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2016-04-12 23:54胡蓉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素质师资队伍国际化

胡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基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

胡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广州510006)

摘要: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实践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实践教学却存在着亟待加强的问题。文章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为例,分析学校在实施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提出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

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以下简称广外)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加强实践教学对培养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践教学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一)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

广外明确了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内涵:践行“明德尚行,学贯中西”的校训,以培养全球化高素质公民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素质高、专业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实践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国际化人才。

近几年,学校在坚持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融合的基础上,以开放的国际化视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人才培养理念、课程体系、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二)实践教学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指导理论,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都体现于实践中,加强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在系列重要文件中,一再强调要加强高校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义》(教高〔2007〕1号文)中,明确提出要将“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作为重要建设内容之一,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并重的高度。

学校明确提出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根据社会需求找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坚持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融合的基础上,以追求国际化为办学特色,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而实践教学作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步骤,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所以实践教学在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不符

学校实践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与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定位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导

实践教学应为由实验、实习、创业、创新等方面的各项教学活动组合而成的系统工程,目前学校及各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缺乏系统规划,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之间缺乏有效关联,没有形成培养目标清晰、内容具体、过程完备的实践教学培养方案,实践教学课程没有进行分类,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概念也很模糊,这就使得实践教学分散化、局部化、片面化,进而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基本条件不成熟

一方面实验室、实践基地不健全、不规范,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需求,另一方面实验室建设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和应用,专业实验室利用率低下;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够,使得实践教学的质量大打折扣;实习基地建设参差不齐,部分校外实习基地稳定性不够,海外实习基地建设不够,学生专业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不稳定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许多教师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广外属于文科类院校,理工科类专业偏少,教师更偏重于课堂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目前很多年轻老师从本科到博士毕业后就直接走上了教师岗位,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科研能力也不足,动手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并且目前薪酬体系中,在计算教师岗位津贴和工作量时,没有对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授课进行系数分类,所以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中缺乏积极性。因此,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局面。

(四)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不健全

现有实践教学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学院、系部对下属实验室及实习基地的分块管理的方法,容易导致各自独立,难以发挥资源的共享效用;实践教学考核不健全。由于缺乏科学的考核标准或执行不力,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流于形式,未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缺乏激励机制,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一)转变观念,重视实践教学

开展实践教学改革首先应更新观念。从办学理念上应重新认识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作用,强化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有效引导学生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深化学生对理论联系实际,实际指导理论的认识。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是培育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2.构建实践教学新体系。

(二)构建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实践教学新体系,是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步骤

首先,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特色,各学科专业的培养规律,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理论到实际,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设计,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充分体现到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新体系应包括实验、实训、专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国防教育、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内容。其次,学校应鼓励各专业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实践课程,各专业应根据本专业实际情况,积极开设实践课程,明确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同时,学校应通过充分调研,尽快对实践课程进行系统分类,对各类学科竞赛进行明确界定。

(三)加强实践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加强各专业实验室建设,,学校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加快实验室的改造和建设步伐,优化资源,扩大开放,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益,建立开放共享的实验室运行机制和平台。制定教学实验室建设方案与实施,科学规划,充分论证,打破学科壁垒,促进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构建一个功能明确、布局合理、管理高效、率高的实验室教学体系。

开拓与建设优质实践基地。要在巩固已有的各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发展新的实习基地,积极拓展校企之间、校际之间的合作,充分依托行业和地域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真正建立起利益相关、联系紧密的、互相促进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并形成自身的特色。尤其是要充分利用校外社会实践实习平台,通过与国内外跨国企业合作建立一批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学生到知名外企和涉外机构的实习机会,提升国际沟通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应与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学校学科专业发展规划等结合,纳入到学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中统筹建设。确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目标,建设一支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专兼职结合、以专职为主、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与水平高的“专业教师+技术工程师”模式的实践教学团队。强化教师的“实践育人”意识,引导教师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并有效开展实践教学工作;广纳人才,大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特别要大力培养“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实现师资队伍的多元化;建立学校与企业双向交流制度,以提高实践教学教师水平;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选派教师到国外高等院校学习和开展合作项目研究,拓宽视野,提高水平;健全与完善实践教学队伍的管理,采取措施鼓励、支持、引导高水平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工作,并在绩效考核、福利待遇、研究成果认定、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相应保障。

(五)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研究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学校人才培养特色,修订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改革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建设实践教学教材,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校内外既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定期组织各种知识和实验技能竞赛,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科研训练,从中接受真实性、情境性的实践体验和锻炼;建设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管理平台,鼓励学生申报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有序地开展创新性实验,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鼓励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以科研项目或工程项目为依托,组建实践教学团队参加工程项目设计、产学研合作项目研究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将科学研究与实践教学内容更新相结合,不断总结实践教学的改革经验,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内容、新方法和新途径,并鼓励申报实践教学各类教改课题和教学成果。学校应设立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研究与改革,培育实践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成果,推广成功经验,以促进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制

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建设,有效保障了实践教学目标的实现。实践教学涉及面广,过程复杂,理顺管理体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实践教学管理部门职责,完善经费投入保障制度、日常管理制度,以及各实践教学环节具体规程及实践教学文档资料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是激励机制和实践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学校应从教学计划、师资调配、经费投入、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形成“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工协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通过规范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工作规范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吴林根.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教论坛,2004,(6):101~104.

[2]王金涛.构建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人才[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4):246~247.

[3]傅水根.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7):24~26.

[4]付顺,姚圣国.高校实践教学工作思路的创新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8):14~15.

[5]魏志渊,孙健,毛一平.实验教学环节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9):97~99.

作者简介:胡蓉(1979-),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师。研究方向:高教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95-02

猜你喜欢
高素质师资队伍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