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基于MCLA的校企协同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4-07 06:31刘会衡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独立学院培养模式

刘会衡, 田 玲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独立学院基于MCLA的校企协同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刘会衡,田玲

(江西理工大学 应用科学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MCLA教学法通过榜样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在分析了独立学院IT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将MCLA教学法引入人才培养环节中,通过企业的全程参与,构建了校企协同的IT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培养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生也广受用人单位欢迎。

关键词:MCLA; 校企协同; IT人才; 培养模式; 独立学院

信息产业是国家的支柱与战略性产业,是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应用与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石。信息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与质量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1]。人才是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此高等院校IT人才的培养质量显得至关重要。据相关资料显示,2015年4月全国IT类网上发布职位数为62万多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25%,占到全国网上发布职位总数的17%,而我国高校每年培养的IT类学生约为8万~10万人,IT人才的需求量仍是一个很大的缺口[2]。但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IT类专业学生毕业后却找不到工作。这充分说明,传统IT人才培养模式已远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以及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更跟不上国际步伐,IT类专业急需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1MCLA教学法

Model Centered Learning Architecture(MCLA),是一种在专家引导下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学习方法[3]。该教学法由许多小的教学循环构成,每个教学循环又包含四个连续的学习环节:专家引导→引导实践→引导探索→独立实践。这四个环节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引导”,首先在第一个环节中,专家应针对一个来自 IT 行业或工业界的实际问题,用规范的分析、计划、实施和验证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和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个环节中,专家应引导学生参照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针对性地提出一个类似的实际问题并思考其解决方法;第三环节则应注重引导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要求学员通过查找各种相关信息来辅助解答问题;在最后一步的独立实践中,学生通过榜样的引导,应能将所学到的这些知识综合地用到解决一个新的实际问题上,而且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通过MCLA教学法,学生历经了“学习→实践→探索→提高”的过程,既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的内容,同时也具备了自己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独立学院IT人才培养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IT类相关专业。众所周知,作为IT类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是关键。只有参与过相关IT设备的维护管理和相关软件项目的开发,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大多数高校IT类专业也都通过各种方式建立了校内外实习基地,可由于行业本身的原因,学生的校外实践环节的开展很难落实。独立学院作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新型办学模式,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鉴于独立学院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定位,应更加注重IT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办学条件的限制,目前在IT人才培养上仍存在很多问题。

2.1人才培养内容与企业脱节

首先,IT人才梯队不合理。参照国外的经验分析,IT人才从研究生到本科生再到专科生,在层次数量上应呈金字塔分布,而我国IT人才在层次数量上呈橄榄状分布,高校IT人才的培养,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层次结构上都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其次,IT人才缺乏项目实训经验。高校在培养IT人才时,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实践环节的训练,尤其是工程项目实训,从而导致理论脱离实际,学用脱节,职业岗位能力差、动手能力差,学不能用、学不会用。

2.2IT人才培养模式相对单一

很多独立学院在IT人才的培养上,定位不准,盲目向本科院校看齐,学生能力的培养基本上是靠校内的实验和课程设计环节,内容简单、模式单一,结果培养出的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缺乏IT人才特色。无论是从培养高端的、卓越的、具有创新精神的IT行业研发人才来看,还是从培养低端的、基础的、需求最广泛的IT行业蓝领人才来看,高校的IT人才培养都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局面让身处夹缝中的独立学院毕业生就业更加艰难。

2.3IT知识的创新和更替周期缩短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知识和科技的更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技术更是首当其冲。在我们还在体验3G带来的可观数据下载速率的时候,4G已经普遍商用了,与此同时,业界已经着手研究5G标准了,类似的问题为IT人才的培养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教学工作亦是如此,在高校还在讲授《3G基本原理与技术》这一课程时,4G已经商用;在高校还在筹划建立3G实验室时,4G实验室已经得到了推广。因此IT从业人员必须要与知识创新发展速度保持同步才能够不被淘汰,这一点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说难以做到。

2.4企业不愿意开展岗前培训

企业的目的就是盈利,出于自身成本的考虑或能力限制,它们不愿意或无法为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岗前培训。相反地,它们更愿意招收具有行业开发经验的IT人才,或者具有行业工程实训经历的毕业生,这样可以节省成本,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但由于各高校具有IT项目实训经历的学生并不多,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也很少,这使得IT人才的供需矛盾也更为凸显。

3构建基于MCLA的校企协同IT人才培养模式

要突破目前独立学院IT人才培养的困境,就要充分利用独立学院办学的灵活性,大胆创新,充分调动各方的力量,将企业的作用融入办学全过程中,实现企业在IT人才培养的全方位介入和干预,同时将MCLA教学方法引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推进,切实提升IT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3.1树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训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

独立学院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IT人才的培养上要牢固树立“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训为目标”的人才培养理念。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等工作之前,应通过广泛的企业调研,掌握企业的实际需求,明白企业需要我们做什么?企业需要我们怎么做?只有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我们培养的人才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其次,在IT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工程实训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环节上,开设更多综合性、创新性的实验;在课程设计上,更多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在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上,要求学生进行一个实际项目的开发,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项目开发能力。

