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干预措施

2016-04-12 05:58王凤阳李春光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早衰中医药大学病因

王凤阳 李春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干预措施

王凤阳 李春光

长春中医药大学 吉林省长春市 130021

卵巢早衰是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指由于卵巢功能衰竭所导致的40岁之前就闭经的现象,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基于此,卵巢早衰的治疗得到医学界的关注与重视。笔者将以卵巢早衰为出发点,结合中西医,分析卵巢早衰病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干预措施,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卵巢早衰;病因病机;中医药干预;措施

卵巢早衰,即POF,针对卵巢早衰的治疗,西药周期疗法是现代医学常用的治疗方式,其在恢复排卵、控制临床症状以及构建月经周期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其易导致患者出现卵子质量低、受孕率下降、月经量少、停药后易出现并发症等问题,大大增加该疾病的复发率。近几年,中医药干预治疗方法逐渐被引入卵巢早衰治疗过程中,由于中药具有多系统、多环节的整体调节作用功能,有利于帮助患者恢复卵巢功能、降低复发率、控制激素治疗的不良副作用等,效果十分显著。在此,笔者将以中医为重点,对卵巢早衰的病因和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1 中西医病因病机分析

1.1 西医

对于卵巢早衰的病因,西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遗传因素:基于分析家族史的前提下,据相关报道得知,4%至31%是家族性卵巢早衰在不同人群中的发病概率。由此而见,遗传因素对卵巢早衰疾病的影响。同时,导致卵巢早衰的关键性病因在于X染色体出现异常状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研究得以进步,染色体中与卵巢早衰相关的候选基因得以发现,为提高卵巢早衰治疗效果奠定基础[1]。(2)免疫因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研究者发现:约9%至40%的卵巢早衰患者合并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甲状旁腺功能消减、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等。一般而言,卵巢早衰患者合并有两种及其以上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然而甲状腺疾病是自身免疫疾病最为突出的表现[2]。

1.2 中医

虽然中医不存在POF病名,但祖国医学早有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归其属于“血枯”“不孕”以及“经水早断“等范畴。然而,虚、郁、瘀是分析卵巢早衰病因病机的关键所在。

(1)肾虚:肾气肾衰是影响月经是否正常的主要因素。《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将月经、孕育以及肾气间的关系明确提出了。“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故形坏而无子也”。由此可见,肾是中医对本病认知的开始。据相关报道,利用补肾的方式对卵巢早衰进行治疗,在临床上得以出现。闭经为外是卵巢早衰的主要表现,其本质在于生殖内分泌功能出现失调或低下。据临床调查,除闭经外,卵巢早衰还呈现出冲任失调的症状,例如,性欲减退、面色晦暗、心烦抑郁等。同时,西医学中的生殖、内分泌、免疫以及神经等多系统功能均属于中医学肾气范畴。若肾气充足,且任冲和调,卵巢功能则处于正常状态下,相对而言,若肾气虚,且任冲出现失调现象,卵巢功能则会出现调节异常状况,甚至导致卵巢呈现出衰竭现象[3]。

(2)肝郁:肝郁是诱发卵巢早衰的关键因素。其中,精神紧张、抑郁以及情绪焦虑等因素均属于卵巢早衰的诱发因素。以中医为出发点,月经与肝存在密切联系。肝脏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促使机体功能维持于健康状态,迫使机体达到气血调和效果,实现阴阳平衡。由于经、带、胎、产以及乳等生理功能,导致女性常出现阴血不足问题,而肝主藏血,肝血虚,因此,肝阳易亢。基于此背景下,若机体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下,例如,情绪郁闷、精神压力大等,进而出现亢盛之阳直折,加之肝阳受郁,气血呈现出紊乱现象,导致机体出现月经不调。

(3)瘀血:卵巢早衰具有病程长的特点。以中医理论为出发点,存在“久病多瘀”的说法,即使是虚证,在病程长的影响下,致使正气遭到损伤,阻碍气血正常运行,延伸为瘀血内生,诱发疾病。《临症指南医案》由叶天士编著,其提出“大凡经主气,络主血,久病血瘀”。针对卵巢早衰患者,不仅表现为月经减少,甚至闭经等临床症状,长伴随有潮热汗出、骨质疏松、脂代谢紊乱以及急躁易怒等症状,对女性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危及女性家庭和谐。唐氏《血证论》中这样说到:“一切不治之症,总由不善去瘀之故,......久病则瘀,瘀滞丛生,瘀滞丛生则怪病,难病乃成。”由此可见,卵巢早衰症状较多,临床表现较为复杂,而瘀血是主要诱发因素[4]。

2 中西医干预分析

2.1 西医

对于卵巢早衰的西医治疗,主要涉及几方面内容:

(1)雌孕激素替代治疗,即HRT,适用于较为年轻的卵巢早衰患者,缓解低激素症状,避免泌尿生殖道出现萎缩,具有预防包括老年性痴呆症、骨质疏松等在内的远期并发症。但长期进行HRT风险性较大,将大大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发生概率。

(2)预防骨质疏松:在HRT治疗基础上,确保每日钙摄入量达到标准,即每日1200mg,且每日需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例如,太极、瑜伽以及散步等。

