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竞争条件下的供应链信息泄露策略

2016-04-11 02:50周建亨蒋碧云
中国管理科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订货量订货市场需求

周建亨,蒋碧云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水平竞争条件下的供应链信息泄露策略

周建亨,蒋碧云

(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上海 200051)

本文探讨非对称信息下,制造商针对议价能力不同的大型及小型零售商分别采用了收益共享、批发价合约时,大型零售商的市场信息被制造商泄露给竞争对手,从而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通过对比有无信息泄露下各方成员的博弈过程,分析供应链信息泄露的原理;进而在制造商总是会泄露信息的前提下,构建基于信号传递的信息泄露下供应链成员决策模型,分别讨论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订货策略及其相应的收益。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出扩展,制造商有主动权以选择是否泄露信息的情况,对比分析零售商的策略选择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制造商总是会泄露信息,从而导致供应链的整体利润下滑。对此,大型零售商的订货策略选择与市场需求的波动程度有关:波动较小则选择混同均衡;波动较大则选择分离均衡。特别地,当市场需求为低时,大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会向下扭曲,即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为应对信息泄露的代价。

非对称信息;信息共享;信息泄露;理性均衡;订货策略

1 引言

现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产品呈现出生命周期缩短、需求不确定性强、种类日益多样等诸多特征,由此产生的供需不匹配会导致销售业绩下滑、产品库存积压和客户满意度下降等一系列负面效应。而信息共享的实行,不仅可以缓解牛鞭效应、节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和供应链效率[1],而且可以使得节点企业通过与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发挥供应链整体优势,无疑是实现供应链高效、协调运行的关键所在。

然而,一个企业在共享其私有信息的同时,意味着其对于这些重要信息的掌控能力也被大大削弱。正如Singer所说,“信息共享也有其阴暗的一面”,在信息共享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信息泄露问题:出于利益的驱使,接收共享信息的企业具有理性背叛行为[2],会有意或者无意地将信息泄露给其他企业[3-5]。

供应链信息泄露现象最初发现于音乐产业中。1999年,美国东北部最大的音乐零售商Newbury Comics公司发现,有着长期合作关系的第三方信息收集公司SoundScan违背承诺,将其与之共享的销售数据泄露给唱片公司Handleman,并从中获取利益,使得不少包括Tower Records、Wal-Mart 在内Newbury Comics 的竞争对手有机可乘,其市场地位和销售收益在无形之中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因此,Newbury Comics决定中止和SoundScan的信息共享[6]。随后,Wal-Mart公司也同样遇到了信息泄露问题。2001年,Wal-Mart对外宣布,不再与Information Resources Inc.和ACNielsen等公司共享销售数据,原因是上述公司将Wal-Mart的销售信息泄露给其竞争对手,给Wal-Mart带来了惨重的损失[7]。事实上,信息泄露问题遍布于各行各业[8-9],在企业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共享的信息即使在双方达成共识和约定的情况下,仍然被频繁泄露出去,从而导致参与信息共享企业的市场份额以及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信任与合作面临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供应链信息泄露问题逐渐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2007年,Murphy[10]对于447家汽车供应商的调查表明,超过28%的受访者认为在过去的五年内,他们公司的知识产权已被至少一个汽车制造商所泄露;1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自身的知识产权也已被泄露。Lee和Whang[11]、Zhang Chen和Li Suhong[12]强调,信息泄露,尤其是通过供应商泄露给竞争对手的风险,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核心问题,也是供应链运作的重要威胁。Li和Zhang Hongtao[13]指出,供应链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由于担心私有信息的泄露,零售商不愿意与供应商垂直共享有关需求和成本等的重要信息。朱立龙和尤建新[14]在质量信息非对称条件下讨论了供应链信号传递的博弈分析。张菊亮和章祥荪[15]供应商和销售商都只拥有部分市场信息时,双方的信息共享策略。与本文研究最为相关的是Anand和Goyal[16]和Kong等[17]的研究。Anand和Goyal[16]发现,在批发价格契约下,供应商总是会将参与信息共享一方的信息泄露给其竞争对手,而信息泄露现象最终会导致供应链各方成员利润以及供应链整体效率的降低。在此基础上,Kong等[17]则考虑了供应商与两个零售商都进行收益共享的情况,得到了不同于批发价格契约的新结论:通过设计适当的收益共享契约,以实现供应链各方收益的合理分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信息泄露的发生。这两项研究都忽略了供应链同一层次水平竞争的两个零售商在与制造商议价能力的区别,即制造商与两个零售商的合作方式是完全一样的。供应链的复杂、动态、不确定性以及各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不同合作关系和不同信息结构下的供应链协调机制有所不同[18-27],基于此,本文考虑了大、小型零售商分别向制造商争取到不同的合作契约,这种合作关系的不对称性对供应链信息博弈的决策影响。

