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阅读持续发展研究
——以东莞读书节发展为例

2016-04-12 09:52严丽洁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读书节东莞市民

严丽洁

(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071)



工作方法研究

城市阅读持续发展研究
——以东莞读书节发展为例

严丽洁

(东莞图书馆,广东东莞 523071)

城市阅读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东莞持续十二年举办读书节,开展百花齐放的各类读书活动,沉淀出资源优势整合的操作模式,推动了城市阅读纵深发展。

城市阅读 读书节 东莞

阅读,是人类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获得教养、改造自我的最根本途径。一个人阅读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他的个人成长和他对社会的贡献。一个城市市民的阅读风尚,决定了城市市民的整体素质。

1 城市阅读的重要意义

城市阅读是一个广义概念,如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千人有千理解,目前学术上也尚未对其有明确的界定。但无论怎么界定,它的维度总是不能缺少市民对阅读的参与度、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能力等基本项。[1]这些基本项考察指标的综合,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市民整体素养。因此,城市阅读会引领城市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会直接决定城市的发展能力。[2]

1.1 凝聚城市文化,形成城市发展内驱力

城市阅读以各类阅读活动为载体,在整个城市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引导市民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久而久之,阅读就会从部分市民的生活习惯发展成为大多数市民热衷的生活形态。市民的文化品位、文化情操都因此得到培养,市民的文化思想长期活动,会塑造出一种富有朝气、富有思考力、富有智慧、富有行动力的城市风尚,会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引导力,会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促进文化落地,直接提升城市竞争力

城市阅读开展全民读书活动,在全社会掀起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阅读热潮,营造人人读书、人人学习、人人思考的城市风气。市民的知识量不断积累,知识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在思考中,综合素质不断得到提升,发展能力得到创新,把阅读成果转化为创新理念的能力,把知识储备转化为创造实际成果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个一个的市民个体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整个城市的发展能力和对外竞争力也必将得到提升。[3]

1.3 传播城市形象,辐射城市发展的正能量

城市阅读的广泛开展,可以慰藉人的心灵、丰富人的文化享受、满足人的文化需求,达到保障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城市和谐平稳运行的效果。城市阅读氛围浓郁的城市,必然也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和谐城市。基于此,城市阅读的开展,又多了一重突出的现实意义,它是一个城市最靓丽的人文景观,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外在形象。丰富的城市阅读,好比芬芳的玫瑰花香四溢,会为城市之间的交流、共享、服务以及合作研究等提供良好的知识平台,构建城市交往的高端桥梁,对外辐射城市阅读与知识生成的正能量。

2 全国的城市阅读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增强,对精神文明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各大新兴城市,都致力于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遗余力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发展文化,开展各类阅读推广活动。

1997年1月,中宣部等九个部委共同发出《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阅读,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2000年12月,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2004年4月23日,由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和文化部主办,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承办的大型群众性公益活动——“倡导全民阅读,共建书香中国”,在国家图书馆文津广场举办。这是国内第一次大规模宣传“世界读书日”,从此,“世界读书日”和“全民读书月”成为我国两项标志性的、全国范围的阅读推广活动。[4]

此后,全国各大城市如火如荼的开展了读书月活动。杭州的西湖读书节、深圳在11月举办深圳读书月、南京的金陵读书月、上海读书节等在市民心中越来越具有品牌地位,也逐渐成为当地城市阅读的一张亮眼名片。

3 东莞的城市阅读发展

东莞读书节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创立的、面向广大市民开展的一项大型综合性读书文化活动,自2005年创办至今,每年都围绕“阅读·和谐·发展”的主题,创新、充实、提升并精心组织、广泛开展各项覆盖全市的全民阅读活动。截至到2015年,累计举办各类读书文化活动4290项,参与群众3483万余人次。

在具体的运作过程中,东莞读书节积极引导新媒体阅读,着力完善全民阅读服务网络,探索出一些城市阅读发展分层次推进的方法,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操作模式。

3.1 开展百花齐放的读书活动,拓宽城市阅读的外延面

东莞读书节不断积累、创新各种读书活动,从2005年只有“东莞学习论坛”“中华诗词名篇朗诵”等5、6项重点活动,发展至2016年,沉淀了三大类共30余项品牌活动。这些不断推陈出新的活动,少则一天,多则贯穿整个读书月,将读书的外延与内涵不断的扩展和丰富。

