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琼佚文与其宁夏修边得失

2016-04-11 21:26王仁芳张瑞芳
史志学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王琼修边筑墙

王仁芳 张瑞芳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750001)

王琼佚文与其宁夏修边得失

王仁芳张瑞芳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银川750001)

明代重臣王琼嘉靖初年出任陕西三边总制,在边四年间,整饬军务、修筑边墙、吟咏唱和,所撰部分奏议诗文,在同时期编篡的(嘉靖)《固原州志》、(嘉靖)《宁夏新志》两部地方志有幸得以保存,其中五篇别书失载,对研究王琼此段生平提供了新材料,也使客观评述其在宁夏修边得失有了更多参照依据。

王琼佚文宁夏修边得失

一、宁夏地方志保存的王琼佚文

王琼(1459—1532),字德华,世称晋溪先生,山西太原人。成化二十年(1484)中进士,先后任工部主事、郎中、河南右布政使、右副都御史督漕运、户部右侍郎、吏部侍郎、兵部尚书、吏部尚书等职,历仕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颇能决大疑,定大难,为明代重臣[1]张正明.明代重臣王琼.晋阳学刊,1997,(5);王春瑜.明史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P114-116)。

正德年间,武宗荒嬉,朝政紊乱,内阁首辅杨廷和与兵部尚书王琼为首的吏、兵两曹“外交怀而内水火,日夕相猜防”[2](P194),阁部之间党争严重。嘉靖皇帝即位之初,王琼被首辅杨廷和一派诬为“奸党”,被劾论死,因极力自辩,得减戍边。后大礼议起,杨廷和势衰。嘉靖七年(1528),因礼部尚书桂萼力荐,王琼被复起为兵部尚书兼右都御史,提督陕西三边军务。镇守三边期间,王琼屡败吐鲁番,收复哈密,重创套敌内犯,使宁夏、山西、陕西诸边得以安全。于宁夏、固原等地主持修筑边墙数百里。抚定洮、岷番民七十余部,西北军民唯恐王离去,屡屡相率乞留。嘉靖十年(1531)十一月,改任吏部尚书,十一年七月卒于任上,诏赠太师,谥恭襄[3](清)张廷玉.明史(卷一九八)·王琼传.中华书局,1974.(P5231-5235)。王琼敢于任事,敏练果决,所至局面大开,政绩卓著,其晚年在宁夏的施政所为,得到了当时嘉靖皇帝的褒奖及朝野多数大臣的赞誉,为巩固西北边防,保障地方军民生命财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宁夏南北以固原与银川为中心,明代时曾分设固原、宁夏二镇,所谓九边重镇有其二,尤其是固原在明代西北边防中具有重要地位。成化十年(1474),于固原设置三边总制府,负责节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军务。弘治十五年(1502)设固原镇,十八年移陕西总兵驻守固原,另设参游等官。至嘉靖四年(1525)以后,总制

[2](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7).内阁“阁部离合”条.中华书局,1959.一职常设,“节度四镇,凡九千里。带甲二十万,当九边之七焉”[1](明)杨守谦.大司马南川张公献捷碑记略.(明)刘敏宽纂次(万历)固原州志.收入牛达生,牛春生校勘.嘉靖万历固原州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P230),固原成为统辖西北三边四镇军务的中枢要地。王琼于嘉靖七年(1528)二月,七十岁高龄时被起复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整饬西北边防,至嘉靖十年九月为唐龙接任,任职三边总制前后四年。在此期间,王琼撰写的部分奏议诗文,在同时期编篡的(嘉靖)《固原州志》[2](明)杨经纂辑.(嘉靖)固原州志.收入牛达生,牛春生校勘.嘉靖万历固原州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嘉靖)《宁夏新志》[3](明)胡汝砺.陈明猷校勘.(嘉靖)宁夏新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两部地方志有幸得以保存。

