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经济合同之审核

2016-04-13 14:45刘兰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经济合同法律经济

刘兰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国资处,四川 遂宁 629000)

浅析高校经济合同之审核

刘兰兰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国资处,四川 遂宁 629000)

在高校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行为更加复杂的现实环境下,高校经济合同的审核工作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很多高校在经济合同审核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法律意识淡薄,容易使高校遭受不必要的经济纠纷和财产损失。本文指出了目前高校经济合同审核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高校;经济合同;审核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高校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逐渐增多,教育经费不断增加,高校更多地参与到了社会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与社会联系日益密切,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经济行为更加复杂。作为学校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形式,合同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高校建设的健康、有序、可持续性发展,对保障学校的合法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管理体制等诸多原因,高校内部普遍存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导致合同审核程序不科学、内容审核不严谨、合同签订不规范、合同执行不及时等现象出现,为学校经济活动埋下了风险隐患。

1 目前高校经济合同审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法律观念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合同法》第八条明确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受法律保护。法律具有最大的权威和最高的效力,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服从法律,依法办事。在高等教育不断改进、高校对外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行为更加复杂的现实背景下,高校必然要通过合同来规避可能出现的经济风险,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然而,由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很多高校对经济合同中存在的法律关系、法律效力缺乏必要、充分的认识,把经济合同的签订简单理解为完成任务了事,以前是这么办的,也没发现出现什么问题和经济纠纷,现在照样这么办,抱着“走形式、走过场”的心态草率审核合同,合同审核流于形式。这种现象的存在表明管理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合同与市场、合同法律之间关系的重要性,没有充分意识到合同是保障学校合法权益的有利武器,法律观念淡薄,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从而容易导致合同签订生效后,不能满足正常的教学运行和需求,使用部门和采购部门相互扯皮,合同履行难以进行,并因此出现经济纠纷,给学校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1.2 经济合同审核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

高校因发展需要与社会各行业的联系日益密切,以学校名义签订的经济合同类别、数量以及所涉金额呈增长趋势。经济内容在增多,经济范围在扩大,标的数额在增大,然而管理又没有跟上、到位。在合同审核机构设置、审核程序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以致无法保证合同在审核过程中能得到层层把关。个别高校没有健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尚未设置合同审核管理部门,职能部门又职责不清,出现多头管理或管理缺位,导致学校的合同审核工作不严谨、不规范,出现乱象。如合同的起草没有明确规定,合同文本的起草方既有使用部门,又有职能部门,或者由对方公司起草,因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从而造成合同文本不规范,合同条款、细节不严谨,合同内容与附件不吻合,大小写金额不一致、书写不规范等问题。而合同草本送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后,也出现审核流于形式的情况,个别负责人责任、风险意识不强,对合同条款缺乏全面细致的了解,甚至在连合同的内容都尚未仔细审阅的情况下就草率签署意见。没有做到对合同严格把关,容易埋下风险隐患。

1.3 经济合同审核人员的业务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高校对外合同主要分为设备采购合同、实验室建设合同、图书购置合同、建设工程及修缮合同、服务合同、联合办学等类型。合同审核的内容包括合同主体资格、权利及义务的平等性、合同条款的完整性、合同与招标文件的一致性等,这就要求合同审核人员具有复合性人才的素质,既要懂经济、法律、又要懂工程、机械等专业技术方面的知识。而目前高校这方面的人才严重缺乏,这一现状也构成了造成高校经济合同审核不严谨的原因之一。

2 高校经济合同审核的改进和完善

针对目前高校经济合同审核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2.1 增强法律观念,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高校应该把“防风险、查隐患、堵漏洞、抓管理”作为经济合同审核工作的指导思想,要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查隐患、堵漏洞,有效识别有损学校潜在利益和现实利益的因素,以适应高校管理法制化建设,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转。

2.2 健立健全经济合同审核管理办法,完善合同审核制度体系

西方曾有谚语:“财富的一半来自合同。”由此可见合同的重要性。制度是规范化、科学化、法制法的前提,也是防范风险的基础。要依据《合同法》、《招投标法》《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高校经济合同审核管理办法及相关配套制度,以明确合同承办及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职责,如合同会签备案制度、对方资信调查及信用管理制度、合同示范文本管理制度、合同专用章使用制度、合同履约审核制度等。没有完善的制度,合同审核也就没有依据,故而只能流于形式。

2.3 完善经济合同审核机构设置

目前高校经济合同审核程序存在不规范、不统一的现象,合同的审核有些是承办部门在办,有些是使用部门在办,有些是职能部门在办,合同审核表单的格式和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在高校经济活动日益频繁、经济范围不断扩大的现实背景下,这样的合同审核程序由于没有形成统一协作局面,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合同审核不严、把关不全现象,而且各部门之间也容易相互推诿,职责不清。故而应专设一个合同管理部门,负责与合同相关的所有事项,包括对合同文本起草的指导、对合同审核所需材料的审查、对一般合同内容的合法合规性审核、对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审核、对合同标准用语的审核、对合同的备案登记执行管理以及协助法律顾问起草和审核重大合同等工作,做到管理层次清楚、程序规范,从而使合同的审核、签订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

2.4 利用学校现有资源,成立合同审核专家库

目前高校人员编制是有限的,不可能在审核人员的专业配置上做到面面俱到。但高校同时也是人才济济的地方,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故而,高校应重视内部资源的配置和共享,充分挖掘现有人才,在合同管理部门下单设合同审核专家库。专家库中可以涵盖法律、经济、机械工程、专业实业室管理、人事管理、基建修缮等方面的专家。在合同的审核过程中邀请专家参于审核、把关,对涉及相关领域的问题,以给予适当报酬的方式借助其专业优势来提高合同审核的质量和效率。如此,既充分利用了学校现有资源,又有利于相关业务部门间的相互沟通。

2.5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合同审核人员的素质培养

合同审核人员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经济合同审核的质量。因此,高校应积极培养经济合同审核复合型人才,重视合同审核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大力提高合同审核人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增加风险意识和职业道德。合同审核人员也应主动加强学习,熟悉和掌握《合同法》、《招投标法》、《采购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通过教育培训学习、经验交流、法制宣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提升职业道德、业务水平。

总之,高校只要尽力完善合同审核制度、加强机构设置、细化合同审核范围、优化合同审核程序,与此同时,做到明确各职能部门职责、提高审核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高校经济合同审核专家队伍,以此提高合同审核的质量和效率,有效地规避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护学校在参于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

[1]余灿,陈丽,夏午宁.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高校经济合同审核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

[2]漆刚,廖云.高校经济合同审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西部,2015,(17).

责任编辑:张隆辉

DF418

A

1672-2094(2016)06-0035-02

2016-09-18

刘兰兰(1965-),女,四川遂宁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师。研究方向:高校财务管理、合同管理。

猜你喜欢
经济合同法律经济
建筑企业经济合同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分析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浅谈企业经济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基于经济合同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