3.1.1 注重人文精神回归。

推出一系列读经典、诵经典活动。其中“书香校园”中华诗词经典名篇朗诵比赛在学生群体中刮起经典诗词名篇的诵、读、演、比的风潮;东莞十大阅读经典状元评选面向市民群体征集《论语》《红楼梦》等中国历史上十部经典名著的读后感;“与歌声同伴、与经典同行”文艺汇演等活动则引导市民通过演出回顾经典,品味经典。

开展各类道德风尚培养教育活动。紧跟主旋律,开设道德讲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举办“雷锋精神永放光芒图文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志愿服务、“学雷锋 树新风”主题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廉洁教育系列活动,每年与东莞市纪委合作开展廉洁图片展,邀请全市所有机关单位前来观展;在全市各图书馆设立廉洁图书专区,开展廉洁读书征文比赛、反腐倡廉图片展、廉洁小故事宣传资料发放等活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3.1.2 着力四类人群引导。

着力促进新莞人成为现代产业工人。东莞是一个工业制造大市,聚集了大量的外来打工群体。东莞市读书节2005年创办伊始,就每年举办“我的打工成才路”大型巡回演讲,每年推选优秀新莞人讲述通过努力赢得广阔人生舞台的故事,鼓舞广大新莞人筑梦、圆梦。其他常年举办的“建设幸福东莞 共享美好生活”全市职工书法大赛、“书香进企业”活动等重点活动,也为新莞人的阅读成才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引导新科磁电厂等大型企业建立自己的图书馆,则是努力为新莞人的阅读提供服务到家的举措。

着力培养未成年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东莞读书节常年开展“手拉手”读书基地建设、中学生校际辩论赛、“华夏英语之星”演讲比赛、动漫之夏、“书香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全方位多角度的培养青少年群体的各方面文化素养。针对不同的阶段未成年人的阅读特点,又细分设计了重点品牌活动。其中,“绘出童趣、畅想未来”绘画系列活动,主要针对低幼阶段的小朋友,引导他们寓画寓学于乐,在色彩涂抹中,想象思考学习;“我讲书中的故事”儿童故事大王比赛,主要针对幼儿园、小学生,引导他们热爱读书,将书中的故事搬到舞台上,发挥各种才艺智慧,演绎成生动有趣的舞台剧;“阳光下的阅读”现场作文竞赛,主要针对初、高中生,以命题限时作文形式,引导学生们围绕固定主题,发散思维、深入思考。

着力引导农民成为现代市民。1988年,东莞由县改市,至今尚不足30年的时间。在东莞城市大发展的进程中,许多东莞农民在身份上迅速的转换成了市民,他们亟需在文化上得到更多营养,真正进化为现代市民。东莞读书节常年举办“送书下乡”“读书知识巡展”等活动,引导村、社区建立自己的社区阅览室。读书活动在基层常态化、高频化的举办,渐渐融入成现代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着力帮助残疾人成为自信快乐的人。社会中,残疾人属小众群体、弱势群体。但东莞读书节高度重视这个群体的阅读需求,在东莞市图书馆建立了专门的视障阅读区,先后举办“残健同行 建设和谐幸福新东莞”专题图片展、城市暖流爱心助学等多元化活动。

3.1.3 突出数字阅读

东莞读书节除了基于传统的纸本阅读开展各种活动外,还紧跟当前利用互联网、手机、电子阅读器、数字电视互动等各种新媒体进行数字阅读的新潮流和新趋势,开展“新东莞新阅读”全民掌上阅读活动,推广“企业掌上图书馆”阅读功能,采用市民读书、政府补贴的新形式,将手机阅读普及至广大市民日常生活之中。实施公共电子阅览室全覆盖,在全市建设公共电子阅览室500余家,并开展了一系列线上阅读、互动和线下学习、交流等活动,将数字阅读直接“送”到市民家门口。推出“掌上课堂”服务,开发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方便市民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及掌上阅读器进行学习。举办“幸福悦读”微博书评大赛、网页设计大赛为文学评论爱好者、网页设计爱好者搭建分享展示交流的网上空间。