近年来,苹果、三星等制造商纷纷与Wal-Mart、Target、Best Buy等大型零售商通过“店中店(Store-within-a-store)”的经营策略,即个体品牌通过向一个较大规模的店铺租赁场地的形式,经营自己的品牌店[28]。相对于与小型零售商的单一批发价合作模式,制造商要想通过零售巨头,分销自己的产品,就需要向其支付入场费,同时共享一定比例的销售收益。包括索尼在内的一些制造厂商,大多根据渠道的不同采取不同的经营策略,在大型城市通过苏宁/国美等大型零售商分销,而对于农村地区则与小型零售商合作[29]。由此可见,尽管两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但是大型零售商绝对的市场份额使得其在制造商的分销渠道选择以及合作方式的协商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而小型零售商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对制造商提供的批发价要么接受要么失去合作机会(Take it or leave it)。由此可见,同一市场中相互竞争的双方或者多方,往往存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不同的市场地位也导致其与上游企业约定的契约形式也有所不同。

综上所述,由于供应链成员的自利性,信息泄露时时发生,从而影响供应链成员策略行为,如何揭示信息泄露发生的机理,并分析其对供应链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共享信息的私有性以及供应链各方成员的利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极具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基于供应链中信息接收方的行为模式,即在接收到信息后是否有意导致信息泄露现象的产生,给出信息泄露的界定:接收共享信息的供应链成员考虑到自身利益而做出“理性背叛”,主动将参与信息共享一方的私有信息以各种形式泄露给其它未参与信息共享的企业,以便进行更为合理的决策增加收益。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对水平竞争和垂直契约的非对称性加以综合考虑,针对由一个制造商和两个水平竞争但对市场需求了解程度不同的零售商(可以理解为零售商的规模不同而造成这种差异)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研究供应链信息泄露问题,通过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分析供应链上各方成员(制造商、大型零售商和小型零售商)的最优策略及其收益。

2 问题描述与模型假设

2.1 市场需求信息

考虑一个由单一制造商和两个进行水平竞争但市场地位不同的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其中一个是市场份额占绝对优势的大型零售商(为讨论简便,下文均称为R1),另一个则是处于弱势的小型零售商(下文均称为R2),面临不确定(类型)的市场需求,根据各自观察到的市场情况,双方分别制定不同的订货策略以满足市场需求。由于R1有着绝对的市场份额,其在制造商的分销渠道选择以及合作方式的协商中具有一定的话语权,而相对而言,R2则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假设制造商与前者执行收益共享契约,与后者执行批发价格契约。供应链上的各方成员制造商、R1和R2)均是风险中立的理性决策者,追求自身期望收益的最大化。

本文假设R1与R2之间进行的是数量竞争,面对的市场需求是线性的,具体表现为:

PSC=AS-DSC(1)

