1.2.2调查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本地2所三级医院临床护士,与医院护理部主任取得书信联系或面谈,解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调查内容及基本方法等,在对方的联系和帮助下,前往各科室向调查对象发放问卷,部分问卷当场收回,其余则由联络员统一收回,研究者联系快递公司上门取回问卷。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294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88.4%。

1.2.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Excel 2003中,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及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2结果

2.1调查对象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调查了274名护士,其中男5人(1.8%),女269人(98.2%);科室:内科105人(38.3%),外科80人(29.2%),急诊、ICU 35人(12.8%),其他科室54人(19.7%);护龄1年~2年63人(23.0%),3年~5年64人(23.4%),6年~10年49人(17.9%),>10年98人(35.8%);职称:护士123人(44.9%),护师103人(37.6%),主管护师44人(16.1%),副主任护师4人(1.5%)。

2.2护士职业获益感水平护士职业获益感总体得分33分~165分(138.45分±17.25分),各维度得分见表1。

表1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各维度及总体得分(n=274)

2.3护士职业倦怠水平护士职业倦怠维度情感耗竭得分为(30.21±10.68)分,去人格化得分为(10.58±4.95)分,个人成就感得分为(39.11±11.21)分。本组调查对象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和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Maslach常模[9]。见表2。说明本组护士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程度高于正常人,个人成就感水平高于正常人。

±s) 分

2.4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见表3)

2.5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回归分析以职业倦怠各维度为应变量,职业获益感各维度为自变量,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护士职业获益感各维度对其职业倦怠各维度的预测作用。纳入标准为0.05,剔除标准为0.10。回归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职业获益感可解释其情感耗竭、去人格化及个人成就感31.6%、13.1%、9.2%的变异。各维度回归方程分别为:①情感耗竭(y)=68.566-1.370X1;②去人格化(y)=24.307-0.402X5;③个人成就感(y)=12.864+0.767X5。

表3 护士职业获益感与职业倦怠的相关分析(r值)

表4 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的多元回归分析

3讨论

3.1护士职业获益感现状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职业获益感整体处于中等水平,说明护士普遍认可本职业不仅可以获得专业提升,还带来了自身的全面成长,帮助自己实现自我价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的重视,护士的角色及功能范围不断扩大及延伸,对护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种高要求不仅帮助护士在专业能力上不断提升,还促进了个人的全面成长,比如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为了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要,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与病人、家属、医生、同事及其他健康工作者沟通,甚至还需要协调病人与医生等其他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环境下,护士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锻炼,不仅工作时更得心应手,对于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交往也大有裨益。医疗工作内容决定了护士在职业中常常面对的是一群饱受疾患折磨、相对自身而言处于弱势的群体。工作中的助人行为不仅增加了护士的同情意识,衍生出更多社会生活中的利他行为,同时也让护士能够以更好的心态面对生活,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知足拥有的一切。

3.2护士职业倦怠有待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在情感耗竭和去人格化方面依然比较严重,但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高于常模,说明本组护士的身心健康仍有待改善。护理管理者可尝试从护士自身角度出发,引导护士正向职业感知、积极认知评价,如可通过组织护患关系研讨小组,鼓励护士相互分享工作中护患之间良好互动经历以及带给自身的感受,引导护士体会、感受个人成就感正是实现于病人的认可与感激之中。通过感悟与反思,客观地正视护患关系,感恩病人回馈,这不仅有利于护士摆正职业心态,更有利于其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

3.3护士职业获益感对职业倦怠影响的启示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护士职业获益感对其职业倦怠具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内在认知评价对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影响作用。结果显示,职业获益感水平较高者以其积极的职业认知和情感为所司职业倾情奉献,认同从事护士亦有诸多优势,其压力适应能力必然有所提高,职业倦怠感则随之淡化。笔者认为,护士可通过引导自己从以下几个方面感知职业获益,进而提高职业认同、降低职业倦怠水平,促进职业心理健康。

