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2016-04-12 23:54李艳彦吕冬娜郝磊哲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职生毕业生

李艳彦 吕冬娜 郝磊哲(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石家庄 050026)



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研究

李艳彦吕冬娜郝磊哲
(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6)

摘要:简要分析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以高职院校中的校企合作背景为前提,围绕学校和企业如何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建议,从而构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提高毕业生心理健康水平,最终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局面。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_2020年)》的要求,目前各高职院校与很多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然而高职院校学生到企业上岗后,面临诸多的不适,并且企业对于学生的信息掌握不全面,尤其对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足够的关注,严重影响了学生个人职业发展以及企业的良好运转。纵观现在的形势,尽管一些企业实现了员工援助计划(EAP),但是由于存在从业人员的数量与素质参差不齐、观念滞后等诸多问题,造成了效果欠佳的现象。早在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通知,折射出了国家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2013年5月国家又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同样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探讨校企合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一、毕业生步入职场产生的主要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一)从高校角度分析,职业指导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高校毕业生数量增多,新失业人群增加,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同时也造成大学毕业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各大高校也纷纷建立职业指导师队伍去指导大学生合理而有效地就业。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实现职业生涯合理有序发展以及高校教育能否健康发展与高校职业指导师队伍的素质好坏密不可分。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师队伍在数量、质量都还存在一些较严重的问题。例如,高校招生就业处的工作人员、辅导员担任就业指导师的情况普遍存在,而这些人员的本职工作量很大且琐碎,在就业指导方面难免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并且在专业背景方面比较多样复杂,不能给与学生有效恰当的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这些人员在就业指导方面尽管接触很多,但是在职业指导的理论方面缺乏知识,没有接受过系统而专业的学习培训,在职业指导工作方面就会力不从心。从而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导致大学生在面临职场时没有充足的信心和能力。

(二)从学生角度分析,个人职业适应性缺乏

高职生作为大学生队伍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的自我认识不全面,好高骛远,对于工作的期望值过高,同时所学专业和社会需要的不符、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差等问题,导致学生产生自我定位偏差的问题,从而出现职场现实与职业期望值不适应问题;大多数高职生在人际交往、职业能力等方面存在不足,职业核心能力有待提高,从学生人到职业人的转变中,特别是繁忙的工作、复杂的人际关系等都对他们长期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形成了较大的冲击和挑战,让他们难以适应当前的环境。在面对残酷的竞争时,容易出现职业竞争与自身能力不适应问题。总体来说,学生进入职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而这个过程的长短跟是否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有很大关系。

(三)从企业角度分析,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指导和人文关怀

《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高职生受到中小企业的青睐,也就是说中小企业是高职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而为了促进中小企业改善人才结构,缓解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国家也大力倡导鼓励应届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职。然而,中小企业在宏观管理体制、经济政策体系、法律保障体系、社会服务体系、资金保障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他们对于毕业生重在使用,重在效益的创造,而忽略对高职生的培养,忽略了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也没有及时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导致高职毕业生到企业上岗之后,出现目标缺失、工作茫目,没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毕业生失去对企业的认同和信心,没有建立归属感,而出现学生心理上的波动和不稳定,最终导致频繁跳槽的现象。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构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举措

利用现有的校企合作资源,将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企业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相融合,加强教育融合,实现资源的共享,促使企业了解员工的心理状态,共同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的帮扶和疏导工作,促使学生顺利适应就业环境,完善职业规划,促进个人健康发展,达到校、企、生三方共赢局面,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公共必修课,制订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按规定落实课时。要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机构和教研机构,充实人员,整合力量,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对就业创业教育规律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要通过开展就业指导课程观摩、评选等活动,建设一批精品课程、示范课程,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水平。

根据要求,学校应该完善和优化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师资队伍,去粗存精,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同时应该多吸收优秀的毕业生、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基层优秀工作人员等进入师资队伍,更有针对性和说服力;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队伍的培训和指导,注重多层面、多体系的,并通过各项学习、培训、技能竞赛,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岗位技能,使队伍得到毕业生的一致肯定!同时学校应完善职业指导师队伍的政策支持,在课时津贴、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鼓励和支持。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企业EAP实现资源共享

高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配备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心理健教育师资方面相对优越;尽管有些企业在实施EAP,但是多数中小企业由于条件限制和自身意识的缺乏还不能实施,所以学校、企业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实现资源的共享是十分必要的。

高职院校每年都在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工作,也为每一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状况、学习生活状况、人际关系状况等。每个班级还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信息。高校掌握的这些学生信息,可以提供给学生的接收单位,方便单位及时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使得企业对于员工的使用和培养更有前瞻性和针对性。

高职生到企业上岗后,企业可以联合学校共同开展对于学生的职场心理测试,一方面企业可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以方便在入职培训中有针对性的辅导;一方面学校可以了解毕业生存在的问题,以有效及时调整各项培养教育工作方案,防止类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在对入职学生的心理辅导方面,企业可以借助学校的心理辅导中心力量,毕业生会更加容易接收指导和帮助,缩短毕业生到企业的适应过程,更快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三)加强企业文化的引入

“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是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引入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校园文化融合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建立起融学校文化、企业文化于一体的具有职业教育和行业特色的校企对接文化,使学生通过“校企互融”文化的熏陶,逐渐具备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职业综合素质,为学校较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例如:在校园内加强企业文化的宣传,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在实训室建立仿真车间建设,构建规范标准的专业实训氛围;对接企业制度管理,在校园及班级管理中构建校园制度文化;提升职业素养,在校园组织特色文化活动;融入优秀企业文化,构建温馨的校园物质文化;加强与企业交流,引进企业的专业人士到我校进行讲座,利用校友讲坛、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参观等方式,使在校学生提高职业规划意识,做好心理准备工作。……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从而使学生毕业到企业上岗后,减少心理上的不适应和焦虑感,更快适应环境,更快融入工作。

(四)加强订单培养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的体制中,订单培养的模式是发展比较快,有旺盛生命力的。目前较为也广泛存在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由校企合作商定,教学内容、培养方式服务于特定岗位,教学计划、质量监控由校企合作实施的订单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能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时间,甚至可以做到无缝衔接,从而有利于企业培养出稳定的骨干队伍,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最终达到学校、学生、企业的三方共赢。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中指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由此可见,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将会不断深化加深,建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必定要寻求高校与企业建立对接机制,共同做好融合教育工作。这样才有利于高校与企业的和谐交流合作,有利于有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有利于高校学生教育质量的提升,有利于缩短学生转化为职业人的过程,促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健康快乐的工作,从而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蔡泽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演变——兼论高职教育中的文化自觉[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1).

[2]叶汉英等.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0,22(17).

[3]于宁.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几点思考[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4).

[4]蒲昌伟.协同学视角下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机制创新[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4(5).

作者简介:李艳彦,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研究(课题编号:2015030416)

中图分类号:G640;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89-02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高职生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创新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最“叛逆”的毕业生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