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2016-04-11 07:57张君锋王振彪张志强彭俊付张常波
河北医学 2016年3期

张君锋, 王振彪, 焦 霞, 张志强, 彭俊付, 刘 超, 张常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外科, 北京 海淀区 100038)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临床观察

张君锋, 王振彪, 焦 霞, 张志强, 彭俊付, 刘 超, 张常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医外科, 北京 海淀区 100038)

【摘 要】目的:探讨高位肛周脓肿治疗中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与中药坐浴联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至2014年在我院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行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观察组40例患者联合中药坐浴治疗。结果:术后3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d疼痛与创面红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创面腐肉脱落时间与切口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3个月内感染发生率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位肛周脓肿可以提高治疗有效性,缓解术后疼痛以及红肿,加速创面恢复,减少感染以及复发情况,临床价值较高。

【关键词】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 中药坐浴; 高位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是肛管以及直肠周围软组织发生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的疾病,是肛肠科的多发疾病。高位肛周脓肿通常无法自愈,而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不理想,在明确诊断后及时采取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1]。切开对口引流挂线能够一期完成脓肿的治疗,避免肛瘘的形成,但由于肛周脓肿对身体的伤害以及术源性创伤都会影响患者的康复。本研究以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联合中药坐浴治疗高危肛周脓肿,探讨中西结合治疗肛肠疾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均为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80例,均符合《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以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994年颁布的《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的相关标准[2.3],经手术确定存在肛提肌以上的间隙感染化脓,排除由于特异性感染以及外部损伤所致的肛周脓肿,排除合并心、脑、肝、肾等功能性病变的患者,排除精神病史以及脊髓或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肠炎、直肠肛门肿瘤、前列腺增生以及肛周皮肤病的患者,排除再次肛周脓肿手术或者已经存在肛门失禁等异常的患者,排除过敏、瘢痕体质以及妊娠与哺乳期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选择中药坐浴与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选择常规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19~54岁,平均(34.2±7. 9),病程2~7d,平均(3.8±1.6)d;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8~55岁,平均(33.8±8.1),病程3~6d,平均(3.5±1.4)d。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对照组患者均在入院后行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治疗。在术前4h进行1次常规清洁灌肠,麻醉方式选择腰椎硬膜外麻醉,麻醉成功之后体位选择左侧卧位,常规铺巾消毒,在直肠内以碘伏进行消毒。检查患者肛周脓肿的具体位置、范围以及严重程度,仔细检查寻找原发病灶,在脓肿波动较为明显的地方行放射状切口,在皮肤切开后,以血管弯钳将皮下组织钝性剥离,直到脓腔,将脓液放出后,以食指深入探查脓腔并将间隔缓慢地钝性分离,将脓液彻底清除。自切口进入探针探查,从内口处探出,确定感染的主要通道。在相对位置的后方切开放射状的切口,切口深度需要达到括约肌,在下方以橡皮筋完成挂线结扎操作。高位肛周脓肿具有脓肿腔较深、脓肿范围较大并且沿直肠向左右延伸的特点,根据脓肿累及长度在脓肿两侧距离肛门缘25~30mm的位置,切开1 ~3个放射状切口,在切口之间保留适当宽度的皮肤,切口之间行对口引流,切口下方的脓肿腔相通,以橡皮条辅助对口引流,以刮匙将脓肿腔内的坏死组织仔细刮除,特别注意皮桥下的坏死组织,以生理盐水与双氧水反复清洗脓肿腔,结束手术。在术后第2天开始正常饮食,术后3~7d内以抗生素进行感染控制治疗。

1.2.2 高猛酸碱坐浴:对照组在术后每天大便之后以浓度为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并以生理盐水与双氧水清洗脓肿腔并换药。在术后7~9d时取出橡皮条,橡皮筋自然脱落,必要时进行紧线或者拆除,换药处理切口。

1.2.3 中药坐浴:观察组患者在与对照组相同的术式治疗后以中药坐浴治疗,组方为:车前草30g、败酱草30g、马鞭草30g、黄柏20g、黄芩20g、元胡15g、赤芍15g、苦参15g、芒硝10g、明矾10g。将中药加500mL水浸泡20min,以武火烧开后转文火煎煮30min左右,滤渣后取浓汁,分两袋包装。取200mL药汁以温开水稀释至1000mL,水温控制在38~41℃之间或者调节至患者自觉耐受的温度。让患处浸入药液中坐浴15 ~ 20min,叮嘱患者轻轻擦洗患处的局部创面,让药液能够充分浸润。在坐浴治疗之后以无菌纱布将患处局部擦拭干净,以棉垫外敷保护创面,换药处理伤口,每天早晚坐浴治疗各1次。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统计患者坐浴后疼痛情况、创面红肿情况、腐肉脱落时间以及术后感染情况。术后疼痛以VAS视觉模拟评分进行评价,以0分为无痛,9分为剧烈疼痛无法耐受,让患者根据自身感觉进行评分。术后切口红肿分级标准依据参考文献制定[4]。3级为切口严重红肿,存在局部剧烈肿痛;2级为切口明显红肿,局部疼痛可以药物缓解;1级为切口轻度红肿,不需特别处理;0级为切口无肿痛。腐肉脱落时间通过术后换药检查。切口愈合时间通过肉眼观察创面完全上皮化的时间。术后切口感染分级依据参考文献制定[4]。3级为中度感染,切口明显红肿,冲洗或抗生素无效,需要二次手术引流治疗;2级为轻度感染,换药冲洗或抗生素治疗可以缓解;1级为切口边缘发红或肉芽突起,或者肛缘水肿,换药后好转;0级为切口无感染,创面无红肿、渗液等异常状况。