(嘉靖)《固原州志》由宁夏平虏守御千户所人杨经编纂,于嘉靖十一年(1532)成书刊印,由王琼直接参与修纂并最终裁正。书中除对王琼任内文治武功详加褒溢外,在卷二的诗文部分,收录了王琼的两篇诗作及三篇奏议。(嘉靖)《宁夏新志》于嘉靖十九年(1540),由宁夏人管律重修定稿,其中收录有王琼的六首律诗。王琼平生著述甚丰,传世文稿事涉其三边总制期间功业作为主要有自著《西番事迹》《北虏事迹》[4]此二种王琼著作均收入《王琼集》中.单锦珩辑校.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P41-98)以及后人辑录其兵部履职奏议《王晋溪本兵敷奏》[5](明)陈子龙等选辑.皇明经世文编.中华书局,1962.等,宁夏所存二志收载王琼诗文未见载录。由于二志均为极珍贵的孤本,解放后始得刊刻流传,民国二十八年(1937)王琼后人编辑《王恭襄公年谱》时将《固原志》《宁夏志》列为“征求未得之参考书目”[6]张友椿编辑.王恭襄公年谱.王琼集.(P357),近年由单锦珩先生辑校、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王琼集》,辑录了(嘉靖)《宁夏新志》卷七“诗文”部分的三首诗作[7]王琼集.99-100.原文见《嘉靖万历固原州志》.403-404.,而散载于该书各营堡分卷的另三首则漏辑,(嘉靖)《固原州志》内王琼诗文亦未收载。因此,二志中收载的其余五首王琼诗文则属不为人注意的王琼佚文,这些诗文涉及王琼总制任内大修边墙、整饬边务的经历细节,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二、佚文反映王琼宁夏治边、修边情况

五首诗作均属七言律诗,前三首收录于(嘉靖)《宁夏志》中,后二首收录于(嘉靖)《固原志》及后出(万历)《固原志》中,分别吟咏了花马池(今盐池县)、广武营(青铜峡市广武村)、固原、预望(同心县预旺镇)等今宁夏南北各地风光。收录于(嘉靖)《宁夏志》中的六首王琼七言律诗,有四首描摹花马池一带边堑营垒及边地风光,当时规定三边总制平时常驻固原,每年六月至九月防秋时节要移驻花马池[8](清)张廷玉.明史(卷七三)·职官二.中华书局,1974.(P1774),居中调度陕西三边军务,阅兵督工。明代长城修筑多于早春、秋初农闲时节兴工,溽暑及隆冬停工,因此王琼吟咏花马池一带诗作多为秋景。《宁夏阅边》《阅视征西将军周尚文墙堑》《九日登长城关楼》[9]以上三首王琼诗作见(嘉靖)宁夏新志(卷七)“文苑志诗词”.嘉靖万历固原州志.403-404.《王琼集》作为散佚诗文辑录于. 99-100.以及《王琼集》漏辑的《渡河过广武营》[10](嘉靖)宁夏新志(卷三)“所属各地西路广武营”.嘉靖万历固原州志.(万历)朔方新志,(乾隆)宁夏府志.亦收录此诗,诗题作《登广武远眺》.(P236)《驻兵花马池》《九日登花马池城》[11]以上两首王琼诗作见(嘉靖)宁夏新志(卷三)“所属各地宁夏后卫”.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240)等六首诗作,反映的正是这一重要边防机制及修边规划。花马池城亦称宁夏后卫,即今盐池县城,长城关楼在城北六十步王琼所设长城关上。《九日登花马池城》与《九日登长城关楼》同为应景抒怀之作,同时古人有重阳节登高出游的习俗,赏菊、饮酒、即兴赋诗,豪迈沉郁的意气间流露出作者对这一重要区域关防守御的重视与自信。

