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6-04-07 21:33王俊达
水利技术监督 2016年3期
关键词:子系统信息系统水利

王俊达

(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辽宁沈阳110003)

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与对策探析

王俊达

(辽宁省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中心站,辽宁沈阳110003)

针对我国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建设资金缺乏、信息化基础设施及软件配套建设滞后、信息系统间衔接及综合集成障碍等问题,本文探析了实施拓宽建设融资渠道、通信网络改造等一系列信息化建设对策,在提升工程实时监控与调度运行效率的同时强化了工程信息综合集成能力,相关建设举措可为同类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引言

输水工程担负着区域防洪、发电、城镇供水及农业灌溉等一系列重要任务,是流域的骨干控制性水利工程。如今,信息化已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新的强大动力,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竟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而水利信息化建设正在成为改造传统水利、发展民生水利、推动水利部门职能转变的迫切需要,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输水工程建设单位相继实施了为期多年的水利信息化建设工作,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工程运行中的信息资源,促进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实现水情、工情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智能化,有效提升了工程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和能力。在分析近年来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相应解决措施,有利于该类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1我国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欠账严重,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采集与传输手段较为落后,覆盖工程系统的信息网络不够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化建设资金缺乏。输水工程服务的主要对象为防洪、城镇供水,农业灌溉等相对弱势的产业,一般私人因回报率低而不愿向工程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2]。但是,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不仅前期基础信息站网建设、计算网络建设、专业应用系统建设等缺乏可靠的资金来源,一些建成后的系统运行管理费用也无法落实,严重制约着工程信息化建设的持续推进。

(2)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我国输水工程在自动化实时监控系统、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建设等方面相对滞后,信息化网络配置及应急通信保障设施尚不够完善,大部分观测站点信息传输与监控设施仍旧比较落后。同时,工程在网络化通信传输、办公信息网络化、自动化信息监控系统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不足,无法实现水情、工情信息的实时监控与传输,直接限制了工程信息化建设步伐[3]。另外,大型信息数据库的缺失,致使工程部分重要数据难以被整合,无法向外界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

(3)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我国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开发的问题,且已开发的软件又未能较快推广应用,这严重制约了工程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如工程通信信息综合自动化业务系统不完善,各类生产统计报表缺乏自动生成功能,且仍旧依赖于工作人员手动填报。城镇供水系统水费收缴程序繁杂,缺乏供水收费系统终端,无法有效解决供水预缴费管理、防止水费丢失和水费拖欠的问题[4]。软件应用的匮乏,致使无法充分发挥硬件的效力,从而降低了信息系统为水利业务服务的效率。

(4)信息系统间接口及信息集成障碍。区域输水工程各子系统之间及子系统与流域、省级、地市级、县级等4个层次间系统的接口衔接困难。各子系统间的信息化建设规模、重点及实施时间、技术方案也不尽相同[5],这些均致使系统间的信息接口衔接出现障碍,影响了信息间的高效转换传输。同时,输水调度与水情信息采集管理等子系统相互独立,尚未集成为一体化的综合信息系统,未能科学高效地为输水工程的调度运营管理提供集成化信息。

2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对策

针对我国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近年来,输水工程有关建设单位相继采取如下措施,深入开展了输水工程信息化的建设工作。

(1)多元化筹资渠道开发。面对水利工程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的实际情况,近年来,输水工程各有关建设单位积极开发各方面筹资渠道,正在逐步形成“政府投资、政策引资、社会融资、民营出资、银行贷款、引入外资”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资格局[6]。输水工程正逐步实行分级负担、逐年投入、分项建设、逐步完善的投资模式,将工程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部门的基本建设计划预算,在强化资金监管的同时也为工程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2)信息化网络构建。近年来,为加强对工程水情、工情信息的监控力度,部分输水工程建设单位实施了通讯网络升级改造项目,具体措施包括:①架设了全面覆盖输水工程的通信光缆线路及配套设备,构建以230MHz频段超短波为主信道,以GMS公网信息传输为辅助信道的信息遥测系统。②构建涵盖自动化监控中心系统、水文测报子系统、大坝监控子系统、闸门监测子系统、视频监视子系统、供水调度、防洪抢险、灾情评估、水质监测等子系统的综合信息化网络[7]。③建成覆盖渠系的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对输水工程及配套变电站内现场作业情况、变压器、开关站、电机水泵、主控室等设备的运行情况、渠系输水情况等重要现场的实时远程监控。

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网络的构建,形成了以输水工程调度中心网及水库办公管理中心网为核心的综合业务通信平台,实现对工程各子系统的遥信、遥测、遥控、遥视等功能,为科学合理配置用水、防洪抢险等业务提供了实时决策数据,实现了对工程水情、工情的全方位实时监测。

(3)信息化建设硬件、软件一起抓。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搭建了覆盖输水渠系的通信网络,引入了高性能计算机及各类传感监控设备,用于集成监控工程水情、工情等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实现对工程数据的智力支持与数据共享[8]。同时,在具体项目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一方面继续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另一方面组织科研机构进行联合攻关,在软件研发和应用系统集成方面加大投入。

(4)统一系统接口,强化系统集成。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我国输水工程已经普遍构建若干信息系统,各级信息系统间并无直接的控制关系,因此须按各级部门的职责与隶属关系提供统一标准接口,通过通信及微机连接构成骨干信息网络系统,进而实现整个工程信息成果的共享。为实现信息系统集成,各输水工程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各取水用户的需求特征,将各子系统连接为完整、可靠、高效且经济的整体,从而达到协调集成工程系统间工作、充分发挥信息系统整体效益的目的。

(5)加强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为保障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进行,我国输水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宜在以下方面强化信息化制度建设。①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配置安全设施,制定安全运营规章、健全安全监管机制,逐步形成输水工程信息安全体系。②加强工程信息化建设管理制度建设,落实工程信息系统监管人员,明确岗位职责,定期检查维护系统。③建立有效的监管应急响应预案机制,确保信息系统在意外情况下仍然能正常运行。④积极培育锻炼工程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提升从业人员整体素质,造就一批既懂水利业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营造较为完善的工程信息化制度环境。

3结语

输水工程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工程运营管理水平、实现工程服务效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水利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趋势。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加快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对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

现实意义。管理好、使用好、规划好输水工程的信息化平台,使工程更好地发挥服务社会的功能,为区域的防洪及工农业输水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输水工程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1]胡四一.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八大重点工程建设[J].中国水利,2008(19):8-9.

[2]武建,金帮琳,张小青,等.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节水灌溉工程中的应用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5(01):63-64+75.

[3]马志伟,翁白莎.沈阳市水利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人民黄河,2011,33(09):65-67.

[4]陈子丹.水利信息化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水利信息化,2012(02):1-4+9.

[5]赵令剑.大伙房输水工程视频监控系统的高清化改造[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06):101-102.

[6]张璇.大伙房水库工程观测设备设计分析[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11):76-77+82.

[7]王维成,吴茂云,李玉梅.水利信息化建设促进水利现代化[J].水利技术监督,2014(03):35-37.

[8]吴优,王树海,王祖印.基于Internet网络水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设计与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09(05):59-62.

TV222.2

B

1008-1305(2016)03-0017-02

10.3969/j.issn.1008-1305.2016.03.008

2016-04-01

王俊达(1985年—),男,工程师。

猜你喜欢
子系统信息系统水利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