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微观应用实践

2016-04-07 20:00王清江
山西建筑 2016年17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排水管道资源化

王清江 王 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 401520)



·水·暖·电·

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小区微观应用实践

王清江王悦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重庆401520)

摘要:结合海绵城市理念,分析比选了某住宅小区的雨水排放方案,主要阐述了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技术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应用,指出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技术是解决城市雨水内涝灾害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海绵城市,雨水,排水管道,资源化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聚居的城市区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城市日益繁荣、高楼林立。但传统灰色建筑理念及追求低成本短期效益的建设开发模式,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城市区域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热岛效应,水资源短缺,不透水地面增加,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系统破坏,城市内涝灾害频发。据统计我国有234个县级以上城市遭遇过水淹洪灾[1]。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多方面着手,低影响开发、恢复城市区域原有水系统,雨水就位积蓄、净化、资源化利用是有效措施之一。鉴于此,住建、财政和水利三部委已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城市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示范工作[2],意在有效解决我国城市内涝和强化雨水的收集、利用,探索粗放式城市开发模式向环境友好型、符合自然规律低影响开发模式转变的途径。上述示范项目及专家学者对海绵城市课题的研究多是以大区域为研究对象,旨以发挥区域效益,对较小的住宅、办公区域研究较少。但城市是由若干个区域组合而成,只有每个微观区域在建设初期都能按海绵城

1 工程概况

某住宅区工程位于重庆合川某学校校区东南,工程占地160亩,地形呈南北两个台地,北高南低,工程项目南侧濒临涪江,北侧背靠花果山公园,东侧与在建住宅工程项目相邻,西侧为占地80亩的人工湖。工程总建筑面积254 240.8 m2,项目共24个单体工程,其中:高层15栋,11层~32层,其余为多层,车库为地下2层,设于下台地,上台地未设车库,配套设施有:商业、幼儿园、社区休闲中心和合类体育设施。项目的容积率1.98,建筑密度小于40%,绿地率大于45%。

2 雨水排放方案比选

2.1管道排放方案

1)管道排放方案。

根据住宅小区场地地形情况,布设雨水排放管道,雨水排放管道由排水主管道、排水支管道组成网状排水管网,排水管网进水口设在住宅区硬铺场地及道路两侧,进水口与排水支管道相连,支管道与主管道相连,主管道与市政排水管道相连接。

2)管道排放方案优缺点。

管道排放方案的排水管道多采用PVC管道,管道埋置在地面以下,管道阀门接头处设置检查井,检查井井盖与住宅区景观地面相平。该方案优点是:管道埋设在地面以下,外界因素对管道的影响较小,同时,管道对住宅小区的景观、道路等影响也较小。其缺点是:雨水直接排放到市政管道,未能实现资源化利用。

2.2雨水收集再排放方案

1)雨水收集再排放方案。

雨水收集再排放方案是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将较高处的地面、屋顶雨水有组织引排到蓄水池,之后,再通过排水管道排放至市政管道。

2)雨水收集再排放方案优缺点。

雨水收集再排放方案是在传统排水管道排放方案基础上,在适当位置设置了蓄水池,以积存雨水。该方案优点是:蓄存雨水可缓解暴雨时雨水量骤然增加,给排水管网系统造成过大压力,保护排水管道。其缺点是:增加了蓄水池等设施,较前述方案增大了工程成本。故该方案一般较少采用。

2.3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方案

1)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方案。

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方案是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将雨水蓄存到净化池塘中,经自然沉淀、生物净化等措施净化后,用于小区植物绿化用水或景观用水等,蓄存的多余雨水排入景观沟,最终汇入校区人工湖。

2)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方案优缺点。

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方案是在传统排水管道排放方案基础上,将雨水蓄存到净化池塘,经净化后进行资源化利用,排水方式采取排水管道与排水景观沟相结合的方式,其优点是该方案实现了雨水的就地蓄存、资源化利用。同时,雨水排放方式改变为景观沟与排水管道相结合方式,使住宅区景观更优美,更舒适宜居。其缺点是:建设费用高于排水管道排放方案。

3 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技术

雨水收集净化利用排放技术是一种将雨水就地积蓄生态净化资源化利用技术,是一种因地制宜解决城市雨水内涝灾害的有效措施,该技术由生态净化池塘技术、雨水收集系统、雨水排水系统、生态草沟、生态凹地等系列技术组成。

