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筛查及早期护理干预研究

2016-04-07 02:23陈思凝严秋萍S
护理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血气指标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陈思凝,严秋萍S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筛查及早期护理干预研究

陈思凝,严秋萍S

tudy on risk factor screening an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Chen Si’ning,Yan Qiuping(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摘要:[目的]调查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筛查情况,并提出相关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病人68例为观察组,按照1∶1便利抽样法选择外科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病人68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病人的临床资料,对观察组病人进行急诊机械通气干预,成立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果]两组病人吸烟、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年龄、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的PaO2明显升高,而PaCO2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多与病人的年龄、吸烟、住院时间与合并肺部疾病有关,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的干预应用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病人康复。

关键词:急性呼吸衰竭;危险因素;护理干预;血气指标

呼吸衰竭是由创伤、肺及呼吸道疾病等引起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使机体产生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所致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和生理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1-2]。而急性呼吸衰竭(ARF)病人的病情变化迅速,伴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和高医疗费用等特点,多发病于各种外科手术后。在治疗上需要依赖机械通气以及要求较高的护理技术[3-4]。其中虽然机械通气治疗虽然能够使病人恢复有效通气,改善换气,但是从人工气道的建立到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撤离,可对病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反应,给病人带来很强的精神干扰和心理压力,造成恢复状况不好[5]。早期对急性呼吸衰竭发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并进行脏器功能的支持治疗,对改善病人血气指标具有重要意义[6-7]。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2012年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外科手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病人68例为观察组,按照1∶1便利抽样法选择同期外科手术后未发生呼吸衰竭病人68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8例,女20例;年龄27岁~69岁(66.09岁±5.98岁);食管癌手术30例,胃肠手术30例,胆胰手术5例,其他腹部手术3例;吸烟(每日>10支,时间>20年)28例;合并糖尿病33例,高血压8例,肺部疾病27例;住院时间6 d~21 d(11.93 d±4.13 d)。对照组:男47例,女21例;年龄45岁~69岁(51.09岁±5.33岁);食管癌手术30例,胃肠手术30例,胆胰手术4例,其他腹部手术4例;吸烟12例;合并糖尿病12例,高血压9例,肺部疾病3例;住院时间3 d~22 d(4.93 d±2.11 d)。纳入标准:均知晓本组研究的目的,并且自愿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年龄20岁~70岁;研究期间无死亡情况发生。

1.2诊断标准临床指标:①呼吸困难;②青紫;③意识改变;④循环改变。血气分析指标:PaO2<5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PaCO2>70 mmHg。临床指标①、②为必备条件,③、④为参考条件,无条件做血气分析时若具备临床指标①、②项,可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衰竭。

1.3干预方法观察组病人均送重症监护病房(ICU)抢救,全部经气管插管和(或)气管切开后行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再采用无创呼吸机实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病情好转后逐渐降低吸气压力,至稳定自主呼吸后撤离无创正压通气机。在早期护理中,成立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由医院护理部专职护理管理委员会讨论筛选决定,由10名护理人员组成,包括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2名;组长由重症医学科的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担任,小组成员均获取ICU专科护士证书。护师与护士对所分管的病人进行全面的护理,对护理质量进行1级质控;主管护师负责病人疾病以外的各个环节质量控制,全面评估护理情况,对护理质量进行2级质控;副主任护师负责对专职护理小组成员进行技能的培训、持续进行质量改进,进行3级质控。观察组病人的护理周期为7 d。本次调查的所有资料收集均由两名护师完成,以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及准确性。

1.4观察指标①记录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吸烟情况、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合并疾病,判定病人是否合并肝功能不全、脓毒症、胃肠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等。②记录观察组病人在干预前后PaO2、PaCO2变化情况及ICU住院时间。

2结果

2.1两组病人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例

2.2观察组病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把单因素分析中的6个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年龄、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2。

表2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2.3观察组病人血气指标变化及预后情况观察组病人ICU住院时间为4 d~30 d(8.22 d±1.33 d),无死亡情况发生。观察组病人血气指标变化见表3。

