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要把握“五性”

2016-04-11 08:23陈春艳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16年33期
关键词:五性幻灯片卡片

□陈春艳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要把握“五性”

□陈春艳

有效的课堂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又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多角度、多方位设计课堂导入,具体可以从针对性、趣味性、情境性、悬念性、对比性五点进行切入。

信息技术 课堂导入 有效性 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起点,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有效的课堂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求知欲,又能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要性,纷纷使出浑身解数设计了不少新颖、精彩的导入来吸引眼球。但细观之下不难发现,在不少热闹、繁华的导入背后,存在着华而不实、课堂效率低下的现象。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这些误区及解决的策略提出一些思考。

一、导入设计要有“针对性”

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针对教学目标又不脱离教学内容。例如浙教版第二册第9课《让文件有个“家”》,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了解文件夹的新建、移动与复制,从而培养学生分类整理文件的良好习惯,养成良好的文件归类意识。这一课的教学,有教师设计了如下的课堂导入。

【问题案例】

师:同学们,平时你们都有什么爱好?

生谈自己的爱好(唱歌、跳舞、玩电脑)。

师:你真厉害,但是电脑虽好,可不能贪玩哦。其实老师也有个爱好,那就是整理花架(出示平时整理花架的照片)。同学们也喜欢整理吗?

生:喜欢。

师出示一大堆杂乱无章的文件,引导学生像整理房间一样来整理文件。

上文案例中的课堂导入,教师花了6分钟的时间,直到最后才点明主题。在导入设计上绕圈子、走弯路,语言上滔滔不绝又不着边际,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另外,在导入中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

针对此现象,教师应该在导入中渗透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直接切中要害,让学生以更快的速度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就能将学生盲目且短暂的学习热情转化为有目的的学习。

【正面案例】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卡片回“家”(PPT出示游戏标题)。首先,请同学们猜猜,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呀?

生:文件夹。

师:嗯,咱们班的同学真是聪明。本来在这些文件夹里都住着卡片,整齐又容易查找。但是由于老师的一个小失误把卡片都打乱了,现在这些卡片都散落在同学们的机位上,老师想请你们帮帮忙,让它们重新回到各自的文件夹里,好吗?

生:好。

师:请拿到水果卡片的同学,把它交给小组长,请组长交给老师。

学生纷纷把卡片拿上来……

师:同学们真棒。集体的力量大无穷啊,一下子把水果卡片收集完了。为了方便以后查找,老师打算为这个文件夹取个名字,就叫作“水果知识卡片”吧。(在标签纸上写下来,其他的卡片也用相同的方法)

师:看到知识卡片又回到了自己的家里,老师真是高兴,同学们小组合作的能力也非常棒。

这样的设计,不但避免了漫无目的的讨论导致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而且整个导入和接下来的文件整理的步骤一一对应:拿出文件夹(新建)、学生分类(移动)、给文件夹取名(重命名)。在导入中让每个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也能够为接下来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设好铺垫。这样的导入不但富有生趣,而且针对教学目标而又不脱离教学内容。

二、导入设计要有“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教学导入只有具有趣味性,只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才能满足学生探究的主观欲望,继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浙教版第三册第12课《我的课程表》一课,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表格的基本构成,学会创建表格并对表格进行简单的整理以及让学生了解表格的优点。针对于此教学目标,有教师展开了如下的教学导入。

【问题案例】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大家讨论一下,你最喜欢什么课?这节课是安排在每周的什么时候?

生回答。

师:从大家的回答中老师发现大家的兴趣各不相同,当然老师也非常开心大家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但老师有个苦恼,瞧,这就是老师一周要上的信息课(星期一第三节602班;星期一第四节604班;星期一第六节503班;星期二第二节604班;星期二第三节506班;星期三第六节603班;星期四第六节504班;星期五第五节605班)。但有个班级由于种种原因,已经连续三个星期没上信息技术课了,你能帮老师快速地查询一下,605班的课是在什么时候上吗?

生思索。

师:这位同学,老师发现你举手最积极,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回答。

师:真是厉害,老师希望能够利用空闲时间给他们班补补课,那谁能快速地帮老师找出来,我哪些时间是没有课的?

生沉默,有的开始在纸上涂涂写写计算时间。

师:看来从一大堆文字中要找到空余的课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谁能来给大家出出主意,可以方便地知道课程的安排呢?

这样的设计,虽然能够让我们从烦琐的文字中感受到表格带来的优势,但是让学生苦思冥想寻求答案,似乎缺乏了一定的趣味性,同时也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正面案例】

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玩个游戏(随机地把两份卡片发给学生,卡片的内容都是关于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数,其中一份是文字描述形式,一份是表格形式),仔细看看你们手中的卡片,下面老师随机邀请几位同学上台来回答问题,答案就在卡片里。

生上台,师读题,生进行抢答。师最后揭晓获胜者的秘密。

这样的导入设计,既节省时间、直入主题,又活跃气氛,更好地展示了表格简洁、明了的优势。学生在这样富有生趣的导入中更加有激情的学习就成为了可能。

三、导入设计具有“情境性”

情境创设法是一种能引人入胜的方法。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一种虚拟情境,将学生引入课堂教学。这种导入的特点是:形、情、境、理融于一体。例如浙教版第一册第5课《池塘里的小蝌蚪》一课,针对复制、移动这个教学目标,有教师采用了如下导入形式。

【问题案例】

师出示一幅画,生观察。

师:池塘里有这么多的蝌蚪,有这么多的荷花,是不是挺漂亮的啊?

