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本学术著作带动“金翼”黄村建设新模式

2016-04-11 14:05王剑利宋雷鸣
思想战线 2016年1期
关键词:转换终身教育

王剑利,宋雷鸣



从一本学术著作带动“金翼”黄村建设新模式

王剑利,宋雷鸣①

摘要:林耀华先生的人类学名著《金翼》取自福建古田县黄村的生活,今天,中国人类学和继续教育专家跨学科合作,正在推动福建省古田县“金翼”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使当地新农村建设不仅仅限于新房子、新街道的建设,而是如何透过一本人类学著作的文化理念转换和农民终身教育的社会实践,开启地方发展选择的一种新模式。

关键词:摆脱贫困;《金翼》; 察机;终身教育; 转换;新农村模式

历史上,中国的教育学专家和人类学专家一直关心中国乡土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北京 、福建和浙江的专家学者致力于将二者结合。乡村人类学致力于对农业社区文化构成的深刻理解与转型,继续与终身教育专家则关注知识抵达乡间的稳固性。前者一直在探讨变迁的特征和走向,而后者则执著于从小到老的继续与终身教育之落实。总之,他们的理论关切和社会实践均落到实处,可以明显见到他们新农村建设有条不紊的理念与行动过程。来自福建省终身教育促进会的专家、来自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经过多年调研与合作,积极致力于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相信教育、学术与知识是未来乡村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底蕴。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试验田在福建省古田县“金翼”黄村,缘于国内外知名人类学家林耀华先生。他的人类学名著《金翼》*林耀华:《金翼》,庄孔韶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年。以小说的形式,描述福建古田黄村两个家族的兴衰,以及中国农民摆脱贫困的方法与路径。20世纪40年代,林耀华以平衡论的原理,解释福建农村的宗族及社会性网络的平衡及打破平衡的原因,以及凸显家族过程的个人进取性因素的重要意义。而其后学术性续本《银翅》,*庄孔韶:《银翅》,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是回访做惯时性观察的重要著作,这样的研究至今仍在继续。数十年前,《金翼》的主人公东林,就是借助小商业异军突起,终于跳出农业系统,并借助闽江船运,使乡土社会通过连接现代城市福州而发达起来;而庄孔韶的后续研究发现,在这个家族多次因社会变故而沉沦之后,再一次在“文革”后率先突破重农主义的政策阻滞,将副业银耳培植法在乡里传播,使大宗银耳香菇产品行销全国,再一次摆脱贫困而富裕起来。

为什么个人成功的进取性总是在同一个家族脉络中呈现?庄孔韶教授的田野考证和后续回访,深刻解释了林耀华先生当年在平衡论流行期间的创新运用。一是来自他家乡的乡土体验,突出打破平衡的个人主体性与进取性,这是他所在的哈佛大学研究生班,运用平衡论解释社会的研究作品中少见的学术体会,它的平衡论框架始终不是静态的。当几十年后林家再次跃升,则是家族体验与记忆储备在恰当的时刻萌生智慧,所谓率先“察机”,便是智慧逢时所致。当然,进一步的研究还包括成功的动力与成功的限度,涉及智慧呈现同知识与体验的相关性问题,共同构成了农业社区与人事总是起伏发展的原因。

另一方面的思考不只是针对乡村精英,而是思考大多数农民的问题,即文字下乡的途径与效果。历史上,福建古田为朱子等儒家过化之地,朱子家礼流行,耕读成为风尚;不仅如此,近代基督教传播,借助教会学校,接受外来教育思想的古田人也不在少数。这里儒学和西学产生了双向影响,而林耀华先生的一生,就清楚地反映国学和西学的个体知识交融状态。他的《金翼》和《义序宗族的研究》,*林耀华:《义序宗族的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年。均反映了国学和人类学的有机交融。不仅如此,外来科学透过基督教会学校培养渠道,不仅使文科精英出现,尚有科学家辈出,成为今日城乡的建设者与科技医学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福建古田的新城乡建设者,因新教育逐渐普及而层出不穷,成为城乡发展的知识中坚力量,延续到今日。

“金翼”黄村的调研,突出了从先前学术性的探索中寻找相应的学理,而转入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取得显著成果。数十年后的今天,黄村“金翼之家”已经成为福建省全省的对外文化品牌,《金翼》一书已经成为全省上下的必读书目。学界和地方政府多年深度合作,使“金翼”新农村初见雏形。今年,以2015年10月24~25 日的林耀华故居修缮落成仪式,暨国际学术研讨会隆重召开,标志着以一本书的学术思想为底蕴,成功使农民摆脱贫困,选择了通向现代美丽乡村的、持续性的发展模式。

