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藏“饮流斋”戏曲题跋补录*

2016-04-12 09:52潘培忠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6年6期
关键词:许氏题跋传奇

潘培忠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册府说苑

国家图书馆藏“饮流斋”戏曲题跋补录*

潘培忠

(中山大学中文系,广东广州 510275)

许之衡“饮流斋”抄藏明清传奇数十种,校订精良,向为治曲者所重。其卷首或卷末多附许氏墨笔题跋,对于考察抄订者之戏曲观及藏曲经历等颇有价值。今在前人所辑之外,补录国家图书馆所藏《乞食图》传奇等题跋九篇,以便同好研究利用。

饮流斋 许之衡 戏曲题跋

许之衡(1877-1935),字守白,号饮流,别署冷道人、曲隐道人,取室名“饮流斋”。广东番禺人,早年负笈日本,毕业于明治大学。后旅居北京,与吴梅先生订交而习曲,“晨夕过从,其研此技”[1],并得其举荐继任北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后又兼任研究所国学门“词曲研究”导师。一生著述甚夥,在词学、曲学、音乐学等多个领域,均卓有建树。其中词曲方面的成就,主要有《守白词》《曲律易知》《戏曲史》《声律学》《词选及作法》,以及《玉虎坠》《锦瑟记》《霓裳艳》诸传奇。

许之衡尝收集明清传奇数十种,加以抄录并精心校订,世称“饮流斋本”,向为治曲者所重。在这些抄本的卷首或卷末,多附有许氏墨笔题跋,“这些题记虽不甚长,但在考证剧情源流及作者生平,对比版本异同以及订正著录失察、校勘文字讹误等方面,常提出精辟独到的观点,有些题记写出了他淘书的经过并流露出得到珍稀剧本后的惊喜。而读者在读到这些题记时,也能体会到许之衡每获珍籍进行校订而付出的艰辛。”[2]然自许氏辞世之后,“饮流斋本”散入各家,其题跋亦深藏各图书馆。其中吴晓铃先生之旧藏,已由文苑出版社影印出版。而傅惜华旧藏“饮流斋本”之题记,戴霞先生则已撰文作过叙录。今笔者翻检国家图书馆藏书,再辑得许氏戏曲题跋九篇,或未见著录,或在版本上与他处有别,故补录并说明如下。

第一篇:《乞食图》

《乞食图》传奇,钱维乔撰。维乔字竹初,浙江嘉善人,官知县,所著有《乞食图》《鹦鹉媒》《碧绿缘》诸传奇。梁廷冉《藤花馆曲话》云:“钱竹初明府,所著《乞食图》《鹦鹉媒》诸种,不及心余之爽豁,心余亦不及其清丽也。”然心余九种到处盛行,竹初之作则市肆极罕,亦几不知有其人矣。此本传张灵事,皆本之黄周星《张灵崔莹合传》、王稚登《丹青志》、《明史·唐寅传》、禇人获《坚瓠集》、毛奇龄《王文成传》等书,真所谓无一字无来历者。卷首名流题词甚夥,有竹汀题诗数首,自署“嘉定侄大昕”,则竹初乃竹汀之季父行也。乙丑正月许饮流记。

按:许之衡所撰《饮流斋藏曲目》,亦著录《乞食图》传奇,误将作者写作“钱维城”。[3]此剧另存乾隆间刻本,国家图书馆有藏,卷首如许氏所言“名流题词甚夥”。经核,“饮流斋本”与乾隆刻本出目一致,宾白亦大致相同,惟曲牌上多有改动。例如第一出“开宗”,刻本有【鲍老催】【三段催】【汉宫秋】三曲,而“饮流斋本”仅保留【汉宫秋】一支。第二出“独漉”,刻本第二、三支曲分别为【针线箱】【解醒画眉】,“饮流斋本”则改作两首【甘州解醒】。第四出“遘艳”,“饮流斋本”改第二支曲【风入松】作【忒忒令】,第三支曲【忒忒令】作【沉醉东风】……诸如此类,足可见许氏对戏曲音律之注重。

第二篇:《祝发记》

《祝发记》传奇,明张凤翼撰。凤翼字伯起,又字灵墟,长洲人。著有传奇七种,《红拂》《灌园》,已入汲古阁《六十种曲》中。此外各本,大半已佚。《新传奇品》评《祝发记》云:“伯起以之寿母,境趣凄楚逼真,布置安插,段段恰好,称为七传之最。”明沈德符《顾曲杂言》云:“伯起以丙戌上太夫人寿,作《祝发记》,则母已八旬,而身亦耳顺矣。”此本从明富春堂刻本转抄,虽非家刻本,然在今日,亦是凤毛麟角矣。至其老笔纷披,文情曲律,稳妥无匹,洵老斫轮手也。壬戌十二月许饮流记。