其中,S∈{L,H}表示外生给定的市场类型,C∈{L,N,H}为R2对于市场类型的信念,AS是一个随机变量,表示市场基本需求或者市场容量[14-15],为需求分布函数的均值,有可能是高市场类型S=H,也有可能是低市场类型S=L,其中,高市场类型的概率为λ,低市场类型的概率为1-λ,则市场需求平均值为μ=λAH+(1-λ)AL,且有λ∈(0,1),AH>μ>AL>0;市场总量DSC由R1的订货量QSC与R2的订货量qSC这两部分构成,即DSC=QSC+qSC。有无市场需求信息泄露情况下的供应链结构对比如图1(a)、1(b)所示。

图1(a) 无信息泄露情况

图1(b) 有信息泄露情况

相比于R2,R1在市场需求信息的获取方面同样具有优势,比如特定某个区域的目标群体消费行为特点等,即在订货决策之前R1就知道AS的具体值,相对地,R2则不知道,只能推测得到。然而,R1向制造商传递的订货决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信息,出于利益驱使,制造商极有可能将本属于R1的私有信息泄露给其水平竞争对手,即本文中的R2。鉴于上述情况,R1在制定相关决策时应该采取一定的策略,力求最大程度上降低信息泄露给其带来的不利影响。

2.2 事件发生时序

在这种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多阶段动态博弈时序如图2所示。

图2 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多阶段动态博弈时序图

在t0期,制造商决定批发价格w,R1获取市场需求信息,观察到需求量AS;

在t1期,根据观察到的实际市场情况:AH(高类型)或者AL(低类型),以及制造商确定的批发价格w,与R1的收益共享率r;R1确定订货量QSC,其中,订货类型信号C可以与市场类型信号S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在t1.5期,制造商得知了R1的订货量QSC后,决定是否将R1订货(市场)私有信息泄露给R2;

在t2期,根据泄露得到的市场信息或者无泄漏情况下对于市场情况的自行推断,以及制造商确定的批发价格w,R2确定订货量qSC并向制造商订货;

在t3期,制造商发货,大R1、R2各自出售产品给市场,各方利润实现。

2.3 各方成员决策

在本模型中,供应链各方成员的考量及其所需要做出的决策如下所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制造商对于其是否泄露信息的决策,是如何对两个零售商的决策以及收益产生影响的。

(1)制造商

制造商所面临的主要决策问题是:是否将R1的订货信息泄露给R2。假设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没有限制,且如果其泄露信息,则泄露的便是R1真实的订货量信息,而非制造商捏造的,即制造商只有泄露、不泄露这两种选择,而对于R1的订货信息并不存在是否撒谎的行为。显然,信息泄露现象不仅会降低R1的利润,也有可能使得制造商本身的总收益有所下滑(即制造商在R2侧的收益的上升并不足以弥补其在R1侧的收益的损失的情况)。因此,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制造商不会泄露信息,同时供应链各方成员都可以受益的情况是否存在。

(2)大型零售商R1

R1所面临的主要决策问题是自身的订货策略,在权衡时,需要对整个博弈过程加以考虑,特别是其订货量的确定将会对制造商以及R2的决策所产生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R1具有信息优势,能够直接观察到市场需求类型,在进行决策时,如果仍然按照传统方式,其订货数量自然而然会反映出这一私有信息。因此,R1在决策时应该意识到制造商可能会将其私有信息泄露给R2,而在做出决策时“将计就计”(比如对自身的订货数量进行一定程度地扭曲),从而间接操纵R2对市场类型的信念。

3.小型零售商R2

R2所面临的主要决策问题同样是自身的订货策略,不过相比于R1,R2则较为被动,其订货量是基于制造商(泄露信息与否)与R1(订货数量及其传递的市场信号)各自的决策所确定的。R1与R2之间的博弈类型,取决于制造商是否泄露信息的选择:如果制造商不泄露信息,则两者的决策是同时进行的(Simultaneous move);如果制造商泄露信息,则两者的决策是序贯进行的(Sequential move),即R1是领导者(Leader),R2是跟随者(Follower)。

