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提升

2016-04-12 12:47吴绩新
关键词:绍兴专业发展

王 瑾 吴绩新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绍兴专业市场的发展现状与提升

王 瑾 吴绩新

(绍兴文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绍兴专业市场起步早、发展快,已经成为绍兴经济的特色。基于绍兴专业市场现状与特征,分析新的经济环境下专业市场面临的困境,提出市场转型升级策略。

专业市场;转型;市场结构

专业市场在经济学界被普遍接受的概念是以现货批发交易为主,零售交易为辅,集中交易特定类商品或若干类有强互补性及替代性商品的交易场所(郑勇军2002)。作为一种重要商业业态,专业市场尽管在西方发达国家已被其他商业业态代替而消亡,但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研究。关于专业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第一,专业市场的形成机制、发展特点、发展阶段和趋势。第二,产业发展与专业市场的互动关系。如:陆立军、俞航东(2011)以中国轻纺城为研究对象,得出集群企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对专业市场和产业集群关联强度的影响最大;彭继增、罗扬(2013)从产业专业、城镇化的角度研究专业市场,提出三者协调发展的路径。第三,对具体专业市场的研究。如谢守红、王平、周驾易(2015)以长三角各市的专业市场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各专业市场发展指数,并对专业市场发展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得出专业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夏令敏(2007)等研究了中国轻纺城,认为产业发展对市场也有拉动作用。第四,电子商务发展对专业市场的影响,这也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方面。罗建幸(2011)、夏守慧(2014)等众多学者认为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专业市场带来了很大冲击,专业市场应重视交易群体的意愿,加快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自建销售渠道的方式开展交易活动,基本不依靠传统专业市场,因而国外学者对专业市场的研究基本都是主张“市场消亡论”,其主要代表如布罗代尔(1975)、佩恩(1992)、布里涅耳和坎贝尔(1994)、科瓦尔斯基(1995),他们认为专业市场在企业成功创立产品品牌和销售渠道后就会成为相对低效率的劣质经济组织形式而趋于消亡。但是中国专业市场的发展使得国外学者开始重新审视专业市场。国内外关于专业市场的研究持续不断。绍兴的专业市场在国内起步早、发展快,已成为绍兴经济发展的特色。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绍兴专业市场经过了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实现了规模经济效应,竞争优势也逐渐形成。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催生的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实体专业市场、商场等传统业态都受到了虚拟市场的强大冲击;另一方面,以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等为主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专业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如何实现国际化的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对绍兴专业市场深入研究。

一、绍兴专业市场的商业规模及特征

(一)绍兴专业市场的商业规模分析

从专业市场总体数量规模看,截至2015年底,绍兴市共有各类市场163家,其中纺织市场28家。从交易规模看,2015年总成交额4053.8亿元。剔除农贸市场后,重点的113家市场2015年总成交额为2623.4亿元,其中亿元以下市场48家、亿元以上十亿元以下市场30家、十亿元以上百亿元以下市场33家、百亿元以上市场6家。平均每家市场成交额22.4亿元,亩均土地年成交额3832.1万元。商业规模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从市场结构看,绍兴专业市场门类趋于齐全,主要涵盖纺织、电子通讯、二手车、服装百货、家具、建材、五金机电、钢材、化工、旧货、古玩、花鸟、煤炭、汽车、汽配、医疗器械、珍珠、综合体等18个行业。其中纺织、服装百货、建材、二手车、五金机电、家具,占市场总数的78%,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需求的提高,专业消费品市场迅速崛起。行业门类分布较为广泛,已建成一批涵盖工业原材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和生产要素等专业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商品交易市场,形成了以专业市场为主,综合市场和其他市场为辅,门类齐全、协调配套、各具特色的商品市场体系,市场发展呈现多元化格局。

从总体经济贡献看,绍兴专业市场无论是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还是对绍兴经济发展的贡献都非常明显。从专业市场的税收情况可见一斑。117家市场2015年纳税总额19.8亿元,平均每家市场纳税1692.3万元,亩均土地年纳税额28.99万元,其中亿元以上市场亩均土地贡献税收34.3万元,十亿元以上市场亩均土地贡献税收45万元,百亿元以上市场亩均土地贡献税收55.5万元。

(二)绍兴专业市场的特征分析

专业市场的产业依托性强。绍兴163家专业市场中位居首位的纺织28家,纺织行业年交易总额最高,2015年交易额高达1905.09亿元,远超交易总额第二的五金机电行业。从各行业纳税额看,纺织行业年纳税总额最高,年纳税额高达135299.07万元,也远超纳税总额第二的五金机电行业。以“中国轻纺城”为代表的纺织专业市场在全国具有领先地位,充分体现了专业市场对绍兴纺织产业的依托性。

专业市场的区域分布呈多元化格局。从专业市场的区域分布看,绍兴市113家专业市场中,柯桥区48家。年交易额2623.4862亿元,其中柯桥区1393.83亿元,越城区(含功能区)641.04亿元,上虞区53.07亿元,诸暨市474.7642亿元,嵊州市28.93亿元,新昌县31.852亿元。专业市场覆盖了绍兴各市区县,既体现了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的结合,又推动了各市区县经济的发展。

