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增强群众性 建设凝心聚力的高校基层工会

2016-04-12 19:28刘有军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群众性

刘有军

(四川大学 工会,四川 成都 610064)



努力增强群众性 建设凝心聚力的高校基层工会

刘有军

(四川大学 工会,四川 成都 610064)

[摘要]工会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一部分,肩负着维护职工权益、服务职工群众的责任。高校工会作为基层工会,必须从抓好政策定位和机制建设、加强队伍建设、做好基础工作、解决突出问题和自我革新等方面扎实推进新常态下高校工会工作,增强群众性,更加注重满足最大多数职工的需求,致力破解服务职工的难题,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最大程度上凝聚起广大职工群众共谋发展的强大能量,打造凝心聚力的基层工会。

[关键词]高校基层工会;群众性;教职工权益

要增强工会工作的群众性,高校工会作为基层工会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要坚持问题导向和职工需求导向,认真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服务职工群众的工作生命线,自觉把做好职工群众工作作为己任和本分,满腔热情地去做职工群众工作,成为做职工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1];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到基层,走进职工中,围绕职工群众的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真心与职工群众打交道,帮助职工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2];要建立健全联系教职工群众的长效机制,把深入基层和深入职工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把“到群众中去”作为基层工会工作的主战场,在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大局中锻炼、历练和提高工作水平。

一、抓政策定位和机制建设,确保工会工作前提

基层工会既要把握国家宏观政策,更要注重微观环境。首先,高校基层工会要从关注制度顶层设计到把握基层政策定位,做到把服务教职工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创新的精神、勤奋的态度、务实的作风,从学校顶层设计的高度出发,抓好学校工会工作政策定位,把工会工作融入学校发展建设这一整体格局中,着眼长远,形成机制,讲究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手段,因基层制宜、搭建平台、创造条件,让基层工会的政策制度成为一心一意为职工解难事、一点一滴帮职工办好事的有定力又有张力的指导方法。其次,高校基层工会要创新工作机制,不断增强群团组织动力和活力,加强学校党政部门和工会之间的工作对接,创新工会参与学校公共事务的组织体系、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推动广大教职工有序参与学校发展的建言献策,增强高校基层工会的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同时要在巩固已有组织基础的同时,进一步加快教职工兴趣协会、文体协会和帮扶互助会等职工社团建设,立体化、多层面扩大组织覆盖、工作覆盖和活动覆盖,形成完善的基层工会组织和工作体系。第三,高校基层工会要创新会员吸纳机制,根据社会形势和高校发展变化,结合高校在后勤、管理和医疗卫生方面用工流动性大的特点,创新入会办法,降低入会门槛,把非在编职工的入会积极性调动起来,力量凝聚起来,让工会工作形成“众星拱月”之势。要月明星灿,不能月明星稀[3]。同时,创新和谐用工机制,不仅让正式职工工作有保障,更要让大量的非在编职工解除工作、生活的后顾之忧,形成一整套吸引全校基层教职工积极加入、踊跃参与、坦诚交心的和谐用工、平等用工和权益维护的会员入会关爱政策机制。

二、抓队伍建设,破解难题

要保持和增强工会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是基础[4]。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集聚地,工会组织队伍建设也要体现群众性,要采用和基层工会实际相结合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方式,拓宽选拔渠道,选好、配强高校基层工会组织负责人,并探索采用兼职、挂职、聘用等方式[5],从校内各岗位挑选优秀人才加入工会工作队伍。要不拘一格使用,打破唯年龄、唯级别、唯学历的用人导向,把真正知群众、懂群众、热爱群众工作的人用起来,干得好的及时提拔重用,切实增强高校工会干部队伍的生机和活力。高校工会要以学习中央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践行“三严三实”为契机,“严”字当头,落在“实”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三严三实的学习运用到服务教职工的具体工作中,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念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要敢于直面矛盾、直面问题、直面薄弱环节,对于涉及教职工利益的人和事,要敢于担当,敢于问责,眼睛向下、身子下沉,真心实意地为教职工群众服务,在建言献策中向学校党委发声,在工作上发“实”力。高校工会要以建设“职工之家”为契机,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抓手,协调学校人事、后勤和业务用人实体的关系,着力推动做到“职工上岗有培训、劳动有合同、工资有保障、伤病有保险、维权有渠道、生活有改善、娱乐有阵地、成长有机会”,切实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高校工会干部必须带头争当“五有”(有梦想、有追求、有爱心、有原则、有担当)职工,加强学习、增强本领[6],努力走在时代前列、走在教职工群众前列,在学校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在基层工会一线、在服务职工群众的具体工作中经风雨、见世面,真正成为听党话、跟党走、职工群众信赖的“娘家人”,打造绝对忠诚党的事业、竭诚服务职工群众的基层工会干部队伍。