由上述分析可知,博弈参与者对市场类型的信念的差异导致不同的决策结果,为了行文方便,本文做如下定义。

本文首先在不考虑制造商决策的前提下,分别讨论有无信息泄露时,R1的最优订货决策以及供应链各方成员相应的收益;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考虑制造商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有主动权可以选择是否泄露信息的情况下,R1的策略选择问题。

3 无信息泄露下零售商的博弈过程

为了便于下文的探究,本节先讨论无信息泄露存在两种情形,做为对比基准。第一种情况是R2不了解市场类型,且无法观察到R1的订货数量。此时哪怕双方决策在时间上有先后顺序,但是从信息结构上来说,相当于同时决策,因此两个零售商之间为不完全信息下的同时博弈,即古诺博弈(Cournot Game);第二种情况是双方都了解市场类型,有先后地进行产品数量决策,这种情况可以抽象为完全信息下的序贯博弈,即斯坦克尔伯格博弈(Stackelberg Game)。

3.1 不完全信息下的同时博弈

R1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命题1:不完全信息条件下,存在Cournot博弈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别达到最优收益,此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为:

其中,S∈{L,H}。

本文所有证明请见附录。

3.2 完全信息下的序贯博弈

R1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2)

R2的期望收益函数为:

(3)

(4)

命题2描述了完全信息条件下,R1、R2在序贯博弈下的最优订货量。

命题2:完全信息条件下,存在Stackelberg博弈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别达到最优收益,此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策略为:

可以看到,当供应链中存在信息泄露现象时,R2的决策是基于制造商泄露给其的R1的订货信息的基础上所做出的。此时,不同于无信息泄露的情形,R1与R2的订货量均取决于具体的市场需求类型。

4 信息泄露下零售商的决策行为

以往企业实践经验表明,由于供应链成员的自利性,本属于供应链上某一方成员的私有信息会或多或少被其它成员泄露。在本文讨论的博弈过程中,如果制造商总是会将R1的订货信息泄露给其竞争对手(制造商是否会泄露信息的决策问题将在下文进一步探讨),由于无论市场需求高低,R2总是能够从制造商泄露的R1的订货信息中推断出市场需求类型;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制造商的信息泄露行为也反过来为R1提供了一个契机:为了控制或引导R2对于市场需求类型的信念,在考虑到制造商可能会泄露信息从而使得R2能够获悉其订货量的基础上,R1可以利用其具有的需求信息优势有策略地进行订货,通过伪装订货量等方式,对其掌握的市场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扭曲”,从而利用市场情况的私有信息以获取较高的收益。

作为其中一种主要的手段,R1往往倾向于尽可能地加强R2对于市场需求为低的信念,促使其降低订货量,使得产品售价得到提高,进而从中获益。信息泄露下市场真实需求与R1订货情况如表1所示。

同时,由于预见到R1会基于自身的信息优势而采取一定的策略性行为,R2会适当地根据R1的订货决策对其自身对于市场需求的推测进行调整,相应地制定自己的订货决策,最大化自身利益。

表1 R1订货策略的所有可能

因此,当制造商总是会将R1的订货信息泄露给R2以谋取自身利益时,在整个动态博弈过程中,其担当的角色便仅仅是传递R1的订货类型信号C;信息泄露情况下,R1、R2之间的数量竞争及其决策问题等价于信号博弈问题。其中,信号的发送方是占主导地位且具有信息优势的R1,信号的接收方则是处于弱势的R2。

一般而言,信号传递分为两大类:分离均衡(SeparatingEquilibrium)和混同均衡(PoolingEquilibrium),本文先考虑分离均衡,随后考虑混同均衡。

4.1 分离均衡

表2 R1分离订货策略的所有可能

假设R2的真实信念和R1对于R2信念的推断完全相符,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R1的最优策略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5)

(7)

(8)

(9)

(10)

其中,

式(5)、(6)分别表示在市场需求高、低这两种情形下,R1分离均衡下的期望收益;

