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学科素养”开发学习潜能

2016-04-12 17:12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年36期
关键词:学科素养氧气化学

储 俊●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214206)

注重“学科素养”开发学习潜能

储 俊●

江苏省宜兴市实验中学(214206)

学科素养是指在学科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培养学生形成学科素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现代教育应适应社会发展、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实验教学;创新能力

义务教学阶段的化学课程应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为主旨,因此我们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以学生学科素养生成为目标导向,以系统科学和现代认知心理学为指导,以掌握“两类结构”(知识结构和方法结构)为抓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下面本人就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谈以下体会:

一、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过程是师生间共同参与、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把学生看成是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着的主体,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自主学习能力.

1.引导学生自学

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凸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活力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师首先应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等策略,让学生根据预习学案对教学内容尝试自学,教师根据学生在自学中获取的信息适时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尝试练习,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尝试练习的结果进行排疑解难,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新能力,达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启发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和鼓励学生遇到问题要能想、善想,甚至能大胆的去猜想假设,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和学生一起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CO2实验室制取”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①CO2实验室制取用什么物质?②能否用稀硫酸和石灰石或大理石反应来制取?③能否用碳酸钠代替石灰石?④能否用浓盐酸和大理石反应来制取?⑤反应装置可选用前面学过的哪种装置?⑥若用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来制取CO2如何改进?⑦CO2只能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在教师的设问下学生产生了疑惑和好奇,带着疑惑和好奇,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景中的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了CO2的实验室制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同时达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3.注重知识构建

知识构建是掌握知识的重要途径.皮亚杰认为:当学生遇到新情境时,在认知过程中总是试图用原图示去同化以达到认识上的平衡或顺应的调整原有的图示来达到新的平衡.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新情境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寻找到解决已学问题的工具,以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呈“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方法结构,引导学生发现“结构”、合作探究“结构”,建立“结构”性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不仅“知识结构”使学生掌握了知识,“方法结构”让学生形成了能力,而且不断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体验.如在复习氧气的知识时,教师先引导学生从“性质、用途、制法”入手画出“知识树”,学生根据知识树中“性质”这个点来归纳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由性质这个点引出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和两种收集方法、氧气的检验、验满及氧气的炼钢、医疗急救等用途,使同学们在自己的大脑中真正“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建了氧气的知识网络,真正掌握了氧气的有关知识,还为以后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取做好知识铺垫.

二、强化实验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基本手段有其特殊的教学功能.实验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方法,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机会,又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更以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

1.注重学生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实验可以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科学素质,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自主操作实验,让学生尽情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在化学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引导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形成新思路、寻找新方法、开拓新领域、获得新知识和技能,从而使接受知识真正转变为发展知识.例如,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时设定如下问题情境:①做红磷燃烧的实验时瓶底为何要放少量水?为何要瓶冷却才能打开弹簧夹?实验现象如何?带着问题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探究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们观察到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占瓶内空气体积的1/5,面对实验现象、面对实验的失败、通过小组交流,明白了实验时瓶底为何要放少量水、为何要瓶冷却才能打开弹簧夹、明白了水为何能倒吸、明白了进入集气瓶中水不到瓶内空气体积的1/5可能造成的原因,并且设计出了新的实验方案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这不仅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关系,体现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体现了师生乐群合作的精神,在领略“创新”成功喜悦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2.要倡导学生科学做好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做中学,学中用”

让学生利用生活中的某些物质自制汽水、酸碱指示剂、自制松花蛋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实验,增加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引导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变成实际的应用,领悟化学研究的方法.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巧,又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皆得到发展”.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在完善学生学科素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训练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方面,可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进与探索教学策略,努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1]李求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湖南师大出版社

[2]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以平.《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邵阳市教科所

[4]蔡林森.《教学革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G632

B

1008-0333(2016)36-0074-01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氧气化学
聚焦空气与氧气
氧气的测定与制取
氧气汇流排间电气设计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奇妙的化学
地球上的氧气能用得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