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写作艺术映射与创新

2016-04-07 08:55王珊珊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红楼梦

王珊珊

摘 要:如果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那么京华烟云则是民国时期的红楼梦。其内容不仅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语言还自然流畅,准确凝练。林语堂先生从人物刻画,小说反映的主流哲学价值观和深厚的文化意蕴上,再现了现代版的红楼梦。既是对红楼梦的艺术映射,又是对其的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京华烟云 红楼梦 艺术映射

一 、引言——醉梦红楼,流芳京华

红楼梦可谓是我们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不仅包含了中国古代精深的医药学,博大的古玩研究,丰富的古代服饰,细腻的家族礼仪和官朝制度,还深刻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主流哲学思想和价值观,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红楼梦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是任何作品不可复制的,其对我国文学创作影响颇深,京华烟云就是明显的一个例子。

林语堂先生一直以来专于对红楼梦的研究,并且曾经试图想翻译红楼梦,将其介绍到西方,让更多的外国人了解中国。后来,他改变主意,决定重新写一部小说,于是在巴黎创作moment in peking, 京华烟云问世。京华烟云堪称现代版的红楼梦,其是以民国为时代背景,以曾、姚、牛三大家族为主线,记录了民国的时代变迁。故事贯穿了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和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却又不伐人间温情和超然宁静的景物描写,慌乱的年代更显诗意朦胧。此著作虽不及红楼梦,但其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以及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巨大,称其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一点也不为过。林语堂在人物性格刻画、情节设置、小说反映的主流哲学观和文化积淀方面对红楼梦都有所借鉴。小说同样包含诸多文化领域,比如古诗词、对联、玉器、瓷器、服饰、茶文化、医学、道家和儒家思想等等,所以京华烟云是对红楼梦的艺术映射。并且林语堂以广博的胸怀兼容并蓄,在小说中提及到很多西方新文化。这些正是较之红楼梦的创新之处。

二、 艺术映射

一本书的文字往往是死的,而对人物的刻画,使得人物跃然纸上,瞬间有了立体的画面感。红楼梦和京华烟云中的人物刻画是其璀璨不朽的重要原因。这里主要抓住京华烟云在人物性格艺术刻画方面对红楼梦的借鉴和映射。

(一)人物性格的相似性

林语堂在写京华烟云时,其人物设置就是按照红楼梦的人物安排的。并且在给郁达夫的信中也明确指出了这一点。对于人物的映射已有诸多学者研究过。木兰堪比史湘云,机智直爽,热情洋溢如男儿。莫愁堪比宝钗,端庄得体,内外兼修,其美不流于外而藏于心,并且有主见有思想。曾文博堪比贾政,严肃刻板。暗香似比香菱,身世可怜。贵姨堪比王熙凤,主观家事,表面迎合却有私心,但是不及王熙凤的坏和泼辣。迪非堪比宝玉,任性直爽,不拘小节,痛恶封建礼教和恶势力。

红玉这一形象很明显来自林黛玉。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性格孤傲的女子,“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则是她的写照。红玉也是如此,她饱读诗书,对得一手好对子。而且性情清高,敏感多疑。像林黛玉一样整日泪眼蒙胧,体弱多病。红玉爱读读红楼梦就像黛玉酷爱西厢记一样。一个眼中只有宝哥哥,一个心中只有姚迪非。黛玉从小失去双亲,寄居在荣国府,虽然贾母对她疼爱有加,但由于清高自尊的个性,她常生“寄人篱下”的伤感。红玉也寄居在姚思安家里,未免心生伤感。黛玉焚书,红玉焚诗,两人结局难逃中国古代宿命论,都没能有一个好的结局。因此,人物设置是京华烟云对红楼梦最为明显的一个艺术映射。

(二)主流哲学观

红楼梦和京华烟云之所以相似,更多地还体现在其哲学思想上。红楼梦是当时中国三大主流思想的结合体,儒释道在作品中皆有所体现。而京华烟云的道家哲学和儒家思想展现得也淋漓尽致。

红楼梦中林黛玉无疑是道家哲学的化身。道家提倡“修身养性”和“无为”,而林黛玉也正印证了这句话,一心只读圣贤书和专爱她的宝哥哥。只可惜她天生体弱多病,没能修得一个好身体。而薛宝钗则是儒家思想的化身。她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对上毕恭毕敬,对下关爱有致,遵从儒学的“礼”。宝钗不像林黛玉那样心性高、心眼小且多愁善感,她有思想有主见,极力鼓励宝玉参与政治生活。若非女流之辈,宝钗可能成为一代政治家。这正是儒学‘入世的思想。

