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规划中降低自然灾害危害的规划策略

2016-04-09 00:45
山西建筑 2016年32期
关键词:城市规划市政灾害

曹 昱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论城市规划中降低自然灾害危害的规划策略

曹 昱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从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及其危害性入手,分析了城市灾害发生的特点以及城市规划在面对自然灾害破坏时需解决的问题,并阐述了降低城市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提出了运用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降低自然灾害袭击时的规划策略。

城市规划,自然灾害,规划策略,数字城市

0 引言

自然灾害在我国的分布种类非常多,随着地域的不同伴随着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全球气候在近几年频繁的变化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加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了影响,并对人类生存的城市环境造成破坏,特别是重特大自然灾害对城市所造成的破坏影响非常巨大,而大多数城市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却相当有限,这样会使自然灾害成为城市发展的绊脚石,阻碍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不断发生的自然灾害正提醒我们,应当科学的进行城市规划,利用良好的城市规划策略减弱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破坏所造成的物质经济损失,并加强防灾减灾的法制制度的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防灾能力,积极倡导社会公众参与,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不断发展利用城市规划策略来减少自然灾害影响的技术手段,促进我国城市防灾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1 我国城市主要自然灾害种类及其危害特点

1.1 城市自然灾害的分类

我国城市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正在不断的上升,而且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巨大,阻碍了城市的良好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例如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就属于重大的地质灾害,2012年7月的北京特大暴雨就属于明显的气象灾害等,这些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对城市造成破坏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问题,如何利用城市规划这门专业知识来弱化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已经成为了近些年相关学者不断研究的课题。

1.2 城市自然灾害危害的特点

1)城市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由于近些年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大,一些大型、特大型城市不断地发展起来。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影响也变得逐渐增多,比如2008年发生在我国的5·12汶川大地震,以及发生在2010年新疆的严重雪灾等等,已经发生的许多自然灾害说明,自然灾害在近几年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不单单发生在我国,2011年发生在日本福岛的大地震还导致了核设施泄漏,造成了又一次灾害的发生,加重了破坏程度。这些案例告诉我们,自然灾害正在全世界范围内频繁的发生着。

2)自然灾害的分布地域广阔。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历史上均不同程度的遭受过自然灾害的袭击,根据相关资料显示[1],我国大多数城市和人口分布在气象、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地区,我国还是遭受洪涝灾害威胁最大的国家之一,而在我国的内陆地区及沿海地区还遭受到强对流气象灾害的危害,旱灾在我国也呈现频繁爆发的趋势,历史上地震在我国所有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一些山区及地形较为复杂的地区,泥石流、滑坡、山体崩塌等地质灾害在这里也频繁发生着。

3)城市基础设施的落后造成灾害加重。由于近些年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较为频繁的出现了短时强对流的气象灾害,而这些城市对这些极端强对流气象灾害的应对能力都较差,许多城市在经历极端气象灾害时都会发生内涝,例如发生在2012年7月的北京特大暴雨,使城市部分地区发生内涝速度极快,导致人员在立交桥下车辆内被淹溺的情况,造成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城市落后的排水设施无法抵御逐渐增强的极端气象灾害。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近些年多数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经济发展带动了就业需求,城市大量的人口增加加重了本就很吃力运行的城市基础设施,基于这样的情况,自然灾害在高密度人口城市当中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可想而知。

2 城市规划应对自然灾害的思考

2.1 城市应对自然灾害面临的主要问题

1)快速城市化带来人口急速增长的灾害隐患。我国地大物博,领土面积广阔,自然灾害的种类也较多,这些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建设,不断增高的城市化率相应的带来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人口密度增大,城市生态环境不断的恶化,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加剧了一些生命线资源的消耗,比如地下水资源,由于对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导致了地面不均匀沉降、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以上的自然灾害都是由于高密度的人口聚集,由人的活动所造成的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断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而发展成为自然灾害,对城市人口的不合理控制导致了对这些自然灾害应对的能力较弱。

2)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加剧灾害危害。在我国,多数的城市在大力发展建设城市道路,城市商业区及良好的居住区等,却忽略了像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这样涉及到安全设施的建设,由于城市商业居住区的不断建设,带来的城市人口的集聚及对城市土地的过度开发,大量的硬化地面取代了渗水性好的土质地面,不断增长的人口使得城市本就为数不多的市政基础设施无论在建设规模还是在数量上都无法满足增长极快的城市商业居住区的需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在长期的、高负荷的运行状态下,极难得到及时良好的养护,降低了城市面对自然灾害来袭时的保障能力。

3)缺乏高技术应用平台对灾害的早期预警。我国国土辽阔,因此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警,使城市获得应对自然灾害的宝贵时间。目前我国对自然灾害的预警主要依靠气象卫星遥感、地理信息以及资源共享的网络平台等技术手段,同世界上的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手段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我国建立一套现代化的基于计算机网络平台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2.2 城市降低自然灾害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法制体制建设的基本原则。在我国,近些年来已经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在城市规划当中,也对防灾减灾进行了明确的要求,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这些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当中,都明确将城市防灾减灾内容纳入到城市规划的内容当中,并从城市规划发展的角度统筹考虑,利用城市规划手段来降低城市自然灾害的危害。

