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视角下马官花灯传承路径研究

2016-04-13 08:35张光红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花灯艺术

赵 欢,张光红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传承人视角下马官花灯传承路径研究

赵 欢,张光红

(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近年来,花灯保护与传承研究是学界较为关注的话题,目前主要集中在对秀山花灯、云南花灯、独山花灯、麻阳花灯等研究上,而对贵州省“屯堡文化奇葩”——马官花灯的研究几乎空白。本文通过对马官花灯传承人皮开禄先生的实地访谈,从传承人视角阐述马官花灯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并提出马官花灯传承发展的可行路径。

马官花灯;传承;路径

普定花灯作为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有很深的民间影响力,普定县花灯爱好者主要集中在马官、城关等几个乡镇,尤以马官为甚,全县145支农民花灯演出队,马官占了110支。[1]马官镇田坝村皮姓共有二百多户,大多数是汉族。田坝村的小康文艺宣传队在马官镇属于后起之秀,是马官花灯队伍中颇具实力的队伍之一,也是安顺地区“西路花灯”代表之一。该花灯队在原有成员的基础上鼓励年轻人加入,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号召,于2015年6月份更名为“小康文艺宣传队”。马官镇于2008年11月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现任队长皮开禄先生于2012年被授予“西路花灯传承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笔者先后两次前往田坝村对皮开禄先生进行访谈。据了解,皮开禄从小生活在田坝村,受当时寨子上跳花灯环境的影响,十二岁时开始学习跳花灯,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他所在的队伍每年都在普定县花灯大赛中拿到奖项。同时,他经常接到团体、组织和个人的邀请,率领小康文艺宣传队参加比赛和演出。

1 马官花灯传承现状

笔者通过对皮开禄先生及其小康文艺宣传队进行实地田野调查和访谈,从马官花灯的传承人培养、传承方式、传承环境三个方面,阐述目前马官花灯保护与传承的状况。

1.1 传承接力:自发组织培养马官花灯年轻传承人

作为西路花灯传承人,皮开禄深刻认识到马官花灯所具有的传统文化价值,以及花灯内容上起到教育后人的作用,同时感受到当前花灯正面临消亡的困境。基于此,皮开禄自发组织了小康文艺宣传队,试图通过花灯艺人的言传身教,吸引身边的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广泛地参与到队伍中来,“祖宗的老手艺不能丢,要看到马官民间花灯艺术永远的传承下去”。皮开禄每年都会带领“小康文艺宣传队”在县里参加花灯大赛,精彩的表演很吸引人。为了找到传承人,一方面,平常宣传队派出几位花灯老艺人对村里留守的30-40岁的女青年(男青年同外出务工赚钱养家)进行游说,免费教手艺,参加镇里、县里及节庆日的传承和表演活动,还有一定的补贴;另一方面,每年春节及节庆活动,宣传队通过表演、招聘、媒体报告等形式,提高影响力,达到吸引年轻人关注并参与的目的。

1.2 传承创新:重视马官花灯资料整理与推广

作为西路花灯传承人的皮开禄先生对马官花灯的传承和创新做了大量的收集整理工作。

第一,皮开禄对马官花灯尤为痴迷,对花灯的来龙去脉了然于心。据皮开禄讲,他十二岁时开始在田坝村花灯艺人的带领下学习跳花灯。当时跳花灯氛围特别浓厚,全村男女老少以当今广场舞的形式,在农闲时以跳花灯的方式消磨时光同时锻炼了身体也增加了邻里乡亲的感情,他自己也是受这种氛围的熏陶开始学习跳花灯,而且这个爱好一直延续至今。