多年来探索的出发点,是学术的研究成果如何转换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动上,因为人人相信,持续性发展需要学理的支持,而不是“想一出戏就是一出戏”。如今福建“金翼”黄村模式是多层立体型的综合发展模式,是学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地方政府尊重教育与人类学的学术成果并能积极付诸应用的一个社会发展模板,从而使金翼模式能不断延续而更新。以下是“金翼模式”社会实践的累积性发展过程要点,紧紧联系学术的研究成果。

林耀华《金翼》一书的宗旨是农民如何摆脱贫困,提供了平衡论的学术构架解释农家兴衰的原因。庄孔韶团队从2004年结束回访式研究,以历史人类学跨时空的新观察,提供了“与时推移”的结构性变迁模式,以及因林家历史传奇,很容易结合周易的“察机”说,诠释家族与人的进取性、寻找触类旁通的机缘与适时行动力。这是10年前的黄村回访跨时空观察与应用结论。

2005年,人类学家支持陈宜安教授(福建省人大代表、台盟副组委、福建农林大学和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做继续与终身教育立法,并由福建省人大通过,使福建省成为中国第一个终身教育立法省份。其目的与原理是,教育与文化的结合是根本的,但必须落在农民身上,这应是中国乡土教育的历史体验,也是新农村建设需要恪守的前提条件。于是和大学的专业、继续教育结合,直接受益于乡村,从识字、职业教育、非遗保护和老年学习结合在一起。和乡土文化民俗相结合,这也是教育人类学的直接实践,经过近年来的国际学术交流,例如吸收了瑞典的“学习圈”*托瑞-波尔森:《瑞典学习圈——现代社会中的“古老”学习方式》,www.folkbildning.net。方法,交叉了多样性的学习形式和交叉学习形式,卓有成效。

瑞典学习圈在1902年出现,当时奥尔森(Oscar Olsson)介绍了学习圈的观点、内容和理论。他们的信条是人人要自己教育自己。参加学习圈的人要做阅读的准备,选择适当的书籍,并和其他参与者一起交谈体会。学习圈里知无不言,参加者自行决定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古田陆续修缮的多座传统建筑的功能之一,就是使得多类型的学习圈(如民俗保护、艺术、阅读、农艺等)活动落到实处,和瑞典学习圈的不同之处在于,这里是集中规划和资源结合,例如安排有计划的集体阅读书籍。有时,学习圈还会和更大的社会圈层结合起来,如“金翼大讲堂”的设计。每年在福州的国际商业博览会,固定辟出非商业的“金翼大讲堂”,首次大讲堂全省上下散发了5 000册《金翼》,提倡全省全民诵读。3年前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邀厦大、人大和清华的师生做首次《金翼》演讲,介绍林耀华先生《金翼》,联系当今新农村建设,找到指导农村发展的原理与要点。

东林时代的黄村以及当今的凤亭村村民,虽然早就有离乡外出的传统,但通向外界的道路并不平坦,闽江船运也非常有限(过去行船因水下暗礁视为畏途)。改革开放以后,当地产业以银耳为佳。然而新的发展阶段,已经不能单纯以此为业,于是林家和凤亭农民改而外出操瓦罐餐饮生意。但由于年轻人的外出,造成村屋无人居住、无人修缮。陈宜安教授根据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在2020年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与福建终身教育促进会和省人大代表提出《关于在福建省建设小康社会示范村》的建议,得到支持后,刚好结合闽台村治合作开始交流。他们看到建设小康农村,首先需要保护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教育文化。于是,在2013年启动“共圆中国梦,共建小康村”的项目时,已经将“金翼”黄村修缮和建设(凤亭村)纳入议程。*陈宜安等:《保护传统村落 我们不能等待——以古田县凤亭村保护为例》,载古田县人民政府《林耀华座谈会—林耀华学术成就与乡村社会发展论文集》,宁德古田,2015年,第159页。

从那时起,在《金翼论坛》上,台湾学者介绍30年来社区营造、社区大学和乐龄学习中心的经验,以及传统村落保护、垃圾不落地等经验;也对现代农业产业和产品行销上给予精心指导。项目启动后,闽台双方实现了互访交流态势,包括古田林耀华研究会会长和凤亭村(“金翼”黄村)村长访台学习考察,以及台湾专家学者传授产品流通知识。由于闽台的历史渊源与相似地貌与环境,社区组织与活动方式极容易获得借鉴。