《偕寇中丞登固原鼓楼次韵》未注明写作时间,篇名中提到的“中丞”是御史中丞的简称,明清时用作巡抚的别称。明朝都察院副都御史职位相当于御史中丞,常用作巡抚的加衔,故有此称。“寇中丞”当指时任陕西巡抚的寇天叙,他为山西榆次人,与王琼属同乡,其任内平暴除恶,作风机警干练,王琼自然引为知己。当时每值冬春“防秋”时节,按例陕西巡抚要移节固原,组织内地府县全力支前。王琼他乡遇故知,又值党争排挤遭罢黜后重获重用,阅尽宦海沉浮、世态炎凉,万千感慨自然尽在“一醉中”。

《嘉靖己丑夏五月兵过预望城》,(万历)《固原州志》中诗名简省为《过预望城》,余文相同[1](明)刘敏宽纂次.(万历)固原州志(卷二).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82)。(嘉靖)《固原州志》中另收录有唐龙《预望城次晋溪翁韵》,与前诗偕韵,当属唱和之作。预望城即平虏守御千户所,是固原卫防守、屯牧重地,也是三边总制从固原北赴下马关、花马池边防前线的必经之地。嘉靖己丑即嘉靖八年(1529),时蒙古套部以数万骑寇掠宁夏,王琼即率诸道精兵三万余,亲赴花马池前线,“寇闻,徙帐远遁”,王琼得“耀兵而还”[2](明)杨经纂辑.(嘉靖)固原州志.收入牛达生,牛春生校勘.嘉靖万历固原州志.宁夏人民出版社,1985.。此诗即记述了此事。唐龙次韵诗当作于嘉靖十年接任三边总制以后。

这些诗虽属作者政务闲暇自娱或官场酬唱之作,但仍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学素养。透过对边地风物的生动描摹,也为后人了解当时宁夏的自然景色、社会风貌、民情习俗提供了丰富材料。同时诗作间流露出的丰沛、炙热情感,对我们了解王琼的思想品性以及治边策略有重要帮助。王琼御边,主张集重兵于前线,加强“筑边”等防御工事,整饬盐课、马政,督促戍卒屯垦,积极恢复边地经济,减省朝廷及内地百姓供输之苦,这些诗作从各个侧面反映了他的上述治边主张。而在(嘉靖)《固原志》中保存的三篇王琼奏议原文,保存了更丰富的史料。

《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3](嘉靖)固原州志(卷二).奏议.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121-125)主要围绕宁夏筑边、整顿盐课、举荐人才三事展开。《明实录》中未记录有此奏议。文中亦未明确注明上疏时间,但参照其自著《北虏事迹》梗概,可知当在嘉靖九年(1530)。文中提及定边营至花马池挑挖横堑一事时称始于“今年七月”,又“计至十月地冻之时可完”,可知其上疏时,该项工程尚在进行中。《北虏事迹》中主要提及奏议中的宁夏筑边一事,未收录奏议全文。

文中“定边营至花马池挑挖横堑”工程由王琼会同巡抚寇天叙、总督军饷刘天和、巡按御史王仪会奏,廷议“从之”。工程于当年“七月兴工,九月堑成,虏至不得入,居人利之”[4]北虏事迹.王琼集.(P79)。该项工程分别由延绥西路管粮佥事张大用、宁夏管粮佥事齐之鸾各自负责,因组织领导得力,得以顺利进行,王琼奏议中大力举荐二人,也是对他们筑边功绩的褒奖与鼓励。工程完工后,关于花马池西北至横城堡挑挖壕堑一事,王琼于当年十月“自花马池至宁夏阅视”后,又有专门奏议,并且得到嘉靖皇帝首肯[5]肃宗世皇帝实录(卷一一八).(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1.(P2815)。十年春,上述修边计划得以正式实施。关于大小盐池的管理,王琼于嘉靖九年十二月亦有专门奏议,主要就二池的就近管理、冬春封池再次谏议,得到朝廷许可[6]肃宗世皇帝实录(卷一二○).(P857-2858)。王琼所举荐张大用、齐之鸾,俱升任按察副使之职[7](明)齐之鸾.东关门记.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248)。齐之鸾学识渊博,文采宏丽,对桐城派的兴起有先导作用。同时他也是明朝有名的直臣,初任宁夏佥事时,曾参劾过王琼不修边堡,而王琼不以为隙,仍放心任用,事成后向朝廷极力举荐,显示出王琼并非睚眦必报的意气之人。