正如小说译本的题目那样‘京华烟云,即烟云易逝,人生如梦。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道家哲学——天人合一,万物共生。这一思想的典型代表则是姚思安。姚思安一生淡泊名利,超然物外,喜好古玩和甲骨文。他喜欢云游,期望汲取自然之灵气,感悟人生之自由。正如他的名字那样‘思安,即追求安宁和淡然。他无疑是道家哲学的代言人。而曾文博一生经历官场,倡导“仁、义、礼、智、信,”他认为真正的好男儿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正是儒家思想的深刻体现。

三、艺术创新

(一) 反抗因素走向多元化

红楼梦以史、王、薛、贾四大家族的兴衰,象征我国封建制度由胜到衰的历程。作品中曹雪芹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批判和抨击很明显。但是红楼中典型的反抗形象比较单一,而充当这一反抗角色的当属贾宝玉和林黛玉。贾宝玉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他大胆顽劣,不喜欢繁文缛节,喜欢随意自由。不甘心封建代表父母的命运安排,不喜欢入世。曹雪芹深爱他笔下的林黛玉,爱她的一切,爱她的笑和泪,爱她的喜与悲。正是由于这种刻骨的爱,才使他将黛玉对宝玉的一段痴情演绎得美丽异常,刻画得入木三分,为世人塑造了一个“心较比干多一窍”、反封建礼教的光彩照人的形象。

京华烟云则不同。除了与贾宝玉极为相似的姚迪非之外,姚思安及其挚友傅先生,傅先生的学生孔立夫和姚木兰等,他们都是反抗因素的典型代表。他们不仅反抗封建传统、黑暗的社会现实、以牛思道为首的宦官恶势力,还积极反对战争,争取和平。木兰的爽朗与豪情,莫愁的端庄与大方,姚思安的超然与孤傲,傅先生的飘逸与淡泊,迪非的正义与果敢,孔立夫的坚贞与聪慧,都是鲜活的不同反抗因素代表。与红楼梦相比,京华烟云不仅反抗主体多元化,其反抗内容也逐步立体化。

(二)文化积淀由单一的传统文明到中西立体结合

红楼梦之所以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因为其涉猎古代文化诸多方面。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时的一系列的礼仪描写;

黛玉方进入房时,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他外祖母。方欲拜见时,早被她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当下贾母一一指与黛玉:“这是你大舅母;这是你二舅母;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黛玉一一拜见过。短短的一个细节描写,可以看出封建家族的尊卑秩序,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所以红楼梦的文化积淀主要是单一的传统文明。

京华烟云中对中国传统文明的描写也是一大亮点。比如甲骨文,中国瓷器、玉器、古诗词、对联、茶文化、古代医学等等,而且林语堂在描述这些文明时用的写作手法与红楼梦极其相似。特别是中秋赏月品蟹宴,仿佛再现了红楼梦大观园的家族生活。但是除了对传统的中国古代文明的描写,林语堂兼收并蓄,在作品中融入了许多西方文化,这正是后者‘新的地方,体现了其包容性。比如英国留学归来的迪非一口流利的英文,莫愁经常喜欢去的咖啡厅,木兰产子时的德国医生,牛素云结婚时的白色婚纱和威武的西方乐队,这些都是新文化因素的体现,也正展现了当时的时代特点。同时也暗示了中国逐步走出黑暗,正在迎来新的光明时代。

四 、结束语——烟云易逝,京华永存

现代版红楼梦——京华烟云,是集艺术审美价值,历史参考价值,医学研究及文学创作价值于一身的世纪佳作。尤其是对文学创作和小说史研究影响颇深。其人物性格刻画、主流价值观的渗透都是对红楼梦的借鉴和映射。但是在反抗因素方面又不像红楼梦那样单一,文化积淀也由红楼梦单一的传统封建文明到中西结合,这些都是林语堂先生的艺术创新之处。小说所揭示的道家哲学,正如这题目一样“京华烟云”,即烟云易逝,人生如梦,称其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不足为过。

参考文献

[1] 张振玉,译.京华烟云[M].时代文艺出版社,1987,2: 863-865.

[2] 中国人[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0.

[3] 林语堂.我怎样写瞬息京华[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4] 曹雪芹.红楼梦[T].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5] 沈永宝.林语堂批评文集[C].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6] 杨义.中国叙事理论与文化战略[J].名作欣赏,2009.

[8] 生活的艺术[M].上海文学杂志社,1986,1: 199.

猜你喜欢
红楼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红楼梦》读后感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冯其庸的论文
冯其庸的序跋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十年一觉迷考据 赢得红楼梦魇名
于水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