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那城:固执地反抗,无法自抑地接近

2016-04-07 08:55周园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边城都市乡土

周园

摘 要:创作于三十年代的《边城》作为沈从文的代表作,一直被视为体现沈从文的“乡下人”文学价值取向的巅峰之作,然而,“乡土”与“都市”、“传统”与“现代”的争斗依然在这部唯美静谧的小说里暗潮汹涌。《边城》构筑了一个甜美的乌托邦,却依旧萦绕不散着悲凉哀愁之气,沈从文恬淡优美的文字下隐现着自觉的“乡下人”身份认同与潜意识的“城里人”思维倾向缠斗不休的忧伤凄凉。从心理学分析的角度,可以看到《边城》寄托着沈从文对理想人性的真挚憧憬,翠翠是作者青春记忆的重构,也是其梦中乡土乌托邦的化身,而“爷爷”的人物设置却又暗示着作者不断向都市趋近的心理状态。

关键词:《边城》 乡土 都市 心理学分析

沈从文自诩为“乡下人”的谦恭却又不失骄傲的姿态人所共知,因为蔑视虚伪猥琐,丧失血性而致“贫血”的都市人,鄙夷浮夸肮脏的都市生活,他执着地建立了一座专供至纯人性的“希腊小庙”——《边城》。山水美、风俗美、人情美,人们为《边城》贴过太多类似于此的浪漫标签。然而,《边城》披着童话的唯美外衣,描摹出一群清纯善良的人物,却终究没有童话式的完满结局。究其根底,宣泄内心深处被压抑的欲望,摆脱城市文明的压力是《边城》创作的根本动机,沈从文抱着在都市里碰壁受伤、默默舔舐的心情在文字里急迫“还乡”,然而,此乡已然是梦中的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早已不复存在。更为不妙的是,一向作为他者而僵硬存在的都市,已渐渐融入沈从文的血脉。因此,《边城》从思乡曲成了一首无望的挽歌,作者在小说里细致描绘的世事如此静好的湘西田园生活,在其不无痛苦的内心揪斗里碎成了一地晶莹的碎片,折射着令人怜惜又伤感的虹彩。

一、水晶眸子的翠翠:“梦中的女孩”

张直心先生在《“梦中的女孩”——鲁迅<在酒楼上>细读》一文中指出:“心理批评范畴的‘梦中的女孩这一命名,暗示着人到中年、入世渐深的作者精神的丝缕还牵着已逝的童年、青春。与其把它视作笔下人物(或作者)曾经的初恋,不如说那是理想主义生命存在的憧憬,是‘抗拒那空虚中的暗夜的希望,是刻骨铭心的‘心象,是苦于不能忘却的梦。‘梦中的女孩是不会‘长大的,永远那么的明净、清纯。”①

翠翠是小说《边城》的核心人物,也是沈从文眼里永远长不大的“梦中女孩”,是其青春记忆的肉身化。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许多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童年经验经由审美再创造而成的。所谓“童年经验”,是指“一个人在童年(包括从幼年到少年)的生活经历中所获得的心理体验的总和,包括童年时的各种感受、印象、记忆、情感、知识、意志等。”②沈从文在建国后不知“风”往何处吹的惶惶不可终日的疑惧中发生了精神危机,他曾写下一组“呓语狂言”的笔记(《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笔记中提到了张兆和、丁玲、还有翠翠,他在文中非常动情地呼唤:“翠翠,翠翠,你是在一零四小房间中酣睡,还是在杜鹃声中想起我,在我死去以后还想起我?”③翠翠显然与现实生活中的张兆和、丁玲不一样,她是一种温暖梦幻的理想,是沈从文心中最为柔软的记忆所在。而翠翠的故事所发生的地方,正是沈从文魂牵梦萦的湘西故土——一个位于湘西边境的名叫“茶峒”的小山城,名字可以是虚构的,但这框定了一个沈从文已然熟稔于心、可以娓娓道来的童年记忆里不逝的生活背景,这一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里处处晃动着童年的身影,翠翠便是童年沈从文的化身。

翠翠不仅承载着沈从文的故园旧梦,还是其乡土乌托邦理想的象征。沈从文极偏爱翠翠,在他笔下,翠翠是那般纯美可人:“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故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地在水边玩耍了。”④美丽可爱的少女形象,在沈从文笔下比比皆是,但请注意“教育”一词,“教育”是沈从文顶偏爱的词,他说自然“教育”了翠翠,可见他强调翠翠的美丽纯真来自于“自然性”,而非都市人天天挂在嘴边的“文明性”,他的翠翠显然不是“五四”时期西方文明熏陶下的“大写的人”。如果说《边城》是座供奉至美至纯人性的希腊小庙,那么,翠翠就是神龛上中青春永驻的神女,她是沈从文返璞归真的文明思想形之于纸上的象征符,是其用来对抗都市文明的一把利剑。

二、爱绕弯子的爷爷:无处不在的压抑

对于1933年创作于婚姻蜜月期的《边城》,陈思和先生将它与同室创作的巴金的《雷》、《电》相比较,他感叹道:“风格竟如此不同,却同时诞生在一座小小的院落里。他们都写爱情故事,却完全不一样:一部是刀光剑影,血洒五步之内;一部却微波不兴,沉浸于古意的高远之美。但这两部小说在风格上都异常透明。《电》像黑暗社会里的一道道闪电,《边城》却如阳光明媚的山溪边,都没有丝毫混浊气。”⑤144《边城》的文字纯净、意境唯美是毋庸置疑的,但在一派明丽风光下却有着暗地惊雷,压抑晦涩之气在这座小城上空久久萦绕不散。