2)城市规划降低自然灾害的要求。a.城市选址科学合理的要求。城市在选址时,选址位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来城市的发展,也决定了城市在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时的灾害严重程度。例如发生在2008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其中北川县城之所以破坏程度大,是因为北川县城位于中国的龙门峡地震断裂带上,由此可以看出,一个城市的选址对于城市发生自然灾害的频率及强度都是有直接关系的,而在城市选址时,应当科学合理,避免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避免选址在地质条件复杂恶劣的地区,从最根本上减少城市发生重大自然灾害的可能。b.保障城市安全设施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当中,最主要的措施是加强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等关键设施的建设,利用严格标准建设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确保城市的安全。同时利用设置滞洪区、绿化带等工程技术手段及隔离措施,保障城市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时的安全。提高各类城市供电、供水、电信、燃气、通讯等生命线工程的安全措施,强化城市的抗震措施,使城市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时,这类设施的功能不被完全破坏,通过对以上各类城市关键设施的强化防护来保障城市面对自然灾害袭击时人民生命的安全。

3 运用城市规划手段降低自然灾害的规划策略

3.1 进行合理的城市空间布局及功能分区

在对城市进行规划布局时,应当注意规划空间适度、功能分区合理的城市格局,这样能够增加城市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时的抵抗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城市受到的灾害损失以及人员的伤亡。合理的城市布局及功能分区,应当根据每个城市自身特殊的地形地貌,进行规划用地布局,形成空间适宜、运行顺畅的城市功能分区,同时应尽量利用城市自身的优势条件,把这些优势条件转化为抵抗自然灾害的有利条件,加大城市在抵抗自然灾害来袭时的应对能力,有效的避免灾害在城市当中继续蔓延。

3.2 规划合理的避灾场所

充分的利用城市规划手段,在进行城市防灾规划时,规划设置数量充足,分布均匀的避灾场所,这对整个城市在遭受自然灾害袭击时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现阶段在一些城市,城市的避灾场所的设置在数量上及分布上还不能够满足城市防灾规划的要求,在自然灾害来袭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城市规划根据不同的城市结构,合理、均匀的规划设置防灾避灾场所。在避灾场所的规划设置上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公园、广场、停车场等有利条件,同时确保在数量上能够满足在自然灾害来袭时城市人口疏散的要求,将自然灾害对城市人口的伤害尽可能降到最低程度。

3.3 注重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布局的安全性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最为重要的不是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和人口稠密的居住区,而是城市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因为在城市遭受到自然灾害的袭击时,对例如燃气、电力等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系统造成的破坏会产生二次伤害,例如燃气泄漏引发火灾等,会对已经受到创伤的城市再次产生破坏,因此,在进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时,应当考虑规划设置合理的市政基础设施系统,这样在城市遭受到灾害的破坏时,提高了市政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3.4 建立数字化、信息化城市指挥平台

利用现代高技术手段进行城市规划在当今时代已经成为了趋势所向,利用先进的数字信息规划方法进行城市规划,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数字化、信息化城市指挥平台,对于城市在遭遇自然灾害袭击时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运用这样一套系统,可以及时、准确的对即将到来的自然灾害进行预报,为城市赢得宝贵的时间进行有效防范,这对于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 结语

在未来将会出现更多大型、特大型城市以及全球气候越发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减少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已经被广大学者越来越重视起来。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影响已经制约了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只有合理地利用城市规划手段,辅以当代先进的数字网络平台技术,不断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破坏程度。未来,新的规划手段将会应运而生,降低自然灾害对城市的影响将不再单靠城市规划的手段,而会是高技术、多学科技术平台及手段的综合运用,将对自然灾害从形成到防治进行全面的综合治理,但城市规划仍将是防范治理城市自然灾害的重要技术手段。

[1] 中国的减灾行动白皮书[Z].2009.

[2] 赵景伟,陈志龙,刘应明,等.城市突发性灾害现象的城市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2,28(3):35-45.

[3] 梁 伟,冀永进,李海梅.灾害事件对我国城乡规划的启示[DB/OL].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网,2010.

[4] 王新朝.城市地质灾害分析与防治规划[J].山西建筑,2009,35(20):85-86.

[5] 张晓峰.太原市城市规划建设与自然灾害管理探析[J].太原科技,2009(18):50-51.

Discussion on planning strategies of reducing natural disasters hazards in city planning

Cao Yu

(TaiyuanAcademyofCityPlanning&Design,Taiyuan030000,China)

Starting from aspects of domestic natural disasters types and hazards, the paper analyzes city disasters features and city planning problems needing solving owing to natural disaster hazards, describes basis principles and demands of reducing city natural disasters, and puts forward planning strategies of reducing natural disasters by applying city planning techniques.

city planning, natural disaster, planning strategies, digital city

1009-6825(2016)32-0018-02

2016-09-07

曹 昱(1980- ),男,工程师

TU984

A

猜你喜欢
城市规划市政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简述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挪威Bodø市政大厅
市政园林绿化设计创新思考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浅析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