《设重险以固封守奏议》[1](嘉靖)固原州志(卷二).奏议.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125-127)所陈修缮固原内边一事,《明实录》未见记载,《北虏事迹》有扼要记述,奏议内容详陈内边修缮过程,所述重点在于为有功人员请赏,参照二文内容,其上疏时间当在嘉靖九年十月以后。(嘉靖)《固原志》所存部分虽亦不完整,但保存了这次内边修缮工程的详细经过,具有十分珍贵的史料价值。可惜(嘉靖)《固原志》所载内容亦有缺漏,其文末缺省内容似建议延绥镇亦仿固原对辖境内二边进行修缮。据《北虏事迹》,嘉靖皇帝览奏后,对主持修边的刘文等人加官封赏,又督促其继续修理靖虏、兰州段边墙壕堑[2]北虏事迹.王琼集.(P81),可印证上述推断。

《甘露降固原奏议》[1](嘉靖)固原州志(卷二).奏议.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127-128)为嘉靖十年八月甲辰日,王琼与镇守都督刘文联合疏陈,前后经过《明实录》有详细记载,条陈内容亦略有涉及。嘉靖皇帝嗜好道教,迷恋祥瑞兆应,遍访长生不老之术,常命宫女清晨采集甘露兑服参汁以期延年益寿[3]肃宗世皇帝实录(卷一二九).(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1.(P3076)。一些大臣亦心怀各种目的,以天降甘露供奉以讨其好。皇帝亦视甘露为祥瑞征兆,用以供上天、赐近臣[4]肃宗世皇帝实录(卷八六,卷八七).(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1.(P1966,1969-1970)。嘉靖十年闰六月,陕西西安等六府大旱,蝗灾严重,饥民遍野,宁夏、固原一带尤甚。王琼于六月丙申、七月癸丑连上两疏,请求朝廷停课赈贷,救济灾民[5]肃宗世皇帝实录(卷一二七,卷一二八).(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1.(P3029-3030,3046-3047)。所谓甘露,实际上是天旱时蚜虫大量繁殖,吸食树叶营养,所分泌出的发甜的油性物质,尤其以柳树等枝叶上常见[6]叶长青.揭晓明代“甘露降固原”之谜.宁夏史志(内刊),2012,(5).(P33-34)。王琼等以此进呈,以皇帝乐于接受的方式,重在呼吁其“大施赈恤,省刑薄赋,尚礼兴仁”,体现出这位能臣为国为民的一片良苦用心。

三、王琼宁夏修边得失述评

(嘉靖)《固原志》中收载的三篇奏议,有两篇详细叙述了王琼在宁夏主持的修边事宜,这正反映了其四年三边总制任内的重要作为。关于王琼在宁夏的修边活动,《北虏事迹》《宁夏新志》以及《明实录》等史志资料均有记载,结合《固原志》保存的奏议原文,可以基本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脉络。

