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脑借力”实现服务职工的新跨越

2016-04-12 00:05本刊编辑部
上海工运 2016年8期
关键词:借力浦东新区工会组织

本刊编辑部

“借脑借力”实现服务职工的新跨越

本刊编辑部

上海工会改革又一次迈出了新步伐。

上海各级工会探索建立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工作机制,将项目、资源、服务送到职工最需要的地方,形成工会、基金会、社会组织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实现连接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获得了社会各界的认可,也获得了广大职工的赞誉。

近几年来,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面对工会工作对象、内容、环境发生的巨大变动,工会组织在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工作方法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适应。因此,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思维,优化理顺职能定位、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制度资源保障,对当前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此同时,让工会回归工作主业,将工作重心向组织建会、民主管理、劳资矛盾调处等核心工作转移,也成为了工会改革中必须解决的新课题。

工会组织必须走出“自我循环、自我封闭”的怪圈。近几年来,工会工作模式机关化的趋势未得到有效控制,工会组织活动不接地气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如何破除工会行政化、内循环运作的传统模式,提高工会工作效能和社会影响力,是工会组织在群团改革中的当务之急。浦东新区总工会积极发扬先行先试精神,发挥统筹枢纽作用,以“培育一个社会组织、购买一系列服务项目、转型一批直管协会”为核心理念,不断激发基层工会活力,有效提升了工会工作专业化、社会化水平。早在2014年,浦东新区总工会就开始尝试购买社会服务,以100万元种子基金带动了23个项目启动;2015年,他们增资种子基金达500万元,启动50多个项目,制订了购买社会服务的试行办法;2016年,他们设立800万种子基金,撬动基层单位、企业投入近1300万元,40家各级工会组织购买15个类别74项社会服务,以“借脑借力”的方式,实现了工会服务力量和水平从点到面的“跨越”。

同样,工会组织必须走出“自我设计、自我评估”的怪圈。工会通过购买社会力量服务,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流程、监管、评估等一系列制度机制,通过契约化购买、集约化评估,确保购买服务规范高效。日前,在浦东新区总工会举行的凝聚社会力量、连接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微论坛暨2016年浦东新区工会购买社会力量服务签约仪式上,浦东新区总工会通过微论坛的形式,邀请上海社会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联劝公益基金等社会工作专家,以及市总工会基层工作部、唐镇总工会和三国精密机械设备公司等方面的工会和职工代表,共同研讨工会购买社会力量服务职工,实现职工服务的精准化,加强社会组织、基层工会等主体的协同合作,切实做到了“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以“开放开拓”的心态,接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监督和评估。

实现连接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重在连接,贵在坚持。我们相信,在工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扩大服务职工范围和能力的过程中,工会购买服务工作将更加专业、规范,而倍增的服务职工新动能一定能让更多的职工群众从中受益。

服务职工,永远是工会工作的现在进行时。

猜你喜欢
借力浦东新区工会组织
打造有温度的工会组织——记北京服装学院工会工作
借力使力 巧解难题——以简谐运动为例
为“浦东新区法规”开启众筹模式
工会组织要善于“春风化雨”
借力大数据 探索安全监管新模式
借力上合,山东绘出更大“朋友圈”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润和借力音乐
浦东新区公立综合性医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现况分析
如何发挥工会组织在合资企业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