第二,皮开禄非常重视马官花灯原有剧本的收集和整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时尚文化元素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皮开禄认为眼下马官花灯已经面临着消亡的险境,若不及时采取措施补救,在不远的明天就会彻底失传。花灯曲目的传承较多是通过口头演唱的形式,他请老辈花灯艺人进行口头演唱,并以及时录音、记笔记的形式确切找到传统的唱腔。他还认真收集整理那些老版的书籍曲目,删掉其中老旧和不文明不健康的词语,添加代表新时代、新风尚、新潮流的流行文化元素;此外,他还根据自己的灵感新编了一些现代风格的新曲目。

第三,皮开禄非常重视马官花灯的交流、推广。皮开禄利用每年初二到二月初这段时间参加普定县花灯艺术大赛,接受各大新闻媒体的采访,同时接受一些单位和个人的邀请赴外地演出、参加表演比赛。一般在马官,乡村有红白喜事时就要邀请皮开禄团队进行演出,极大地起到了花灯的传承和推广工作,让更多的群众了解花灯艺术的魅力,吸引广大群众参与进来。皮老师在2016年元旦后,集中小康文艺宣传队全员力量,在经过大量练习、编排、创新曲目后出版了传统花灯、现代花灯和歌舞等类型曲目上下两集专碟。

1.3 亲力亲为:积极营造马官花灯良好传承环境

第一,皮开禄已经意识到马官花灯的传承危机。他认为目前最紧迫的是马官花灯的传承问题,作为以老年群体为主的留守农村人口中,生活压力大要照顾孙子孙女,而不能参加花灯表演。现代媒体已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是影响马官花灯的重要因素,电视机、游戏机、电脑、手机等现代工具对花灯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

第二,为了推动马官花灯的传承,皮开禄老师正积极打造花灯传承的环境,现场指导、传授花灯的表演技巧并组织队员参加普定县花灯大赛。他利用空闲时间(多是在吃过晚饭)组织附近稍稍对花灯有些兴趣的中老年村民进行花灯指导,在他的家里腾出来两间房子作为训练场地,条件极为艰难。

第三,皮开禄主张把花灯表演与中小学体育音乐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马官花灯的传承。他想通过与中小学校签订合同,每周在中小学的每个年级开设一两节花灯练习课或花灯课间操,以此来培养中小学生对花灯艺术的热爱和激发对花灯艺术传承的兴趣。他认为如此一来可以变被动传承为主动接受,在孩子小的时候开始逐步引导,增加了他们对花灯艺术的兴趣,同时掌握了一定程度的表演技巧,待到将来走出去读大学、就业时也是一项才艺,同时也可以在当地进行花灯传承。

2 马官花灯传承的现实困境

2.1 传承人:新老更替前面临的花灯传承人缺位

笔者认为皮开禄已从主观上认识到花灯传承的价值和意义,并在客观上对花灯进行传承人的培养,这对于一个在七八十年代仅读完初中的农村知识分子而言实属不易。但在培养对象上似乎有些避重就轻,亦或是由于客观环境所致,培养对象基本上都是年龄相对较大的中老年人,而且多半是当地的女性。这样花灯艺术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不能在花灯传承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相对于在花灯艺术环境中熏陶大的传统马官民众而言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2.2 传承方式:时代变迁带来的花灯艺术衰微

皮开禄对马官花灯的资料收集和整理是比较全面的,在收集整理传统曲调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流行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确实让笔者感到非常欣慰。文化是流动的,总是处在不断更新变化之中,皮开禄老师并没有原封不动的将花灯艺术从前人继承下来原封不动地传给后人,而是对其中落后的、不健康的词语进行更改替换,把那些已经远离现实生活的内容、曲目和调子进行创新。这样使得马官花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融合了时代特征,很大程度上贴近现实生活为当地人们所欢迎。马官花灯是纯粹的娱乐之舞,与农村生活紧密相连,是在传统农业生产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它的随意性和花样要相对简单些,又加之是农民的艺术,极富有农家生活的情趣。然而,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其传统的文化空间已经与新的时代产生了不协调的现象。[2]