根据前述佚文内容,参考其他史志记载,王琼三边总制任内在宁夏开展的修边活动主要有以下几项:1.嘉靖九年七月至九月,为防护盐池,令地方官吏于宁夏花马池、延绥定边营相接地方,挑挖壕堑一道,长五十余里,修成后防护效果很好[7]北虏事迹.王琼集.(P79)。《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重点述及此事。2.嘉靖九年八月至十月,王琼令固原总兵刘文统领官军八千四百余人,重新修缮了固原内边墙堑二百三十余里,主要采用“随山就崖”,“铲崖挑沟”的方式,设置山险墙。在地势平漫的下马关附近除平地开堑外,沟堑南面筑墙高一丈,长三十里[7]北虏事迹.王琼集.(P81)。此即《设重险以固封守奏议》中提及的修边经过。3.嘉靖十年春,《设险守边大省劳费奏议》中提及的修边计划正式实施,仍由齐之鸾、张大用分督各自境内边墙修浚工作。修边工作自西向东,从红山堡的黑水沟开始,计分为五段,共计动员两万三千两百余人[8](明)齐之鸾.东关门记.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248),工程于当年三月开工,至秋季九月完工,宁夏境内分工修边里程共计一百八十六里,延绥定边营段实际修边里程为四十三里二百三十九丈五尺,共计二百二十八里。“内筑墙一十八里,开堑二百一十里”。其中筑墙地段标注在花马池至定边营、定边营至南山口段[1]北虏事迹.王琼集.(P88-90)。其诗作《阅视征西将军周尚文墙堑》亦即吟咏此事。4.嘉靖九年十二月,王琼上疏建议于宁夏镇城以北平虏城、以西贺兰山一线修筑边墙,得到朝廷同意[2]肃宗世皇帝实录(卷一二○).(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校印,1961.(P2872-2873)。此事最初由宁夏副使齐之鸾提议并负责督修。东自黄河,西至贺兰山称“北关门墙”,于嘉靖十年三月兴工,最初计划起自贺兰山打矹口,在平虏城以北四十里,因工程浩大,“役不能举”,又向南改线至平虏城北十里许沙湖至贺兰山枣儿沟,共三十五里,采用内筑墙,外浚堑的修筑方法,役使六千五百余人,历时五月,至秋七月完工[3]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89)。同年,北自赤木关,南抵黄河大坝堡,长八十余里,沿贺兰山麓修筑的西关门墙亦完工[3]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85)。

从九年至十年两年之内,王琼在宁夏、固原两镇主持修边达六百余里,涉及“河东墙”“北边墙”“西边墙”“固原内边”,囊括了宁夏明长城的大部分地段。王琼于宁夏修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弃旧边、筑新边。在修筑“深沟高垒”时自横城以东弃旧“河东墙”,南移十里,改筑新边;在修筑“北关门墙”时王琼未恢复黑山营、镇远关等旧的长城关防,直接于平虏城北十里修筑新边墙一道。这也成为其日后遭受“弃地资敌”诟病的主要凭据。2.放弃夯筑土墙,采用挖堑为主、筑墙为辅的筑边策略,王琼的这种修边方式,当时形象地称为“深沟高垒”,实际是以堑为主,以墙为辅,谓之“防胡大堑”[4]王琼.设险守边图说.王琼集.(P87)。其中河东新边全长二百二十八里,其内筑墙仅一十八里,开堑二百一十里;北长城开堑三十四里,筑墙五里;“固原内边”墙堑共长二百三十余里,筑墙段长三十里,且墙高仅一丈,而墙外壕堑深阔则过两丈;“西关门墙”亦为堑制。3.用时短、花费少。每道边墙均在数月内完成,全部工程在两年内完成,所花费人力、物力比之杨一清等筑边孥费减省很多[5]肃宗世皇帝实录(卷一○五).(P2483-2484)。4.防御效果差,重筑、改筑甚至废弃者多。河东“深沟高垒”修成十余年后即大部废弃重筑,维护利用者仅“计长五十四里,沿线设有墩铺五十座”[6](明)张雨.边政考(卷三).收入王友文主编.中华文史丛书.华文书局,1969.(P128),后经唐龙、刘天和等后任总制“续修壕墙”、增建敌台墩铺,改筑完善为“横城大边”[7]王仁芳.明代宁夏河东筑边新认识.宁夏社会科学,2011,(5).(P111-114);“西关门墙”堑成仅月余即被风沙掩埋而废弃;“北关门墙”西段修成后因“土脉碱卤”维护、修缮扒沙任务繁重,防御效果也并不好[8]张瑞芳,王仁芳.明代宁夏镇三次筑边活动的失败与教训.宁夏史志(内刊),2013,(1).(P11-15),从最终多被改建、重筑、废弃结果来看,其宁夏筑边无疑是失败的[6](明)张雨.边政考(卷三).收入王友文主编.中华文史丛书.华文书局,1969.(P681)。