1.4 疗效评价标准:在治疗3周以后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疗效评价标准以《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肛痈”的疗效标准制定,将疗效共分为3 级[3]。痊愈为临床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伤口创面完全愈合。好转为临床体征与症状明显改善,伤口创面未完全愈合。无效为临床体征与症状无改善,伤口创面未愈合。总有效率为痊愈率与好转率之和。

1.5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计数资料用±s描述,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3周后临床疗效统计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痊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3周后临床疗效比较n(%)

2.2 术后恢复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7d后疼痛与创面红肿分级统计结果,见表2。观察组患者治疗7d后术后疼痛以及创面红肿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7d后创面红肿分级比较(n=40)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腐肉脱落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统计结果,见表2。观察组患者术后术后创面腐肉脱落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腐肉脱落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创面腐肉脱落以及切口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  例数  创面腐肉脱落时间(d)术后愈合时间(d)观察组 40 3.21±1.22  15.18±3.46对照组 40 3.94±1.47  20.89±4.58 t -0.5651 -2.5570 P值 <0.05 <0.05

2.3 继发感染与复发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以及3个月内复发率统计结果,见表4。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的继发性感染发生率与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4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以及3个月内复发率比较n(%)

3 讨 论

肛周脓肿是直肠以及肛管周围软组织以及周围间隙发生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的疾病,在肛肠科较为常见。当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在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的驱使下,肛周脓肿手术的术式也在不断改进[5]。而手术治疗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可能对患处局部组织造成较大的刺激以及损伤。高位肛周脓肿对于切口的要求较高且引流难度较大,需要的手术创面较大,在术后换药治疗的时间较长,创口愈合过程也较为缓慢,不但可能增加治疗费用,还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加重患者的痛苦,也对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祖国医学对肛周脓肿的研究有很长的历史,肛周脓肿在中医中的疾病名称为肛痈,属于肛门痈疽的范畴。而创面愈合也有明确的中医基本病机描述,是由于人体阴阳平衡失去协调,气化不能够调和所导致。而毒、淤、腐、虚则是创面形成以及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的具体致病机理[6]。肛周脓肿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较为缓慢的具体机制还没有完全明确,但是具体原因较多,主要包括以下五个类型。①术后切口引流较差,肛周脓肿术后愈合的关键问题就是引流,如果引流没有有效作用,切口中的分泌物就无法排除肝经,对切口进行反复的刺激以及感染,可能导致切口愈合速度减慢甚至无法愈合。②切口创面继发性感染,感染可能导致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出现问题,由于切口组织养分供应不足,引发切口创面的愈合减缓[7]。③肉芽组织生长状况较差,由于创面腐肉组织没有清理干净或者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导致新生肉芽生长受到影响,从而减低切口创面的约合速度。④假性愈合,脓肿切口过深且过窄都可能引发切口创面发生桥状愈合,引发与切口引流较差相似的结果。⑤由于其他全身因素所致,慢性消耗性疾病、全身消耗性疾病以及体质虚弱抵抗力较差的原因,都可能导致切口愈合受到影响。

本文所用方剂中,车前草能够解毒凉血、利尿清热,还可以有效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殖。芒硝具有软坚消肿以及收敛的效果,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芒硝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钠,能够有效刺激网状内皮系统,增强内皮细胞的增值衍生以及吞噬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效预防创面感染以及积液的发生,还能够清热消炎并改善局部微循环。败酱草能够祛瘀排脓、解毒清热,还可以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马鞭草经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具有明显的消炎止痛的效果。赤芍具有消肿凉血、止痛祛瘀的效果,其中有效成分芍药苷能够镇静解痉、抑制溃疡、消炎抗菌。黄芩的主要功效为除湿泻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了黄芩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同时抗菌谱较广,可以有效抑制多种病原微生物以及细菌的活性。黄柏具有收敛的特性,同时还可以有效抑制炎性症状。元胡则是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有效药物。经现代药物研究发现,苦参的主要成分为苦参碱以及氧化苦参碱,能够有效降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效果,减少肉芽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抗过敏并具有非甾体类激素抗炎效果。多种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有效结合活血化瘀、清热凉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可以明显缓解肛周脓肿术后疼痛,并加速创面的愈合以及生长过程。本次临床研究中,以中药汤剂熏洗坐浴在切开对口引流挂线术之后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术后创面恢复,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感染以及疾病复发的几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适合在肛肠疾病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邓平安.根治性切开引流与单纯切开引流治疗肛周脓肿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 1667~1668.

[2]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组、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混合痔专业委员会.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版)[EB/ OL]. http:/ / www.piena.cn/ surgery/20071012/22363.html.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

[4] 庞晓健.仙方活命饮加减坐浴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

[5] 朱勇,丁义江.弧形小切口结合置管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30例临床观察[J].医药前沿,2015,23(16):211~ 212.

[6] 江城.中药坐浴促进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3):85~86.

[7] 宋乃忠,郑伟琴,颜景颖等.负压吸引球在高位肛周脓肿根治术后引流效果的临床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08,14(4):226~22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560861)

【文章编号】1006-6233(2016)03-0497-04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 j.issn.1006-6233.2016.0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