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下一步

2016-04-12 01:17陈怡璇
上海国资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星高端智能手机

华为下一步

我们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他们最喜爱的品牌

2015年内,华为手机出货量达1.08亿部,同比增长37%,成为首个出货量过亿的国内手机厂商。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数据,三星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占比22.7%、苹果16.2%,华为位列第三,占7.4%,仅位居苹果和三星之后。

未来,华为将走向何方?这注定是高科技行业在今后持续几年内不断提出的一个亟待回答的问题。

然而,华为自己却主动给市场做了一点提示。5月25日,华为公司宣布在美国和中国提起对三星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是华为直面三星而发起的战书,让人不禁热血沸腾。

从过去5年IT行业代表性的几家世界500强公司收入来看,2014年是最关键的下滑拐点,只有华为保持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个在全球智能手机竞赛中逐渐崛起的新星,显然丝毫没有停下脚步的迹象。

强势崛起的华为,正式宣布加入与三星、苹果的“三强争霸赛”中。

如果华为想要打败苹果和三星,还需要赢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美国是其一直未能全面攻克的市场。此次诉讼,无疑为华为未来进入美国市场做好铺垫,是一场声势浩大的品牌营销。

专利战

很多人将华为比作下一个三星,因其发展战略和市场地位极为接近。

回顾1999年,华为尚为第二梯队的生产企业,并开始宣布其杠铃策略。而该策略也是三星的模式,即重投资关键部件领域,例如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闪存和液晶显示器;同时,开始招聘专业工程设计师和市场销售人员,提高消费者数量。结果三星既成为索尼和苹果的最大竞争对手,而且也成为他们主要的科技合作伙伴之一。

然而,三星永远料想不到华为今天的主动进攻姿态。没有十足的把握和自信,华为不可能这么激进。实际上,华为针对三星的诉讼,从2013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

此次针对三星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诉讼,包括涉及通信技术的高价值专利和三星手机使用的软件。根据Electronic News和IP Nomics对华为的专利组合的分析发现,2013年华为从全球IT企业手中购买专利,包括夏普、IBM、NCR等,购买合计114项专利。2013年华为购买的专利数比2006年至2012年购买的专利数多了3倍。

2013年,华为开始与三星协商专利事宜。而在今年4月,华为还试图与三星签署授权协议,为的是规范三星侵权的行为,但华为的努力没有见效。显然,华为打专利官司早已做了诸多铺垫和准备工作。

华为的起诉文件中显示三星侵犯了11项专利,当中包括了第8885583号专利(美国专利号)。然而这项专利是2013年华为从夏普收购过来的。专家表示,当时华为之所以购买专利主要是为了应付诉讼。

2014年,华为购买专利的步伐开始放缓,收购了25项专利;2015年突然加速,共购买107项专利。一方面,华为从全球企业手中收购专利,另一方面,华为还扩大了与这些企业的业务往来。业界表示,华为今年可能还会收购100项专利。

而此前在美国,华为也曾在针对摩托罗拉和T-Mobile的诉讼中行使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最近,华为亦与苹果达成互相授权专利的协议,意味着华为开始向苹果收取高昂的专利使用费。

2015年据美国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统计的数据显示,三星以5072件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二,高通、苹果、华为的专利授权量为分别为2900件、1938件、800件,分别排名第四、第十一、第四十四位。2015年在欧洲市场三星的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二,而华为位居第四。

专家表示,如果中国企业拥有良好的专利组合,可以有效应对专利诉讼,相当于“风险对冲”。

高端品牌战略

2015年,华为近一半的出售量销往海外市场。其中,运营商业务是华为海外销售最大的来源,2015年华为实现全球销售收入3950亿元人民币(608亿美元),运营商业务占比近60%。但美国市场一直是其难以打入的阵地。

虽然华为的网络设备尚没有进入美国市场,但用户终端设备却成为华为打入美国市场的一步棋,其瞄准高端产品线显然是成功的。根据华为年报显示,2015年其1.08亿部智能手机出货量的三分之一来自中高档智能手机,价格均超过300美元,而2014年仅为18%。

华为的技术研究团队,加上由超人球员亨利·卡维尔背书的华丽营销活动,帮助它夺得目前由苹果和三星主导的中高端市场。以华为最新产品P9为例,是其与德国高端相机生产商徕卡公司共同研发的5.2英寸智能手机双镜头相机。该款手机约683美元,P9 Plus约为777美元。此外,华为正逐渐扩大生产的6英寸Mate系列的优质款销售,约800美元,这是迄今为止华为最昂贵的产品线。

与安卓企业一流手机相比,P9产品并不便宜,却帮助华为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声誉。据悉,P9产品的研制和推出花费了两年时间。除了华为与徕卡公司合作攻坚成像技术外,华为通过聘用国际化高管完善其管理水平,正逐渐开拓其临近市场,以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并在英国和美国等地区销售。

此外,华为通过使用自己的芯片为高端产品线提供上游材料,把握市场时间窗口,严控智能手机性能。分析师表示,华为所有的设备都只使用华为自产芯片,确保电池持续数天(而苹果iPhone需要每天充电)和加密特性,备受企业高管的青睐。

“人们过去从来不会将华为和高端产品联系在一起,”技术研究公司Forrester分析师Clement Teo表示。“但是随着所有P系列的后续版本陆续推出,华为将开始巩固自己作为一个高端品牌的阵地。”

华为终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我们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他们最喜爱的品牌。”

Gartner首席分析师CK Lu表示,由于美国目前依然保持限制政策,欧洲市场将是一个重要标的。

凭借华为的金融和技术优势,华为尝试高端产品是一步好棋。华为表示,未来将不会再投入低成本业务单元,与其他国内智能生产商相比,华为正坚定高端这一条道路。其技术是保障的基础。

创新蜂巢模式

正如华为消费者业务COO张晓云表示,华为新经济时代的公司组织方式,即创新蜂巢模式,如同一群蜜蜂没有领袖发号施令,就能朝一个方向飞。

迄今为止科技产业最成功的两种管理模式的代表:流行于硅谷的创新领袖模式(the innovation guru model)和以传统日韩品牌为代表的集团军模式(conglomerate)。

从增长曲线来看,这两种模式正在失去魅力。苹果公司作为典型的创新领袖模式,从财报能够清楚地看到,目前其在主要的产品线MAC、iPhone、iPad上,上季增势均不及预期,甚至大幅下降;而以三星、索尼、松下为代表的日韩模式,更直观地看到新经济形态下的窘况,财团模式规模庞大、阵线长的特点最终导致决策缓慢,落后市场需求。

华为的蜂巢式创新模式起源于1998年华为与IBM合作的IPD研发组织设计,后演变为整个公司的蜂巢式创新模式。蜂群模式的特征是没有强制的中心控制、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点对点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非线性因果关系。组织架构呈现去中心化的管理模式。

而华为蜂巢式创新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华为的轮值CEO制度。华为有三位轮值CEO,每六个月轮换一次。这就是华为著名的轮值CEO制度:依靠集体民主决策而非一人独裁。

此外,华为的人人持股机制也是一大亮点,任正非创建华为之初持有100%公司股份,而今,任正非只拥有公司股份的1%,其余股份归华为员工所有。组织结构保障了华为团队稳步走上自我突破之路。

(陈怡璇编译于《福布斯》等多文)

猜你喜欢
三星高端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是座矿
高端油品怎么卖
Polk(普乐之声)推出高端Reserve系列音箱
三星Galaxy Note 20 Ultra 5G
“三星”惊现
高端制造业向更高端突围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澳”式无双开启高端定制游
热门智能手机应用
V—NAND闪存NVMe固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