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公正观培育探析

2016-04-12 19:28许苏庭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新媒体时代

许苏庭

(赣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思政工作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公正观培育探析

许苏庭

(赣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在新媒体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公正观培育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新媒体时代对高校大学生公正观培育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诸多挑战。高校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工作必须正确认识这些机遇与挑战,积极从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着手,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有机培育系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公正观;培育路径

公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价值追求,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所包含的关键理念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1],充分体现了公正价值追求在社会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同时,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公正观培育对社会、高校与大学生的发展均有重要影响。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未来中坚力量,其公正观状况对实现中国社会公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影响。当前,我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期,由于体制调整和社会转型的影响,社会公正问题日益突出,不断冲击着大学生关于社会公正的价值判断与价值信念,从而对公正价值的认同与信守产生阻碍,不利于大学生正确公正观的树立。同时,经济社会与信息技术的不断蓬勃发展催生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2]其信息传播的海量性、便捷性、交互性与创新性等特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学习方式与生活方式等。在此时代背景下,以多元化、异质化等为主要特征的海量信息通过新媒体载体实现了广泛传播,促进了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信息获取与知识学习。但大学生群体自身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尚未成型,极易受到鱼龙混杂的各类新媒体信息的影响,从而对其公正观的培育产生阻碍。高校加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新媒体时代的时代潮流以及大学生的重大使命的必然要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公正观培育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经济利益的矛盾与价值观迷失问题越发凸显。一方面,利益分配存在的不公现象不断加重着人们的社会不公感。另一方面,社会问题的频发导致人们对于公正价值追求的迷失。在这一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公正”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在于引导与树立正确的公正价值追求,从而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正观状况对于社会、高校与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均有着重大影响,加强其培育工作也成为一项不可忽视的时代重任。

第一,这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良好网络环境的题中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了全国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价值追求与期盼,同时也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准则与路径。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内容,其实现有利于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体的培育与践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习惯,海量化的信息与多样化的技术手段为大学生公正意识的培育与践行既提供机遇又带来挑战。“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以独特的魅力征服了大学生群体,成为他们获取知识、表达个人意志和人际交往的重要方式。”[3]大学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培育对象,同时又是新媒体的主要受众与使用者,充分运用新媒体对其进行公正观培育显得尤为重要。此外,以新媒体的使用为主要特征的虚拟网络生活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日益凸显,使创建良好的网络环境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作为当今网民的主要群体,大学生只有具备了正确的公正观,才能正确地应对网络中的各种信息与行为,认清并自觉抵制错误的思想与行为,积极弘扬正能量,实现网络环境的净化与和谐。

第二,这是创新高校思政工作、加强高校育人功能的必然要求。随着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的持续推进,各种社会不公现象与多元思潮不断影响着人们的认知与行为。公正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内容之一,加强其培育工作已成为时代的呼唤。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对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快速变化发展的社会现象与思潮难以有效应对,容易导致部分大学生在面对新现象、新思潮时陷入迷惑。对于高校来说,将公正观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不仅有利于创新其内容构成,带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还将为当前社会背景下的大学生群体提供正确思想引导。对于大学生来说,其公正观的养成状况直接影响自身对各种社会现象与多元思潮的认识与判断,从而对其自身思想素质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强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群体形成正确的公正观念,使其具备正确认识与判断社会中各种现象与信息的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高校育人功能的强化。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必须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进行公正观培育,占领新媒体阵地以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发展,从而强化高校育人功能。

第三,这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的重要举措。大学阶段作为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群体公正观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大学生只有形成良好的公正观念,才能正确地判断与应对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与思想,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以达到在社会中发展自身,实现自身价值与理想的目标。当前,深刻的社会变革强烈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并引发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混乱与迷失。“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秩序变化了,原来用以规范他们的道德观念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社会的转型需要一些新的道德观念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而这些新的道德观念尚在逐步形成过程之中。”[4]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平台快速直观地向大学生群体呈现了社会中的各种不公现象与不良信息,造成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迷失。加之虚拟空间的匿名性与规范化不足,大学生群体的网络参与行为亦普遍存在失范现象。这不仅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形成阻碍,同时也延缓了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的构建进程,不利于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说,加强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正意识培育,是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适应新媒体时代潮流的重要举措。