表3观察组干预前后

mmHg

3讨论

急性呼吸衰竭是外科手术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危及病人生命,是导致治疗费用增加和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8]。急性呼吸衰竭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多脏器功能紊乱的临床综合征,也可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组织缺氧,并能影响心脏和血液循环。急性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原则为保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的气体交换,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已成为急性呼吸衰竭病人的重要治疗手段[9]。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应从重视病人的术前准备、认真评估手术风险和强化手术后处理入手,为此需要积极进行危险因素筛查分析[10]。研究认为,导致病人外科术后发生呼吸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术前合并肺部疾病、手术时间、创伤、吸烟史、肥胖、胸腔或上腹部手术、手伴有大量出血和急诊手术等[11]。本研究结果显示,吸烟、年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合并糖尿病是外科手术后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影响因素(P<0.05);吸烟、年龄、住院时间、合并肺部疾病是导致外科手术后急性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老年人呼吸道纤毛转运系统和吞噬细胞等局部防御免疫功能减弱,各脏器功能也存在不同程度减退;部分老人长期吸烟,伴发有肺部疾病,对手术耐受力降低[12]。而住院时间的延长,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常会增多,则容易发生气道阻塞并影响呼吸功能。相关研究也认为,术后由于创伤、胸腹带包扎及疼痛刺激等因素,潮气量和肺泡有效通气量明显降低,对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有促进作用[13]。

急性呼吸衰竭病人多需要进入ICU室进行干预,需要通过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来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及代谢功能紊乱。而一旦开始治疗病人的依从性成为影响疗效的主要问题,因此如何使病人愿意接受、配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对提高治疗成功率症具有重要意义[14-15]。当前影响急性呼吸衰竭病人治疗不依从行为的因素很多,主要的生理因素有吸痰、不适应呼吸机工作模式等,为此也需要加强护理。而通过实施急性呼吸衰竭专职护理小组,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质量管理模式,制订切合实际的护理程序标准,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保证了通气的安全实施[16-17]。也加强了对病人的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及家属对疾病及治疗的认识程度,可明显改善呼吸衰竭病人的通气功能[18]。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病人PaO2明显增加,而PaCO2明显降低,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需要强化呼吸道管理,充分镇痛、雾化吸入、叩背,必要时可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如仍无改善,应尽快行气管插管,对咳痰无力或痰液黏稠者主张早期气管切开。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病人ICU住院时间为4 d~30 d(8.22 d±1.33 d),无死亡情况发生,说明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的应用可使病人最大获益,缩短ICU住院时间,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的护理质量[19-20]。

总之,外科术后急性呼吸衰竭的发生多与病人的年龄、吸烟、住院时间与合并肺部疾病有关,急性呼吸衰竭护理小组的干预应用能有效改善血气指标,促进病人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李毅云,钱传云.慢性阻塞性肺病致急性呼吸衰竭的相关危险及预后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3,40(21):45-46.

[2]陈桂香.整体护理干预在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1):22-23.

[3]任爱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0):30-31.

[4]Pinheiro L,Santoro IL,Perfeito JA,etal.Preoperative predictive factors for intensive care unit admission after pulmonary resection[J].J Bras Pneumol,2015,41(1):31-38.

[5]杨华,周志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11(6):56-57.

[6]鞠法红.雾化吸入对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应对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2):229-231.

[7]孙治霞,韩丽华,申亚晖,等.有创机械通气不同实施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病人治疗疗效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767-768.

[8]郭伟,张新日.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1):99-101.

[9]杨妍妍.舒适护理在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26):3333-3335.

[10]陈学东,孙军,魏俊,等.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中重度Ⅱ型呼吸衰竭失败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北医学,2013,19(2):109-111.

[11]韩高凤.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护理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3,9(21):369-370.

[12]Lee JS,O’Dochartaigh D,MacKenzie M,et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ailure of 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in a critical care helicopter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J].Prehosp Disaster Med,2015,2(27):1-5.

[13]徐蔚蔚,赵锡丽.综合护理干预对持续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依从性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91-92.

[14]张红霞,聂玮.元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体会[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0,21(3):118-119.

[15]蒋颖,葛新华.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雾化吸入治疗的选择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0(11):14-15.

[17]张海燕.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02-1805.

[18]李新霞.BiPAPVision 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4-347.

[19]邢晓风.人性化护理在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0):3766-3768.

[20]Youssef D,Abd-Elrahman H,Shehab MM,etal.Incidence of acute kidney injury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J].Saudi J Kidney Dis Transpl,2015,26(1):67-72.

(本文编辑苏琳)

(收稿日期:2015-04-15;修回日期:2015-10-26)

中图分类号:R473.5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3.025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1C-0335-03

作者简介陈思凝,护师,本科,单位: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严秋萍单位:510000,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立项课题,编号:A2014065。

猜你喜欢
血气指标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探讨
慢阻肺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可行性研究
老年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与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关系及护理分析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评价
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干预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比较急性心肌梗死与急性心力衰竭的血气指标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