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七年级和六年级数学学习衔接问题思考

2016-04-12 17:1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运算教学方法数学

陆 鹏●

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新集中学(223500)

关于七年级和六年级数学学习衔接问题思考

陆 鹏●

江苏连云港灌南县新集中学(223500)

六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分开教学的方式,对于六年级与七年级的数学教学衔接十分不利.七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六年级过渡而来,对新鲜的教学环境以及教学模式不能很好的适应,进而导致其在学习的整体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以及困难,究其原因与七年级数学学习的难度有关.针对于七年级数学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加以改进.

七年级教学;六年级数学;学习衔接;问题思考

六年级学生从六年级升入初中以后,突然跨入一个全新的学习领域,一些学生在进入初中以后,对于学习的模式不适应,必然会产生困惑与茫然.怎样有效的实现六年级数学学习与初中数学学习的衔接,是现代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本文针对于七年级和六年级数学学习衔接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性探究,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七年级学生对数学产生困惑的原因分析

现代化的教育体制中,从六年级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就是实现从算术领域到代数领域、从常量运算到变量运算、从直观形象的简单实验几何到抽象化逻辑推理的论证几何题型的逐渐过渡以及转变的阶段.这种突然的变化对于刚刚升入初中学习的学生来说一时之间很难适应,甚至于在数学学习中产生了极大的障碍.针对于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不适应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原因,下面针对几点进行研究.

1.学生对于六年级的基础知识以及技能掌握不牢靠

即使六年级数学的内容以及教材容量和难度相对来讲不是很大,但是初中数学的每个部分都是在六年级数学的基础上进而延伸而来的.例如初中学习的有理数、方程、函数、几何图形的具体性质以及相关证明、统计与概率运算等教学.一些学生对于六年级数学的基础概念以及专业的计算技能没能很好地掌握以及应用,严重影响了初中的学习.例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混合运算,主要就是在六年级的非负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负数的四则运算,其计算的熟练程度与六年级数学的四则运算法则的基础有着直接性的关系.

2.学生对于初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仍然处于以直观性的思维方式为主、逐渐向着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进行过渡的时期,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六年级数学教师能够进行简单操作以及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教学的整个过程相对较为细腻,知识间的跨度较小,整体的思维跳跃较小,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方便学生的理解以及应用.当学生进入初中以后,因为学科的逐渐增加以及知识容量的增多,数学知识整体含量以及抽象性和逻辑性逐渐增加,并且教师的教学速度相对较快,思维跳跃性较大,进而导致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了极大的障碍.

二、优化初中衔接教学的有效措施

1.在六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内容上进行衔接

在六年级阶段的数学学习中,有关于对数的运算以及性质的计算范畴仅仅局限于非负数的范围内,并且通常情况下不会考虑零的这种特殊性情况.但是在初中的数学学习中学习一些关于有理数的计算以及性质时,常常会考虑到零存在的这种情况,这样的极大反差会使得七年级的学生在进行学习的阶段很难适应.

中学的数学学习中从一开始就有有理数的运用,因此,自然数过渡到有理数的运算需要很大的转折点,为此有几点要重点注意:首先,要重点将具有相反意义的变量讲解清楚,并且要适当地引入负数进行教学.在这里,可以逐渐引入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比如:怎样区分天气零上温度以及零下温度的具体概念,具有相反意义的变量;其次,要逐渐强化学生对于有理数的认知.有理数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包括符号部分以及数字部分,这样,对于有理数有了初级的认识以后,对其掌握就更加简单容易了.

2.六年级教学方法与初中教学方法的衔接

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仍然保留着六年级阶段学习的直观、形象思维模式,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提高对于六年级数学教学方法研究的重视程度,积极吸取六年级教学的优势,并且逐渐引入初中教学理念,立足于初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改善现有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首先,要注意将六年级数学以及初中数学的新旧知识有利的结合.比如在七年级数学的教材中第一章通常是以六年级数学的基础为铺垫进行教学研究的,采用以字母表示为主逐渐进化成简易方程,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部分;其次,要根据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原则,针对于不同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合理教学,逐渐改进教学方法.

1.将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方法进行衔接

六年级教学阶段,利用算术的方法进行相应的计算是较为传统的方法,但是进行初中学习阶段,传统的算术方式解题变得困难,方程式解题形式成为了主要的教学内容,用于解决实际复杂问题.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生,应该确保其保持住原有的学习习惯以及优质的学习方法.例如六年级生通常在课堂上会集中注意力、保持良好的坐姿进行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指导学生进行预习以及详细的复习,对于一些课外的读物进行适当的引进,了解更多的知识.

综上所述,在现今新课改逐渐改革的背景下,教学体制的有效改革对于六年级的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六年级任课教师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进而推动六年级教学的衔接性工作,进而增强六年级教学的整体质量.

[1]苏嘉玲.七年级数学教学应注重“首因效应”,防止厌学、弃学情绪的产生及蔓延——基于中六年级数学教学衔接的初步研究[J].中学数学研究,2011(10):4-6.

[2]奇达拉图.浅谈七年级与六年级部分数学合理衔接教学方法[J].飞(素质教育版),2013(11):337-337.

[3]任勇.七年级数学与六年级数学的衔接[J].福建中学数学,2012(2):1-2.

G

B

猜你喜欢
运算教学方法数学
重视运算与推理,解决数列求和题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有趣的运算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知识归纳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错在哪里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