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公正观培育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对当代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产生着深刻影响。就其机遇来说,新媒体的发展为大学生公正观的培育提供了崭新、丰富且有效的教育方式、教育载体与教育资源。其一,不断丰富与发展的各种新媒体,如微博、微信等,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行为有着深刻影响。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工作创造性地运用新媒体进行教育,可以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效果。其二,新媒体载体的发展使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更为方便快捷,传统的课本与课堂等知识获取途径与教育载体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教育效果也难以得到保障。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工作若能科学运用这些新媒体载体进行教育,不仅有利于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发展,而且对于降低教育成本、强化教育效果等也大有裨益。其三,新媒体信息的海量性、交互性等特征,为大学生公正观培育提供了大量的教育资源,例如大量案例、视频资源、远程教育等。对此予以合理开发与运用,将充分调动与发挥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能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就其挑战来说。第一,新媒体时代的海量信息对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产生负面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处于尚未成型的发育阶段,因而对各种现象与信息的判断能力不足,极易受到网络负面信息与不良现象的影响。特别是网络中大量披露的权力腐败现象和广泛传播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等负面信息,容易对大学生形成扭曲错误的价值导向,从而阻碍其正确公正观的建构。在过去,我国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基本来源于书本、课堂、现实生活或有限的网络环境,高校对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可保持在一个可控的限度内。然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快速化、虚拟化、低成本化等特征,且契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与需求状况,于是大学生成为新媒体信息广泛且忠实的受众。在此情况下,高校对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的信息的控制与了解难度加大,从而难以保证正面信息与主流信息对大学生的有效影响与灌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过程中,新媒体的介入使高校思政工作的地位大大降低。高校难以在新媒体深刻影响的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引导,从而导致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面临着严峻挑战。

第二,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公正观培育队伍提出更高要求。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公正观培育工作尚处于一个探索与起步阶段。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对原本就缺乏经验与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公正观培育工作带来更大挑战,对大学生公正观培育队伍的素养与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部分工作者在复杂的信息与社会现象的判断与处理上能力不足,在公正观培育工作过程中不能及时有效地对社会不公现象与错误思想进行深刻批判,同时也难以在纠偏过程中帮助大学生形成公正的价值取向。在思想观念上,部分工作者依然深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对新媒体时代给其工作带来的挑战认识不到位,对新媒体时代创新教育模式占领新媒体阵地的重要性认识不清。部分工作者依然运用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公正观培育工作,其相对晦涩单调的理论与课堂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关注与参与。同时,部分工作者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变化缺乏了解与分析,难以做到开展针对性教育。从技术层面来看,部分工作者未能及时掌握和有效运用不断发展的新媒体技术,对新媒体技术缺乏了解与学习,新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力有限,难以通过掌握与时俱进的新媒体技术提升大学生公正观的培育效果。

第三,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公正观的自我教育形成挑战。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容易对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错误导向。当前我国大部分网民在面对社会问题时倾向于批判性的网络参与,这种负面反应为主的网络环境不利于大学生形成对于问题真相的理性认知,从而阻碍大学生公正观的养成。此外,由于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深刻影响,当代大学生的公正观现状普遍存在知行分离与虚实相异的显著特征。大学生群体对于公正价值追求的认同感比较强烈,但在实际生活中,其对于公正的认同并未完全付诸于实际行动中,从而呈现出知行分离的特征。譬如,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中曝光的官员贪腐现象普遍持强烈的批判态度,并对权力公正运行的价值追求有着普遍的认同,但在“考公务员热”的就业潮流中却广泛抱有“公务员可攫取灰色收入”的违背公正追求的错误目的。此外,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由于匿名心理与网络规范的不健全,大学生群体在网络中的思想与行为与实际生活中的思想与行为又存在差异。例如,大学生在面对一些网络负面信息时并未像在现实生活一样进行抵制,而是参与并助长这些不公正信息的传播与影响。大学生网络生活知行分离与虚实相异的特征割裂了思想与实践的统一,对其自我教育的实现构成严峻挑战。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公正观的培育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正意识培育工作是一个多方协作的有机系统工程,需通过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第一,建设公正社会,构建良好网络环境。阻碍大学生公正观养成的各种网络负面信息根源于各种社会问题的频发与恶化,因此大学生公正观的培育首先必须致力于建设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对于政府来说,实现社会公正必须要加强各项关乎社会公正的制度建设,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与教育制度等。罗尔斯曾说:“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像真理是思想体系的首要价值一样。”[5]制度建设必须以公正为基本价值追求,积极提升各项制度的科学化、法治化与高效化,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的公正分配,从而减少社会不公现象的发生,提升公民的社会公正感。社会不公问题的解决必然从根源上消解网络中相关的负面信息与思想,从而降低大学生公正观培育所面临的风险与挑战。此外,针对当前网络生活中的各项法律与规范不健全的现状,政府必须加强网络道德与法律规范建设,以此来规范网络中的思想与行为,为大学生公正观的培育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作为新媒体信息的主要传播者,媒体工作者必须积极提升自身思想素质与媒介素养,坚持新闻报道与信息传播的客观公正,以免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错误导向,阻碍大学生正确公正观的形成。