3.2 搭建资源优势整合的操作模式,推动城市阅读纵深发展

3.2.1 政府组织,平台有高度

读书节是公益文化活动,政府不能缺位,要担当文化责任,保证导向正确。东莞市委市政府积极倡导是读书节活动成功举办的组织保障。首先是领导保障,东莞读书节由东莞市委宣传部、市直工委、市文明办、市文广新局、市教育局等50余家机关团体、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共同承办,读书节组委会主任和委员,均由宣传文化系统等各个政府有关部门组成,确保了读书节在实施的过程中得到有力的推广和保障。其次是在资金上支持。东莞市将读书节作为重点资助对象,对各项重要活动的开展和推广均有经费扶持,力保到位。给读书节的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条件。第三,提供筹备协助。2005年-2012年,东莞读书节的跨度是每年4.23-10.23,加上筹备活动和收尾活动,基本上工作跨度延续了大半年。各级部门在政府的倡导下通力合作,工作尽量做到细致、周密、不出差错。

3.2.2 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受众有广度

东莞读书节吸引了东莞社会的广泛参与,其中,承办单位已经多达50余家,涵盖了市、镇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越来越多的机关团体等。2012年,引进了东莞市民间阅读示范点。2013年,纳入东莞市委党校的“周日党课”、东莞市直工委的“机关大学堂”、东莞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书友会”等作为东莞具有代表性的十大学习品牌。2014-2016年,举办了东莞市民间读书会的线下读书活动。

东莞32个镇街几乎都发掘出了自己的拳头文化品牌,其中尤以常平的国学吟诵、虎门的雏鹰系列、大朗的朗读等品牌为代表。

3.3 建设虚实结合的阅读平台,丰富城市阅读多样化形态

东莞读书节经过十二年发展,搭建起了东莞“图书馆之城”总分馆实体网络以及东莞数字图书馆、东莞学习中心、东莞手机图书馆等虚拟网络,为市民搭建起实体加虚拟的立体学习空间,将市民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学习落到实处。

3.3.1 实体空间中,图书馆网络迅猛发展

东莞读书节为延伸城市阅读空间为基础,建设便利的学习环境、学习空间、学习设施,先后通过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的创建,东莞市政府打造“文化新城”“文化名城”“文化惠民工程”的深入推进,建立市、镇(街)、村(社区)图书馆(室),公共电子阅览室,自助图书馆等平台,大力建设了东莞“图书馆之城”。

东莞“图书馆之城”以市、镇、村三级行政区划为基础,依托技术突破和资源整合,实现以五种形态构建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因地制宜采用技术突破、业务统筹的有限策略,进行区域图书馆的集群管理,按照总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向基层延伸图书馆服务。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图书流动车“方便、灵活、快捷、主动”,每天穿梭于全市各处广场、社区、企业、部队,动静结合地将阅读资源延伸到基层,做到“读者在哪里,图书馆就在哪里”。自助图书馆在全国首家实现365天24小时开放服务,读者刷卡入内自行办理借还书手续。[5]

截至2016年,东莞市图书馆之城体系已经建成1个总馆、52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服务站、40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总馆、镇街分馆、村(社区)服务点、图书流动车服务站、24小时图书馆共同构成了空间覆盖全市、时间全天候的图书馆公共服务网络,形成了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全面创新服务的新形态。图书馆实体空间的迅猛发展,使之成为了东莞市民便利获取知识、信息的辐射源和聚散点。

3.3.2 虚拟网络中,学习无处不在

东莞读书节在虚拟学习网络中不断发力,争取为市民打造一个“学习无处不在”的城市环境。一方面,强化平台投入。大力建设东莞数字图书馆,开发手机客户端,增购电子资源,形成纸质文献和数字文献并重的新馆藏结构。开发东莞学习中心,搭建东莞市的数字资源整合平台。开发微博、微信,创建与市民全方位互动的新型学习阵地。另一方面,强化活动引导。紧跟实际平台建设情况,设计各类配套读书活动,例如举办“新阅读 新东莞”全民掌上阅读活动、微博书评大赛、微博、微信使用教学等活动。活动充分利用近几年搭建起来的学习平台,提高了平台资源的利用效能。

4 东莞城市阅读发展建议

笔者对东莞读书节的实践进行梳理和介绍,结合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的相关办节经验,以及东莞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东莞读书节的持续推进以及东莞城市阅读的深入发展,作了一些思考。