式(9)、(10)分别为达到分离均衡时,在市场需求高、低这两种情形下,R2基于其对于市场需求类型的信念所做出的最优订货决策。

命题3描述了不同类型R1在分离均衡下的最优订货量。

命题3:定义:

代表系统不确定性的程度,即系统相对变动(波动)程度,当制造商总是会将R1的私有订货信息泄露给R2时,存在分离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别达到最大收益,此时,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为

(1)当市场需求为高类型时

(2)当市场需求为低类型时

可以看到,对于低类型R1而言,其最优订货量的确定取决于θ,即在给定(r,w)的情况下,市场需求不确定性的程度,即相对变动(波动)程度。显然有:

综上所述,制造商泄露信息的行为会导致低类型R1的最优订货量向下扭曲,这种扭曲可以理解为其为了实现分离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即所谓的“信息租金”,经济蒙受一定的损失。

4.2 混同均衡

表3 R1混同订货策略的所有可能

假设R2的真实信念和R1对于R2信念的推断完全相符,即: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要想实现混同均衡,R1的最优策略需要满足如下条件:

(11)

(12)

(13)

(14)

(15)

(16)

其中,在市场需求高、低这两种情形下:

式(11)、(12)分别表示R1混同均衡下的期望收益;

式(15)、(16)分别表示混同均衡下,R2无法推测得出市场需求类型,其信念均为μ,对应于R1的混同订货量所做出的最优订货决策。

命题4描述了不同类型R1在混同均衡下的最优订货量。

(1)当1<θ≤K时,存在混同均衡解,使得R1和R2分别达到最大收益,此时,零售商的订货策略为:

(2)当θ>K时,不存在混同均衡解。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完全信息下:当市场需求为高时,虽然R1的订货量有所减少,但是由于其竞争对手无法对市场类型准确把握,订货量相对较低,从而使得产品售价有所提高,最终获得更大的收益,可见信息上的优势能够使其获利;当市场需求为低时,R1的订货量同样有所减小,然而由于混同均衡下其竞争对手仍旧按照自身对于市场类型的信念制定策略,订货量相对较高,抢占了市场份额,显然此时R1的收益有所下降,而这一部分损失可以看作是其为了实现混同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即所谓的“信息租金”。

4.3 零售商的应对策略选择

当制造商总是会泄露信息时,R1只需要比较分析市场需求高低这两种情况下,达到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时的订货量及其收益,即可权衡得出最优的策略。命题5描述了零售商在不同情形下对订货策略的选择。

命题5:存在临界值

若制造商总是会将R1的私有订货信息泄露给R2,考虑到制造商的这种自利性行为,R1的策略选择与市场需求的波动程度有关:

图3 R1分离均衡下与混同均衡下的关系(1<θ≤K)

图4 不同市场类型的R1订货策略选择

5 制造商的决策:是否泄露信息

进一步探讨制造商具有可以选择是否泄露信息的主动权的情况,显然此时,其是否将R1的私有订货信息泄露给R2,取决于泄露信息是否能够使得其自身的收益有所增加。

(17)

(18)

(19)

(20)

其中,

式(17)表示制造商在市场需求为高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时所获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时的收益;

式(18)表示制造商在市场需求为低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时所获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时的收益;

式(19)、(20)分别表示混同均衡下,市场需求为高、低两种情形时,R2无法推测得出市场需求类型,其信念均为μ,对应于R1的混同订货量所做出的最优订货决策。

(21)

(22)

(23)

(24)

其中,

式(21)表示制造商在市场需求为低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时所获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时的收益;

式(22)表示制造商在市场需求为高的情形下,不泄露信息时所获得的收益高于泄露信息时的收益;

式(23)、(24)分别为分离均衡下,市场需求类型分别为高低两种类型时,R2基于其对于市场需求类型的信念所做出的最优订货决策。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命题6描述了制造商在面临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的R1,R2时的信息策略。