第二,构建公正校园,创新公正观培育工作。校园是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最主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重要影响。新媒体在大学生的校园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是大学生各类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也是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互动的主要方式。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面对的关乎公正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微信、贴吧等新媒体载体在校园内广泛传播,从而对大学生公正观的养成产生感同身受的最直接影响。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公正观培育工作必须依托公正校园的构建,积极实现高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客观公正。特别是直接涉及到大学生利益的学业考核、评先评优、奖学金评选等制度,更应该重视制度设立、程序与结果的客观公正。同时,大学生公正观培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教育方式以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应当积极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开发新媒体资源应用于教学,树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科学理念,运用新媒体开展征文比赛、漫画比赛、热点辩论等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新媒体生活中实现公正理念的内化。此外,积极采取办班培训等手段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

第三,加强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自身网络素养。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的有效路径,是公正观培育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性建构过程。“当前社会公正成为焦点问题,自然也成为大学生关注的理论问题,易产生思想理论困惑。”[6]因此,大学生首先应当自觉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积极学习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公正观,认真学习党的重大方针政策与重要理论,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自己能够辩证地看待网络中的社会不公现象与信息,合理合法地在新媒体载体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诉求。其次,加强自律意识,做到知行统一。大学生要加强自身在虚拟、匿名的网络环境中的自律意识,做到理性、公正、客观地去看待和评论各种网络信息与网络行为,不仅在思想认识上重视自身公正意识培育,还要将自身正确的思想认识付诸网络实践中。其三,增强自身法治意识与道德素养。大学生应积极学习法律知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同时提高自身的道德正义感。在自身遭受不公正待遇时,应善于运用法律去维护自身的合理权益,而非在新媒体中非理性地传播不公正信息,参与不公正的网络行为,影响他人的认知与正常的网络生活。当他人遭遇不公正待遇,或面对网络中的不公正现象时,大学生应当敢于运用法律来正确看待与处理这些现象,帮助他人通过法律手段实现自身诉求,同时自觉遵守网络法律规范与公德同网络中的不公行为作斗争。

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背景下,社会不公正问题的频发与新媒体时代的迅猛发展急切呼唤着大学生具备正确的公正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倾听时代呼唤、紧跟时代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充分调动与协调好社会、高校与大学生群体的作用,构建一个科学高效的有机培育系统,以强化高校大学生的公正观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J].求是,2013,(22):3-18.

[2]李淮芝,蔡元.新媒体的数字化生存与发展[M].北京:测绘出版社,2011:2-3.

[3]高桂云,王兆瑞.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边缘化”及对策研究[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56-60.

[4]李艳娜.大学生社会公正意识的培养[J].理论学习,2008,(11):50-51.

[5]约翰·罗尔斯.正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6]汪琼枝.大学生社会主义公正观教育——基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4,(8):64-67.

(责任编辑:曹木易)

[基金项目]本文系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度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权力寻租与社会公平失衡及其对策研究”(项目编号:YCX15A041)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3—0041—04

收稿日期:2016-04-15

作者简介:许苏庭(1992-),男,江西会昌人,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社会公正问题研究。

An Analysis on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Concept of Justice in New Media Age

Xu Suting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concept of justice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 at a time when new media thrives. New media age bring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undergraduates’concept of justice.The cultivation needs to hav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s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and build a scientific and efficient cultivating system from aspects of society,universities and undergraduates.

Key words:new media age;undergraduates’concept of justice;cultivating methods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新媒体时代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微写作特征及对策研究
探析新媒体时代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网络化转型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