专业市场产权结构明晰。从专业市场的资本结构和所有权性质看,民营经济是市场主体。绍兴163家主要专业市场中,共有国有市场27家,集体市场19家,民营市场117家,虽然国有、集体、民营等多种所有制并存,但民营市场占比76.92%。由此可见,民营市场占据了绍兴专业市场的主体地位,这与绍兴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也是高度一致的。

辐射力、影响力大。中国轻纺城作为亚洲最大的轻纺交易专业市场,吸引来自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五千名常驻客商,外商代表机构100多家,发布的“中国柯桥纺织指数”成为国内外纺织行业景气程度的重要参照系数。作为新生代市场的代表诸暨山下湖华东国际珠宝城市场,依托丰富的原材料、先进的加工技术,顺应承接世界珠宝首饰产业趋势,市场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影响和辐射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布的世界淡水珍珠销售首个价格指数,使诸暨珍珠产业发展赢得更多行业话语权。

二、绍兴专业市场发展的困境

(一)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

绍兴专业市场虽然门类较为齐全,但市场结构不够优化,传统产业市场比重较高,新兴市场发展滞后。目前绍兴经济正处在调整转型期,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产业转型升级必须以多元化的专业市场作为配套。绍兴专业市场大多集中于传统行业,其中纺织、汽车专业市场年交易额占比79%,新兴产业专业市场占比小,发展滞后。同质竞争严重,绍兴专业市场商业规模大,但许多市场组织松散、功能单一等弊端显现,小而多、分布散的格局仍然存在。规模较小的专业市场由于经营惨淡,缺乏管理,部分市场脏、乱、差现象严重,整体档次低;部分市场盲目扩张、重复建设,加剧了专业市场的同质过度竞争。如浙江绍兴中国轻纺城与绍兴镜湖轻纺市场相距不过3公里,同质竞争严重,导致严重的客户分流,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一些市场商户入驻不足,造成资源浪费。

(二)市场税收贡献效率不平衡

尽管市场总体经济贡献明显,但是,各专业市场之间发展不平衡;从投入产出来看,税收贡献效率偏低。2015年100亿元专业市场的占地面积3499亩,总上缴税收126562万元,平均每亩土地贡献税收36.2万元;10亿元以上总占地面积2286亩,总上缴税收9417万元,平均每亩税收贡献率4.1万元,两者差距较大。在25家5亿元以上的专业市场中,绍兴染料城每亩土地贡献税收132.9万元;中国轻纺城每亩土地贡献税收85.3万元,越州轻纺市场每亩土地贡献税收28.2万元,市场投入产出效率较高,但是,还有更多的专业市场每亩土地的税收都在1.5万元以下,税收贡献率明显较低。

(三)外部竞争加剧

绍兴商品专业市场发展起步早,经营业绩显著,带动了周边城市同质市场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同类市场竞争加剧,对绍兴专业市场形成挤压,市场竞争力逐年降低。如萧山纺织化纤原料批发市场、中国南通家纺城等,与中国轻纺城等纺织市场同质竞争较为激烈。宁波国际汽车城、萧山浙江世纪汽车市场,也给中国绍兴汽车城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此外,大型连锁市场入驻,与绍兴本土专业市场开展全面竞争,如红星美凯龙的入驻对城东建材城产生较大冲击。周边同类市场快速发展对绍兴专业市场构成压力,市场发展面临的竞争加剧。此外,部分规划较早的传统专业市场基础设施陈旧,空间狭窄,可拓面积匮乏,改造提升步伐较慢;经过多年经营运行,其配套已不能满足市场规模扩张的需求,削弱了市场竞争优势。

三、绍兴专业市场的转型与提升策略

(一)绍兴专业市场转型环境分析

从中国宏观经济层面看,经济面临下行压力,要求专业市场转型提升。依托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专业市场的发展,通过专业市场的提升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与此相对应,专业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去库存、整合提升,构建高质量商品供给体系;提升专业市场的供给层次,使产品结构达到与需求相适应的新水平,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转型再平衡。其次,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电子商务日趋成熟,并已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电子商务创新了交易方式,构建了无形交易平台,催生了现代物流系统;电子商务可实现专业市场的定制营销模式,将规模经济生产的要求与各消费者的个性需求相结合。诸多的优势使得网上交易正逐步推动虚拟市场实现和替代实体市场的功能,对实体专业市场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不论在交易方式、市场功能,还是物流模式方面都会推动专业市场的变革。绍兴的专业市场已经进入转型期,同样面临着如何利用电子商务实现专业市场的提升与转型。再次,“一带一路”为专业市场通过对外投资实现转型升级,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政策环境。国家《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指出“一带一路”作为国家战略,也为绍兴专业市场提升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领域。绍兴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但是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仍然面临着空间发展不平衡、产能过剩、劳动力短缺、资源瓶颈等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推动绍兴专业市场走出国内市场,通过对外投资,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使绍兴的轻工业、纺织、服装等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及拓展。