翠翠是沈从文内心某种美好理想的化身,而视她为生命太阳的小说另一主人公——“爷爷”,他的身上则体现了沈从文内心诸多的矛盾纠缠。陈思和先生认为“爷爷”这一人物设置把事事复杂化,最终搅乱了翠翠的爱情,自己也含恨而终。“因为他太小心了,太想把这件事做好,所以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被他搞得复杂化了,又是走车路,又是走马路,人家走了车路以后,他又觉得这样不好,又要去征求孙女的意见,甚至从来就不把话说清楚。他明明知道唱歌的是二佬,还跟翠翠讲故事说,‘假若那个人还有个兄弟,走马路,为你来唱歌,向你求婚,你将怎么说?(第15章)绕来绕去,把大家绕得都误会了。这里的人都没有那么多的心机,常常直来直去的,他这么绕来绕去,很有文明人的样子,人一讲文明,事情都搞乱了。”⑤152陈思和先生的话一语中的,他认为沈从文把“爷爷”写成“很有文明人的样子”,正是因为出现了这么一个举足轻重的“文明人”,促成了兄弟车路马路之争,直接导致顺顺一家对他们的误解,最后自己抑郁而终,翠翠也成了孤雏一个。沈从文先生曾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 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⑥沈从文把翠翠、大佬、二佬,甚至吊脚楼里的妓女,都写得那般健康自然、随性洒脱,而“爷爷”为何会带有“文明人”的影子?

沈从文一直声称自己是个“乡下人”,直到离世也未改口。而现实生活中的沈从文却如北大孔庆东老师说的一样:“其实沈从文很早就不是一个乡下人了。他不但一步步变成了城里人,而且是城里人崇拜的大作家,后来又成了大学者,是个知识的富翁。”⑦《边城》中有一个细节:老船夫在一次还给过渡人强塞的铜钱的时候,故意留下了一个铜子。为什么?因为他搭给了人家一大束烟草,也就是说,这属于公平交易。可见祖父还是很有心机的,他也不吃亏。沈从文明明在精心搭建理想中的供奉人性的“希腊小庙”,却总又意无意地掺和进了诸多不和谐的因素,由此可见,不仅都市文明在悄然渗透着安放沈从文童年记忆的湘西故土,沈从文身上文明人的烙印也如鬼魅般如影随形。

三、跨不过的“水”元素:生命永恒的隔膜

沈从文先生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中写道:“在我一个自传里,我曾经提到过水给我的种种印象。檐溜,小小的河流,汪洋万顷的大海,莫不对于我有过极大的帮助,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得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得是水。”⑧日常生活中的水,往往汇聚为江河分隔了男男女女,因此,在传统文化中,水作为客观具体的“象”,便被赋予了表达孤独隔绝的“意”,横亘在人们的情感交流中。慢慢地,蕴含隔离孤独之义的“水”意象在人们的反复使用中,便在民族文化情感里长久地积淀了下来。

不难推测,“水”给予沈从文最深刻的情感体验是孤独。“水”孕育了孤独,而孤独教育了沈从文。1934年,当《边城》销路大好时,沈从文却痛心疾地说道:“我作品能够在市场上流行,实际上近于买椟还珠。你们能欣赏我故事的清新,照例那作品背后蕴藏的热情却忽略了;你们能欣赏我文字的朴实,照例那作品背后隐伏的悲痛也忽略了。”⑨细看《边城》,风和日丽下其实满目疮痍——翠翠父母因追爱无望而自尽、翠翠的爱情最终只剩等待、老船夫为孙女操碎了心,却还是含恨而终。就连环绕着翠翠爷孙的茶峒乡民们也都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黯然神伤。《边城》是沈从文建筑在水边的桃源世界,“水”从上古流下来的孤独和隔离弥漫在小城的每个角落,渗透进每个人的生命,这种深重的孤绝与隔膜便是沈从文隐藏在文字底下的“悲痛”。

现当代文学史上,城乡矛盾在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笔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但到了沈从文笔下,尤其是《边城》,则呈现出了独特的处理方式,即乡土的愚昧落后最终体现出来的都是美轮美奂,而城市文明不论从何角度,都被归结为病态的丑陋。他的小说往往渗透着根深蒂固的自卑与孤独情结,虽然他一心“向后看”,沉浸于构建乡土文明的“希腊小庙”,但在他内心深处,又渴求现代文化的熏陶,以摆脱封建文化的缠绕。拒绝都市,向往乡土,并不如沈从文表述的那般坚定,沈从文其实早已完成了从一个远眺经济中心、知识中心的“乡下人”到都市知识精英的身份转变。他往往在两种文化价值选择的矛盾中陷入无所适从的两难境地,而这复杂的心境一旦投射到他的笔下,则表现为对乡土文化失落的无限哀婉以及对都市文明的无奈认同。

注释

① 张直心.“梦中的女孩”——鲁迅《在酒楼上》细读[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4).

② 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2.

③ 沈从文,张兆和.从文家书[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161.

④ 沈从文.边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5-6.

⑤ 陈思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⑥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上册)[M].上海:上海良友国书公司,1945:5.

⑦ 孔庆东.试谈沈从文的自卑情结[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9(1).

⑧ 沈从文.从文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41.

⑨ 沈从文.从文小说习作选(上册)[M].上海:上海良友国书公司,1945:5.

参考文献

[1] 孔庆东.黑色的孤独[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3.

[2] 李锦昆.自卑心理对沈从文创作的影响[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

猜你喜欢
边城都市乡土
灰狼和山羊
塞翁失马
熏风四月到天涯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皈依真·善·美
穿越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威尼斯:水上都市
乡土分外妖娆
都市通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