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三型建设”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建设

2016-04-12 19:28卜昭滔
山东工会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学生社团服务型学习型

卜昭滔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0)



论“三型建设”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建设

卜昭滔

(山东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0)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推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社团出现了社团发展质量不高、社团文化建设不足、自我定位不清楚等问题,从而阻碍了社团的内涵发展。以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理念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发展是提升其内涵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需要从重视学习、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加强专业教师指导等几个方面,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发展。

[关键词]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社团;内涵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形式,它在实践育人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使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因此,重视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高校学生社团结构主要有五类构成,即主要由兴趣爱好类、学术科技类、文化艺术类、志愿服务类、政治理论类等社团构成。其中以兴趣爱好类为主的社团占比最大,约占42%,学术科技类约占15%,文化艺术类约占17%,志愿服务类约占16%,政治理论类约占10%。在社员的构成方面,大一新生约占60%,大二学生约占30%,大三约占10%。参加社团的理由,新生们在选择加入社团时多根据自身感觉和兴趣爱好约占88%。

学生对社团活动的质量和意义认可度有待提升。在调研中,对本社团活动质量满意或较满意的约为56%。可以说,这个满意度是比较低的。从社团活动开展情况看,多数社团活动不断但是经典品牌活动较少。当前学生社团数量多,但是社团的发展质量高低不一,整体有待提高,近60%的社团活动娱乐化倾向明显,思想性不高,活动目标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点偏离。因此,学生对社团认同感逐步降低。

学生社团文化建设还有待提炼。文化是社团存在的灵魂,是社团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它具有感染人、塑造人的功能。但在调研中发现,68%的社团没有自己的文化理念,约80%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社团的文化理念是什么内容。在座谈中了解到,近86%学生也希望结合自己社团的特点来总结凝练自己社团的文化内涵,以此来增强成员的凝聚力。

学生社团的自我定位不清,服务对象不明确。调研中发现,近75%的社团对于自身如何发展不清楚,缺少明确的定位。学生社团虽然不断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但是缺少支撑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科学和文化底蕴,不能很好地迎合大学生的口味,因此也就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广大共鸣,从而影响了社团的发展。

学生社团制度建设不健全。在调研中发现高校学生社团自身建设制度没有形成规范,社团现有的规章仅仅是对成员纪律方面的约束,没有更好调动成员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举措,还有约34%的社团没有任何的管理制度,主要依靠会长等个人决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从而导致社团的发展没有长期的规划,方向性不明。

二、推动高校学生社团“三型”建设的基本内涵要求

高校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就是提升社团活动质量,以此推动对大学生的知识素养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在参与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社团内涵的重要的举措。

学习是创造力和服务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型”就是要善于进行团队学习,使学习成为内在要求,实现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进而以学习推动组织的凝聚力和创新力,为服务型、创新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服务型”的主题是服务,就是在推动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上下功夫,结合雷锋精神,以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奉献精神构建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社团体系。

“创新型”就是要充分发挥当代青年大学生自身优势,凝聚智慧、激发活力,使高校学生社团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通过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方法创新、机制创新,使学生社团工作有所更新,有效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这是学生社团充满特色内涵的重要保障。

“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三者的有机统一对社团的内涵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第一,通过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社团的管理水平,提升社团文化建设;第二,通过树立服务的理念,增强社团的服务意识,提升社团实践活动动力和价值取向,使社团实践活动更有意义,增强社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三,增强社团的适应能力,时代的发展需要社团不断创新,只有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

三、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发展的举措

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发展需要我们结合时代发展的特点,转变社团发展思路,注重全面提升学生社团的发展质量。

第一,重视学习的理念。通过学习,培养社团骨干队伍,带动社团成员学习,共同进步。在学习中,强化自我教育功能,根据不同社团的类型特点来明确学习内容,使学习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二,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不仅是校园文化的载体,而且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它是奉献社会的一种重要途径。各社团应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的开展来展示学生社团,积极开展特色社会实践活动,真正实现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践,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

第三,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制度,促进学生社团健康有序发展。制度具有规范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特点。以学习、服务、创新的理念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不仅是口头的表达,更是需要制度的保障。这就要求社团结合自己的实际特点,健全活动章程,完善管理制度和考核机制,以制度形式规范社团的各项活动,让制度推动社团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不断创新,构建符合新时期要求的社团运行机制,开展定期点评,积极培养成员的创新意识,通过点评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第四,基于指导老师对社团工作的指导加强社团内涵建设。重点帮扶有发展价值和提升前景的学生社团,注重培育精品社团,总结凝练社团文化、社团精神。特别是专业创新型社团,更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使专业社团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的运行。如理论性的社团针对时事热点问题可以邀请相关老师开展学术讲座来帮助大学生解疑答惑,扩展视野,提升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科技类的社团请有关专业的教师进行专业的指导,提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因此,高校应鼓励和支持有相关专业背景的优秀教师对学生社团进行指导,做好相关制度的建设,扩大学生社团的影响力,努力打造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生社团。

综上所述,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学生社团的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或有主观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或有在实践中执行困难的问题,或有客观上经验不足的问题等。这就需要社团成员共同努力,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理解学习、服务、创新的理念。在实践中,克服种种困难,尽可能减少来自主观和客观方面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培育新的行为模式。

参考文献:

[1]黄启学,苏亮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之协同论[J].桂海论丛,2014,(01).

[2]李春立,陈彦彦.论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建设[J].学术交流,2013,(03).

[3]俞念胜.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池州学院学报,2015,(02).

[4]李焱,许欣,刘德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探索[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9).

(责任编辑:王战友)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山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研究项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三型建设’推动高校学生社团内涵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探索”(项目编号:Y13SY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3—0133—02

收稿日期:2016-05-11

作者简介:卜昭滔(1982-),男,山东济南人,山东艺术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学生社团服务型学习型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做学习型父母 和孩子共成长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路径选择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服务型数字化校园的构建探讨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实践与思考
创建学习型教师团队
建设学习型关工委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