命题6:制造商总是会将R1的订货信息泄露给R2,以谋取自身利益最大化。

6 算例分析

假设市场中存在一个制造商与两个进行水平数量竞争但市场地位不同的零售商,同时销售一款产品,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具体情况为:AH=1200,AL=1000,其中,高市场类型的概率为λ=0.15,低市场类型的概率为1-λ=0.85,市场需求平均值为μ=λAH+(1-λ)AL=1030。R1与制造商执行的是(r,w)=(0.05,100)的收益共享契约,R2与制造商执行的是w=100的批发价格契约。

由于K′=1.38;θ=1.22,显然有1<θ≤K′,即,市场需求的相对变动程度较小。

计算得到市场需求分别为高、低两种类型时,传统不考虑信息泄露的存在以及考虑信息泄露的存在时完全信息、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共四种情形下,供应链各方成员的决策和收益如表4、表5所示。

表4 面对波动较小的高市场需求时,两个零售商在四种情形下的决策及其收益

如表4所示,当市场需求类型为高时,如果供应链中不存在信息泄露现象,则R1的最优订货量为393件,然而,由于制造商泄露信息时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为79183元,大于其不泄露信息的情形(79078元),如前所述,非对称信息下,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作为供应链的信息接收方,制造商总是会将具有信息优势的R1的订货信息泄露给R2,以谋取更大的利益,此时,R2的订货量有所增加,若R1不及时做出调整,仍然按照传统决策进行订货,竞争力将会有明显的削弱。因此,在做决策时,有必要将制造商的信息泄露行为及其所造成的R2的决策变化加以考虑。

由表5可知,当市场需求类型为低时,由于制造商泄露信息时所获得的期望收益为74883元,大于其不泄露信息的情形(66125元),如前所述,出于自身利益的角度,作为供应链的信息接收方,制造商总是会将具有信息优势的R1的订货信息泄露给R2,以谋取更大的利益。

表5 面对波动较小的低市场需求时,两个零售商在四种情形下的决策及其收益

同时,分别对比表4与表5中R1在分离均衡与混同均衡下的订货量及其收益可以发现,如果市场需求波动程度不大,则面对高需求的市场时,虽然R1选择混同均衡下的订货量为430件,低于选择分离均衡下的545件,但是由于总供应量的降低,混同均衡下的产品售价比分离均衡下高出了37.74%,导致R1的收益反而更高;而面对低需求的市场时,无论是订货量还是收益,R1选择混同均衡下的表现都要优于其选择分离均衡的情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同均衡下,R1为了实现混同,不得不对订货量进行一定的扭曲,采取了比完全信息情况下的最优订货量445件更低的430件,以增加其偏离混同转而去模仿市场需求为高或者低这两种情形的成本。特别地,当市场需求为低类型时,由于R2无法基于制造商所泄露的R1的最优订货量推测出市场真实情况,相对而言其订货量较高,抢占了市场份额,最终导致R1相应的收益较完全信息下减少了6.6%,而这一部分损失即为其实现混同所牺牲的代价,即第四章所提及的“信息租金”。

综上所述,当面对需求不确定性较小的市场时,无论市场需求类型是高是低,R1都会选择混同均衡作为最终的决策方案,特别地,当市场需求类型为低时,R1需要为此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为代价以实现混同。

接下来,进一步扩展到市场需求波动系数1<θ≤K,此时R1在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下的收益随θ的变化分别如图5和图6所示。

图5 高类型R1的最优收益对比

图6 低类型R1的最优收益对比

7 结语

在供应链成员间实行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高效、协调运行的关键所在。但是实践表明,由于供应链成员的自利性以及理性博弈,信息共享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信息泄露问题,从而影响供应链的决策及绩效。研究表明,在面临议价能力不同的零售商时,制造商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在选择不同合作契约形式的同时,也会策略性地泄露信息,而考虑到制造商的这种自利性行为,大型零售商的策略选择与市场需求的波动程度有关:波动较小则选择混同均衡;波动较大则选择分离均衡。特别地,当市场需求类型为低时,大型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会向下扭曲,即支付一定的“信息租金”作为应对信息泄露的代价。

