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理论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2016-04-13 18:44李效存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26期
关键词:智力因素美学美的

⌾ 李效存

美学理论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 李效存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形式,包含着人类的智慧、知识和力量。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共为主体进行创造性劳动,促使自身逐渐趋于文明和完美。因此,教学活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也可以产生美。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创造出适合学生接受信息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下发展语文能力。

美学;中学语文;课堂

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学生接受信息的障碍的原因来自教育者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即内障碍和外障碍,中学生必须通过优化其外因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

一、美学理论在语文教学中应用

马克思曾经说过:“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语文学科自身就蕴含着审美属性。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给它的。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系列,其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逻辑、阅读、写作等都有审美可言。从形式上看,它们包含了单纯齐一律、节奏韵律、比例、和谐、调和对比等形式美的规则:从内容上看,它们包含了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从给人不同的审美感受看。它们包含了美、丑、崇高、优美、悲剧、喜剧等。美学所涉及的基本形态、范畴在课文中均有所体现。即使看起来有很少审美价值的课文,也可进行美学处理,达到“以美启真”,“以美储善”。

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实践活动形式,包含着人类的智慧、知识和力量。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参与、共为主体进行创造性劳动,促使自身逐渐趋于文明和完美。因此,教学活动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一种显现.也可以产生美。教师运用美学原理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创造出适合学生接受信息的审美氛围,让学生在审美享受中有效地吸收知识。像老师这样建立美的形式的实践过程,可称为“立美”,而像学生这样认识美之所在或对美的形式的愉悦感受,则可称为“审美”。由此可见,若从审美视野来看语文,“语文”便是美学载体。其中包含有知识之美,文化之美,包含着各种既在的美学形态的显现,也包含着即时的教学美学形态的表现。在课堂中,教师运用美学原理营造出美的气氛,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获得知识。在美的熏陶下发展语文能力。因此。美学原理大可以在教学中大展拳脚。

二、运用美学理论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归根结底就是要提高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学生接受信息的障碍的原因来自教育者自身和外部两个方面,前者称为内障碍,包括思维能力,阀限,情绪,情感等生理机能障碍,后者称为外障碍,包括教育者,教育信息,传播方式,接受氛围等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性质和发展方向的决定因素.外因能影响内因,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生活环境不断丰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比较轻松活拨,思想开放,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较强,容易接受各种不同的文化,竞争意识显著增强,情感也比较丰富。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考试压力使他们睡眠不足,体质下降,精力不够充沛,频繁地接触电视传媒,使他们较少参加社会活动和家务劳动,使得他们的间接经验较多,而直接的生活体验缺乏。面对中学生这些接受信息能力表现出的优势和缺陷,必须通过优化其外因来促进其知识的内化。以下将具体地分析用美学原理来优化教育信息,教育者.传播方式.接受氛围等因素。以促进学生有效地接受信息。

(一)对于教育信息因素,它包括内容的价值,可信度,新颖性,难度和组合质量,美学原理在教学中加以运用。实质是为教学提供新的参照系,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分析课文知识,认识作品。

(二)影响学生接受信息的教育者因素。包括教育者的身份、资历、人格形象、知识容量与业务素质、感召力、与学生的情感关系、责任心、态度与方法等。学生不管学哪一门课都希望能有个好教师教,在他们心目中的好教师大概可以勾勒为:亲切、热情、幽默、博学。他们喜欢内在美与外在美相统一的教师,这便是美学中所要求的人物形象美。

1.教师的外在美包括相貌身材、姿态表情、言谈举止、服饰打扮,这四个因素构成了人物的风度。

2.教师内在美。内在美是人物形象美的决定因素,它体现了社会实践的前进要求和先进的社会人生理想。教育是教人的事业,对教师的精神品质要求是摆在首位的。。

(三)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的传播方式因素。它包括载体形式、信息组合方式、传播技术与工艺和教育方法。

1.对于载体形式因素。教师授课的主要载体是语言,因此优化此因素就是要达到口语方面的语言美和书面语方面的板书美。在此我们具体分析板书美。板书可通过视觉给学生以空间美、色彩美的感受,缩短语文信息的传递时间。从而为课堂增添了严肃、整齐或净洁、优雅的学习氛围和审美情调。

2.对于信息组合因素。在教学中教学信息主要有两种,一是物质信息,如教材上的文字、符号、图案、教师的语言、板书、学生的答问、作业等;二是教师的表情、眼神、手势等。因此,优化信息的组合方式就是要它们符合形式美的多样统一规则。教学信息的输出应采用多因素输出方式,这样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四)影响学生接受的接受氛围因素,它包括宏观社会文化背景、教育场景、群体心态、压力感、教育者与接受者的情感的相容性。对此具体要求表现为学习环境美、学生之间关系美、师生之间关系美以及这些因素综合体现出的学习氛围美。

1.学习环境美。教育总是置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的,因此.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不良文化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国家进行反腐倡廉、扫除文化残渣和弘扬国家文化传统等活动,无疑给学生的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有条件者还可以配上录音机、录像机等现代化设备,显出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化气息。

2.学生之间关系及师生之间关系。中学生比较好胜、好奇、好变、好动、好疑。他们对人际关系特别是学生间的交往非常敏感.如果处理得不好便会出现自卑、逆反、封闭、嫉妒、烦躁、冷漠、厌学等心理障碍,严重影响其学习心态因此,教师应在班级中加以调节、带动、引导,让学生学会互相尊重,以诚相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等美德,从而形成其乐融融的和谐气氛,这便形成了学生之间的关系美。师生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3.学习氛围美。教师在教学中用美学原理处理教学、组织教学,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师生之间又有一定的情感共鸣基础,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师与生、教与学之间,双方发出的各种信息都被对方迅速接受和回应,显现出一种融洽畅达的氛围,一种精神共振情感和谐之美。

三、美学理论应用于语文教学,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有着重大意义

1.较好的实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内华,由于用美学原理来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教学中实际形成了几组审美关系。即教师为主体、教材为客体的审美关系;学生为主体、教材为客体的审美关系;教师、学生互为主客体的审美关系。审美活动必须由个体完成.审美个体进入语文教学中必然产生诸如审美直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志等心理现象,这些现象完全是个人化的心理图式,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成为主体,强调自我实现,不似传统教学中的那样被动接受。

2.可以协调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完善人才结构。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学习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的成果是二者互相作用的成果。智力因素指认识过程中各种认识能力的综合,即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注意力和想象力。而非智力因素指人们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素质,即个性心理特征,包括动机、情感、性格、意志等个性心理品格因素。许多教育心理学家把智力因素看作学习知识的操作系统,把非智力因素看作维持系统,这说明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而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往往被忽视,使学生的知能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美学原理用于教学中,可以调整教学情绪,手段与学生心理特征的关系,满足学生的新奇感和求知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积极思维,培养其探索精神,课堂中和谐美的气氛还可以促进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自强、进取,增强他们的学习毅力,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协调发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应包括结构(认知)、伦理结构(意志)、审美结构(情感)这三个方面。就目前而言,由于受某种社会功利观念的影响,中小学教育对三者的构建并不和谐,美学原理运用于语文教学可直接弥补审美构建的不足。综合上述,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美学原理,是为了尽可能地疏通学生接受信息的障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有效地内化知识,使自身发展达到善、美的统一。

[1]《美学原理》李泽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

[2]《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王国怡,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

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 730900)

猜你喜欢
智力因素美学美的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纯白美学
高素质护理人才培养中的体育策略
“妆”饰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浅析大学体操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