2.3 传承环境:传统艺术与现代生活相融的困难

笔者认为皮开禄正试图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唤起人们内心对花灯的兴趣。花灯艺术是与民间生产生活融为一体的自我发展的内在传承,是民间自发、自觉表演和传承的。[3]皮开禄正利用花灯悄然改变着当地农民以打麻将赌博为主要休闲娱乐的不良社会风气,在他的领导下,队员利用晚饭后的时间练习花灯,同时锻炼了身体又促进了家庭关系的和睦相处(曲目以教人乐观向上、向善向美为主)。受到这种环境的熏陶,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参与进来,六十多岁的张福宽老师和七十岁的杨登荣老师夫妇二人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皮开禄的花灯表演与中小学体育音乐课程相结合的构想着实为一大亮点,虽然具有创新之处,但它的实施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将花灯引进课堂教学,开设一门新课学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所以是一项长期艰难的工作,需要相关政府领导予以重视,更需要几代人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

3 传承人视角下马官花灯传承发展路径探索

在对马官花灯目前传承困境分析的基础上,笔者从花灯传承人、传承方式和传承环境等三个方面提出推动马官花灯传承发展的可行路径。

3.1 传承人:建立花灯新一代培养体系

第一,重视花灯传承人的培养。政府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吸引、组织、培养皮开禄这样由自发到自觉进行花灯传承的民间精英,从而培养出更多民间花灯传承人。[4]同时,在培养传承人的过程中应注意传承兴趣和和传承能力的培养、花灯受众和传承人自身素质的培养;坚持以政府为主导把握时代方向,以民间群众为主体受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以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为辅的方针,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融入到花灯传承中来。

第二,要加大对花灯传承人的保护力度。目前,花灯传承人面临的最大压力是经济问题,花灯传承人大多都是农民,没有固定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又要教育子女读书同时还要进行花灯练习,若让他们保持花灯传承的热情更好地传承花灯,政府应在经济上以各种奖励的形式给予他们一定的生活补助,这样可以达到以奖励促进传承的效果;制定适当奖励机制来感谢年事已高且对花灯传承做过突出贡献的花灯艺人,如邀请其参加参见花灯大赛的评委等,一方面是对花灯传承人自身花灯艺术的肯定和支持,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政府对花灯传承的重视态度,同时可以吸引、促进很多当地青年群众参与花灯传承。

3.2 传承方式:加强马官花灯传承创新

第一,加强马官花灯内容传承创新。创新是最好的传承方式,花灯传承人要在收集整理好传统花灯资料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适当创新,既有利于展现新时代流行文化元素又能反映基层群众的现实生活,既能体现当前社会发展方向又能充分表达基层群众诉求,在宏观上要体现出生动活泼、喜闻乐见的特点。

第二,调整改进马官花灯表演形式。花灯长期生存于传统农业环境中,演员、演出地点、时间、内容、形式等大都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花灯环境也正在迅速成长,面临着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发展趋势,所以演员要在其表演形式、表演内容、表演风格、着装打扮上要根据新时代、新环境的特点做些适当的调整、改进。

3.3 传承环境:加大各方对马官花灯的支持力度

第一,要加大政府对花灯传承的政策扶持力度。花灯的传承离不开政府、政策等环境的支持。普定县政府应将马官花灯传承纳入发展规划,每年定期举行花灯大赛,并诚邀各大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调动传承人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并鼓励整体实力较强的花灯传承队进行花灯人才培养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撑,对号召力影响力较大的传承人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由政府牵头并提供资金支持传承人同中小学校和各大高校进行长期合作开展花灯传承课堂授课;各大高校共同出资在马官设立花灯传承教学基地,聘请技艺精湛的传承人利用寒暑假分批次对学生进行花灯艺术传授;充分利用现代传播媒体,开设类似于河南《梨园春》型的大型电视节目同时开辟公交电视播放花灯表演的通道,为花灯艺人提供更多花灯艺术魅力展示的舞台同时更大程度地起到宣传、推广、传承的作用。