三、抓基础工作,务求凝聚人心

高校工会要增强群众性,必须从高校群众工作实际出发,做到哪里有教职工,哪里就有工会,教职工有什么样的需求,就开展什么样的服务,使工会真正成为广大教职工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职工之家”[7]。思考一项工作值不值得做、要不要做,先要看看符不符合学校“党政所需、职工所求、工会所能”的要求[8],每一项工作要经得起教职工“挑剔”,经得起实践检验。要在服务教职工中消除各种障碍,与教职工“更加贴近些”,遵循教职工的工作规律和学习氛围来安排服务工作,多考虑教职工参与方不方便,而不是只考虑工会工作方不方便。比如学校教职工白天都要忙于教学工作,工会在组织一些贴近教职工群众的活动时就要据此进行调整,多在晚上组织活动、开放活动场所,而不是按照自己白天工作方便安排职工活动导致教职工有意愿参加却不能参加,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要关注教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个人发展、工资福利、就医就学等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住房、交通、生活等实际问题,真正为教职工群众办实事、解难事,赢得职工群众信赖,真正使工会工作有序、有为、有位。要充分发挥高校工会民主监督作用,积极开展教职工代表巡视检查和二级教代会建设[9],促进教职工维权制度和各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引导广大教职工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分配,更要关心学校改革发展大局,切实认识到没有学校长远发展,也就没有教职工利益的最终实现。在维权方法上,要根据校情实际,注重沟通、协调、协商,组织广大教职工有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开展集体协商,实现效益共创、利益共享,通过开展大量基础性工作,增强群众性,实现凝心聚力。

四、抓突出问题,保持工会生命力

当前工会工作存在的很多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的问题,它制约着工会健康发展,必须下决心加以纠正。而增强群众性虽是新用词,却内容丰富,实际就是密切联系群众,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我们党的一大优势。“成绩不说跑不了,问题不说不得了”,作为工会的最基层组织,高校工会与广大教职工最贴近,最知道教职工所想所需,因此要带着新时期“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审视新常态下高校工会增强群众性存在的问题:自闭于行政楼,离基层远、离教职工远,真正同职工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时候不多[10];工作形式向党政部门看齐,工作内容同行政部门重合,工作方式同各类协会雷同,没有高校工会组织自身的特点;在代表谁、联系谁、服务谁的问题上没有把握好,确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委员、职工会员、代表等人选追求过多考虑各级行政领导干部,全校范围内更多的普通教职工代表难以进入;学校工会组织开展工作过分依赖娱乐活动,下大力气动员广大教职工参与,却只讲数量不求质量,只重场面不计效果,缺乏思想性、教育性,没能真正发挥好党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达不到凝心聚力的目的。这些都是高校工会工作的观念方法问题,更是群众性突出问题,实质是脱离群众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必须彻底纠正高校工会中的机构化、行政化、贵族化和娱乐化问题,强化和完善突出问题纠偏治理方法,通过健全工会干部任用、考核等约束机制,固化工会工作选树典型等激励方式,制定工作内容、形式的评估办法,构建立体、全面的工会工作突出问题治理体系,彻底克服高校工会中存在的问题。

