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东西,穿越时空利刃不断

2016-04-08 06:12
妇女之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点滴帽子儿女

刚刚过去的春节,各种热题不断,最打动人情的有一个媳妇给婆婆手的特写连拍,成了很多家庭父母们正中下怀的“情感红包”。

从某种意义上说,儿女和父母都是上辈子、这辈子穿越时空、利刃也斩不断的缘分,也可以当成一份生死契阔,生而缔约,至死不变。

大部分儿女都能尽力履约,大部分父母也能采菊东篱下,悠然享夕阳,尽管这中间两代人不断磕磕碰碰,而人伦之乐,其实就在其中。

◎拿什么讨您喜欢?

文/豆角

如今的老人家,很难搞。人家既会耍横也会撒娇,让你百爪挠心又无可奈何,谁让人家是咱爸咱妈呢!

我爸表现比较好,用我妈的话说,因为他年轻时当甩手掌柜,除了赚钱家里啥事不管,现在也就不敢乍刺。我妈就不一样了,她对这个家劳苦功高,堪比母系社会,因为太过操劳因而落下一身病。到老,也有了骄傲自满的理由。

去年的某个周末,我刚进我妈家门,我妈就贴上来,唉声叹气地说,昨天出门就摔了一跤,都摔蒙了,鞋底太滑了!我一听,很是后怕,门都没进,直接去鞋城给她买“不倒翁”。那价格,真是让人听了就一激灵。那也得买,不能让咱妈滑倒在起跑线上。

鞋买进门,我妈很是欣喜,一个劲地表示,这下出门再也不怕了!下周末,我在楼下碰着我妈,意外发现她穿着一双老北京棉布鞋。我问:“不倒翁”呢?她摆摆手说,太沉了,这上楼下楼的,腿都抬不起来!

今年春节前,我去看她,我妈在我身边绕了几圈后说:“今年过年,你就不用给我买啥了。”我转转眼珠,我答应过她买啥?我妈接着说:“就给我买顶帽子,我在商场都看好了,一百五。”我走到她的衣柜前,把她一堆帽子都倒腾出来,劝她:“你这,戴得过来吗?”我妈这回挺乖,摇摇头啥也没说走开了。

过了几天,我姐从乡下来看我妈。我姐来的第二天,我妈头上就多了一顶新兔绒帽子。我埋怨我姐:“咱妈那些帽子,有的还是新的!”我姐忍不住笑了:“没法不买,咱妈跟我说,这是她入土前买的最后一个帽子。”

好吧,我服了。我姐走后没几天,我去我看妈,眼见她换了一顶旧帽子戴,很是奇怪。我妈说,那顶兔毛的,好看是好看,可漏风,不如这个暖和。

要说我妈三高缠身,出尔反尔也正常。我婆婆可不一般,每天出门参加领鸡蛋领挂面领假首饰的活动,却从没花过一分钱买药,绝对是老年骗子的克星!不过呢,她也有点小小的虚荣心,看着身边的姐妹都穿着名牌羽绒服炫耀,她也婉转地向亲生女儿表达了一下。小姑子多聪明啊,明白!所以很快领着她去了大商场。当时正是销售旺季,基本不打折,就算是老年款式,随便一件都小一千,我婆婆肯定心疼,但还是接受了女儿的心意。

一个月后,寒冬来临,我发现婆婆身上竟然穿着去年买的百八十的大棉袄。我就问呐,您那昂贵的新羽绒服咋不穿呢?我婆婆嘬嘬牙花子:“这衣服吧,好看是好看,可两条线之间的地方没绒,全是空的,透风!太冷!”她指的是羽绒服外面走的明线。

我眼拙,也就两毫米吧?

瞬间觉得牙疼了。只是瞬间。生活中没有这些小插曲,你连牙疼的机会都没有,没有这些偶尔的牙疼,你平时和人聊天的时候,能欢乐地吐槽谁呢!

◎儿女才是最大的炫耀

文/周六

要说老人们凑在一起,最热烈的话题就是比谁家孩子给置办了什么,从鞋帽衣食到手机家电,最豪的是谁家儿女给父母换了房子添了车子!

每当此时,说的人得意扬扬,幸福满满,听得人看似点头连连,赞语啧啧,其实更多的是在琢磨自家有什么可以拿出得出手来“共享”的话题。

张阿姨年轻时独自带大两个儿子,丈夫是军官,她工作家里样样好,曾是省里的行业标兵,可是早年的打拼作下了一身的病痛,晚年都找上门了,经常卧床,丈夫儿子把她当家里的功臣敬着,大儿子守家在地尽孝床前,小儿子闯荡国外赚钱强大后援。

小儿子每次回来都使劲给妈妈添置东西,张阿姨每次都“很生气”地嫌儿子乱花钱,儿子很委屈。哥哥悄悄告诉弟弟:你千万别在意妈的话,她嘴里埋怨,心里老得意了。刚批评完你,一转身就该给亲朋好友炫耀了——你看,明明给我买的衣服,好几千呢;就说这孩子乱花钱吧,这不非得又给我买个床,一万多呢!

