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新立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2016-04-07 13:10侯海波
山东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滨州市

侯海波

(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



滨州新立河城区段生态修复工程建设

侯海波

(滨州市海河管理局,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根据滨州市新立河城区段河道治理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结合新立河生态修复工程的建设管理,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滨州市;城区河道;生态修复

滨州市新立河是一条横跨滨州新老城区的主要河道,2004年滨州市对新立河城区段进行了有效的综合治理,不仅增强了河道的排涝泄洪能力,还增加了河道的蓄水能力。特别是两岸绿化面积的扩大、对跨河桥梁、岸边亲水平台、人行道的亮化工程建设,尽显滨州的水特色、水文化。然而,随着周边小区、单位用房的投入使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加上护岸坍塌水土流失,河道淤积严重,河水自净能力减弱,严重影响了水生态环境,降低了河道的行洪排涝能力。

1 新立河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新立河地处黄河以北,流域面积136 km2,河道城区段长度12.817 km,主要来水为雨水汇集及周边地下渗水。近年来,新立河河道明水远远不能满足河道的自净能力以及一定的河道水位。为了保证河道水源枯水季节不断流以及生态景观用水的需要,2005年在北外环以北修建橡胶坝1座,壅高了河道水位,确保了河道旱能储、涝能排、四季有水。但河道经过多年的运行,其上游河道内芦苇、水草丛生、密集,下游污水排放及雨水冲刷淤积严重,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河道行洪排涝及景观、集蓄水的要求。

1.1直接引黄冲淤的盲目性

近年来,为了调水冲淤、改善河道水质以及调蓄景观用水,在新立河上游起点处直接引黄河水入新立河,由于上游水生植物密集生长,部分跨河的老桥梁建设标准较低、桥梁跨度较小,缩窄了河道断面,致使水流缓慢,所带泥沙沉积在河道中,经过测量,河道上游河底高程高于设计河底高程1.5~2.0 m,降低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

1.2河道沿线污水源头控制的艰巨性

由于新立河以前为一条以服务农业生产为主的排涝泄洪河道,设计水位较低,致使新立河城区段沿河排污管口密集。通过相关单位的督导整改,部分排污口得到控制,并入城市污水管网体系,统一进行污水处理,有效遏制了水质污染。但由于治理资金有限、监控力度不足等原因,部分排污口仍然直接将污水排入河道内,有的甚至为了躲避检查,不定期的向河道内排污;有的在河道隐蔽的岸坡处自行开口排污。这些不文明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监管难度,使得流动性较差的河水自净能力进一步恶化,水质变黑变臭。

1.3河道运行管理信息的不透明性

新立河水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的生态系统,涉及到城管、水利、市政、环保、园林、执法等部门,各个部门应该严格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维护新立河水系的生态系统,实现信息共享。但各自为政、相互推诿现象仍然存在,最后造成谁都不管的局面。

1.4民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不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但是一些生活陋习没有改变。生活垃圾沿河随意倾倒,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市民在休闲娱乐的过程中随意将饮料瓶、方便袋丢弃河中。有的市民甚至毁坏沿河两岸的绿化苗木,篱笆圈地,改造成自家菜园。这种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得到改善。

2 河道水系的生态建设与管理

新立河工程建设要统一规划设计,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全天候、全方位管理生态水系。在保证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做到人水与自然和谐共处。

2.1严格清淤工程质量、控制引水含沙量

2015-03-27,滨州市水利局通过滨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择优选择了施工、监理单位对新立河城区段进行河道清淤及两岸水毁工程修复工作。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程序,明确目标责任,保质保量完成清淤施工任务。

为了保障河道水质,在放水冲淤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含沙量较多的黄河水直接放入河道中。应该尽早在新立河起点处修建沉砂池1座,或直接使用南海水库水源。黄河水经沉淀后再引入新立河进行调水冲淤。这样既降低了来水的含沙量,也保证了水质清澈,延长了河道使用寿命。

实行雨污分流,控制污染源。为了改善河道现状,2015年,滨州市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沿老城区一侧的河岸建设污水管网,将老城区排放的生活污水汇入污水管网进行汇总后统一处理,再将原河中的排污口修复原貌。由于老城区建设比较早,多数管网雨污混排,对于部分通过雨水管道流入河道的生活污水,将在河道岸边排污口处修建截污闸,平时将污水截住引流至污水管网,降水时将截污闸打开确保雨水通过管网及时排入河道下泄,防止城市内涝。这样有效降低了污水污染河道的几率,保证了新立河河水的水质。

2.2严格管理程序、加强执法力度

新立河生态水系的管理维护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注重“建”,轻视“管”。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巡视和管护力度,定期检测河道水质,维护相关基础设施。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完善各部门职能,明确职责,依法管理。根据河道管理点多面广、头绪繁杂等特点,切实做好精管、细管。例如水利部门要做好河道清淤整治和长效管理,同时,依法查处河道管理范围内的违法、违规案件;环保部门要做好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监控,依法查处擅自排污入河的企业及居民小区。城管、环卫部门要做好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对乱扔入河、污染河道的行为予以制止。营造河道长效管理的浓厚氛围,杜绝各类污染河道水系生态环境的不法行为发生。

2.3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维护水生态环境

新立河生态水系的管理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让广大市民充分认识到保护水环境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重要性。新立河作为滨州市八景之一的“银河英姿”景区的主轴更需要广大市民的呵护。水利部门应当通过平时及一些重要的节日如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大力宣传水土保持等水资源保护信息。政府部门应当通过相关的媒体如广播、报刊、网站等大力宣传河道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条款,及时报道实施河道整治和长效管理中好的经验做法和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不断调动民众参与保护水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使民众由被动维护新立河生态水系变为主动呵护,进一步增强爱护河道的主人翁环保意识和公民道德意识,使维护河道水系环境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为,切实保护新立河生态水系天蓝、水清、地绿、景美的生态景观。对于维护河道管理中可行的经验做法和好人好事,积极组织宣传,使之成为爱护河道水环境的标杆;对破坏河道生态水系的个人或单位予以曝光,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全方位推进的浓烈舆论氛围。真正将“爱护水环境、人人有责”的思想理念植于每个市民的心中。

3 结语

新立河作为滨州市城区河道中的重要河道之一,在日常管理当中必须落实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强化节约用水管理,优化区域水资源配置,严格水资源保护和积极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全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打造坚实的水生态保障体系。

(责任编辑赵其芬)

作者简介:侯海波(1978—),男,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5-26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6)-01-0009-02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滨州市
多中心治理视角下的滨州市水污染防治问题研究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第一中学啄春泥文学社
滨州市滨城区第八中学校园记者站成立
滨州市蒲园木本观赏植物资源及配置分析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州市一道中考题的探研
滨州市博兴县某窑坑积存废水网络舆情案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