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2016-04-13 08:35徐亚州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教者儒家政治

徐亚州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论儒家教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

徐亚州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8)

儒家教育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对人们思想与品格的影响极其深刻,对高校政治建设有重要推动作用。在内容上以品德培养为旨归,造就了无数德才兼备的人才;在目的上强调贯通共性与个性的取向,培育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向度;在方法上循序善诱,匡正长期沦陷于灌输式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笔者三位一体为基础分析儒家教育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交界,探求当代高校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视界。

儒家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诚然,儒家教育思想有一定的糟粕与局限,但其历经千年而不衰亡,其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全盘的否定与完全的肯定儒家教育思想无助于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待儒家教育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扬弃,既应当毫无偏见的继承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涵,又应当大胆彻底的剔除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封建糟粕。儒家教育思想的理念是与当前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儒家教育思想中所强调的爱国、诚信、友善等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度的审视与把握儒家教育思想的精华对于裨助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儒家教育思想的内涵

把握儒家教育在内容、目的、方法上的精髓,对于深刻而全面的理解儒家教育的内涵以及揭示其对于当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皆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儒家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打牢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础,进而才能将儒家教育思想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最终才能裨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儒家教育在内容上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方面;第二,儒家教育中充斥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第三,儒家教育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在孔子的四教中“行”、“忠”以及“信”指的都是道德教育。子曰:“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万世师表的孔子认为知识教育应当放在道德教育之后,道德教育是学生教育的主要方面。虽然儒家在道德教育的内容上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其增助了受教者道德境界的升华与理想人格的实现。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管窥孔子言论,可见其强烈的道德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之一。受儒家“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历代出现了无数的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鞠躬尽瘁的民族志士。“克己复礼”的孔子认为:“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孔子认为只有恢复周朝礼仪,天下才能太平,人民生活才能安定。后世儒士将孔子“大一统”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倡导“救中国攘夷狄”。诚然,儒家“尊王攘夷”的思想并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但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统一,可以说这是一种较为朴素的爱国主义情怀。管窥历代儒士的言论,皆可见这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先秦儒家将人类赖以生存与繁衍的自然界看成是一个相互融合的生机体,人与环境是一种和谐互利与共同发展的关系。儒家一向追求人与万物的和谐相处,正如著名儒士程明道所言:“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孔子虽然体证天道,但其奋斗经营于人世间,从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和谐相处中彰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儒家教育在目标上的特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儒家教育在目标上充分认识到了矛盾的共性;第二,儒家教育在目标上正确的把握到了矛盾的个性;第三,从总体上来说,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政治贤人。儒家在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贤人的教育目的中客观全面的考虑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儒家教育在目标上充分认识到了矛盾的共性。儒家创始人孔子最早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教无类”在实质上讲彰显的依然是孔子的仁爱思想。“有教无类”是孔子“泛爱众”的“仁爱”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管窥儒家言论,儒家教育的从教者充分的认识到受教者的共性问题,力图通过这种普遍的教化提升人们的价值理性。诚然,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依然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不可否认这种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儒家教育在目标上正确的把握到了矛盾的个性。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孔子认为在培养目标上对于“下人”、“中人”、“上人”不应当一概而论,对于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每个受教者的脾性、才能、理解能力等都可能不尽相同,因此从教者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受教者的个体差异问题。管窥孔子的言论,儒家教育的从教者正确的把握到了受教者的个性问题,凸显了儒家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儒家这种客观全面的考虑受教者的个性与共性辩证关系的教育思想,为历代培养出了无数仁智统一的治国人才。

儒家教育在方法上的特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实践示范与知行合一;第二,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循序善诱与由博返约;第三,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克己复礼与反求诸己;第四,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社会化与整体化。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儒家十分看重实践的作用,既要求从教者实践示范,又要求受教者知行合一。从教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自身人格的感召力量力求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受教者应当躬行实践,自主自觉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之中。在道德实践方面,儒家认为不能将道德认识发展理论仅仅停留在知识理解的层次,应当主动连接起道德知识与行动之间鸿沟。儒家在教育上讲求的循序善诱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快与慢的问题。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儒家认为一味的追求学习的进度并不利于受教者对知识的吸收,学习讲求的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儒家在教育上讲求的由博返约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广与深的问题。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儒家认为一味的追求学习的广度并不利于受教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应当做到有主有次与一以贯之。儒家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承认主体的自觉性。儒家认为要想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就应当做到“克己复礼”与“反求诸己”的修身。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儒家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充分的认识到外在环境对受教者的深刻影响,认为良好的外在环境对于裨助受教者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管窥孔子的言论,可见完善的教育应该是全方位、多元化的,应当讲求教育的整体化与社会化。