五、抓自我革新,打造工会特色品牌

高校工会处于工会群众工作的最基层,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既要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公转”,又要加速“自转”;既要顶天也要立地,瞄准高校工会自身定位,眼睛向下,身子下沉,真正从教职工中汲取养分,又服务于教职工。高校工会要自我革新,积极作为,做党联系职工群众的帮手、行政工作的助手、促进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推手和建设和谐校园的能手,结合校情,推进基层工会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维权创新,杜绝吹拉弹唱、休假疗养的娱乐化倾向[11]。高校工会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不光重视精英,更要关注草根,注重发挥教职工中群众领袖、“网络大V”的引领作用,在校园教职工间传递正能量。针对高校知识层面高且集中的特点,广泛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加强和教职工的网络互动,提升办公和服务基层的效能,打造网上职工之家,实现“互联网+工会”[12]。高校工会要重点利用高校科研优势,引入高校经济、法学、劳动保障学等理论研究力量,开展工会理论研究,指导工作实践,实现“高校工会+科研”的交叉互补发展。要完善党委统一负责、党政齐抓共管、群团直接负责和社会帮扶负责的四大责任形式和内容的创新,实现形式上的加法创新,效果上的乘法创新,利用倒逼机制,严格夯实管理职责,叠加发展力量,提升高校工会战斗力[13]。高校工会不同于一般性群众组织,要做教职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者,推动工会参与学校公共事务、志愿服务、法律援助和医疗服务等特色工作,并提炼好的经验,打造工会自己的品牌,最终通过品牌效应促进高校工会有为、有位。

“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14]我们党执政兴国拥有的最大资源,是亿万群众的拥护支持。增强群众性,做好高校工会工作,是保证党的群众工作“星光灿烂”的根基,也是高校事业改革发展的必然所需。我们要通过以上“五个抓手“为切入点,在新常态下保持和增强工会群众性,打造真正能够肩负桥梁纽带、教职工主阵地重要使命的凝心聚力的高校基层工会。

参考文献:

[1]洪浩.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全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工运,2015,(8).

[2]本刊编辑部.从保持和增强群众性入手[J].中国工运,2015,(8).

[3]习近平.切实保持和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J].党建,2015,(8).

[4]杨新红.中国共产党党群沟通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5]本刊评论员.学习“七一”讲话 推进工会工作[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

[6]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7/ 09/c_1115875561.htm,2015-07-09.

[7]切实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开创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5-07-08.

[8]汪仕凯.工人政治的逻辑及其变革: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

[9]人民网.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 从严加强工会自身建设[EB/OL].http://yn.people.com.cn/n/2015/0910/ c212285-26317002.html?mType=Group,2015-09-10.

[10]中华全国总工会.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EB/OL].http://www.acftu.org/template/10041/file. jsp?cid=801&aid=91068,2015-07-10.

[11]中华全国总工会.变中求进,发展要有新作为[EB/ OL].http://www.acftu.org/template/10041/file.jsp?cid=801&aid=91150,2015-07-24.

[12]中华全国总工会.社评:“互联网+工会”,怎么“+”?[EB/OL].http://www.acftu.org/template/10041/file. jsp?cid=801&aid=91609,2015-09-11.

[13]四川省总工会.四川省委召开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王东明强调要加强和改进党对群团工作的领导 为群团组织发挥作用提供有力保障[EB/OL].http://www.scgh.org/ Content.aspx?Key1=491&Id=26632,2015-09-08.

[14]成都市总工会.让党的群众工作“星光灿烂”——一论学习习近平在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EB/ OL].http://www.cdzgh.com/htm/detail_020104_37823. html,2015-07-16.

(责任编辑:王友才)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3—0030—03

收稿日期:2015-10-30

作者简介:刘有军(1989-),男,陕西汉中人,管理学硕士,四川大学工会教师。

猜你喜欢
群众性
平谷区总工会扎实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的数字化治理分析
北京冬奥会背景下群众性冰雪运动的发展
浅谈如何提高工会文体活动的群众性和影响力
浅谈如何提高工会文体活动的群众性和影响力
“群众性养护”体系护路潇湘
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优势凝聚思想政治工作合力
航空工业昌飞兴起群众性太极健身热
浅谈现代民间绘画的特性体现
唱响辽沈最美的和音——“我的合唱我的团” 2014群众性合唱大赛艺术总监罗欣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