生:漂亮!

师:那么小朋友们想不想让这片空白的池塘也充满生机呢?(出示画图软件,一张空白的画纸)

生:想!

上文这个案例中教师的提问、情境的创设、学习内容的提示,不能完全让学生身临其境,形、情、境、理更无法融于一体。实际的效果反而给人一种这样的感觉:出示一个作品,让学生模仿着去完成。显然这样的情境导入,缺少了对学生求知内驱力的提升。

【正面案例】

课件呈现夏日的池塘。

师:同学们,这是一方美丽的池塘。里面住着(引导学生说)小蝌蚪。如今,小蝌蚪长成了小青蛙,而池塘多了几分秋天的味道。小青蛙马上要冬眠了。不过最近小青蛙很犯愁(课件呈现)。由于前段时间受到台风暴雨的袭击,小青蛙生活的池塘惨遭破坏。看,树枝,打折了;宣传牌,倒了;池塘水,变浑浊了。这可怎么办才好?大家愿意帮帮小青蛙吗?

教师通过创设一个故事情境,融入富有情感的表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另外导入中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树枝打折了-翻转,多植树-复制),使导入更加有效。

四、导入设计具有“悬念性”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各种新生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疑惑时,就会积极思考,千方百计去探索其中的奥秘。例如浙摄版第一册第9课《复制与粘贴》,有教师进行了如下导入设计。

【问题案例】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唱歌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儿歌,大家随音乐一起唱,好吗?

生:好。(播放儿歌视频)

师:那老师想问一下,儿歌里的小鸭子是一只、一只画出来的吗?

生:是。

师:其实,用我们的电脑博士做起来是非常简单的,根本不用一只一只画。这节课,我们就来通过复制、粘贴命令(板书)来实现把一个物体变成很多相同的、一模一样的物体。

以歌曲导入,虽然比较吸引人,但在环节设计上缺少了一定的悬念性,好像一碗清水,寡淡无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了让学生对复制的作用体会得更加深刻,笔者采用设置悬念的方法进行导入。

【正面案例】

师:同学们,我们来一个比赛,看看谁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画更多的花朵,老师觉得我肯定比你们快!相信吗?

生:不信!

师:不信我们就来比试比试。

师生一同开始操作,教师在第一遍画的时候,故意落后于学生。但是,接下来教师对花朵进行了复制、粘贴,很快一幅作品就完成了。

生惊讶。

师揭晓谜底(采用了复制、粘贴的方式)。

教师在课堂教学导入设计时,根据教学内容,有意识地设置悬念,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愿望。本课的导入设计,通过师生之间互相比赛的形式,从一开始抛出教师必胜的信息,让学生产生疑惑增加悬念,到最后揭晓答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更加感兴趣,从而提高了导入的有效性。

五、导入设计具有“对比性”

针对信息技术教学中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内容,例如插入图片、艺术字、文本框等,可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比较引入课题,既让学生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积极地完成学习内容。

【问题案例】

浙教版第三册第11课《艺术字标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艺术字的插入以及调整,有教师进行了如下的导入设计。

师:报社现面向社会招聘一批“艺术字设计师”,年龄不限,学历程度不限,要求精通艺术字的设计。年薪12万,有意者请与报社联系。同学们,这么诱人的条件,你想去试一试吗?

生回答。

师:你们可能还不知道什么是艺术字,请看电脑屏幕。(课件展示)这些字体漂亮吗?你想成为艺术字设计大师吗?你想去应聘这份工作吗?下面请尽情展示你的才艺吧!

这样的导入,虽然学生兴趣高涨,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太具功利性的奖励容易误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另外从“直接出示艺术字”这一动作来看,只是单纯地让学生从表面上来观察艺术字的特点,不能让他们深刻感受艺术字的作用。

【正面案例】

浙教版第四册第4课《有声有色的幻灯片》一课,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设置自定义动画以及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如果单纯地教授知识技能,很难让学生体会这个技能的实用性,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有教师采用了对比导入的方式。

师:请同学们先欣赏两个幻灯片作品(第一个幻灯片呈现的是静态的海底世界,第二个幻灯片呈现的则是一个动态的海底世界,里面有热带鱼在游动,还有海浪的拍打声)。比较一下更喜欢哪一个作品?

生欣赏,从中感悟两者之间的差异。

师:同学们,从两幅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海底世界的奇妙,有活泼可爱的鱼儿,但是我们发现第一个幻灯片是默默无语的,而第二个幻灯片中插入了精彩的动画效果和悠扬动听的声音,显然更能吸引我们。

通过对比导入,不仅能体现“声音”和“自定义动画”等设置的必要性,而且突显其实用性。这种导入突出了矛盾性,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征服欲去学习新知识。更可贵的是,这种对比导入还渗透了新课标中的作品评价标准,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导入,还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总之,有效的课堂导入,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中心小学 315192)

猜你喜欢
五性幻灯片卡片
水幕幻灯片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应注意“五性”
一张卡片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五性一体化设计工程构想
审清题目“五性”思路水到渠成
“五性”让学生爱上田径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