形成上述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旧“河东墙”距边堡较远,“贼至不即知”,不利于防御;王琼主张挖堑,而旧“河东墙”多处于沙碛、平缓地带,不利于挖堑,王琼新边向南移至冈阜高亢之地,利于设堑防御。“北关门墙”的修筑也遵循了上述原则。王琼修边尤其是新设边墙时均进行了实地考察,利于防御与方便设堑是其勘定线路的重要依据。2.以堑为主、筑墙为辅的筑边策略非王琼首创,成化间余子俊、弘治间秦紘都曾于内边沿线挖设壕堑,余子俊、徐廷章、杨一清于大边则夯筑土墙,墙外取土设堑。王琼未充分考虑地形环境因素,于地势平旷、风沙弥漫的河套沙地开堑,必不能久远。关于墙堑优劣,明代人就有论及,且多认为墙优于堑[3]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19),尤其是在河套大边一线,王琼等所挖壕堑最终多为筑墙取代。3.相对于筑墙,挖堑自然省工、省时、省钱,自然工程易成,反对阻力相对较小。杨一清筑墙因工程艰巨,组织不周,仅修四十里,即引起民夫哗变,最终因劳民费帑而遭诘下狱,几乎丧命。因此王琼修边必以此为鉴,始终以节约易成相标榜,正如奏议所称,认为挖堑可“大省劳费”,“比之筑墙工省数倍,而为利无穷”。同时嘉靖七年以来,由于北方边地灾害频仍,国虚民弱,各方面不愿、也无力实施大规模的筑墙力役。

王琼宁夏修边有得有失,其是非功过,历来备受争议。河东墙一线,移墙近堡、弃平就岗,这是王琼实地考察后从“以利实战”的角度做出的正确选择,所谓“盖百年成之而不足,一日弃之而有余矣”[1]嘉靖万历固原州志.(P19)。指责多为意气用事,不足为据。北长城最初修筑计划亦是北去平虏城四十里,力图恢复旧制。但因工程浩大,力所不逮才改筑于平虏城北十里处,靠近平虏城,以利屯守防御。“王琼废镇远关而城平虏,弃地八十里,一何易也!”[2](明)魏焕.皇明九边考.收入顾炎武选辑.皇明修文备考.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八.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P344)这类指责也是视边墙为边界,不了解王琼以堡为主,利战利屯的战略主张以及他决策细谨、充分考虑边地实际情况的实干作风,忽略了其既要省帑任事,又要与民休息的艰难处境,因此这种指责也是有失公允的。

王琼以古稀之年远赴边地,不仅在军事上屡有建树。莅任后,多次赴边地实地考察,两年间即在宁夏筑边数百里,使得边地宁靖,虏不得入,在当时获得了很高的声望。虽从长期来看,其部分筑边活动并不算成功,但也为后人积累了经验,留下了教训。考虑到当时皇帝昏聩、廷臣党争、民生凋敝的政治、社会状况,王琼能有如此作为,不愧为治世能臣。两部宁夏地方志中保留的王琼诗文,为我们深入了解并公允评价这位明代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人物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责编:樊誉)

王仁芳(1979—),男,陕西陇县人,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研究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西部考古与历史。张瑞芳(1980—),女,山西交城县人,宁夏博物馆保管部副主任,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历史文化研究与展陈。

猜你喜欢
王琼修边筑墙
“剩”者为王!面对2022年诸多行业困局,好润如何积粮筑墙,长期作战
强者搭桥,弱者筑墙
O形橡胶密封圈冷冻修边模具的结构优化
侧围外板顶边梁正修边结构与工艺浅析
某型汽车零件冲压后工序的步骤设计
新刘塘一号隧道上跨段施工技术方案对比分析
油画小品
王琼诗词选
黑心海归女“杀熟”记
春江水暖鸭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