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中引用生活素材应处理好四组辩证关系

2016-04-12 23:54朱雷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生活素材处理

朱雷

(萧县张庄寨中学 安徽·宿州 235251)



政治课教学中引用生活素材应处理好四组辩证关系

朱雷

(萧县张庄寨中学安徽·宿州235251)

摘要: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引用生活素材要处理好四组辩证关系。一、“博”和“精”。在广泛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博”中求“精”,提高材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实”与“虚”。在保证素材的真实性,提高政治课的可信度的同时,对特殊素材进行必要的加工再造,以防止原生态的材料对学生的伤害,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三、“正”和“反”。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并适当引用反面事例,正反结合论证,增强说服力。四、“表”和“里”。展示材料只是其“表”,分析材料才能由“表”及“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生活素材;处理;四组关系

《中学政治新课程标准》要求思想政治课要“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由此可见,新课程下中学政治课教学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学生喜闻乐见的鲜活素材,让学生在理论与现实生活之间有一个体验、探究、反思的平台,以培养学生的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么,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合理而有效的使用生活素材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要正确运用生活素材,必须处理好四组辩证关系。

一、“博”和“精”的关系

需要丰富而准确的材料来论证观点,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鲜明特点,也符合新课标“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的要求。如例证偏少,教师只是从概念到概念,从理论到理论进行逻辑推演,必然使政治课空洞、艰涩而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政治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及报刊网络等媒体中全方位多视角的捕捉鲜活的生活素材,力求材料的全面丰富,也就是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博”。教师只有视野开阔,见多识广,讲课时方能信手拈来,左右逢源。

然而“博”并不意味着对搜集到的包罗万象的生活素材不加辨别的吸收,不加分析的运用,不加选择的盲目引入。如果对每一个知识点,不论主次轻重,不论深浅难易,不论是否需要都举例论证,甚至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或把与某一个知识点有关的事例一古脑儿搬到课堂,将政治课变成了故事会,势必造成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材料占用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削弱了理论分析,既不利于学生对主体知识的把握,也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所以教师在“博”的基础上,要用智慧的双眼去选择,用恰当的方法去处理,从课堂的视角来审视,从实现教学目标的角度来取舍,对广博繁杂的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莠存良的加工制作,做到“博”中求“精”。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要让学生全面地理解这个定义,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1、同一件劳动产品,随着条件的变化,也可能是商品,也可能不是商品;2、礼品不是商品;3、废品有可能是商品,有可能不是商品。并为此举一系列的事例加以分析例证,占用较长的教学时间。我讲这一问题时,在学生预习商品的定义后,拿出一支钢笔:

教师:我手中这支钢笔是不是商品?

学生:(思考,讨论)这支钢笔您准备卖还是自己留着使用?

教师:如果我留着自己使用呢?

学生:不是商品,因为它虽是劳动产品,但不用于交换。

教师:现在我准备卖掉,哪个同学买,亏本大甩卖,只卖100元。

学生:(笑)那就是商品了,因为它是劳动产品,也用于交换。不过,卖100元,老师太坑人了吧!

教师:(走到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甲面前)那我不卖了,送给你吧!我把它送给你,这时它是不是商品?

学生:(讨论)

学生甲:不是商品,因为这支钢笔是赠送的礼品,并不是用来交换的。

教师:(郑重其事地)你回答得很正确,那好,作为奖励,我把这支钢笔送给你了。

……

一支钢笔,一番对答,思考四个角度,解决三个问题。可见用最精当的事例,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材料来说明问题,使授课有序而不杂乱,不仅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亦能起到画龙点睛之效。

二、“实”与“虚”的关系

新课标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这就说明中学思想政治课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政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所以政治课在选用生活素材时一定要“实”,也就是材料要真实无误,准确可靠。如果把道听途说,经不起推敲甚至胡编乱造的素材引入政治课堂,必然降低政治课的可信度,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讲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必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时,使用“青藏铁路”这一学生熟知的素材是最有说服力的。但如果纯粹用白描的手法平叙青藏铁路的有关材料,如“青藏铁路是中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东起青海省省会西宁,西至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1956公里。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北起青海省格尔木市,经纳赤台、五道梁、沱沱河,翻越唐古拉山至拉萨,全长1142公里,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这种素材的展示虽真实可靠,但显得平淡无味,效果不佳。这时如能采用“虚”化的办法,适时引入著名歌手韩红的《天路》,效果顿时大增:

清晨我站在青青的牧场,看到神鹰披着那霞光,……

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

如诉的旋律,如画的歌词,韩红婉转深情的演唱,把党和祖国对藏族同胞的关心及藏族同胞的幸福生活,各民族人民的团结,表达得淋漓尽致,为学生理解我国的民族原则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营造了绝佳的课堂氛围。

三、“正”和“反”的关系

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把生活世界比喻为一个由多个枝节缠绕在一起的错综复杂的“灌木丛”。来自于原生态的生活素材,一方面丰富多彩,另一方面也是庞杂无序,良莠同在,正反并存。有些材料在客观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会把社会的阴暗光明等不同层面,人性的善恶美丑等不同境界统统展示在学生面前。如果回避现实生活中学生所关注的反面事例,政治课观点不敢和反面事例碰撞交锋,就必然会严重降低学科的可信度和实效性,不能“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新课标·前言》)。如果不加选择的盲目引入课堂,又会使负效信息干扰正常的教学,引起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消极看法,导致学生思想困惑、认识模糊以至信仰动摇。这就要正确处理“正”和“反”的关系,做到以反辅正,正反结合。一方面,要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充分运用我国在经济、科技、文化、国防、外交等领域的重大成就,党和国家坚持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学生身边的新人新事新变化等正面事例,来坚定学生对人生,对社会,对党和国家的信心。另一方面,适当引用反面事例,力求通过正反对比、理性分析、善恶评价、引导提升等方式使得反面事例从反面角度印证政治理论的正确性、真理性。

四、“表”和“里”的关系

中学思想政治课要培养学生“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标·课程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对引用的生活素材必须进地必要的理论分析,通过点拨、归纳,总结,提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反思事例背后隐藏的政治理论,进而运用这一理论去分析相关的生活实际,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展示材料只是其“表”,分析材料才能由“表”及“里”,培养能力。如果只图表面热闹,活跃课堂气氛,缺乏必要的理论分析,学生记住的只能是事例本身,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便无从谈起。

在讲《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我用了发生在萧县,在萧县流传很广的“鞭打芦花”的历史故事,设想从“孝”文化一个视角来阐释对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故事中闵子骞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鞭打芦花”后车牛返家的地点,就是今天萧县的“车牛返”村。材料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同学。接着,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一步——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归纳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为此,我让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两个问题:

1、闵子骞如生活在今天,面对继母的虐待,只有仍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才能称为“孝”吗?

2、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应该如何认识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孝”道?

学生带着感动,从当代生活的角度,围绕闵子骞的“孝”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热烈的的讨论。探讨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获得如下共识:

“孝”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孝”包含尊老、敬老、养老,以及亲亲、爱人、爱国等思想,是中华民族家庭和睦、邻里相亲、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在封建社会,“孝”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维系政权的一个重要的工具;一切听命于“一家之长”的观念,使人们往往屈从于独断的权威而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形成了家庭关系中的不平等。所以,对待包括“孝”在内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这样,由分析生活中的传统“孝”现象入手,逐步获得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及有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的深层次认识,并进一步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激发了热爱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传统文化的热情,树立了辩证的看待传统文化价值的态度。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生活素材,除了要处理好以上四组关系外,还要处理好“多”与“少”,“繁”与“简”,“深”和“浅”等关系,做到多少适量,繁简适当,深浅适度。“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中还有更多的未知规律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作者简介:朱雷,萧县张庄寨中学教师,中教一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55-02

猜你喜欢
生活素材处理
浅谈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
依托生活情境 提升数学感悟
初中生作文素养的培养途径研究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生活素材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的有效利用
数学教学生活化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