2 儒家教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且历久弥新,对于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我们决不能妄自菲薄。儒家的教育思想是以道德思想为根本的,其希冀通过教育塑造受教者至贤至圣的理想人格,进而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栋梁。儒家致力于受教者人格的修养,强调受教者自我完善,而这些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改善社会。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可见,深度的挖掘儒家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中的精髓,对于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完善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把握儒家教育在内容上的精髓,增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道德教育是儒家教育的主要方面。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儒家一向注重人的品格,认为道德教育不仅可以矫正人们的道德行为,而且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皆有重要的价值。当前高校应当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战略上的重视才有可能取得战术上的成果。在思想与性格上大学生都处于逐渐成熟完善的关键时期,因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为重要。邓小平同志曾经这样说到:“培养青年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强健体魄的新一代。”管窥邓小平的言论,可见其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只有真正的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学生,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进而才能成为国家栋梁。诚然,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水平是高校应尽的义务,但忽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助于社会主义建设型人才的培养。儒家教育中充斥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儒家这种充斥着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的影响下,历代出现了无数的为了国家民族事业而呕心沥血的仁人志士。只有具备强烈爱国主义情怀的大学生才可能转化为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鞠躬尽瘁的物质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建设的攻坚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皆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前高校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在整个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之中是极其必要的。儒家教育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儒家教育思想中所倡导的和谐、友善、文明等理念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才能可持续的发展;人与人的和谐,社会才能繁荣稳定。当前的在校大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在这种成长背景下他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且多有社会缺失与心理偏异等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且始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紧密结合。

把握儒家教育在目标上的精髓,增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儒家教育在目标上充分认识到了矛盾的共性。儒家在实现培养德才兼备的政治贤人的教育目的中客观全面的考虑到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有教无类”是孔子“泛爱众”的“仁爱”思想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紧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必要条件。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是其人生价值实现的关键途径。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不应当因受教者所学专业的不同而区别对待,对于任何专业的学生都应当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生命线”的位置。儒家教育在目标上正确的把握到了矛盾的个性。每个受教者的脾性、才能、理解能力等都可能不尽相同,思想政治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受教者个体差异问题。对于不同年级与不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有针对性区别对待。阶段层次教育作为大局固然重要,但忽视个体层次教育无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向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方式的转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否认大学生的阶段层次与个体层次,即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也违背了马克思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的阐述。系统化、多样化、层次化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重要体现。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应当充分考量受教者的阶段层次与个体层次,采取阶段层次教育与个体层次教育紧密结合的方式。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汲取儒家这种客观全面的考虑受教者的个性与共性辩证关系的教育精髓,把儒家这种高针对性与高实效性的教育思想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之中。从总体上来说,儒家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政治贤人。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建设美好社会主义的重任,只有“德才兼备”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大学生,裨助未来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者打好坚定的思想政治基础。

把握儒家教育在方法上的精髓,增助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灌输依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但简单守旧的灌输难以担当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历史重任。由于大学生群体的种种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将儒家教育方法上的精髓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并具体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对于裨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的提升具有重要价值。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实践示范与知行合一。儒家十分看重实践的作用,既要求从教者实践示范,又要求受教者知行合一。实践示范与知行合一方法的关键在于从教者的“身正”,身正才能令行。因此,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觉悟的从教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运转的重要前提。慎重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选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充分的掌握大学生是极其重要的。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循序善诱与由博返约。循序善诱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快与慢的问题。由博返约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广与深的问题。进度的快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功与否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反一味的求快无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当前大学生的掌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汲取儒家这种循序善诱的教育方法,对大学生进行持续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对于提升其思想政治觉悟是极有裨益的。由博返约很好的解决了教学中广与深的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与培育始终贯彻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于裨助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强度的掌握大学生皆有重要意义。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克己复礼与反求诸己。儒家教育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承认主体的自觉性,强调只有先修身才能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目的。忽视大学生主体性的直线式教育灌输,既不利于师生间友好关系的构建,也不利于当前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儒家教育在方法上讲求社会化与整体化。社会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程度越高其功能的发挥也越充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避免直线式的教育灌输,主动的适应当前教育社会化的趋势。

总之,儒家教育思想是儒家入世哲学的现实实现路径,对待儒家教育思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扬弃,既应当毫无偏见的继承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合理内涵,又应当大胆彻底的剔除儒家教育思想中的封建糟粕。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对儒家教育的内容、目标、方法进行全面的审视,打牢中国传统教育理论的基础,进而才能将儒家教育思想实现创造性的转化,最终才能裨助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1]罗国杰.伦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7.

[2]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8.

[3]杨伯峻.论语[M].长沙:岳麓书社,2012,7.

[4]杨伯峻.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4,6.

[5]朱永新.中国教育思想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6.

责任编辑:邓荣华

C641

A

1672-2094(2016)02-0078-04

2016-02-25

徐亚州(1990-),男,山东济南人,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伦理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伦理学。

猜你喜欢
教者儒家政治
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课程背景下营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的基本策略
音乐表演技能培养之我见
某生课寝
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