4.1 开展差异化考评,对文化薄弱镇街适度扶贫

东莞行政架构区划较为特殊,市政府直辖32个镇街,各镇街的经济水平差别比较大。东莞市读书节的经费是由各镇街视财政收入状况,自行安排。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下,必然会出现经济实力强的区域对于文化投入更多,阅读推广活动落实的更好,成效更明显的情况。例如在东莞读书节中,常平、虎门、莞城、长安、塘厦等经济实力强的镇区,明显组织能力也更强。活动也更成规模和特色,成就了常平的国学大讲堂、虎门的雏鹰系列、莞城的五月诗会、塘厦的音乐诗等妇孺皆知的品牌阅读互动。

在镇街活动发展的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建议:

4.1.1 文化扶贫

由东莞市财政局牵头,对32个镇街的的读书节经费投入进行摸底,划分文化投入等级。对于经济实力差的镇街,分档次进行读书节专项扶贫。扶贫资金必须用于阅读推广,不得挪作他用。

4.1.2 开展差异化考评

完善镇街读书节活动开展的激励机制。对于已有一定成绩,已经形成读书品牌活动的镇街,进一步肯定,给予市一级层面的平台去巩固、宣传、推广。对于发展平庸的镇街,读书节组委会应给予重点考察和指导,引导其基于自身情况,总结提炼自有的特色品牌,一步一步的做起、做大、做强。对于常年在读书节活动中敷衍塞责的镇街,应批评与引导相结合,对不尽责的行为必须喝止,同时给予支持,引导其一点一滴的培养当地的阅读文氛围。总之,要基于各镇街的实际情况,差别对待,差别要求,激发他们基于自身情况自发的主动开展阅读活动。

4.2 强化优质活动,丰富活动项目设计

东莞读书节推广城市阅读的最终落地载体是活动。活动本身是否吸引人,市民愿不愿意参加活动,是直接影响读书节成效的重要因素。东莞各镇街每年举办的读书活动汇总数将近400个。这其中有很多深受市民欢迎的好活动,但也存在不少滥竽充数、应付了事。或者活动方热热闹闹,群众冷冷清清;或者为办活动而活动,流于活动当下的热闹表象,阅读氛围没有实质提升;或者活动同质化严重;或者活动重以奖金、赠品等吸引群众,造成群众舍本逐末,逐奖而非真阅读。

阅读应该贴近读者的需求,结合市民的实际,切中市民的兴趣点,创新活动形式与内容,加强阅读活动的持续性与长期性,累积人气、扩大影响,举办出具有代表意义的阅读品牌活动。因此:

4.2.1 精简活动

勇于自我剖析,自我删减。开展广泛的问卷调研,主动剔除那些社会反响不好、群众参与热情不高的活动。摒弃唯数量论的政绩观,将有限的人力物力集中投入到优质活动中去。

4.2.2 复制优质活动

每年提炼2-3个具有新意、创意、吸引力,适合脚本固化的、简单复制的活动,在一个集中时间段全市推广、遍地开花。例如2013年东莞读书节首次开发的晒书会活动就是一个非常值得又容易实现的可复制优质活动。

4.2.3 引入民间活动

2012年东莞市读书节开幕仪式上给本地优秀的民间阅读示范点颁布了奖牌。但自此之后,他们在东莞读书节的平台上并未获得更大的展示。深圳2012年筛选出了民间阅读带头人,集中培训之后给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去开展各类阅读活动,带活城市阅读氛围。东莞亦可按图索骥,往这个方向多多尝试。

4.3 加强宣传投入,强化本地媒体,借力新媒体

读书节是知识性、文化性内涵非常丰富的活动,它的影响力需要宣传文化系统媒体资源的聚焦、传播,在活动前铺垫、活动中报道、活动后总结才能形成高效的辐射力,才能形成声势浩荡的影响。

4.3.1 本地传统媒体宣传单薄,应加强力度

历年的东莞读书节中,本地传统媒体,例如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日报社、东莞时报等相关负责人均作为读书节宣传组负责人。在每年的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读书节开幕式活动、东莞书展活动、总结表彰活动等重大节点,传统媒体均进行了报道,发挥了非常重要的宣传推广作用。

但东莞本地媒体的队伍几家独大,且各自受众不同,较易产生受众分流。活动宣传时,受制于经费等其他原因,经常出现“活动列表”在A媒体刊登,就不会在B媒体再刊登的情况。或只在活动启动时关注,后续没有跟踪互动的情况。

