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措施

2016-04-12 05:58吴敏芳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6年8期
关键词:心肌炎疱疹口病

吴敏芳

萧山区北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2

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措施

吴敏芳

萧山区北干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浙江省杭州市 311202

目的: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之间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80例,在对症治疗的同时给予消毒隔离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卫生与防护理等多方面的护理干预,观察临床结局。结果:患儿的临床表现以疱疹样皮疹、发热等为主 ,经过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干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口腔溃疡与皮肤疱疹消失,疗效理想,发生心肌炎并发症者接受治疗后好转,最终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6.1±0.3)d。结论: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临床上应结合发病特点与患儿的症状表现,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康复,使疾病传播受到控制。

小儿;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护理措施

手足口病属于高度传染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发病因素是感染多种肠道病毒,发病人群主要是年龄低于5岁的儿童,以出现疱疹样皮疹和发热为主要临床症状,发病部位包括口腔、足、手等,通常1周左右就会痊愈。但个别患儿会发生过敏性紫癜、肢体瘫痪、脑膜炎等并发症[1]。笔者总结了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与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之间于我院儿科接受治疗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与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35例,女性45例;年龄8个月~5岁,平均(2.9±0.3)岁。所有患儿均表现出发热症状和发生口腔病变,有黏膜水样疱疹出现于口腔内,形成溃疡后疼痛程度严重,患儿流涎、拒食。78的患儿的口腔、足部、手部等部位出现皮肤疱疹,无痛痒感,呈椭圆形与圆形。患儿的临床表现:腹痛、腹泻18例,咳嗽、流涕20例,嗜睡43例,头痛21例,恶心、呕吐35例,轻度心肌炎1例。本次研究排除单纯疱疹、疱疹性咽颊炎和水痘患儿。

1.2 治疗方法

一旦确诊为手足口病后,先采取隔离保护措施,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应用适合的药物,如: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杀灭细菌,消除溃疡;服用维生素B和维生素C等;将抗病毒药物进行静脉注射;将青梅三、鱼肝油等抹在患儿的口腔黏膜处等。

1.3 护理方法

(1)隔离消毒护理。小儿手足口病有很强的传染性,所以确诊后必须先隔离消毒,避免疾病进一步传播与流行。住院期间,定期消毒病房,多通风,使室内空气流通;用太阳紫外线和消毒液对厕所地面、床单被褥等患儿接触的物体杀菌、消毒;限制访视,以免与他人接触期间传播疾病[2]。

(2)密切观察病情。手足口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容易传热的发病特点,所以要加强病情观察,尽早发现并给予质量。对患儿的血压、心率脉搏情况、精神状况、呼吸情况、体温等进行观察,积极治疗并发症,使病情受到控制。

(3)发热护理。对于中度低热患儿,嘱咐家长多喂温开水调理;对于高热患儿,需要采取药物或物理退热措施,如果感染可给予抗生素;发生并发症者需应用免疫球蛋白。

(4)口腔和饮食护理。患儿口腔中有水泡样黏膜疱疹,必须加强口腔护理,每日饭后使用淡盐水漱口,消毒杀菌,使口腔保持清洁。在口腔黏膜处涂抹碘伏,并使用消炎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患儿由于疼痛感而食欲不振,应建议其吃流质、清淡食物,摄入丰富的营养。

(5)皮肤护理。清洁患儿的皮肤,保持干净,避免感染;及时更换和清洗患儿的床单与贴身衣服,并进行杀菌消毒;将碘伏涂抹在皮肤疱疹处,保持清洁和干燥,以免感染;若患儿仍穿戴尿布,需经常为其更换并清洗臀部。

(6)心肌炎护理。若患儿伴有心肌炎,要加强病情观察,发现捂胸难受、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等异常症状后,尽快向医生报告。

(7)心理护理。患儿年龄较小,生病期间由于身体的疼痛难免会经常哭闹,护理人员要给予耐心、温和的阴道,主动与患儿和家属相沟通,了解其性格与心理特点,安抚患儿,缓解其紧张、恐惧心理。向患儿家属介绍和手足口病有关的支持,使其信任医护团队,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工作,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8)卫生预防护理。手足口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预防方面要形成健康的卫生习惯,餐前与便后使用洗手液清洁双手;定期在医院病房内外消毒,将患儿隔离,对传染源进行控制,通过卫生预防工作,使疾病的传播与流行受到控制。

2 结果

本组患儿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与精心护理干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口腔溃疡与皮肤疱疹消失,疗效理想,发生心肌炎并发症者接受治疗后好转,最终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6.1±0.3)d。

3 讨论

手足口病的初发症状并不严重,且较为常见,所以有时会被我们所忽视,其实其具有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发病人群主要实施低于5岁的儿童,其抵抗力差,容易受到感染[3]。患儿大多是由于曾食入或接触被病毒感染的东西而受到感染,导致病菌在消化道(包括口腔)中生长、繁殖,引起手足口病。所以必须尽早控制疾病传播。本次研究中,患儿的临床表现以疱疹样皮疹、发热等为主 ,经过及时治疗与精心护理干预,患儿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口腔溃疡与皮肤疱疹消失,疗效理想,发生心肌炎并发症者接受治疗后好转,最终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平均(6.1±0.3)d。说明临床上应结合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特点与患儿的症状表现,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改善临床疗效,促进患儿康复,使疾病传播受到控制。

[1]殷铭东,施学文,余井城.小儿手足口病7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06):567-568.

[2]宋凤美.循证护理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4(13):125-129.

[3]张红鹰,万小玲.小儿手足口病流行期间预检分诊护理管理措施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01):111-112.

猜你喜欢
心肌炎疱疹口病
手足口病那些事
警惕手足口病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急性爆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观察
microRNA-155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