3.3.1理性社会比较我国护士时常喜欢将自身职业与关系密切的医生群体相比较,关注医生的收入和地位,过多地抱怨自身收入少、地位低。但是护士却很少关注临床本科医生就业难的问题,而同等学力护士的就业形势却相当乐观;医生入职前对职业的投入、入职后承担的压力与风险均远远高于护士。若护士人群能以“向下社会比较”的认知,把比较的视角指向一些普通职业人群,便能了解“职业风险和疲溃”绝非护士职业专利,一些高风险、不稳定、低回报的职业人群职业倦怠隐忧远高于护士。通过合理的社会比较,护士便会发现从事护理专业的诸多优势。例如当其他行业深受金融危机影响,从业人员随时担心被裁员失业时,护士却能牢牢端住饭碗,享有一份稳定工作伴随的收入保障;当普通百姓遭遇“看病难”“病急乱投医”等就医困境时,护士却因握有宝贵、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为自身及亲友提供就医便利和健康指导。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时代快速发展,一些职业萎缩,一些职业兴旺,但“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是不变的真理。护理职业的社会需要肯定了其存在的价值,也为从业者提供了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护士如能正确看待职业,从职业带给自身的获益出发悦纳并珍惜职业,无疑将助其有效应对工作压力、减轻职业倦怠。

3.3.2主动人际适应护士职业注定了护士每天需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如果人际适应不良则易导致不同程度的身心偏差。本研究结果显示,良好的护患关系、和谐的工作团队是护士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内容,这对于缓解职业倦怠、维护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工作团队中,护士应主动与其他护士、医生、药师等团队同事经常交流情感,以达到相互了解、相互支持、相互协作、配合默契,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和职业环境。对于服务对象,护士还需与病人、病人家属等经过有效沟通达成护患“双赢”——既满足病人治疗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需求,又从病人的回馈中获得了成就感。

3.3.3寻求社会支持护士个体寻求亲友、社会的理解与支持是“互助共赢原则”的体现,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团体之间彼此支撑和相互促进的需要。本研究结果显示,归属于社会支持的亲友支持在护士职业获益感中占据重要地位。社会支持能保护应激状态下的个体,维持个体的良好情绪体验。首先,护士应乐于分享自身的医疗资源,在自身能力范围内尽量为身边的求助者解答医学疑问、提供健康指导。当护士在工作中遭遇压力较大、适应不良等问题时,则可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倾吐,亲友的理解与宽慰或许能帮助其打开另一扇窗,从另一个视角看待问题,困扰身心的烦恼便能迎刃而解。家人的认同和支持是护士工作的动力之一,因此,护士如能与家人有效沟通,寻求家人精神和物质的有力支持,便能更好地平衡家庭与工作的关系,毫无顾虑地投入工作,相信其职业倦怠等身心健康问题的发生亦能得以有效控制。

3.3.4设定成长目标护士职业可以促进个人的全面成长,在护理岗位的磨炼下,不论是专业能力还是综合素质都能得以提升。护士的个人成长与发展若能在职业中得以满足,其个人价值会得到实现与提升,对工作更能产生积极认同,进而有效缓解职业倦怠。因此,护士应根据自身特点,规划职业生涯,设定成长目标,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其职业发展目标相协调,以达到既满足不断提高专业素质的要求,又满足自身的职业发展愿望,从而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共同受益。

参考文献:

[1]胡菁,刘晓虹.“护士职业获益感”感念框架内容的质性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8):732-735.

[2]陆昌勤.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6-211.

[3]刘玲.护士职业认同水平及其与工作压力、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1.

[4]裴艳.护士职业承诺水平及离职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1.

[5]曹晓翼.专业自我概念在护士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1-2.

[6]郝玉芳.提升护士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0:1-2.

[7]胡菁,刘晓虹.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的编制及其信效度检验[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22):1-5.

[8]Maslach C,Jackson SE.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2nd ed.Palo Alto: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1981:1.

[9]Kilfedder CJ,Power KG,Wells TJ.Burnout in psychiatric nursing[J].J Adv Nurs,2001,34(3):383-396.

(本文编辑范秋霞)

(收稿日期:2015-02-27;修回日期:2015-12-11)

中图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2.011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1B-0160-04

作者简介胡菁,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201209,上海杉达学院;刘晓虹(通讯作者)单位:20043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猜你喜欢
身心健康职业倦怠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悠悠自然情——论幼儿户外教育活动
浅谈民族地区中小学德育教育
瑜伽与艺术体操对运动者身心健康影响作用比较分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