供应链信息泄露是在供应链信息共享的应用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新问题,对非对称信息下的供应链信息泄露问题的研究需要涉及运作管理、博弈论、激励理论、组织理论甚至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领域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仅选择了较为重点的部分进行了初步探索,尚有很多的后续问题有待完善和解决。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1)在分析信息泄露条件下供应链各方的决策行为时,本文假定零售商是风险中性的,但是在实际中,企业的管理决策者往往需要考虑多种不同的因素,情况更为复杂。这时,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的存在条件有可能会发生本质的改变,因此,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2)本文讨论的信息泄露问题仅针对供应链的制造、零售两个环节,同时仅仅围绕市场需求信息泄露的情形展开讨论,在实际情况中,供应链上下游所涉及的环节繁复,而可能泄露的信息除了需求信息以外,还可以涉及成本信息、产品质量等其他对供应链协调和企业的经营实践有着重要影响的众多方面。因此,进一步扩展研究多级供应链多方信息的泄露问题,更为贴近实际,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

[1] Lee H L, So K C, Tang C S. The valu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 2000,46(5): 626-643.

[2] 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M].史东辉,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3.

[3] 董绍辉, 西宝, 田丽娜. 供应链信息共享中信息泄露的产生机理及防范措施研究[J]. 软科学, 2009, 23(5):56-59.

[4] Zhang Dayong,Cao Xinlin, Wang Lingyu, et al. Mitigating the risk of information leakage in a two-level supply chain through optimal suppli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2012,23(4): 1351-1364.

[5] Zhang Dayong, Zeng Yong, Wang Lingyu, et al. Modeling 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leakage caused by inferences in supply chains[J]. Computers in Industry, 2011,62(3): 351-363.

[6] Singer T. Sharer beware[EB/OL].[1999-03-01]http://www.inc.com/magazine/19990301/4559.html.

[7] Hays C L. What wal-mart knows about customers' habits[N/OL]. [2004-11-14].www.stratege group.ca/pages/contentlmg/walmart.pdf.

[8] Wisner J D, Tan K-C, Leong G K. Principles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balanced approach[M]. Mason: South-Western Cengage Learning, 2011.

[9] Adewole A. Developing 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optimisat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s of the UK clothing manufacture industry[J].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005,10(5): 357-366.

[10] Murphy T. Protection in question[J]. Ward’s Auto World,2007:20-21.

[11] Lee H L, Whang S. Information sharing in a supply Chain[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2000, 1(1): 79-93.

[12] Zhang Chen, Li Suhong. Secure information sharing in internet-base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ystems[J]. Journal of Computer. Information. Systems,2006,46(4):18-24.

[13] Li L, Zhang Hongtao. Confidentiality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in supply chain coordination[J]. Management Science,2008, 54(8):1467-1481.

[14] 朱立龙, 尤建新. 非对称信息供应链质量信号传递博弈分析[J]. 中国管理科学, 2011,19(1):109-118.

[15] 张菊亮, 章祥荪. 供应商和销售商拥有部分信息的信息共享[J]. 中国管理科学, 2012,20(1):109-116.

[16] Anand KS, Goyal M. Strateg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under leakage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2009, 55(3):438-452.

[17] Kong Guangwen, Rajagopalan S, Zhang Hao. Revenu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leakage in a supply chain[J]. Management Science, 2013,59(3): 556-572.

[18] 张维迎. 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19] 唐宏祥, 何建敏, 刘春林. 非对称需求信息条件下的供应链信息共享机制[J]. 系统工程学报, 2004, 19(6):589-595.

[20] 索寒生, 金以慧. 非对称信息下供需链中供应商的回购决策分析[J]. 控制与决策, 2004, 19(3):335-338.

[21] 李善良, 朱道立.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激励契约的委托代理分析[J]. 计算机集成制造, 2005, 11(12):1758-1762.