第三篇:《投笔记》

《投笔记》传奇,明邱濬撰。濬字仲深,广东琼山县人,成化间官至大学士,谥文庄,世称琼山先生,《明史》有传,著传奇有《五伦记》(又名《五伦全备》)《投笔记》《举鼎记》《罗囊记》诸种。沈宁庵《南曲谱》,间有引《五伦记》曲文,而《投笔》《举鼎》《罗囊》诸记,各曲谱多未引及,以为久佚矣。忽睹明刻本《投笔记》,不禁狂喜,其文词古懿朴茂,胜于《荆钗》,稍逊于《琵琶》一间耳。前数年偶得琼山所著《钟情丽集》,已极可珍,况此曲苑中秘籍乎。吾粤能曲者,亦仅一琼山为最著。得此贶我,文字因缘,亦不薄矣,焉得不盥薇诵之。甲子六月许饮流记。

第四篇:《扬州梦》

《扬州梦》传奇,清初红兰主人撰。主人名岳瑞,字兼山,为清宗室,封慎郡王,安和亲王之第三子也。长于音律,曾聚音律家纂修曲谱,今曲谱中《南词定律》一书,号称精本,即主人所刊也。此剧按唐人小说《杜子春传》排演,与胡介祉之《广陵仙》,情节相同,惟此以子春为尹喜化身,则稍异耳。通本随笔挥洒,如不经意,而语语本色,妙合曲律,其描写世态炎凉之状,可歌可泣,信当行作手也。卷首有洪稗畦序,以宗室贵人,而请一布衣作序,其雅致亦可想见矣。至其命名,与牧之故事相同,或未知嵇留山有《扬州梦》之作耶?嵇留山之本较易得,而此本则不易轻见,今由原刻殿本转抄,一无删节,洵足珍也。乙丑正月许饮流记。

按:以上三种,吴晓铃“双棔书屋”亦有收藏,均以朱丝栏稿本抄录,卷首也都附有许之衡墨笔题跋,其中《祝发记》版心下署“云文斋”。而国家图书馆所藏“饮流斋本”,均为绿丝栏抄本,版心单鱼尾,下印“环翠楼”字样。两处所藏,字体相似,疑出自一人之手,抄录时间则尚待考证。另,有关《投笔记》传奇,今知主要版本有万历间三槐堂本、存诚堂本,文林阁本等,如据《饮流斋藏曲目》,可知“饮流斋本”乃据明世德堂本抄录,而许氏亦作过部分改订。[4]

第五篇:《青虹啸》

《青虹啸》传奇,明邹玉卿撰。玉卿字昆圃,长洲人,所著有《双螭璧》《青虹啸》二种,并见黄文旸《曲海目》、王国维《曲录》中。此本所谱故事,乃就《三国志》衣带诏一节事铺衍。惟以董丞有子复仇,汉室再兴诸节,则故为翻案文字,为历史吐不平之气。事虽凿空,意在褒忠。杂剧传奇原不必定征故实,如《大转轮》为韩彭报冤,《南阳乐》为武侯吐气,均属此类,则固不必以其违于事实而短之也。玉卿所作向少经见,况其文律均甚当行,获此秘籍,焉得不庋藏而宝之。丁卯十月许饮流记。

第六篇:《琼花梦》

王国维《曲录》云:“《琼花梦》传奇,国朝龙燮撰。”燮字改庵,望江人,官至中允。又焦循《剧说》云:“詹允龙雷岸有《琼花》院本,河阳赵士粦为之序,见《读书堂文集》。又作《詹允诗序》云‘雷岸未显时,著有《琼花梦》院本。’余早年读之,讶曰:‘此言梦也,而非梦者能言之也。’既而雷岸以博学鸿荐,由检讨而宫允,文章、词赋,冠绝一时。”云云。是编板已久佚,偶于沈祠部太侔家得见抄本,为之狂喜,爰录而存之。文词之工美,排场之新颖,固属有目共赏,而曲律亦复妥协,国初词人著述存者益寡是,固可珍已。庚戌春仲饮流斋主人录竟并志。

按:以上两篇摘自张玉森过录本。张玉森,又名玉笙,别署宛君,号莲勺庐主人。吴县人,生卒年不详,为近代著名的戏曲抄藏家,尝以“古吴莲勺庐钞存本”专用竹册格纸,抄录梨园曲本“二百八十八种”。[5]其中诸如《十五贯》《玉梅亭》《未央天》等十余种,则转抄自“饮流斋本”,《青虹啸》《琼花梦》二剧也是如此。值得注意的是,诚如戴霞先生所述,许氏题记多抄于卷首,而《琼花梦》竟附于卷末,则属罕见。

第七篇:《朝阳凤》

《朝阳凤》传奇,据《曲录》有二本:一本为朱良卿撰,一本为朱素臣撰。今细察此本,乃素臣作也。余读素臣之《十五贯》传奇,《监会》一出,用【北新水令】【南步步娇】合套,全出用车遮韵。又读其《聚宝盆》传奇,《完城》*“完城”,原作“完成”,应为笔误。一出,又用【北新水令】之南北合套,全出亦用车遮韵。今此本《救瑞》一出,又是【北新水令】之南北合套,亦是用车遮韵。笔墨既然相同,而车遮一韵,亦屡用不厌,因此定为素臣之作,确然无疑。此剧向少传本,今从藏书家辗转借得之,因亟迻录,以实吾曲笥中。丙寅四月许饮流记。