要说明明孝敬老妈的这张床,确实高级,电脑控制,病人可自己随时摇起、左右侧翻等,功能齐全,一个手柄,完全掌控。张阿姨得意地告诉老公:不用你了,现在我什么都可以自己来了。

话说张阿姨也确实独立自主生活了好几天,可是,一个礼拜后,她就死活不睡这张高级床了,非要老公把她弄回原来的床。众人怎么劝也没用,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惊动了国外的儿子,儿子电话里问她是哪儿用着不方便吗?

张阿姨犹豫了半天才说,明啊,妈寻思这床大伙也都看见了,我就收起来吧,使坏了咋整?反正你爸也没啥事,还是让他顺手帮帮我呗!

于是,张阿姨家的一天,肯定是在她“老刘,帮我一把”的祈使句中开始的。

张阿姨的闺蜜杨阿姨“炫娃”更厉害。

杨阿姨是单身,每次她一犯哮喘非得打点滴,在附近小医院还不行,非得去大医院住院,而且点滴时或儿子或女儿必须在一个,她说是曾经点滴时睡着了药瓶空了,吓着了。

结论是点滴时身边必须要有人看着。所以杨阿姨一住院,儿女婿媳就得分工,一人一天,不管你在单位有没有事,能不能请下来假,家法极严,绝无通融。

儿子有次不就范,跟她理论:“妈,有护士有大夫,我们还可以请个护工,能不能不让我们这么‘陪医’?”结果杨阿姨手指儿子眼泛泪光,心梗发作了。从此,没人敢有二话。

就这样,杨阿姨还不满足呢,对面床有个农村老汉,也是犯病来点滴,齐齐的6个孩子天天围在床前,上个厕所有给提鞋的,有帮拎点滴瓶的,有帮系裤子的,浩浩荡荡的,光每天吃饭就是个大工程。本来堵得病房闹闹的,没想到,其他病友不但没有微词,反倒羡慕不已。

其实这些人就像杨阿姨说得那样,种种要求,不拘形式,就是要让儿女得把自己“当事”。人家儿女成群的,咱床前冷冷清清,这面儿也过不去呀!

说了半天,很多父母对儿女需要是第二位,争脸要面比儿女那是必须的。

你说,为人儿女的,就这么点要求,不怎么都得争取满足呢?

◎本刊观点:尽孝也要有技巧

很多矛盾是因为儿女体会不到位,不能察觉老人的真实意图,一心尽孝反成不孝,要先学会沟通。

比如说,有时老人要求的亲情,更多是一个仪式感。某妈,家住小镇,经常向女儿提些很小的购物要求,几十块钱甚至几块钱的,像什么袜子了毛巾了,女儿有时也嫌琐碎。后来有一次回家听邻居说:你可真孝顺,隔几天就听快递来给你妈送东西,你妈可高兴了,在我们面前总夸你孝顺呢,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妈妈要的,就是快递哥的那声呼唤,是女儿给自己买东西了的那份“炫耀”。

还有,父母大人的话,要学会正话反听,反话正听。父母说回家别大手大脚买不实用的东西,你信以为真了?结果你懂的。

王伯在单位做了一辈子保洁,儿媳心疼他,要给他买个打扫卫生的小机器人,他不高兴,有手有脚的,要什么机器人!结果圆圆的小机器来了,他天天像小孩子玩玩具一样,摁来摁去,满地追着看,一次,小机器卡在衣柜底下出不来了,老人家急了:弄出来,给他们寄回去,给我换个好使的!

和父母也要斗智斗勇,要有十足的耐心,其实,老人会有特别固执保守的一面,需要儿女的新式教育,有时也要“逆”他们一下,不能听之任之。

张叔叔是退休干部,喜欢没事看看书品品茶,看到电视购物的摇椅,动心了,儿子反复说那东西占地方咱家没地方放,可一天下班,家里赫然摆了两张,原来是买一赠一,张叔叔自己打电话叫送来的,说是他用一个让儿子用一个。儿子坚决不要,让他自我消化,卧室摆一个阳台摆一个。过不几天,张叔叔央求儿子帮他收起来,说这太占地方了。儿子说,那行,你留下一个吧,张叔说不好意思说,岁数大了,血压高腿脚也不灵便,坐上去晃有点晕,下来整不好还直拌腿,不实用不要了。儿子当他的面送给了收废品的,告诉他,再花钱买些没用的东西没人给你处理,就是送人。心疼吗?以后就别心血来潮见啥买啥。

这招好使,张叔叔再也不在眼花缭乱的电视购物里流连了。

猜你喜欢
点滴帽子儿女
环保之心 汇聚点滴
天山儿女
江湖儿女
詹红丹:点滴感动在心间
家有儿女欢乐多
砚边点滴
Hat 我戴上了这顶帽子
喵夭家的环保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