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小流域生态建设成效与做法

2016-04-07 13:10李德福陈新军
山东水利 2016年1期
关键词:小流域产业经济平邑县

李德福,陈新军,彭 芳

(1.平邑县水土保持局,山东平邑273300;2.临沂市水利局,山东临沂276001)



平邑县小流域生态建设成效与做法

李德福1,陈新军2,彭芳1

(1.平邑县水土保持局,山东平邑273300;2.临沂市水利局,山东临沂276001)

【摘要】分析了平邑县大峪沟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做法,并结合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就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关键词】平邑县;小流域;水土保持;产业经济

大峪沟小流域位于平邑县城东南部,总面积32.7 km2,总人口1.95万人,境内山高坡陡、地表破碎,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面积达26.5 km2。该流域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发展林果、促进农民增收相结合,优化水土保持措施配置,共发展经济林1 100 hm2,水保林750 hm2,封禁治理450 hm2,塘坝、谷坊、水池等各类水保工程240座。林草覆盖率达到80%以上,人均纯收入比治理前也有了明显提高。

1 主要经验做法

1.1促进农民增收,治理与林果连片开发相结合

大峪沟小流域治理水土流失,确保治理一片,发挥效益一片,在山顶布设水土保持林、封禁管护,加强流域水源涵养,构建生态防线;结合流域内人多地少的实际,在山中下部建设窄梯田,减少地表扰动,发展经济林果,同时布设坡面拦蓄措施,建设蓄水池、水窖等提高经济林地的灌溉能力;在山下部发展梯田,种植水果、发展高效农业;沟道层层拦蓄为高效农业提供了水源保障。在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结合当地现有的果品资源,对原有的老果树进行嫁接改良,引进山楂、水晶梨、富硒苹果等优质品种,解决了流域内品种单一、果品质低价廉等问题;发动群众栽植杏、山楂、桃、梨、花椒等,发展绿色无公害果品种植业。

目前,流域内形成了以梨为主,桃、樱桃、杏、花椒等多果并举的林果业发展新格局。在管理方式上,按照“谁栽植、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承包、联包、拍卖等形式鼓励企业和城镇居民投入果园开发治理,成立果品生产合作社、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形成了远近闻名的果品基地,果品远销济南、青岛、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并辐射周边地区林果业的发展。在大峪沟小流域果品基地的带动下,平邑东部以种植林果业为主的高产高效示范区已发展果园面积0.52万hm2,农民收入的90%来自于果品收入。

1.2拉长产业链,治理与果品资源深加工相结合

立足大峪沟流域丰富的果品资源,拉长果品产业链,培植发展农业龙头企业,走发展果品深加工、增加果品附加值的水保产业化路子,并对私营果品加工户在用地、技术、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目前,在平邑县地方镇,涌现出康发、甜蜜、环球等几十家果品深加工企业。通过果品深加工,在促进当地果品资源全部消化的同时,还发展成为全国各地果品加工业的集散地,年果品生产能力200亿t,加工的品种由原来的梨、苹果等十几个品种发展到蘑菇、草莓、竹笋等几十个品种的上百个系列产品,产品远销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并出口到美国、德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随着果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当地印铁制盖、配货、饮食服务及交通运输的大力发展,为农村大量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减少了当地群众对土地的依赖和压力,有效保护了生态防线,促进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1.3打造生态品牌,治理与旅游开发相结合

经过多年持续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峪沟流域林草覆盖率达到87%,每年3-5月间,漫山遍野粉红的桃花、洁白的梨花,到处铺雪妆玉,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纷至沓来,赏花观景。大峪沟流域的天宝旅游风景区,当地政府依托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在流域内每年举办“梨花会”、开展大型招商引资推介活动,开发一系列旅游产品。目前,大峪沟流域每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4 700万余元,仅此一项流域内群众年人均增收2 400余元。

1.4落实责任,工程管护与效益发挥相结合

针对小流域治理在管护上存在的薄弱环节,分别采取不同的管护措施。对梯田和经济林,针对土地分散、管理零碎跟不上的问题,结合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大力引导土地流转,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或者是种植大户积极参与承包,逐步将经营权有偿转让给有技术、懂管理的能手,从而达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力的目的。对水保林,纳入公益生态林范围,参与集体林权改革,通过林改,达到了“林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绿定责”的目的,建立起了水保林“栽植、管理、养护”的长效机制。对水利设施,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实行产权与使用权分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把水利工程设施使用权、经营管理权大胆承包给合作社或者是个人,由他们对工程实行统一管理、有偿使用,所得收益用于工程维护,达到以工程养工程的目的,确保工程能够正常运转和长期发挥效益。对生产道路,按照每500 m路从新增耕地中补偿一亩土地的方式,将所有路段承包给了具体的责任人,用土地收益来补贴道路维护费用,做到了生产道路平时有人管、坏了有钱修,保证了生产路的畅通。

2 几点体会

2.1坚持创新是关键

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紧紧围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水保工程建设,把工程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让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为服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绿色屏障。

2.2科学规划是重点

根据治理区水土流失规律,在工程实施中,紧紧围绕治理水土流失、促进群众脱贫致富这两大目标,切实解决工程实施区群众的基本需要,并以此确定工程建设重点,科学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实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

2.3长效机制是保障

水土保持必须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全民参与共建的长效机制,仅靠水保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部门高度重视和社会各方面的全力配合,把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让水保工程长期发挥效益。

2.4群众脱贫致富是根本

把实现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建设小流域的根本要求,加大资金投入,发挥国家资金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社会投资、民间资金自愿投入到小流域建设中来,做大做强水保产业,发挥水土保持的最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 结语

大峪沟小流域人口密度大,农业活动剧烈,生态环境依然脆弱,水土流失潜在威胁仍然存在,尤其是大量发展的林果业与蓬勃发展的果品加工业,农药、化肥、果品废渣等对当地的水环境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结合水环境保护的水土保持工作任重而道远。

今后小流域发展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路,结合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水生态治理,以建设高效的人工生态系统为目标,发挥生物治污防护的功能,在面源染污防治、水生植物选择、林草生物缓冲带以及对生活污水和人畜粪便处理等方面合理布局,通过健康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降低治理投入,提高小流域生态建设层次,促进小流域全面向“生态清洁型、生态景观型”方向发展。

(责任编辑张玉燕)

作者简介:李德福(1970—),男,助理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5-05-28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6159(2016)-01-0011-02

猜你喜欢
小流域产业经济平邑县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老年大学校歌
平邑县高中学生学习疲劳情况的调查
建昌县兴隆沟小流域治理项目效益分析
寒风劲 收葱忙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问题探讨
浅析小流域水土保护综合治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