按:《朝阳凤》传奇,《新传奇品》《今乐考证》《重订曲海总目》等俱列为朱素臣作,《曲海总目提要》则云“一作朱佐朝撰”[6]。许氏据王国维所著《曲录》,在误认朱素臣与朱佐朝各撰一本的情形下,通过朱素臣各剧所用曲牌及用韵情况,判定此本为朱素臣所撰,足见其“读书之细”[7]。以笔者所见,此剧今存两种“饮流斋本”,其一为吴晓铃“双棔书屋”藏本,以绿丝栏稿本抄录,正文有佚名朱笔圈点。其一即为此本,为灰丝栏抄本,版心下镌“国立北平图书馆抄藏”字样,抄录字体虽娟秀工整,却不似许之衡手迹,疑为原本之过录本。

第八篇:《竹叶舟》

《竹叶舟》传奇,清初毕万侯撰。万侯字晋卿,吴县人,所著有《红芍药》《竹叶舟》《呼卢报》《三报恩》《万人敌》《杜鹃声》诸传奇,见诸《传奇汇考》及黄文旸《曲海目》。《新传奇品》云:“毕万侯之词,如白璧黄金,精彩耀目。”按,毕氏所著大半散佚,晚近曲家藏书家多未经见。此本为梨园家藏本,首尾皆完好,其文笔俊爽,曲律谐协,排场紧凑,洵为当行,诚不愧“白璧黄金”之誉也。得此秘籍,不禁狂喜,爰移录之,并略补其缺漏也。甲子八月许饮流记。

按:此本以绿丝栏稿本抄录,卷端钤有“竹林深处是家乡”长形白印和“竹乡珍玩”方形朱印,版心单鱼尾,下署“环翠楼”字样,应属许氏原抄本。另,张玉森“古吴莲勺庐”亦藏此剧,则为“饮流斋本”之过录本。此剧作者毕魏,字万后,号晋卿,别署姑苏第二狂,所作传奇六种,今存《竹叶舟》《三报恩》二种。许氏从文笔、曲律、排场诸方面,给予此剧较高的评价,虽误植作者字号,在当时资料有限的情形下,亦情有可原。

第九篇:《称人心》

《称人心》传奇,长洲陈二白撰。二白字于令,明末人,《新传奇品》云:“陈二白纸词,如闺女靓妆,不增矫饰。”二白所撰,有《称人心》《双官诰》《彩衣欢》诸种,惟《双官诰》稍被歌场,余皆罕见也。又《南词定律》〔中吕〕【泣颜回】“春业剪新畦”一曲,与此剧《筵咏》折【泣颜回】全同而定律,所引剧名则称《诗扇缘》,正与剧中洛女事相合,则此剧一名《诗扇缘》矣。此为旧抄本,仅开场折词有缺略,余尚完好。因录副本,寄赠瞿安词宿博雅赏之。壬戌十月许守白识。

按:许氏根据【泣颜回】一曲,以及剧中诗扇之情节,而认定此剧一名《诗扇缘》,应属可信。据此题跋可知,此本应为许氏抄赠吴梅者。而如前述,在吴梅寓居北京时,许氏尝与之订交而习曲,后瞿安先生南下任教东南大学,二人在书信往来中,还经常探讨曲律问题,交流新得曲本。就笔者所知,在此剧之外,吴梅先生还请许之衡抄录过《乞食图》诸传奇。[8]

〔1〕〔7〕 吴梅.曲律易知·序[M]//许之衡.曲律易知.北京:饮流斋,民国十一年(1922)刻本

〔2〕 戴霞.饮流斋抄本戏曲题记叙录[J].文献,2009(4):97

〔3〕〔4〕 许之衡.饮流斋藏曲目[G]//中国著名藏书家书目汇刊·近代卷(40).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51,35

〔5〕 苏州市文化局、苏州戏曲志编辑委员会编.苏州戏曲志[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1998:498

〔6〕 董康.曲海总目提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875

〔8〕 吴梅.乞食图传奇·跋[M]//钱维乔.乞食图传奇.清乾隆间刻本

The Compilation of Yin Liu Zhai's Opera Postscripts 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Pan Peizhong

Xu Zhiheng was a great opera researcher and gave his room named Yin Liu Zhai.He used to transcribed and collected dozens of Ming and Qing Chuanqi, which being revised very well and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other opera researchers.These manuscripts usually have postscripts at the beginning or end of the books, which being of great value in researching the opera ideas and collecting experiences of copier.Now I collect and entry nine postscripts including Qi Shi Tu in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for the convenience of enthusiast.

Yin Liu Zhai;Xu Zhiheng;Postscript of Opera

*本文系《广州大典》与广州历史文化研究资助专项“‘饮流斋’改定传奇研究”(项目编号:2015GZY14)、中国博士后基金会“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项目编号:20140025)的阶段性成果。

G256.4

A

潘培忠,文学博士,中山大学中文系博士后,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古典文献学。

猜你喜欢
许氏题跋传奇
安-225,昨日的传奇
漕运,一段行走在水上的传奇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傅以礼《华延年室题跋》校补
坚持,造就传奇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逍遥传奇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