每年深圳读书月开幕仪式上国内几十家媒体大篇幅报道。东莞读书节开幕式现场到达媒体一般仅有5、6家。对比之下,东莞读书节在本土的宣传力量的薄弱显而易见。东莞读书节应加大宣传预算,加大本地传统媒体的宣传投入。政府层面也应引导媒体更多关注公益类的读书活动,给予更多的版面支持。

4.3.2 新媒体阵地用力松散,应聚焦资源,打造一个口碑阵地

东莞读书节近几年频繁出现“e读e学e生活”的宣传口号,这充分表明主办方早已感知数字化、新媒体大潮对于传统读书模式的冲击。在读书节活动中,从2007年开始就逐年加入了新媒体和数字化的元素。例如07年的全民掌上阅读、08年的微博大赛、12年开通了读书节的微博、13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

东莞读书节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东莞图书馆,读书节的很多重点活动都是依托东莞图书馆的阵地和平台开展。在多数东莞市民的既成印象里,东莞读书节与东莞图书馆密不可分。但上述东莞读书节新开辟的新媒体,多数独立于东莞图书馆宣传系统,分散了读者的关注度,粉丝数量难以突破,宣传效果难以壮大。

建议全面梳理现有的新媒体阵地,借助东莞图书馆的人气,捆绑营销。将东莞读书节的活动信息,在东莞图书馆的微博和微信中做成一个独立的专题。将东莞读书节网站的链接调整至东莞图书馆官方网站醒目位置。进一步发挥网站作用。

4.4 引入专家指导

东莞读书节的组委会架构层级清晰,政府职能赫然凸显。在政府至民间这条输出线上,显而易见的看出了东莞市的努力与重视。但古今中外,文化活动的推广除了政府引导,博学大儒们的言传身教也非常重要。

东莞读书节应尽力聘请一些文化大鳄或知名学者教授担任特别顾问。一方面,在前期筹划阶段,为读书节整体方案设置提供价值理念、知识文化、阅读取舍方面的指引,对每年的读书节的亮点、特色活动进行评估,提升读书节筹备的理念;另一方面,在活动推广阶段,请他们深度介入。例如,参与传统的阅读推荐书目的拟定,在媒体上与市民开展关于推荐书目的大讨论;请他们深入市民中间开展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讲座、教学等活动等。[6]

5 结语

本文立足东莞城市阅读的现状,对东莞读书节的十二年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重点分析了在东莞城市面貌经历大发展,城市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东莞读书节举办各类形态丰富的读书活动,推动东莞城市阅读纵深发展的具体举措。为东莞城市阅读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以期东莞读书节调整办节思路,不断赶超时代发展步伐,推陈出新。

让阅读渗透进城市的每一个家庭,融入每个市民个体的生命形态,是受众多因素影响,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不懈努力的过程。相信未来,随着民众素质的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发展,各地读书节活动将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国家层面重视,基层政府强化引导,将广大市民的阅读习惯培育起来,城市阅读氛围逐渐浓郁,推动全社会的知识创新、生产,最终助力市民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1〕 陈芳序,李川子.广州城市阅读文化初探[J].城市文化产业研究,2009(3):160-168

〔2〕 江凌.提升城市阅读推动东莞转型[J].全国新书目,2006(11):16

〔3〕 仇恢.促进城市阅读 构建和谐广州[J].图书馆论坛,2009(2):29-32

〔4〕 屈明颖.中国全民阅读大事记//郝振省,陈威.中国阅读.第一卷.全民阅读蓝皮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72-373

〔5〕 李东来,冯玲.试析城市阅读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J].图书馆论坛,2007(12):94-P96

〔6〕 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深圳:因书香而美丽的城市——深圳读书月活动实践与思考//郝振省,陈威.中国阅读.第一卷.全民阅读蓝皮书,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9:92-103

Study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ity Reading——Tak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ngguan Reading Festival for example

Yan Lijie

City readi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ongguan City. Lasting for twelve years, Dongguan Reading Festival has organized all kinds of reading activities. It formed an operation mode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and promoted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ity reading.

City reading; Reading festival; Dongguan

G252.1

A

严丽洁(1988-),女,东莞图书馆读者服务部,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读书节东莞市民
沐浴书香,喜迎新年
东莞固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东莞可园琴事
东莞长联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意义”的问题所在
读书节活动编排质量探析
走进东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