3.1生态净化池塘

上述住宅区地形南低北高,北侧为山体,南侧为涪江,汇入住宅区域雨水流域面积除住宅区区域160亩外,北侧山体雨水也汇入该区域,经计算上台地及山体坡地雨水已足够维持住宅区域内绿化及景观用水。因此,生态净化池塘设在上台地,收集蓄存上台地及山体坡地雨水,同时,考虑雨水自然净化及住宅区景观需要,设置了首尾连通的三个净化塘,每个净化塘设置溢流口及清掏清洗检修口,水池总容积约500 m3。净化塘内部种植耐湿水性植物,形成住宅区水体景观。屋面、地面、坡地雨水汇流到排水支沟、主沟,再由排水沟流入第一个净化塘——初净塘,经溢流墙、石笼、水生植物自然沉淀生物净化后,流入第二个净化塘——再净塘,再经植物、生物等自然净化后进入最后一个净化塘,之后,由净化塘溢流出口进入排水沟管网系统,最终汇入校区人工湖内。

3.2雨水收集系统

雨水收集系统由山体坡地、住宅区屋顶、地面及地面排水沟、管道等组成,雨水经收集后进入生态净化池塘。少雨季节,雨水补给不足,可自项目西侧人工湖直接抽取湖水到净化塘,以确保水源补给量。

3.3雨水利用及排水生态系统

第三个净化塘中设置水泵机组一套,用于上台地绿化加压供水,下台地绿化用水直接自第三个净化塘中流出,利用上下台地高差20 m,直接供水。植物绿化给水系统采用节水滴灌技术。住宅区绿化面积6.2万m2,全部采取地埋式滴灌系统,滴灌带采用PEDe16地埋式滴灌带,滴灌管埋地深度为350 mm~400 mm,滴头采用16×0.6×2 000管。排水系统,项目西侧为人工湖,上台地及山体坡地雨水自净化塘溢流出口流出后,由上下台地间坡地流至下台地,自下台地住宅区道路环线路边景观水沟引排到人工湖体。下台地雨水经排水沟、管网汇集后直接引排到人工湖,以人工湖作为生态净化塘,再排入涪江。

3.4生态草沟、生态凹地

住宅区绿化景观结合雨水蓄存、净化、利用系统在景观草地内设置草沟及凹地[3],可蓄存部分雨水,并与排水沟管系统相结合,以确保草沟及凹地内常期积存有雨水,形成人工微型湿地景观。

4 结语

今天,我国正面临严重的水危机,且随着城镇化进程的高速发展,水资源短缺、水质污染、硬质不透水地面的增加、城市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城市内涝洪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雨水就地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就地资源化利用[4],无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以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用于较小区域规划建设中,多个较小区域势必连成较大的城市海绵体,是城市水问题彻底解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俞孔坚.“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城市规划,2015,39 (6):26-35.

[2]袁智翔.海绵城市理念在住宅区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5(15):170-171.

[3]邹宇.南方多雨地区海绵城市建设研究[J].经济地理,2015,35(9):66-70.

[4]刘亚丽.山地城市重庆构建“海绵城市”的启示和建议[J].城市供水,2014,41(S7):251-253.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825(2016)17-0112-03

收稿日期:2016-04-03

作者简介:王清江(1973-),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王悦(1973-),女,高级工程师市的建设要求因地制宜的规划、建造,形成小海绵体,政府层面再将内河、外河、城市公共海绵体及地下管线系统修建完善,城市才能形成积蓄、资源化利用与排放良性循环的雨水系统。

Micro application of sponge city idea in residential area

Wang QingjiangWang Yue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Institute,Chongqing 401520,China)

Abstract:Combining with the sponge city concept,this paper analyzed and selected the rainwater drainage plan of a residential area,mainly elaborated the application of rainwater collection purification using emission technology in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pointed out that rainwater collecting purification using emission technology was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the city rainwater internal water logging calamity.

Key words:sponge city,rainwater,drainage pipe,resource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排水管道资源化
磷石膏资源化综合利用任重道远
人造石行业固废资源化处理及综合利用概述
探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控制
探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加强措施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给排水管道试压技术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污泥的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的探讨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