(二)绍兴专业市场转型与提升策略

1.依托产业优化专业市场结构

以区块产业为依托,适当集聚专业市场,激励、鼓励部分专业市场向提升市场功能、转型产业形态方向转化,推动产业升级。优化提升纺织品市场,将轻纺类专业市场打造成为集生产、设计、发布、展示为一体的市场,成为国内外优质、新型、时尚的服装面料、产业用布的供给市场。优化传统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配套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市场电商服务中心建设,建设电子商务服务中心;鼓励和培育经营户发展电商经营,入驻“网上轻纺城”等类似的电子服务平台。持续优化市场管理服务,构建市场统一的管理框架。发展轻纺及纺织品配套市场,进行整体规划,完善物流网等配套设施,优化配置社会资源。发挥专业市场的辐射功能,通过专业市场博览会,有效拓展市场营销渠道,提升多元化经营水平。

2.市场提升与产业升级联动相融合

利用绍兴区域集群经济优势,以产业集群为支撑,以专业市场为窗口,探索市场与产业集群合作机制,推动区域优势产业联动发展;引导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以贸促工,推动绍兴产业逐步走出传统制造业困境,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加强终端产品市场的业态融合,对于珍珠、伞业、茶叶等以终端产品为市场目标的专业市场,加强与其他产业的业态融合,实现业态间合作与双赢。例如,诸暨珍珠市场从珍珠生产、销售为核心的产业业态,向综合性市场业态发展转移,以珍珠产品为核心,珍珠养殖、珍珠饰品的加工为重点,开发以珍珠深加工的出口产品为方向,并进一步向医药、保健、美容产品中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高的领域拓展,同时,发展珍珠生产工业旅游。茶叶市场尝试市场交易与文化旅游相结合的经营模式,丰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活跃传统茶叶市场,使生产与文化、旅游多元融合,通过产业链延伸提升专业市场水平。

3.构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市场体系

在“互联网+”发展趋势下,专业市场需要转变传统贸易方式,加快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发展,实现线上线下多渠道交易。首先,引导、激发专业市场融合发展电子商务的意识;以专业市场为主体,拓展跨境电商业务;培养较为专业的运营团队,有实力的专业市场自建平台,充分利用中国轻纺城的“全球纺织网”“网上轻纺城”等电子商务平台,为市场商户提供一个线上交易平台。其次,依托阿里巴巴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小而精的电子商务企业。对于网络运营能力较低的专业市场,借助微信、淘宝、绍兴E网等第三方交易平台,实现贸易交易的线上引流、线下交易的网络营销模式;探索学校、专业市场校企跨境电商合作模式,推进交易方式的现代化。

4.提升市场国际化水平

以全球市场为目标,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为契机,培养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外向型专业市场。专业市场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结合区域生产优势,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区域产业集群为支撑,出口具有针对性的、有竞争优势的产品;通过对外投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设立代理公司、投资建厂等国际化方式,带动产品出口和产业链延伸。借鉴义乌小商品市场“义新欧”班列的经验,以绍兴规模大、档次高的专业市场为依托,利用“义新欧”班列快车的运输资源,推动绍兴专业市场走向世界,提升绍兴专业市场在国际上的声誉,拓展绍兴产品国际销售渠道。面对专业市场的同质化竞争,加快建设品牌市场是专业市场应对国内国际竞争、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专业市场应以行业内大企业的优质品牌为引导,整合行业内小企业,以“聚合效应”和“磁场效应”吸引众多高端生产要素入驻市场,以大企业为载体推进专业市场品牌建设,在统一大品牌下,提升品牌国内外声誉,实现商品辐射国际化。

[1]陆立军,俞航东,陆瑶.专业市场与产业集群的关联强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工业经济,2011(1).

[2]罗建幸.网络时代背景下浙江专业市场的电子商务转型模式与建议[J].特区经济,211(2).

[3]彭继增,罗扬等.专业市场、产业集群与特色城镇化的协调发展评价[J].经济地理,2013(12).

[4]谢守红,周驾易.中国专业市场发展的时空动态格局及成因[J].经济地理,2013(11).

[5]夏守慧.专业市场发展电子商务的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14(12).

[6]郑永军.解读“市场大省”:浙江专业市场现象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张玲玲)

On Developmental Conditions and Promotion of Specialized Markets in Shaoxing

Wang Jin Wu Jixi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As an important means of Shaoxing’s economic reform, specialized markets which emerge early and develop quickly have become a characteristic of Shaoxing econom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aoxing’s specialized marke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dilemma with which the specialized markets in Shaoxing are confronted under the new economic climate,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ies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related specialized markets in Shaoxing.

specialized market; transition; market structure

G127 F405

A

1008-293X(2016)06-0046-04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6.06.009

2016-10-30

王 瑾(1963-),女,安徽砀山人,绍兴文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绍兴专业发展
绍兴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绍兴,与你不期而遇
绍兴大闯关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文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