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现状的多元分析及策略

2016-04-07 06:34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孙 余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办公室,江苏 无锡 214121)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现状的多元分析及策略

孙余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招生办公室,江苏无锡214121)

摘要:通过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238名学生进行专业认同感调查,深入了解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并检验性别、年级、专业等背景变量的差异,挖掘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问题的内外在因素,最后提出提升高职学生专业认同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专业认同感; 多元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就业和职业的选择提供途径,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较好的社会适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此次调查共向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派发了255份《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问卷》,根据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的现状及专业设置的特点,我们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等差异有选择地分发了调查问卷,共回收255份,有效问卷238份,其中机械专业107人、控制专业84人、汽车专业47人;男生168人、女生70人;大一年级71人、大二年级119人、大三年级48人。

1调查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问卷初测题项运用SPSS统计软件,先采用Bartlett球形检验法,对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检验。然后计算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采用最大方差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最终确定为二十三个分题及专业总体认同度。

根据相关度,本研究将23个题项概括成为四个因子的内容。V1~V8(第一题至第八题)为“情感专业认同”,反应的是对专业的情感喜好程度;V9~V14为“行为专业认同”,反应的是对专业行为表现;V15~V18为“适应专业认同”,反应的是对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V19~V23为“认知专业认同”,反应的是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程度。专业认同感的调查采用Likert五点计分法,每题选项为“完全不符合、比较不符合、不确定、比较符合、完全符合”,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表明认同度越高,中等临界值为3分。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结果与分析

2.1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总体情况

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将成为影响学生专业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因素。通过对238份有效问卷进行汇总和分析,得到接受调查的高职院校学生对所学专业认同度的总体得分为3.46,略高于中等临界值,从总体上看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认同水平处于中等。专业认同感的4个因子平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情感专业认同(3.43)、适应专业认同(3.40)、认知专业认同(3.40)、行为专业认同(3.38)。其中最高的为情感认同,说明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较浓厚的兴趣爱好,这是认同的基础;最低的是行为认同,说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前景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2.2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的性别差异比较

为探索专业认同感在男女生间是否存在差异,对二者的分数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专业认同感的四个认同度中,男生在适应认同和认知认同度上要高于女生,另外两个认可度则正好相反(见表1)。这表明,男生可能对专业了解的程度较深一些,适应能力更强一点。

2.3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在专业类型和年级上的交互作用

以学生专业总体认同度为因变量,专业类型和年级为自变量,进行单变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专业类型和年级在学生专业认同上有显著交互作用,所以采用简单效应分析,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大一年级中,控制专业、机械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总体认同度的得分显著大于汽车专业;大二年级中,机械专业、汽车专业的学生其专业总体认同度的得分显著大于控制专业;而大三年级中,各专业对专业总体认同度的得分影响较小。

表1 男女生在专业认同感的各因子上的T检验统计量

2.4专业认同度的影响因子分析

为了解专业认同度各因子对专业认同总体评价的预测作用,以总体认同度为因变量,认同度4个因子为预测变量,采用 “向后筛选”的方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最后的模型结果是“总体认同度=4.228+(-0.259)*情感认同”,其中情感认同的回归系数最大,说明这个因子对专业总体认同度影响较大,结果详见表3。

3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提升策略及讨论

3.1改变专业培养方式,尊重学生专业选择

调查发现,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因缺乏对专业的认知及了解,再加上在高中一直是应试教育,对自己的爱好、发展领域也不完全了解,导致填报志愿的不如意,最终录取的专业与自己的目标不一致,进而发展到入学后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不认同,影响到学习效率。作为高职院校,在目前招生生源急剧下降的形势下,为提高生源质量,有必要提高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完全可以按照学科大类进行招生,暂时不分具体专业,给新生一段适应了解的过程,待熟悉后根据相关实施方案再定专业。而且专业必须要与市场接轨,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已有专业结构,使专业多样化、合理化,只有结合纵向(自身变化)和横向(与同类院校或专业对比)两个维度,才能更好地发现差距和趋势,改变原有专业培养模式,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校专业的有序发展。

3.2开展普及专业引导,强化学生专业认同

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四个因子中,“情感认同”对专业总体认同度的影响较大,说明不管在学习何种专业之前,培养兴趣尤为重要。有了兴趣,学生才会有深入了解这个专业的欲望,才会学会探索。因在高中阶段或填报志愿时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所以学校应在入学教育时就关注新生的适应性,给予学生专业引导,介绍专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区域经济特点和就业岗位,及早地让学生了解专业,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改进教学和培养方式,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学生主动认知所学专业,把提升专业认同感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中。也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参观实习、举办技能大赛等活动,全方位强化学生专业认同感。如本校开展的“校企合作”项目,探索产教深度融合,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

表2 专业总体认同在专业类型和年级的简单效应分析

表3 专业认同度各因子对专业认同总体评价的回归分析

3.3运用心理调适策略,引导学生放正心态

刚入学时,学生往往会存在生活环境、学习方式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新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应付考试,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性,面对新的环境可能会产生孤独、沮丧等问题。而面对学习,不知如何去学习,成绩的不理想也会使他们产生厌学等情绪。而二年级学生会碰到学习、生活再适应和情感问题等困惑,三年级学生则会遇到就业、择业、理想与现实冲突等问题。所以,除了专业教育以外,教师或辅导员在平时要注重培养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明确的阶段目标,做到能正确认识自我,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在碰到困难挫折时能进行自我调解。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心理课程公共课,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心理知识和辅导,结合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开展讲座或团体辅导等。

3.4加强专业设施建设,改善专业学习氛围

从调查的数据显示,学校的专业建设、师资力量、学习环境等因素对专业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都较大,它们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认知及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到对所学专业的整体认同感。所以,作为高校应该加强专业软硬件设施建设,丰富专业资源库,同时增强扩大师资队伍,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形成稳定的专业学习氛围。专业教学上,可以结合各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职业及其所需的基本工作能力和知识入手,调整课程培养,加强实习实践环节,创造多样的实践机会,以提升课程对实际工作的满足度。

3.5学生自身合理定位,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作为大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所学专业的就业、择业问题,所以学校首先应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客观地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在充分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能力确定适当的择业目标,树立起良好的择业心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

学习具体专业的目的就是为了就业服务,学校应该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广泛指导学生了解就业的各种政策及各专业就业的灵活性,扩大专业就业面的认识,可以在校内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通过比赛认识自我,从而提高专业认同,提前做好就业准备。也可以不定期地分专业开展讲座,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或就业典型来进行现身说法,传授经验,让在校生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各行业的最新动态。学校可通过加强职业前瞻教育,修正不合理的职业期待,同时加强专业教学培养,使得更多的毕业生能够学有所用,更合理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秦攀博.大学生专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关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2]陈燕.高职学生专业认同感现状及提升对策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4):216-217.

[3]郭佳,曹晓惠,等.提升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策略研究[J].网友世界,2014(6):102.

[4]马海燕,张书颖.高职院校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职业教育,2012(7):146-148.

责任编辑王红岩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UNYu

(Department of Enrollment,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214121, 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238 students in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the author investig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ddition, the variables including sexuality, grade and major are also analyzed, after find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fluencing factors on the issue of identifica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a series of strategies on how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s: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ense of identificati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G 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880(2016)01-0040-03

DOI:10.13750/j.cnki.issn.1671-7880.2016.01.013

作者简介:孙余(1981—),女,江苏宜兴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收稿日期:2015-11-29

项目来源: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党建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课题(3215019931)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