(3)促排卵治疗:主要适用于具有闭经时间不长的卵巢早衰患者[5]。

(4)免疫治疗:免疫因素是导致卵巢早衰疾病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对患者进行免疫治疗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鉴定免疫因素在卵巢早衰疾病中的作用的方法未得到明确,因此,对免疫治疗的用药方案值得商榷。

(5)DHEA治疗:50%DHEA由肾上腺皮质网状带所分泌,由卵巢分泌的占20%,而剩下的30%是由DHEAS转化而得。6-8mg为每日体内产生量,3-35nmol/L为血浓度,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水平呈现出下降趋势。

(6)赠卵胚胎移植术:最早见于1984年,为卵巢早衰患者获得生育能力提供新途径。基于现代医学发展状况分析,卵巢早衰获得妊娠的最有效治疗方式即赠卵胚胎移植术。

(7)卵巢移植:最早见于2004年[6]。

2.2 中医

一方面,补肾疏肝,活血化瘀。第一,卵巢早衰以肾虚为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以补肾为重点。以肾阴虚、肾阳虚以及肾阴阳两虚为依据,合理选择中医药物,例如,左归丸、右归丸以及二仙汤等。第二,肾主藏精,精生血,精血同源,共同组成月经的物质基础,是孕育的保障。因此,治疗过程中,需重视补肾填精,以辨证为基础,适当添加石斛、何首乌、紫河车以及黄精等药物,具有提升治疗效果的作用。第三,由于肾属于阴阳之宅,水火之脏,体现的是五脏六腑的根本所在,加之肾与五脏存在密切关系,一旦肾阴阳出现失调现象,将导致相关脏腑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脏腑病变,久而久之,危及肾脏。与此同时,肾虚是该病的发病机制的基础,然而,导致卵巢早衰临床症状多样化的关键在于多脏受累、阴阳失调以及气血失和等因素。鉴于此,在治疗过程中,需坚持脏腑共抓的原则,避免顾此失彼。第四,卵巢早衰治疗的关键是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若患者存在易怒、失眠、乳胀、腹胀等临床症状,适当服用疏肝理气、凉血安神的药物,例如,合欢皮、郁金、枳壳、白芍、柴胡以及丹皮等。第五,随着病程的增加,瘀血量不断增长,患者可适当服用活血调经的药物,例如,益母草、牛膝、丹参以及鸡血藤等。总而言之,阴阳兼调、刚柔并济、滋水涵木等是治疗该病所需坚持的治疗原则,促使阴阳达到平衡状态,实现治愈效果,为患者恢复健康提供保障[7]。

另一方面,分期调理,综合治疗。在月经疾病治疗过程中,需以月经生理周期为依据,坚持分周期用药治疗的基本原则。该原则得到了诸多中医学研究者的认可与接受,并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卵巢早衰治疗绝不例外。基于补肾疏肝、活血调经基础上,以月经周期不同阶段为依据,结合生理病理特点,以患者实际病情为指导,合理进行药物治疗,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具体而言:

(1)在后胞宫空虚条件下,将养血填精视为重点。

(2)经期前,以补肾阴为前提,坚持补肾助阳的治疗原则,促使黄体功能得到维持。

(3)经间期,在现代医学中称之为排卵期,是一个重阴转阳的过程,在调补阴阳的前提下,通过活血化瘀措施,达到排出卵子的目的[8]。

3 讨论

综上所述,卵巢早衰是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影响,可见,治疗卵巢早衰显得尤为重要。肾虚是卵巢早衰的根本所在,而肝郁淤血是治疗卵巢早衰的关键所在。同时,卵巢早衰病因复杂,病程较长,导致该病的治疗难度较大,西医药治疗卵巢早衰,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患者易出现复发情况,影响患者日常生活。鉴于此。中医治疗得到重视。中医认为,肾虚、肝郁以及瘀血是卵巢早衰疾病的主要病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在补肾疏肝,活血化瘀的基础上,坚持分期调理、综合治疗的治疗原则,毒副作用小,且不易出现复发状况,是治疗卵巢早衰的有效措施。与此同时,在中医治疗过程中,若适当增加情绪疏导工作,对患者饮食进行适当调理,可达到综合调治效果,提升治疗效果。

(通讯作者:李春光)

[1]秦佳佳,吴倩,杨静.卵巢早衰的病因病机及中医药干预策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16):4720-4721.

[2]王浩.益肾调周法干预卵巢早衰模型大鼠机制的实验研究[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2.

[3]赵井苓.补肾活血方干预肾虚血瘀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之月经后期、过少的临床研究[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4.

[4]李丽美.加减益经汤干预卵巢功能减退的疗效与机制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5]潘耀军.卵巢早衰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A型行为关系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6]彭艳丽.补肾填精法治疗POF的临床观察及对小鼠卵巢GDF-9信号转导的影响[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

[7]邓树泳.基于因子分析的定经汤及其拆方调整卵巢早衰的生物学机制研究[D].广州:广东药学院,2013.

[8]乔冬爽.卵巢早衰中医用药规律的文献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王凤阳,现供职于长春中医药大学。研究方向为中医妇科学。

李春光,为本文通讯作者,现为长春中医药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早衰中医药大学病因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江中中医药大学学报》简介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蔬菜防止早衰的五要点
掉发变胖失眠,现代青年人早衰现状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中医药大学本科生流行病学教学改革初探
湖北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