3.2企业全程参与,协同培养“准员工”级IT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途径,不能仅停留在实习实训上,而是应该结合企业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全程介入、密切合作、互惠互利,做到IT人才培养的全面协同。

学校和企业通过密切沟通,以专业规范为基础、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不同的企业需求,比如嵌入式方向、软件开发方向、物联网工程方向、移动互联方向,共同参与来制定人才培养体系,并且共同地组织和实施。企业应根据培养模式和方向的不同,分别将相关核心课程嵌入到学生1~4年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实现企业全程参与和干预,以培养学生的“准员工”级IT人才,这包括企业文化的熏陶、企业精神的塑造和企业能力的锻炼。企业文化的熏陶,主要集中在1~2年级,通过企业参观、企业文化讲座、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课程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塑造,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要让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团队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项目各个模块的设计。企业能力的锻炼,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学生入职企业的最重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锻炼,应该贯穿于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经历,尤其是3~4年级。

3.3构建“四位一体”的校内MCLA实践模式

将MCLA教学引入到IT人才的校内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就是“榜样”,学生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以教师为榜样,学习教师分析问题、寻找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达到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其次,MCLA教学法应贯穿至校内的整个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四个环节,通过四个环节的环环相扣、步步反馈、由浅入深,最终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MCLA的校内“四位一体”实践模式

以“C++程序设计语言”为例,在课程实验环节,由于学生刚开始接触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教师应更多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去编程,注重开发学生的编程思想。在课程设计环节,教师应首先以一个实际案例为引导,指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搭建框架、设计流图并最终编程实现,再给出多个类似的小型项目让学生模仿完成。生产实习环节是前面两个环节的深化,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设计一个综合性的小或中型项目,帮助学生构建项目开发的经验,同时教师也可通过实习效果来修正课程设计的内容。最后一个环节的毕业设计,则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的实践环节,学生应针对目前社会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和需求情况,自己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独立解决,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

通过校内MCLA教学法,以案例牵引、项目驱动、团队合作、自主开发等方式,解决了“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的问题,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协调发展,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4构建多元化的校外MCLA实践模式

校企合作协同培养IT人才,应充分考虑企业特色、企业规模和企业学校之间的距离等因素,根据具体的合作模式和机制,发挥独立学院办学的灵活性,构建多元化的合作途径。

其一是时间的多元化。针对不同的合作内容,要和企业一起量身定制不同的合作机制。以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为例,学院与中软国际(厦门)有限公司建立了“2+2”的合作模式,即前两年学生以校内学习为主,企业则负责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文化的塑造;后两年则以校外实训为主,学生通过项目级别的工程实训,具备项目开发能力。学院与浙江博尚电子有限公司开展了“2+1.5+0.5”的合作模式,即前两年企业主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就业指导和员工准则等进行指导;中间的1年半则是校内外实习实训阶段,通过前期的校内实训,学生能掌握项目开发的流程和一定的开发经验,后面就能对项目级的企业实训更快上手;最后半年则是顶岗实习阶段,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可以直接入职企业进行项目开发。此外,学院还与企业建立了“3+1”、“3.5+0.5”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模式。

其二是途径的多元化,可以选择部分实训和教学在校内完成,也可以选择部分实训和教学在企业完成。其三是师资的多元化,课程和实训项目的指导老师,可以是学校教师、企业工程师,还可以是学校特聘的客座教授和企业方导师。通过这些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灵活选择,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实践途径。

企业在学生项目实训过程中,将完全采取“专家引导→引导实践→引导探索→独立实践”的MCLA教学模式。工程师首先引入一个公司前期开发过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如何去进行一次项目开发;接着提出一个类似的开发项目,由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工程师在此环节则注重如何引导学生构建思路,至于具体算法实现等则由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来完成;最后工程师将引导学生针对企业实际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提出一个新的项目,并由学生独立完成。

基于MCLA的校企协同IT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了学校和企业的协同作用,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展了课程教学工作、塑造了学生的“员工”素质、培养了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通过引入MCLA教学法到实践教学中,学校大大提升了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培养模式在江西理工大学应用科学学院成功实施的5年多来,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强,工作上手快,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张业平,王琼花. IT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36(1): 253-256.

[2]北大青鸟. 北大青鸟详解2015中国IT行业发展趋势及人才需求 [EB/OL].(2015-9-07)[2015-09-28]. http://www.benet-wh.com/webcom/news/2015/649.html.

[3]尹立坤,宋雪道. 印度NIIT培养的MCLA方法在教学中的应用[J]. 软件导刊, 2008(5): 82-83.

[4]仇利克,房正华. 独立学院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究[J]. 计算机教育,2013(12): 1-3.

Research on IT talents training mode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based on MCLA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LIUHuiheng,TIANLing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anzhou341000, China)

Abstract:MCLA teaching method improves students' abilities to solve problems through learning from a model. First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 talents training in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mentioned above, we introduce MCLA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training of talents and construct IT talents training mode based on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n which enterprises will be involved in the whole training process. Cases have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train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actical abilities of students and help improve their competitiveness of hunting jobs.

Keywords:MCLA; school-enterprise collaboration; IT talents; training mode; independent colleges

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6)01-0007-04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03

作者简介:刘会衡(1979—),男,湖北黄石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12

项目来源: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YD018)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独立学院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