[22] 倪得兵, 唐小我. 代理人努力决策柔性的分成制委托代理模型[J]. 管理科学学报, 2005, 8(3):15-24.

[23] 吴军, 李健, 汪寿阳. 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几个重要问题[J]. 管理科学学报, 2006, 9(6):1-12.

[24] 郭敏, 王红卫. 分销商信息私有时的库存合作契约设计[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34(9):117-120.

[25] 邱若臻, 黄小原. 非对称信息条件下供应链收入共享契约协调[J].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28(8):1205-1208.

[26] 霍佳震, 张建军, 赵晋. 长期合作期望下的供应链非对称信息甄别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8, 11(3):88-95.

[27] 曹柬, 杨春节, 李平, 等. 不对称信息下供应链线性分成制契约设计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 2009, 12(2):19-24.

[28] Zhang Z. Changes are in store for China’s electronics retailers: Which model will win? [EB/OL].[2009-05-13]Rnowledge.wharton.upenn.edu/article/changes-are-in-store-for-chinas-eleetronic-retailers-which-model-will-win/.

[29] Sun, J.Research on the sales channels of the household appliances market[J]. Chinese Business Review, 2007, 6:28-33.

Study on Strategies of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in the Supply Chain Under Horizontal Competition

ZHOU Jian-heng,JIANG Bi-yun

(Glorious Sun School of Business & Management, Donghua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51,China)

Many upstream supplier may sell their products indirectly through various reselling channels, some large resellers is often better informed than the other small resellers of the market demand. It is assumed that the large reseller can observe the true market type privately, before production, while the small reseller knows only the prior distribution of the market type. Since the small reseller does not observe the market demand directly, he may want to use the information revealed from the large reseller’s order quantity though the supplier to make his decision on the direct sale quantity. Anticipating the supplier and small reseller’s decision, the large reseller may purposely block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y ordering the same quantity for any market size or reveal the market size truthfully. So in this paper, how information leakage influences the supply chain strategic in the presence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bargaining power of two retailers, when revenue sharing and wholesale price contract are used, respectively. This issue is discussed though a one supplier-two reseller setting where the supplier may leak the market information learned from order quantity of the large reseller who is better informed of the market size to a small reseller. The market information of large retailer is leaked to its competitor though the supplier thereby affects the supply chain. By analyzing and comparing the featur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wo retailers’ decision game in two cases, with or without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the mechanism of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 leakage under asymmetry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Then under the premise of the assumptions that the manufacturer will always leak information, the decision-making model based on the signaling is constructed, to discuss the two retailers’ ordering strategies as well as profits under both separating equilibrium and pooling equilibrium. On the basis, the situation in whic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wn interests, the manufacturer takes the initiative to choose whether leak information or not, when information leakage phenomenon may exist, the two retailers’ strategies choice is extended. 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nufacturer will always leak information to gain better interest. Therefore when making decisions, retailers should take the manufacturer's such a selfish behavior into account, big retailer’s strategies selection are related to the degree of market demand fluctuation: pooling equilibrium performed better with small-fluctuation demand while separating equilibrium performed better with large-fluctuation demand. In particular, when the market demand is low, the optimal order quantity of big retailer distorted downwards, that is to pay a certain "information rent" as the expense to deal with the information leakag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leakage; rational equilibrium; ordering strategies

1003-207(2016)11-0081-13

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16.11.010

2015-02-09;

2015-08-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202066,71572033,71501037,71401029);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3YJC630159,14YJC630130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12PJC02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周建亨(1976-), 女(汉族), 四川人,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博导, 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E-mail: Zjh001@dhu.edu.cn.

F274

A

猜你喜欢
订货量订货市场需求
报童问题订购费对最优订货量的影响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航材需求为随机变量的订货批量模型建立与应用
收益分享合同下的供应链最优决策研究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航材可修件订货预测
涵盖技术、市场需求以及客户服务 ISE 2018面面观
基于预期的报童问题研究
带有库存限制与需求更新的供应链订货策略研究
辉门:用品牌拉动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