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2016-04-11 08:23蒋行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活动课京剧乐器

□蒋行

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蒋行

音乐是一门艺术课程,学习音乐不仅能陶冶人的情操,还能强化人的审美,增强人的意志品质。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音乐课堂活动强调将音乐知识与技能融入多样化、趣味性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感悟体验、实践创造,在活动中领悟音乐的魅力。

音乐活动课 妙趣课堂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也重点提出了音乐课程的“实践性”,认为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才能真切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小学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作用可见一斑。音乐课堂活动强调将音乐知识与技能融入多样化、趣味性的活动中,让学生自主参与、感悟体验、实践创造,在过程性的学习活动中,真正掌握音乐内涵,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音乐素养。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操作。

一、设计小组讨论活动,建构知识体系

与其他学科一样,音乐学科也蕴含了很多知识与道理,若要小学生系统地学习音乐理论知识,难免会被有限的课程时间和精力束缚,而如果能挑选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活动,就可以很好地让学生对某一重点知识进行深入了解。小组讨论活动的主题,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围绕教学目标,以知识专题学习的模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并建构完善的知识体系。

如《京韵》单元中,通过《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京调》等曲目展示了京剧的魅力。京剧是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也是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的音乐文化。围绕这个主题,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活动,讨论如下内容:京剧的形成、京剧行当、生旦净丑分类与特点、伴奏乐器、京剧的唱腔、表演形式等。在讨论任务导向下,学生课下分小组收集、整理资料,并列出京剧知识的网络架构。课上小组间互动讨论,结合具体京剧案例,分析不同分类、特点与表演形式的魅力。如此,通过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能够激发学生深入了解京剧的兴趣,也在师生、生生互动课堂中,引导学生建构了完善的知识体系。

二、设计趣味游戏活动,引导感悟体验

小学生天性就活泼好动,围绕音乐教学内容和目标,贴近学生认知基础与兴趣爱好,设计趣味音乐游戏活动,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悟、反思与创造。以音乐为主线的游戏活动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游戏、知识问答游戏、小组表演游戏等,或者是将其他学科元素加入进来,实施学科融合下的趣味音乐游戏活动。音乐游戏活动设计应以短小精悍、易操作、易调控为特点,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和感悟。

如《童年的回忆》单元中,呈现给学生很多关于童年趣味、儿童生活的歌曲,有《红蜻蜓》《白桦林好地方》等。因为童年是最美好的阶段,学生也有很多美好的经历,或有一些难以忘却的童年趣事。可以设计以“童年·童心”为主题的音乐会游戏活动,不限制学生的表现形式,可以演唱关于童年的歌曲、表演童年趣事、讲述童年故事,可以单人参与或小组合作进行,如此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回忆童年的美好,也深化对童年音乐的理解。又如组织学生开展《魔法师的弟子》妙趣角色表演游戏活动,在学生学习了这首交响诗后,分角色表演其中的故事内容,其他小组可以创编魔法师与其弟子间的趣味故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故事完整而有趣。通过设计趣味游戏活动,让音乐课堂生动有趣,也进一步优化了互动音乐课堂的质量。

三、设计自制乐器活动,优化创意课堂

自制乐器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动手活动形式,既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能将音乐与乐器、乐感培养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运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趣味工具,创造出美妙的、个性化的音乐,提升学生的感知力与创造力。设计自制乐器活动要注意两点,一是材料的选取,要选取低结构、安全性高、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通过学生自主感知构造,巧妙变化成乐器。二是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要基于儿童的角度,通过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想象与创造,激励参与体验。

如《快乐的音乐会》教学时,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设计与组织了自制乐器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利用身边的器材自制乐器,参与《快乐音乐会》歌词的改编与乐器的表演活动。自制乐器时教师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引导:一是引导学生寻找音源材料,学生发现拍手、跺脚等动作可以表现音乐,为歌曲伴奏,还可以运用书本、课桌、装有不同量的水的玻璃杯等,探索音乐的力度、速度、休止与情绪等。二是自制节奏乐器,将豆粒或沙粒装入塑料瓶中,不装满,封死做成沙槌,将酒瓶盖用铅条、布条串起来做成串铃,或拿铅笔和纸盒配套做成小鼓等。三是自制吹奏乐器,在啤酒瓶中装水,水装入的量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音高,以此来作为伴奏乐器。四是自制弹拨乐器,选用塑料杯、橡皮筋等材料,做成弹拨乐器,表现不同的节奏。自制乐器材料准备好后,学生分小组展示,改编《快乐的音乐会》的歌词,将“小胡琴”“小喇叭”“小铜鼓”换成“橡皮琴”“喇叭杯”“小纸鼓”等,并配合自制乐器进行伴奏,以个性化的表演展现出学生的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提升音乐素养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在新课标的要求下,音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演唱、表演,还要关注学生良好道德情操、人格品质的培养。只有贴近生活实际,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将音乐内涵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对音乐价值的感知,也才能真正通过音乐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需要处理好音乐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以音乐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艺术实践,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如《风景如画》单元中包含《森林的歌声》《荫中鸟》这样描写森林如诗如画的歌曲,还有《您好!大自然》单元中包含了两首关于田野的歌曲《田野在召唤》《我们的田野》,这些描写大自然的美妙歌曲,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在音乐欣赏教学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美丽的大自然带给我们奇妙的体验,在现今社会中,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份最美好的纯真呢?”围绕着这个问题,师生共同开展以“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在课余时间进行,以认领校园小树苗、制作环保视频(配合美妙的音乐)、设计环保手抄报、组织环保音乐活动会、展示手工环保作品等形式展开,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生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上,深化了对音乐内涵的理解,并逐步感知了音乐与社会的紧密联系,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课堂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契合了新课标的要求,践行了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理念,也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过程中,实现了对音乐的直接感知、实践与创造。在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时,教师要科学预设,灵活调配,处理好学生自主与教师恰当介入调控的关系,也需要把握好活动形式与教学目标实现的关系,依托活动形式,实现高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音乐素养。

[1]赵瑞.试析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J].北方音乐,2016(3):109.

[2]劳建红.让小学音乐活动课与心灵相融[J].黄河之声,2015(16):22.

[3]屈海君.小学音乐活动课程设计与组织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2(9):30-31.

[4]焦玲.刍议小学音乐活动课的有效组织与实施[J].教师,2014(10):89-90.

(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文三街小学 310012)

猜你喜欢
活动课京剧乐器
学乐器
京剧表演开始了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乐器
活动课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高中生物活动课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