在这里已经汇聚了文化与科学的两种力量,有几支强有力的合作力量。一支力量来自古田本地的精英智者,他们把以往的经验用在林耀华“金翼之家”的修缮维护上,“修旧如旧”和新旧交接的原理运用可谓得心应手。一支力量来自浙江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他们将历史上的宗族社会和新时代的乡村社会重组连贯起来思考。一支力量来自县镇乡村,他们收集制作了古田民俗文物多件,以及筹备的村镇民俗表演队活动、搜集“金翼”家菜等。一支力量来自省内外大学的专家,例如福建农科院为凤亭村安排了适宜当地生长的玫瑰花品种种植,福建农林大学的教授引进了蚯蚓繁殖技术,以及正在安排古田休闲农业观光项目。

那么今日“金翼”黄村的农副业发展框架背后靠什么支撑呢?这就要回到《金翼》平衡论的进一步延续性认识,认识社会、认识文化、认识人生和认识发展,发展不是突然地改弦更张和另起炉灶,而是需要沿着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前进,防止因突变引起传统文化和人性的伤痛。为此我们需要留住乡土,留住古老的年节和民俗,留住单纯与盲目流入城市的心灵,重建守望相助的理想乡村社会。

当前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成果并不是简单停留在新农舍、新街道和农地重整等物质与功能的出发点,而是注意提升农业社区人口普遍素质。实际上,终身教育与文化理论如果得不到重视和转换,即使是“金翼之家”传统的聪明才智也会消失殆尽。例如《金翼》中东林和受过教育的两个儿子合成的智慧与信息优先获得,足以使旧日耕读之家成员率先“察机”而打通农商系统,以及在改革开放先期走上银耳推广致富之路。可以说前两次“金翼”家族的选择,均具有开拓性,原因就在于这个家族优先掌握了书本知识、社会经验,并能转化知识变为智慧和行动力。然而,根据庄孔韶教授的惯时比较研究,昔日“金翼”家族所拥有的知识传承能力(包括他们的邻里和村民),因当代科技、信息、文化的发展瞬息万变,而当今教育体制与内容呆板和难于更新,造成学校教育和农业社区人们的需求不匹配,学非所用,致使即使是农村精英也难于做出创新的选择。正如当今“金翼之家”和村民的“瓦罐”餐饮选择,远不如昔日“金翼”之家成功的意义,因为瓦罐生意没有从根本上让“金翼”黄村整体上有一个全新的转变,反而是在乡土社会游走,至多在农人家庭个体层面找到一种赚钱的城市选择而已。就是说,他们尚不能看到人类学的地方系统观察意义,也看不到现代教育迅速更新的实践意义。

很少有因一本学术著作引出当代新农村建设模式思考与实践的案例。恰恰是因为一种缘起究竟能否成为带动一个农业社区发展的引擎的作用,这就是不同历史与科技发展阶段人类前行的动力选择问题。单纯功能的、物质的求新思考不能持久,单纯学理的研究是人文学术不可或缺的,只是如果考虑到应用的意义时,科技的和人文的研究成果关键在于如何转换,以及转换的成功与否。现在“金翼”新农村建设,已经在跨学科的领域构筑了合作的团队与理论交流,并形成一个转换交流机制,即全心全意把科技、教育、人文等多学科知识交融到多层次(生态、组织与精神生活等),立体的新农村建设构想中去。这就是以林耀华先生著名人类学著作《金翼》为思想与行动的蓝本,把这座百年之久的“金翼”故居建设成新农村的学习体验教室。*陈宜安等:《保护传统村落 我们不能等待——以古田县凤亭村保护为例》,载古田县人民政府《林耀华座谈会—林耀华学术成就与乡村社会发展论文集》,宁德古田,2015年,第162页。现在已经有多样化的体验学习教室,如生态环保、阅读、书法、绘画与艺术、卫生与健康、普法、科普、人类学与社会科学等教室。当今后“金翼之家”的游客在一座座古民居体验学习教室完成观光后,就等于完成了一部“金翼”文化的学习体验,就等于看到了当今“金翼”黄村立体层级式发展的知识积累,让村民和游客共同感受到了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意义。*陈宜安等:《保护传统村落 我们不能等待——以古田县凤亭村保护为例》,载古田县人民政府《林耀华座谈会—林耀华学术成就与乡村社会发展论文集》,宁德古田,2015年,第162页。

应该说,从一本社会人类学的学术著作,引导当今的新农村建设意义不同凡响。文化理论与教育才是传统乡村前行的根本依据。相信人类学会带给人们文化的底蕴,终身学习会带给新农民丰富的精神世界,这是新兴的守望相助美景,并因有四通八达的田园生活而流连忘返。

(责任编辑 陈斌)

作者简介:①王剑利,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研究生(北京,100086);宋雷鸣,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助教(福建 厦门,361005)。

猜你喜欢
转换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我校荣获“中国现代远程教育终身教育特别贡献奖”
浅议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转换
对当代书法艺术性的思考
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模式的转换与创新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高中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探究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我国终身教育制度建设的创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