第二,让花灯艺术广泛活跃于当地外出务工群体之中。马官花灯是根植于马官农村的传统戏剧,如今绝大多数当地中青年在外地打工,可以通过购买、携带优秀花灯队刻录完备的光盘,图书印刷品等,有利于让外出务工的中青年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另一方面,可以鼓励颇有组织能力的中青年在务工之地举办花灯表演、花灯比赛,更好地让花灯艺术融入务工群众的生活,同时会吸引当地的务工人员在业余时间来学习花灯,让花灯艺术为更广大的民众所接受传承。

第三,让花灯艺术走进马官人民的生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剧,生活于马官的民众将会以经商、上学、参军等方式在各大城市定居生活,让花灯艺术以广场舞等形式融入已经转变为市民的民众生活,成为他们茶余饭后锻炼身体和休闲娱乐的方式,同时也可以激起附近社区群众的喜爱,以此来实现花灯艺术的可持续传承。[5]

4 结语

进入21世纪,在国家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也应得到相应逐步提高,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官花灯保护与传承的呼声也愈来愈高。以贵州西路屯堡花灯代表的马官花灯,在其发展过程中重视花灯民歌与民间广场表演性,注重花灯与现实老百姓生活的关联,体现着民间世俗的广场欢乐与庙堂高雅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蕴藏着马官人民的智慧、情感的追求,寄托着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情趣的表达。寄希望马官花灯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真正成为艺术百花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正如皮开禄先生所说:“祖宗的老手艺不能丢,要看到马官民间花灯艺术永远的传承下去”!

[1]沈世卫.普定县马官镇农民花灯从草根艺术到文化产业[N/OL].贵州日报,2012-10-12.htt p://cul t ur e.g o g.c n /2012/10/12/011689278.sht ml.

[2]赵心宪.区域花灯传承发展的民族民间问题[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1,(5):67-70.

[3]陶少华,田敏.民族精英推动秀山花灯传承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 (6):71-74.

[4]李湖云.云南花灯传承保护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探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2,(3):74-77.

[5]袁联波.秀山花灯的存在形式与传承机制[J].地域戏剧研究,2008,(3):69-71.

OnMaGuan Lantern Inheritance Path f romthe Perspectiveof Inheritor

ZH A O H ua n,ZH A N GG ua n g hon g
(C o l l e g eo f H uma nities,G u i z ho uU ni v e r sity,G u iy a n g G u i z ho u550025)

I n r e c ent ye ar s,the pr ote c tion a nd inhe r it a n c e o f the la nte r n is m o r e c on c e r ned b y the aca de m i c.I t no w f o cu ses on X i u sh a n la nte r n,Y u nn a n la nte r n,D u sh a n la nte r n,Ma y a n g la nte r n a nd othe r s,bu t the r e is no r ese arc h on G u i z ho u P r o v in c e“W onde r ful V i l lag e Cul t ur es”-Magua n F l o w e r La nte r n.B a sed on f ie l d inte rv ie w to Magua n F l o w e r La nte r n inhe r ito r Mr.P I Ka i lu,this pap e r sho w s Magua n La nte r n he r it ag e c onse rva tion a nd he r it ag e f r o m the p e r s p e c ti v e o f inhe r ito r,a nd pu ts f o rwar d av i abl e pa th f o r inhe r it a n c e a nd de v e l o pm ent o f Magua n La nte r n.

Ma G ua n La nte r n;I nhe r it a n c e;P a th

J528.7

A

1672-2094(2016)02-0071-04

责任编辑:周哲良

2016-03-15

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贵州古驿道走廊民间故事流变透视多民族融合和谐之路研究”(13B M Z038)。作者简介:赵 欢(1989-),男,河南汝南人,贵州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学。

张光红(1990-),男,云南昭通人,贵州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族群与区域文化。

猜你喜欢
花灯艺术
看花灯
挂花灯
做花灯
闹花灯
纸的艺术
赏花灯
巧做花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